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钡餐造影X线表现,提高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经胃镜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贲门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贲门癌病例,主要表现有软组织肿块影(20例);贲门胃底变形、贲门角切迹改变(7例);贲门区龛影(3例);胃底小弯侧变形、僵硬(9例);食道下段改变(36例)。本组39例中除3例早期外,其余均有食管下段不同程度的侵犯。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采用多体位、多角度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琦 《安徽医学》2007,28(6):526-527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发病特点、诊断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内镜下表现。结果16例中男14例,女2例,16例均有剧烈呕吐,7例为过量饮酒后,5例为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呕吐、呕血、疼痛;内镜检查示:14例为单处裂伤,2例为2处裂伤,裂伤位于食管远程6处,贲门部11处,骑跨与齿状线2处,右侧壁15处,左侧壁3处,前壁1处。结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临床特征是先有呕吐,而后呕血,急诊胃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该病内科治疗多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胃良性肿瘤处少见,约占胃肿瘤的2%~5%。胃良性肿瘤中以胃息肉最常见。我院经手术、病理、X线检查证实胃息肉24例,X线检查结果:正确诊断20例,漏诊1例(位于胃底贲门部),误诊3例(误诊为息肉型胃癌2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1例)。本文重点讨论胃息肉的X线诊断与并存病等问题,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在食管胃结合部的应用和对病变检出与诊断的认识水平。方法应用F78-Ⅱ型500mA遥控X线诊断机对50例正常人食管胃结合部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100例食管胃结合部疾病患者在不同体位和透视下病变检出率。结果50例食管胃结合部无异常人的X线表现为胃底穹窿线光滑、均匀、柔软,粘膜面钡剂涂抹均匀一致,贲门星呈三种形态:(1)星芒状38例占76%;(2)头巾状10例占20%;(3)链索状4例占4%,动态观察贲门星呈收缩、舒张两种状态。站立右前斜位,仰卧半立大角度左前斜位、俯卧半立左后斜位对病变检出率分别是85%、100%、81%。结论熟悉贲门区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的正常表现,运用特殊体位摄片与透视下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就可提高病灶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本院近5年开展颈椎病患者多体位投照(八位)526例,筛其中资料完整的200例,就其常规正侧位与同体多体位的X线征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多体位投照能显著提高颈椎病阳性征象的显示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鉴以X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作为选择性应用较为适宜;介绍了投照方法;初步探讨了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力 《实用医技杂志》2002,9(2):100-101
通过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2 5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 ,其中15例采用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2 5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 ,根据 L etournel分型将其分类 ,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 :2 5例髋臼骨折中 ,1简单骨折 10例 ,其中前壁骨折 3例 ,前柱骨折 2例 ,后壁骨折 3例 ,后柱骨折 1例 ,横行骨折 1例 ,X线平片仅显示 8例骨折 ;2复杂骨折 15例 ,其中双柱骨折 4例 ,T型骨折 3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 4例 ,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 2例 ,横行伴后壁骨折 2例。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8块 ,X线平片仅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2块 ,并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结论 :髋臼骨折 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 ,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吉勇 《当代医学》2012,(31):44-45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X线检查的漏诊原因并探讨临床对策,以有效降低肋骨骨折X线检查的临床漏诊率.方法总结2010年2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肋骨骨折X线检查后漏诊的患者9例,分析以上患者X线检查的漏诊原因,并探讨减少肋骨骨折X线检查漏诊率的临床对策.结果9例漏诊肋骨骨折患者伴有12处骨折,肋骨双侧病变7例(77.8%),单侧病变2例(22.2%);前肋部2处(16.7%),后肋部2处(16.7%),肋弓部5处(41.7%),膈下肋3处(25.0%);7处(58.4%)为不完全骨折,3处(25.0%)位于膈下,1处(8.3%)被胸腔积液掩盖病变处,1处(8.3%)因阅片漏诊造成;8处(66.7%)因患者疼痛换体位摄片后复查出,4处(33.3%)在患者治疗1~4d后换体位摄片复查出.结论肋骨骨折因解剖结构的影响、摄片时患者体位的限制、胸部解剖结构的影响、投照条件不佳的影响、体位因素的影响和阅片不细致的影响易导致X线检查漏诊的发生.通过加强多角度摄片检查、对X线摄片仔细观察、结合患者病情分析结果和加强阅片人员责任心措施,可有效减少X线检查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7岁,主诉解黑便5d,呕血1d,经纤维胃镜检查示:胃底粘膜下血管恒径(Dieulafoy病)伴出血。急行剖腹探查,术中于贲门下3cm处切开胃前壁,切缘间断缝合牵引,以带冷光源拉钩置入胃内,仔细检查见胃后壁距贲门3cm左右偏小弯侧有约0.3cm紫红色小隆起,有活动出血,并见胃粘膜浅凹病变.余未见异常。即行胃底、胃后壁局部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26-1627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再行体外受精/显微授精(IVF/ICSI)助孕结局的差异。方法:选取本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8例,按子宫内膜息肉分布于宫腔的位置分为4组,观察各组患者经TCRP治疗后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位于宫腔前壁、宫腔后壁、宫腔前壁+后壁及宫角的子宫内膜息肉经TCRP术后行助孕治疗,其妊娠率分别为:60%、55.6%、21.4%及18.2%。各组之间妊娠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息肉电切术后助孕成功率高于前壁+后壁息肉电切术后助孕成功率;前壁息肉电切术后助孕成功率高于宫角息肉电切术后助孕成功率;后壁息肉电切术后助孕成功率高于宫角息肉电切术后助孕成功率。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位于宫腔前壁者其行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治疗意义大于子宫内膜息肉位于宫腔其他部位者;子宫内膜息肉位于宫角者其治疗意义最小。  相似文献   

10.
胃憩室是消化道憩室中最少见的,其发生率约为0.005~0.02%。现将我院1987年2月至1989年1月所见7例报告如后。一、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性5例,女性2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5岁。临床表现腹胀、纳差、腹痛、呕吐等。7例中合并宫颈癌、十二指肠球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布—卡氏综合症各1例。二、X线表现本组7例胃憩室中,发生于胃贲门下方者6例,其中4例发生于后壁,2例发生于前壁;发生于胃窦大弯后壁1例。憩室大小介于3mm与30mm之间,X线表现为胃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