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肝移植术后(劈离式肝移植2例,活体肝移植3例)发生HVO,实施支架植入(4例)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介入技术要点.结果介入治疗3例采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人路,2例采取右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造影显示HVO发生在肝左或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口3例,在肝总静脉与肝右静脉吻合口2例.5例介入治疗均成功,介入术后肝静脉与右心房间压力梯度从(15.4±5.6)mmHg下降到(1.9±1.2)mmHg.术后随访9~482 d,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术后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术前明显升高的血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前伴有大茸腹水、消化道出血的2例术后腹水均缓解,消化道出血停止.结论 HVO是肝移植术后少见并发症,危害严重,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小儿肝移植术后流出道梗阻(HVOO)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搜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肝移植术后小儿流出道梗阻患儿10例,均经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证实,并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10~ 455 d,根据梗阻发生时间分为早发型(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和迟发型(肝移植术后1个月以上),分析10例患儿血管内治疗的效果.结果 10例共进行21次血管内治疗,1次治疗无效,技术成功率为95.2%(20/21),首次治疗临床成功率为70.0%(7/10).早发型3例,1例扩张无效行手术治疗成功,1例反复流出道梗阻复发,最后植入支架,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死亡.迟发型7例,经球囊扩张或内支架治疗成功.结论 PTA和支架成形术治疗小儿肝移植术后HVOO,结果是安全有效的.早发型或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流出道梗阻应尽早植入支架,迟发型流出道梗阻和单纯肝静脉狭窄球囊扩张可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诊疗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手在诊断和处理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对通过介入方法诊断的7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病例进行了回顾,对该7例病例相关生化指标,血管造影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7例中6例在操作技术上获得了成功。其中3例腔静脉狭窄者术后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改善满意,其中1例超过20个月,另2例由于其它死亡原因分别术在术后10d和29d死亡。肝动脉并 介入术后肝功能未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管造影对肝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下腔静脉狭窄的介入处理效果令人鼓舞,介入处理移植后肝动脉并发首的受到诊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评价采用国产金属Z形自膨胀式支架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78例晚期肝癌伴有下腔静脉梗阻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原发性肝癌 6 6例、转移性肝癌 12例 ,患者中男 6 6例、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0 45± 11 81)岁 (年龄范围 2 0~ 78岁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彩色超声 (以下简称彩超 )检查 ,提示下腔静脉梗阻存在 ,同时对患者的梗阻症状进行记分。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狭窄及其程度 ,并在狭窄段放置国产金属Z形自膨胀式支架。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下腔静脉狭窄段内径、患者的梗阻症状积分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术后每 2个月采用CT、彩超或下腔静脉造影对患者下腔静脉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78例患者下腔静脉狭窄段长度为 1 5~ 18 5cm(中位值为 7 2cm) ,共 94个支架放置于患者下腔静脉狭窄段内 ,体内支架长度为7 5~ 2 0 0cm(中位值为 10 0cm)。支架释放成功率为 98%。除 1例患者于术后第 2天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外 ,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下腔静脉狭窄段内径由术前 0~ 0 5cm(中位值为 0 2cm)扩张至术后 0 3~ 1 6cm(中位值为 1 0cm) (Z =- 5 4 36 5 ,P <0 0 0 0 1)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患者梗阻症状积分由术前的 4~ 5分 (中位值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病人长期存活及导致移植肝脏丢失的最主要原因.防治其发生是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和远期疗效的关键.就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分型、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介入放射学治疗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T型管及其窦道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25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26例患者分别行胆道气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3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3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6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5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12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囊导管扩张后,10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2例T型管引流口段狭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结论:经T型管及其窦道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30(3):183-188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病人长期存活及导致移植肝脏丢失的最主要原因。防治其发生是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和远期疗效的关键。就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分型、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介入放射学治疗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对肝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价值。
方法收集5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随访资料、介入治疗并发症、预后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回顾。
结果5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中发生于肝内肝动脉2例,肝外肝动脉主干3例。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行覆膜支架治疗。介入治疗全部取得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肝移植术后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并行肝动脉支架置入(12例)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1例)的H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支架置入技术要点。结果 13例患者中,11例成功置入支架,1例PTA加支架置入失败,1例单纯PTA治疗成功。支架术后随访9—227d,平均97d,无一例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诊疗时距在2周内的7例患者,1例支架置入术后9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术后血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恢复正常;而诊疗时距大于2周的4例患者,1例死于胆道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和肝功能衰竭,3例血清胆红素仍高于正常、反复出现胆道感染,经抗感染和(或)胆道引流病情好转。结论 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HAS是可行的,指引导管或长鞘技术和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可提高支架置入技术的成功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支架置入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移植术后发牛肝动脉并发症,并接受肝动脉溶栓、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肝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肝脏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较好组,比较2组胆道并发症、肝动脉再狭窄、早期并发症或是晚期并发症等15项变量,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筛选出影响介入治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36 d,中位随访时问464 d(3~1037 d).其中预后不良组11例(5例再次肝移植,6例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91 d,中位存活时问为73 d(3~616 d);预后较好组10例,移植肝平均存活时间706 d,中位存活时间692 d(245~1037 d).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胆道并发症、血总胆红素水平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危险因素是胆道并发症(P=0.027,OR=22.818). .结论 伴有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Gerald W. Friedland M.D. Pieter A. deVries Matilde Nino-Murcia Bernard F. King Richard A. Leder Susan Stevens 《Urologic radiology》1991,13(1):237-248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R appearances of the six most common 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s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ose anomalies, it describes the embryology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based on an actual study of embryos
and fetuses. The article takes a fresh look at the original research in this area, discusses the possible embryogenesis of
the relevant anomalies, and describes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at subject, where different opinions exist. 相似文献
13.
国产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下腔静脉良恶性节段性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植入国产金属支架介入治疗节段性良、恶性下腔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4 8例患者中良性阻塞 30例 ,完全性 8例 ,不完全性 2 2例 ;恶性阻塞 18例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各 9例。采用经皮股静脉途径植入国产下腔静脉支架。结果 4 8例患者 ,平均病变长度 (5 .3± 2 .8)cm ,均一次手术成功 ,阻塞下方下腔静脉压由术前 (2 1.4± 5 .1)mmHg降为 (8.4± 3.3)mmHg(P <0 .0 1)。随访 3~36个月 ,术后下腔静脉通畅率为 83.3% ,无严重并发症 ;38例下腔静脉阻塞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10例明显改善。结论 国产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是治疗节段性良恶性下腔静脉阻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上腔静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制定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39例不同原因所致的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均行静脉造影,明确上腔静脉狭窄位置、程度、范围,然后行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以狭窄程度<50%或狭窄程度减少20%以上,同时患者症状在治疗后短期缓解作为支架植入有效的标准,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9例共植入支架40枚.术后35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89.7%(35/39).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5.4%,其中1例因术后化疗有效、病变缩小致支架移位,症状未加重而未予处理;1例因未抗凝等后续治疗导致血栓形成,后行溶栓及放射治疗致支架移位,患者自动出院;1例因植入大网眼Gianturco Z形支架,肿瘤向网眼内生长导致再狭窄,患者自动出院;急性肺梗死及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各1例,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急性心包积液1例,急诊行心包抽液后症状缓解.结论 SVCS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种类较多,部分后果严重.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合适的支架型号,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重视术后处理等方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Gunther Tulip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GuntherTulip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预防肺栓塞(PE)的效果及使用中的问题。方法:对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经皮股静脉穿刺GuntherTulip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立即行下腔静脉(IVC)造影及术后1,3,6,12个月分别摄腹部平片或做滤器处彩超,观察滤器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结果:16例均经股静脉成功置入滤器于肾静脉下方1·16±1·21cm的IVC内,3例滤器释放瞬间有一向前弹性冲力,但滤器前跳均<0·5cm。1例经左股静脉置入滤器倾斜度>15°,无扩展不良。复查时均未发现滤器移位及PE发生。结论:GuntherTulip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预防肺栓塞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可取出体外的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损伤累及肝静脉主干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的救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例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Ⅴ级)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9~46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6例,重物砸伤1例,马踏伤1例,刀刺伤2例。均属Ⅴ级的严重肝破裂。血管损伤:下腔静脉破裂9例,肝右静脉主干破裂4例,肝左静脉破裂1例,门静脉主干破裂1例;10例均合并有右侧或(和)双侧肋骨骨折;9例有肺挫伤;入院时均呈休克表现。10例均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8例,死亡2例。全肝血流阻断下行下腔静脉破裂+肝破裂修补术2例,肝上下腔静脉局部血流阻断(用血管阻断钳)下腔静脉修补术1例,肝右静脉破裂修补术3例,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5例,不规则右肝切除术6例(其中Ⅵ、Ⅶ、Ⅷ段肝切除1例)。结论在严重的外伤性肝破裂(Ⅴ级)救治过程中,需要多科积极配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充分游离肝脏,合理阻断肝脏血流,正确的处理肝断面和大血管的损伤,可提高严重肝破裂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下腔静脉支架置入后肝静脉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支架置入后行肝静脉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1例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曾在外院经历了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治疗,但9例患者术后腹水不能消退,2例于术后3个月腹水重新产生。经下腔静脉支架内行阻塞肝静脉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1例患者皆经下腔静脉支架行肝静脉重建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平均肝静脉压力从(45.12±1.57)cmH2O(1cmH2O=0.098kPa)降到(17.53±0.68)cmH2O(t=53.4829,P<0.01)。随访4~30个月(平均1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下腔静脉支架行闭塞肝静脉的重建是1种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重建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