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基底膜乙酰肝素酶(HPA)的影响,为控制DN蛋白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T组)、糖尿病肾病组(D组)、正常对照组(N组)。12周后观察尿蛋白,用免疫组化检测HPA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T组24h尿蛋白定量、HPA蛋白较D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显著减轻DN大鼠早期蛋白尿,可能与下调肾小球基底膜HP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来氟米特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毒血清肾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LEF干预组(5mg/kg/d,灌胃)。2周末检测24h尿蛋白含量、血清学指标;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变化。结果病理对照组24h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小球内细胞数、含新月体肾小球数、硬化肾小球数、肾组织中MCP-1、ED1^+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ED1^+细胞数与尿蛋白排泄量、形成新月体的肾小球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形成新月体的肾小球百分数与尿蛋白排泄量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LEF干预组大鼠尿蛋白水平、肾小球细胞总数、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肾小球ED1^+细胞浸润及MCP-1表达均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1,0.05)。结论LEF能改善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大鼠心肌细胞培养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血管紧张素Ⅱ组【10-6mol/L,AngⅡ组】,吡哆胺组【吡哆胺(10 mmol/L)+ AngⅡ( 10-6mol/L),P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10-6mol/L)+ AngⅡ (10-6mol/L),T组】,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10-6mol/L)+吡哆胺(10 mmol/L)+ AngⅡ( 10-6mol/L),TP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活性氧簇(ROS)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所表达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量。 结果 与AngⅡ组比较,T组、P组及TP组MDA、ROS浓度均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T组比较,P组、TP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T组、P组和TP组RAGE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T组、P组比较,TP组的RAGE 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协同下调大鼠心肌细胞RAGE mRNA的表达,二者均可改善氧化应激,但吡哆胺较替米沙坦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9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葵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组)和单用替米沙坦(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24小时尿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中治疗前血肌酐异常者用药后血肌酐显著下降(P〈0.05)。结论:两组均可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黄葵胶囊联合替米沙坦较单纯应用替米沙坦治疗更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泻量,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卡托普利组及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组,观察4周后糖尿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肾组织匀浆中NO、AngⅡ浓度的改变。结果 糖尿病未治疗较正常对照组的肾重/体重、24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NO3^-和AngⅡ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卡托普利组,除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中NO3^-未检测外,上述各项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L-NAME组,除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中AngⅡ未检测及24h尿蛋白无明显下降外,余项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早期血浆NO、AngⅡ升高可造成肾小球高功能状态,用卡托普利及L-NAME可减轻糖尿病早期肾脏的高功能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诱导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对5/6肾切除大鼠血压的影响及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肾大部分切除组(NX组),③hemin组(NX+氯化高铁血红素组)。检测第3、10周的尿蛋白及第10周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观察第10周肾脏病理改变,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AngⅡ,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HO-1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肾组织HO-1mRNA的表达。结果:与肾大部分切除组相比,hemin组肾小管HO-1表达明显增加,血浆AngⅡ显著下降(P<0.05),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降低(P<0.01),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5),肾小球系膜增生、间质损害减轻。结论:诱导HO-1表达可降低5/6肾切除大鼠血压,并且可能与血浆AngⅡ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Yao LJ  Wang JQ  Deng AG  Liu J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91-199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βⅠ,βⅡ在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中各部位的分布、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1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组和治疗组(TG组)。采用半定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肾小球内PKC-βⅠ、β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KC-βⅠ,βⅡ在肾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N小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腔膜侧PKC-βⅠ,βⅡ的表达较强,而皮质和内髓集合管上皮细胞PKC-βⅡ的表达消失;DN小鼠肾皮质和外髓PKC-β1的表达量较多(P〈0.01),而肾皮质内PKC-βⅡ的表达则明显较低(P〈0.01)。半定量免疫荧光进一步表明,PKC-βⅠ、TGF-β1和VEGF在DN小鼠肾小球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上调0.48、0.20和0.24倍,均P〈0.01),而PKC-βⅡ的表达则下调0.27倍(P〈0.05),其中PKC.[31的表达与TGF.[31呈正相关(r=0.649,P=0.030)而与VEGF无关(r=0.387,P=0.079),PKC-βⅡ的表达与TGF-β1、VEGF均无关。替米沙坦能部分纠正上述变化。结论 (1)DN小鼠肾组织中PKC-βⅠ、βⅡ的表达和分布发生变化,提示它们参与DN近曲小管功能改变,其中PKC-β1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TGF-β1的表达参与DN肾小球的肥大。(2)DN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加可能是PKC-βⅠ,βⅡ异常激活的重要原因,替米沙坦可能通过部分改善PKC-βⅠ,βⅡ的表达来实现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仪(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子la(PGC一1仅)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Ang刺激组(AngⅡ组)、PPARa激活剂及非诺贝特预处理组,即(AngII+F)组,C组予生理盐水处理,AngII组加入AngⅡ(终浓度10mmol/L)刺激24h建立肥厚心肌细胞模型,(AngⅡ+F)组心肌细胞在AnglI刺激前24h加非诺贝特(10Ixmol/L)预处理;HE染色后采用软件检测细胞表面积,用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PPARa、PGC-1仅和腺苷酸转运体(ANT)蛋白表达水平,用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测量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氚标iE--磷酸腺苷(3H-ADP)掺入法检测线粒体膜ANT转运活性。结果:与AngII组相比,非诺贝特可使PGC·la、ANT表达上调(P〈0.05),细胞内线粒体内高能磷酸盐含量则未发现有显著变化(P〉O.05),但显著逆转了Angl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改善了AnglI引起的ANT转运活性下降(P〈0.05)。结论:PPARa/PGC-la信号通路激活能有效预防心肌细胞肥大,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缺血后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邦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将4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邦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电解质、血脂和心电图的变化,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血压的降低较对照组比显著减低P〈0.05;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减少、尿素氮、肌酐减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且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邦坦)可有效降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肾-夹(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蛋白和mRNA的表达。方法:3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2K1C高血压组各15只。鼠尾容积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4周、8周的血压变化。8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ACE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Ang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肾脏ACE2 mRNA表达。结果:①2K1C组术后血压明显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模型组心肌局部AngⅡ浓度显著升高(P〈0.01);③高血压模型组ACE2蛋白和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2K1C高血压大鼠心肌局部AngⅡ浓度升高,肾脏组织ACE2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这可能是两肾-夹高血压大鼠血压发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聂玉梅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64-1367
目的观察苦瓜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SH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SHR组)、卡托普利组(c组)、苦瓜提取物低剂量组(L组)、苦瓜提取物中剂量组(M组)和苦瓜提取物高剂量组(H组),另取10只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连续灌胃8周,每2周平行测量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与SHR组比较,C组SBP、DBP、MBP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AngII和ET-1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L组S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P和MBP显著降低(P〈0.05);M组和H组的SBP、DBP、MB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H组血清AngII和ET-1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苦瓜提取物能降低SHR大鼠的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AngII和ET—1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K1C组(n=60)与假手术组(n=10),2K1C组按照经典两肾一夹(2K1C)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方法建模,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黄芪甲苷组、高剂量黄芪甲苷组,每组20只。低剂量黄芪甲苷组和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分别给予黄芪甲苷200 mg/(kg·d)、800 mg/(kg· 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0 mg/(kg· d)替代治疗,用药8周。处死大鼠,取右肾组织匀浆检测NO、NOS、肾素和AngII活性。手术前,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果(1)术后8周,低剂量黄芪甲苷组、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134.2±8.2和128.3±7.8) mmHg明显低于模型组的(152.4±8.5)mmHg,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的(106.9±4.2)mmHg(P <0.05)。(2)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塌陷,肾小球萎缩、硬化、坏死,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间质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和红细胞浸润等;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可见肾小球肥大减轻,平均直径减小,未见肾小球萎缩、坏死,肾间质仍偶见炎症细胞浸润。(3)模型组、低剂量黄芪甲苷组、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右肾组织匀浆 NO、NOS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0.05);AngII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低剂量黄芪甲苷组、高剂量黄芪甲苷组与模型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有效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境因素中臭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臭氧暴露对COPD个体气道炎症及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PD模型组,模型叠加臭氧暴露组,每组10只。每日熏吸香烟和两次气管内滴人200ug脂多糖建立大鼠COPD模型,模型加臭氧暴露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急性臭氧暴露,暴露时间为4h。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瑞士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及病理变化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O.01),臭氧组总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O.01);模型组大鼠BA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臭氧组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臭氧组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臭氧暴露可显著加重COPD气道炎症及NF-κB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虎杖干预后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虎杖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30只,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50.5mg/100g制作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当日予0.9%氯化钠溶液5ml/100g灌胃;预防组30只,于造模前2d开始予虎杖5ml/100g灌胃;肺泡炎组20只,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虎杖灌胃;肺纤维化组10只,于造模后第28天开始虎杖灌胃;对照组30只,于造模当日开始0.9%氯化钠溶液5ml/100g灌胃。各组大鼠灌胃均1次/d。5组大鼠分别于第3、7、14、28、42或56天分阶段处死5只,取肺组织制成匀浆,测定SOD活性及GSH、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第3、7、14天肺组织中SOD活性及GSH含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预防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0.01),肺泡炎组、肺纤维化组与模型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第7、14天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预防组(均P<0.05)。结论虎杖能通过增强肺组织局部抗氧化能力,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诸靖宇  王彦彬  宋晨  楼扬锋 《浙江医学》2014,(15):1307-1309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透明质酸钠灌注组,每组1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膀胱模型。通过观察各组大鼠膀胱大体情况、HE染色情况、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膀胱组织中IL-6的表达情况评估其炎症的严重程度。结果正常对照组膀胱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对照组膀胱组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严重充血、出血,上皮细胞坏死,黏膜、黏膜下层及肌层均有炎性水肿;透明质酸钠灌注组膀胱组织可见黏膜充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对照组及透明质酸钠灌注组组织学损伤评分及膀胱组织中IL-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灌注组组织学损伤评分及膀胱组织中IL-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可以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黏膜急性炎症反应以及促进损伤后的膀胱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OH)。D3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1,25—(OH)2D3组。链脲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尿蛋白定量≥30mg/24h为DN大鼠,诱导成功后1,25—(OH)2D3组给予3ng/(100g·d)皮下注射。实验12周末检测大鼠体重、血糖、血肌酐、24h尿白蛋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DN组大鼠体重、血糖、尿白蛋白,肾脏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肾小球细胞数,细胞外基质(ECM)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DN组相比,1,25—(OH)2D3组大鼠体重、血糖、尿白蛋白,肾脏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肾小球细胞数,ECM聚积显著降低(P〈0.01或P〈0.05)。尿VEGF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s=0.41,P=0.037),与体重、血糖、血肌酐无相关性(rs分别为0.18,0.13,0.21,P〉0.05)。结论1,25-(OH)2D3可减轻DN大鼠尿白蛋白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增殖,降低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陈亚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777-2778,278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造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药物组采用替米沙坦5mg/(kg.d)灌胃给药8周。测空腹血糖水平,随即处死大鼠取附睾周围白色脂肪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肪细胞GLUT4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二、三次空腹血糖检测均明显增高,脂肪细胞GLUT4蛋白表达下降。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第三次空腹血糖降低、脂肪细胞GLUT4表达增加。结论: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具有降低作用,对脂肪细胞GLUT4蛋白的表达具有增加作用,替米沙坦降血糖作用可能通过增加脂肪细胞GLUT4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参保肺饮颗粒对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强地松组、三参组,用熏香烟烟雾加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和博来霉素方法建立大鼠COPD合并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造模时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强地松组、三参组于造模完成后予强地松、三参保肺饮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病理切片支气管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用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支气管壁Ⅰ、Ⅲ型胶原分布,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各组切片支气管肺组织TGF-β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平均面积、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比较各组支气管壁Ⅰ、Ⅲ型胶原面积、面密度、光密度。结果三参组阳性细胞平均面积较其他三组显著增加(P0.01);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平均光密度较强地松组降低(P0.05)。模型组、三参组Ⅰ、Ⅲ型胶原阳性目标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三参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三参组Ⅰ、Ⅲ型胶原面密度、光密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三参保肺颗粒有下调慢阻肺合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表达,减轻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芦根多糖对高脂诱导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高脂诱导大鼠肾损伤模型,将高脂大鼠分成3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芦根多糖高(300 mg/kg)、低剂量组(150 mg/kg)和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芦根多糖300 mg/kg,低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芦根多糖150 mg/kg,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纯净水,连续灌胃13周,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肾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密度脂蛋白(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肾小球内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芦根多糖高剂量组2 h尿蛋白定量、血清BUN、血清Cr、TC、TG、肾组织MDA、LDL-C、Ox-LDL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SOD明显升高(P〈0.01),显微结构肾小球内径明显减小(P〈0.05);而低剂量组虽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芦根多糖具有降脂抗氧化作用,能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减轻对肾脏的损伤,同时具有减轻尿蛋白排泄及减小肾小球内径的作用,因此其对高脂造成大鼠肾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秀丽  冯国徵  孙玲  雷震坤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2):926-930,1005,1006
目的通过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足细胞与临床病理关系,探讨尿足细胞检测代替肾活检的可能性。方法选取80例NS患者被肾穿前1d的晨尿和20例正常对照的晨尿各100ml,离心涂片。用抗人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分别对尿沉渣涂片和肾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尿足细胞数目及肾小球足细胞密度,比较NS各种类型尿足细胞排泄情况与。肾脏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分析其与尿足细胞和肾组织足细胞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及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尿未见足细胞,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PCX,可见大量足细胞;NS不同类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尿足细胞及肾小球足细胞密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类型组中,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患者尿中检出的足细胞数最多,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再次是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各组患者尿足细胞数与24h尿蛋白量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肾小球肾足细胞密度呈负相关(P〈0.05),与血肌酐无相关性(P〉0.05);各组患者肾小球足细胞密度与24h尿蛋白量及尿足细胞呈负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肌酐无相关(P〉0.05)。结论尿足细胞的检测是一项可反映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病情轻重的无创性指标;尿足细胞数有可能作为反应肾脏病变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