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张术对血管束移位预构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扩张术对血束移位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皮瓣的预构进程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分为扩张组、硅胶膜衬垫组及正常预构组,每组10只,血管束移位后,在肉膜深面分别植入扩张囊及硅胶膜,扩张囊组1wk后开始注水50mL,2wk后再补注50mL。3wk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其成活面积,并行钼钯X线造影观察新生血管情况。结果3组动物形成的预构皮瓣成活面积经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兔股动静脉血管束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光镜、电镜的形态学结构改变。方法3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只,A组为实验组,B,C组为对照组。将各组新西兰兔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A组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1周后开始注水扩张;B组仅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不注水扩张;C组则单纯股动静脉血管束预构。定期对3组皮瓣取样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第57天A组扩张完成后,3组分别形成仅以预构股动静脉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后1周观察记录3组皮瓣成活面积并取样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A组岛状皮瓣成活面积明显大于B,C组(P〈0.05)。预构术后57d,光镜观察3组血管分布密度均增高,A组密度大于B,C组;电镜观察3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体、胞核明显增大,胞浆内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及质膜小泡明显增多,A组较B,C组明显。结论扩张术能增加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提高预构皮瓣微循环灌注,增大皮瓣成活面积,从而提高皮瓣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马歆宇  李武德  靖永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4-15,36,封3
目的(1)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的活性及外科延迟在促进该类皮瓣成活中的作用;(2)观察延迟后皮瓣组织内微血管的变化。方法设计大鼠腹壁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模型,比较延迟组与非延迟组皮瓣的成活情况;通过透明标本观察延迟后皮瓣组织内微血管的变化。结果即刻掀起的大鼠腹壁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成活面积很小,延迟组皮瓣平均成活面积大于非延迟组(P<0.05)。透明标本观察见延迟后皮瓣组织内血管明显扩张,血管密度增加。结论经外科手术延迟后,单纯以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瓣能够有较大面积的成活。延迟后皮瓣组织内既存在现有血管的扩张,也有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远位预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利用13个皮肤扩张器对11例烧伤后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扩张器容量为200~600 mL。扩张时间3~5个月。扩张器置入部位大部分为正常皮肤,其中5个扩张器置入烧伤后稳定软化的瘢痕下。扩张后行皮瓣转移术,其中8例患者的扩张器置于斜方肌下部深筋膜层内,行以颈横动脉深支为蒂的远位扩张皮瓣移植,3例患者的扩张器置于锁骨下前胸部,预构胸廓内动脉胸前穿支为蒂的胸三角皮瓣。其中6例患者在行扩张器2期手术前行皮瓣延迟术。结果 1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术后均未发生血肿、感染等并发症。11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远位预扩张皮瓣是治疗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可选方法之一。尤其在局部无正常可扩张利用皮肤的情况下,远位扩张以及扩张瘢痕皮肤也是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每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前两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d后开始注水。定期对3组皮瓣进行微循环检测,并取样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检测与观察。第52天扩张完成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成活面积。结果:A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B、C组(P<0.05), 皮瓣成活面积占原始皮瓣面积的百分比大于B、C组(P<0.05),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亦明显高于B、C组(P<0.05),血管密度加大,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预构扩张皮瓣能增大皮瓣成活面积,增加皮瓣移植的安全性。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的增加促进预构扩张皮瓣血管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1)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的活性及外科延迟在促进该类皮瓣成活中的作用;(2)观察延迟后皮瓣组织内微血管的变化。方法设计大鼠腹壁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模型,比较延迟组与非延迟组皮瓣的成活情况;通过透明标本观察延迟后皮瓣组织内微血管的变化。结果即刻掀起的大鼠腹壁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成活面积很小,延迟组皮瓣平均成活面积大于非延迟组(P〈0.05)。透明标本观察见延迟后皮瓣组织内血管明显扩张,血管密度增加。结论经外科手术延迟后,单纯以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瓣能够有较大面积的成活。延迟后皮瓣组织内既存在现有血管的扩张,也有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股内侧皮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2年4月开始进行了两例以股内侧皮动脉为蒂的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皮瓣完全成活。 切取此皮瓣的手术方法是切开皮肤及阔筋膜,紧贴缝匠肌浅面分离到肌肉的内侧缘,在股内侧肌间隙内切开血管鞘,找到皮动脉,再按受区需要进行切取。手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股内侧皮肤质地优良,部位隐蔽,皮下脂肪层较薄,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可以形成神经血管蒂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解决全鼻再造过程中鼻衬里问题的方法。方法 分 3个阶段进行 :在埋植扩张器的同时将皮片固定于预扩张的皮瓣下 ,皮面朝向扩张器 ;注水扩张 ;利用扩张的皮瓣和皮片再造全鼻。结果  2例以预制扩张皮片为鼻衬里再造全鼻 ,皮片成活良好 ,鼻外观满意。结论 利用预制扩张皮片作为鼻再造的鼻衬里 ,是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一种新型皮瓣——预制神经营养皮瓣,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40只体重在1.5kg左右的新西兰大白兔,首先制作预制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在大白兔股部外侧游离出一段3~4cm长的股外侧皮神经,把神经远端切断,将神经近端旋转160°转位种植到骨盆部,用8-0尼龙线将皮神经与皮瓣筋膜层缝合固定。模型建立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在模型建立3周后将皮瓣游离掀起,皮瓣蒂部保留转位的皮神经,皮瓣切取后再原位缝合。对照组在模型建立3周后游离皮瓣时,蒂部切断皮神经,游离皮瓣原位植皮。手术后观察两组皮肤的红白反应、温度、颜色、有无水泡和坏死面积。对皮肤成活面积和组织学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瓣内血管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实验兔中应用预制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可行的;在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成活中神经营养血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皮瓣可在神经营养血管独自营养下成活。将皮神经转位种植后,经过3周延迟,皮神经营养血管可营养周围皮肤。临床可根据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皮肤扩张术与超薄皮瓣技术预制颈部超薄皮瓣修复面颊部广泛性瘢痕,探讨其效果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一期颈部真皮下血管网深层埋 置扩张器,皮瓣带一薄层脂肪,定期注水扩张皮肤.二期取出扩张器,设计转移扩张超薄皮瓣,按面部美容单元分区,将切口尽量设计在美学单位交界处,利用推进旋转 易位方式修复面颊部大面积瘢痕畸形.结果:2012至2015年对19例面颊部广泛性瘢痕患者以扩张超薄皮瓣修复,预制超薄皮瓣的最大面积为12.0cmx9.0cm.术后 随访6个月-3年,所见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扩张器预制颈部超薄皮瓣可获得大面积扩张皮肤,避免多次修薄手术,在重塑局部轮廓、再现精细面部表情等方面 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对于面颊部广泛性瘢痕及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是一种实用、安全的组织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延迟过程中NO的含量变化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对延迟效果的影响。方法设计大鼠腹壁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模型,通过Griess法测定延迟术后不同时间点皮瓣组织内NO代谢产物含量;皮瓣延迟术后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0mg(/kg·d)、50mg(/kg·d)、100mg(/kg·d)]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比较各组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皮瓣延迟术后,皮瓣组织内NO代谢产物含量明显增加;延迟术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L-NAME,各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迟过程中皮瓣组织内NO含量呈规律性变化;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能够通过减少皮瓣组织内NO的合成,影响延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延迟过程中NO的含量变化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对延迟效果的影响。方法设计大鼠腹壁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模型,通过Griess法测定延迟术后不同时间点皮瓣组织内NO代谢产物含量;皮瓣延迟术后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0mg(/kg·d)、50mg(/kg·d)、100mg(/kg·d)]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比较各组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皮瓣延迟术后,皮瓣组织内NO代谢产物含量明显增加;延迟术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L-NAME,各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迟过程中皮瓣组织内NO含量呈规律性变化;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能够通过减少皮瓣组织内NO的合成,影响延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预制薄轴型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预制薄轴型皮瓣的血运重建过程和原位岛关皮瓣移植的成活面积,为临床实验建立模型。方法 选用家猪24只,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手术将猪的后肢股血管束移位至浅筋膜层浅面。在术后不同时间,经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检查,透明标本和血管铸型等方法观察皮拉的血运重构过程。在预制皮瓣4周,观察原位移植预制的岛状皮瓣的成活情况及成活面积。结果 手术后2周时移位的股血管束,周围小血管分支明显增多。术后3 ̄4周时新生  相似文献   

14.
孙伟  赵宇  商子寅  汪春兰 《安徽医学》2010,31(5):411-414,F0003
目的探讨兔扩张穿支皮瓣形态学结构改变及扩张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只健康家兔,每只背部置入2个50ml扩张器,一个不扩张作为对照。注水4周取出扩张器,切取皮瓣,观察穿支血管增生情况,并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临床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旁埋置扩张器治疗18例前臂、手部瘢痕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定位穿支血管,测量穿支血管口径变化。结果肉眼见扩张后穿支血管增粗明显,HE染色显示扩张组表皮增厚,真皮变薄,细胞层次增加。大量肉芽组织形成,毛细血管断面较丰富,炎性细胞浸润少,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血管密度检测:扩张组(40.18±2.23)个/HP,对照组(28.23±4.77)个/HP;扩张组皮瓣血管断面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应用18例,1例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延迟愈合;余17例皮瓣全部I期成活。结论穿支皮瓣扩张后管径增粗,毛细血管网增生,血流丰富,皮瓣可切取面积增大,且不易坏死,皮瓣薄、不显臃肿,扩张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对前臂和手部瘢痕修复既解决了功能问题又达到了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怎样避免甲状腺手术分离皮瓣出血,关键是准确切断颈阔肌而不损伤其深层组织。在颈阔肌的深面,颈深筋膜外套层的浅面,有较多的疏松组织,血管甚少,在此间隙分离可避免出血。但要做到这点不论传统刀法或电刀使用实际上都较为困难,往往都会遇到  相似文献   

16.
手掌深度电烧伤,有肌腱、神经暴露者,治疗较困难,常影响手部功能恢复。我科在行早期清创后,应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移位修复一例手掌深度电烧伤,皮瓣成活,切口愈合良好。三月后行粘连肌腱松解,半年随访,局部皮瓣柔软,手部功能恢复满意。 患者邱情竹,女,22岁,住院号:437645。双手握一钢条触电受伤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左手第一指蹼深烧伤,拇指内收肌及第一骨间背侧肌大部分凝固性坏死,右手掌桡侧远端、第二至五指屈面散在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8年10月~2012年8月,对25例患者用延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与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相同,切取平面在深筋膜下间隙,保留穿支血管,预留结扎线,深筋膜下完全游离皮瓣后将皮瓣原位缝合。术后2~3天结扎血管1次,10~12天皮瓣血管重新建立,2期手术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最大17 cm×12cm,最小4cm×3cm。结果:25例中1例失访,1例皮瓣远端渗液,经冲洗换药后愈合,余23例皮瓣成活,无远端坏死,创面一期修复,24例延迟皮瓣经过6~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随访,皮瓣弹性、色泽正常,质地优良,无继发溃疡,耐磨损,皮瓣外观及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质地良好的优点,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扩张皮瓣修复男性颌颈部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 YX  Fan JC  Liu LQ  Zhan XH  Zheng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20-1823
目的 总结以双侧颞浅动静脉筋膜为蒂的额顶部扩张皮瓣修复男性颌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应用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皮瓣为13例颌颈部瘢痕男性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7岁)进行修复治疗.瘢痕面积14 cm×5 cm至32 cm×15 cm.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并选择适当的扩张器备用.Ⅰ期手术:发际缘内正中矢状切口,在额肌及帽状筋膜下进行广泛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腔隙;置入选定的扩张器.术后1~2周开始向扩张器内注水,间隔3~5d注水1次,注水量与扩张器容量之比为(1.5~3.5):1.Ⅱ期手术:切除颌颈部瘢痕组织,充分松解挛缩,确定瘢痕切除后受区面积;设计以双侧颞浅动静脉为蒂的扩张皮瓣,包括额部皮肤和发际缘头皮,取出扩张器,形成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皮瓣,皮瓣的大小为25 cm × 6 cm至32 cm × 9 cm;将分离好的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皮瓣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形成新的发际线.Ⅲ期手术:Ⅱ期手术后3周,进行皮瓣断蒂和蒂部修整.结果 各期手术顺利.扩张器共注水420-800 ml,平均660 ml;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皮瓣转移后全部成活,供瓣区均可直接拉拢缝合;颌颈部瘢痕完全切除,重建的胡须自然美观.结论 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扩张皮瓣用于成年男性颌颈部瘢痕修复效果良好,可同时完成胡须重建,修复后面部形态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兔肉膜和深筋膜植入扩张器移位的方法。方法普通级实验家兔4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在其一侧背部皮肤肉膜深面自切口潜行分离形成植入腔穴,在腔穴周边,用3-0丝线间断缝合肉膜、深筋膜,植入50 m L肾形硅橡胶软组织扩张器。术后1周,用文刺机在扩张器周围四点做黑色文刺,用来标记扩张器位置。实验组术后2个月开始注水直至达到总量140 m L;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注水直至达到总量140 m L。分别观察和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扩张器在注水期间是否移位、切口是否裂开、注射壶是否翻转等并发症,以及动物的死亡率。结果实验组中没有兔子发生扩张器移位,对照组存活动物中有4只兔子发生扩张器移位,两组扩张器移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兔子扩张期切口裂开发生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扩张器在注水壶翻转率、感染率及动物死亡率方面相比较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离腔隙内固定加上延迟扩张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预防兔肉膜与深筋膜之间的扩张器移位,实现有效扩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供一种理想的面中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一期手术时,在额部额肌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依据面中部皮肤缺损的形状与大小,以眶上、滑车上动静脉或颞浅动静脉额支为血管蒂,形成额部扩张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中部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额部扩张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转移方便,提供的组织量丰富,额部皮肤在皮肤色泽、质地和厚度等方面与面中部皮肤极为相似,额部扩张岛状皮瓣是面中部缺损修复的一种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