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正中单切口经椎弓根入路和Ⅰ期前后路联合切口入路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段骨折伴脊髓压迫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间,从连续收治的10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中选取需要行360减压的胸腰段骨折(T10-L2)病例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6.7岁(22~72岁),13例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切口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组,A组)。5例采用后正中单切口经椎弓根入路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单切口组,B组)。纪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第24小时VAS评分及吗啡用量,纪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ASIA等级。所有病例获得良好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月(12~25月)。结果两组在病人的性别、年龄、损伤节段、Frankel/ASIA等级等构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1>0.05)。两组在手术时间(A组:(3.53±0.61)小时,B组:(4.02±1.28)小时,P=0.4515)、术中出血(A组:(1210±424.3)ml,B组:(1642±578.6)小时,P=0.098)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在术后第24小时VAS评分(A组:(4.85±0.80)分,B组:(2.00±1.41)分,P=0.008<0.001)和减少吗啡用量(A组:(33.85±2.63)mg,B组:(29.4±0.89)mg,P<0.001)两方面比A组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Frankel/ASIA等级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后正中单切口经椎弓根入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严重骨折与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一样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疼痛较轻、吗啡用量减少、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3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患者,其中26例合并脊髓损伤,均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失访1例,2例患者再次跌伤,获得2年以上完整随访2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2.87±45.07) min,平均出血量(132.67±14.23) min,平均住院时间(13.08±3.87)d,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的椎管狭窄率(RSC)、Cobb角、伤椎高度压缩率以及疼痛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获显著改善,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的同时能降低椎管狭窄率,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7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椎管扩大减压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7~56岁,平均32.5岁。根据Denis爆裂骨折分型,A型33例,B型26例,C型17例。神经功能损伤参照ASIA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21例,D级3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及椎管内占位变化,分析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76例患者手术时间136~218 min,平均159 min;术中出血量150~360 ml,平均225 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47个月,平均32.1个月。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52.0±5.9)%、(87.2±1.8)%和(8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7,P=0.000);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9.7±8.2)°、(5.7±2.9)°和(5.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2,P=0.000);椎管内占位率分别为(37.5±7.2)%、(12.3±3.3)%和(1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2,P=0.000);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均未见明显丢失(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3例,B级0例,C级10例,D级21例,E级32例。2例患者出现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椎间孔入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巨大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经双侧椎间孔入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巨大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手术前后神经功能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VAS及ODI评分、融合率、减压范围、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5±27)min,术中失血(824±162)mL,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分别从术前的(72.88±3.26)分、(67.52±4.2)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90.34±2.74)分、(88.3±3.1)分,VAS和ODI评分分别从术前的(6.78±1.99)分、(44.82±5.18)%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34±0.46)分和(11.7±2.4)%,椎管容积从术前的(51.3±5.6)%增高到(2±0.5)%,椎间植骨融合率均100%,术中5例患者出现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双侧椎间孔入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胸腰段连续椎间盘巨大突出并神经损伤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佟磊  李华  魏东  刘加元  张姚  王斌 《骨科》2016,7(6):398-40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的1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25~57岁,平均为46.5岁.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的改善情况,并比较胸腰椎椎体后凸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等.结果 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0~232 min,平均为21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0~2400 ml,平均为1600 ml.术中有2例患者出现硬膜撕裂,予以修补;1例患者术后切口浅表感染,经1周换药后,转归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腰痛VAS评分平均分别为(8.08±1.00)分、(2.25±0.97)分、(1.41±0.51)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椎体后凸Cobb角平均为49.08°±11.79°、13.67°±4.23°、14.50°±3.99°.术后1周、术后1年的VAS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1年与术后1周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5月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脊柱外一科收治的颈、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7例,均施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颈髓病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C)、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B)、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时间180~430 min,平均263 min。术中出血量350~1 500 m L,平均632 m L;JOA-C、JOA-B评分术前分别为(12.6±1.5)分、(14.2±5.3)分,术后(15.6±1.9)分、(20.2±5.5)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57.8±7.6)%,术后(28.3±6.8)%,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5.71%(6/7)。结论对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有一定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后路开窗减压与非减压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椎管内占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97例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后路开窗减压手术51例(减压组),采用后路非减压手术46例(非减压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节段、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及VAS评分、ODI、JOA评分。结果非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减压组(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组有4例发生术后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1.7个月。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均无继发后凸畸形及继发神经症状加重。两组术后3 d及1年各影像学指标及疗效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术后3 d(P0.05),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非减压组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减压组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3 d非减压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及JOA评分高于减压组,VAS评分和ODI显著低于减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路开窗减压手术相比,后路非减压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后路非减压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占位达椎管面积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transpedicular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SO治疗的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矫正情况、置入钛网的高度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个月,手术时间190~305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量1 400~2 450 m L,平均1 740 m 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功能及自我形象的改善,腰痛VAS评分下降了(6.3±1.4)分,ODI下降了(52.12±7.43)%,获得34.6°±3.2°的后凸角的矫正,末次随访时矫正度数丢失1.6°。融合率为87.5%。1例患者出现大腿前侧皮肤麻木,术后3个月随访痊愈。结论改良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直视下植入普通椎弓根螺钉联合椎管穹隆状减压治疗双节段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11月,采用小切口直视下植入普通椎弓根螺钉联合椎管穹隆状减压治疗的32例双节段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联合手术组)临床资料;与同期32例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传统手术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后至手术时间、损伤节段以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中椎旁肌肉剥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切口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定;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联合手术组随访时间为9~12个月,平均10.5个月;传统手术组为8~12个月,平均9.8个月。联合手术组术中椎旁肌肉剥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切口VAS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联合手术组2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1例术后6个月椎弓根螺钉拔出;传统手术组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未出现钉棒断裂和拔出。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椎管均充分减压;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一定程度恢复。结论小切口直视下植入普通椎弓根螺钉联合穹隆状椎管减压治疗双节段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在确保良好神经减压的同时能减少医源性创伤,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程度,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2~36(21±3)个月。手术时间50~150(70±15)min,术中出血量50~400(60±5)mL,住院时间3~7(4±1)d。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改善至(1.8±1.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2±2.3)分改善至(1.7±0.9)分;JOA评分由术前(11.0±2.8)分改善至(23.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优23例(57.5%),良12例(30.0%),可5例(12.5%),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椎管的完全减压,缓解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25例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接受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等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程度。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楔形角、椎管占位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6~24(12.6±5.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椎管得到有效减压,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椎体骨折复位愈合,随访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可避免椎管内直接减压,保护脊柱后方结构,减少手术创伤,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不完全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杰  竺得洲  王浩  李连华  刘智  孙天胜 《中国骨伤》2020,33(12):1128-1133
目的:探讨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侵占率>50%、椎体后缘存在翻转骨块)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9~57岁。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6例,其他伤2例。骨折部位:T11 4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所有患者采用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方式,通过测量伤椎前缘丢失高度、伤椎邻近节段Cobb角、椎管侵占率评价影像学效果,并通过Frankel脊髓损伤评级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6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28(15.9±5.4)个月。手术时间(234±41)min,术中出血量(431±93)ml。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术前(52.25±10.10)%,术后3 d(8.93±3.61)%,末次随访(9.25±2.88)%;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无明显变化(P>0.05)。伤椎邻近节段Cobb角术前(28.19±10.89)°,术后3 d(5.31±5.14)°,末次随访(6.81±4.59)°;椎管侵占率术前(67.68±12.45)%,术后3 d(7.69±4.46)%,末次随访(4.75±1.63)%,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也有一定程度恢复(P<0.05)。末次随访时12例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改善,4例未获得改善,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者;VSA评分由术前的(7.8±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8±0.7)分。结论:对于椎管侵占率> 50%、椎体后缘存在翻转骨块的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具有复位精确、减压彻底、固定牢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正中单切口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段骨折伴脊髓压迫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从收治的10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中选取硬膜前后方均有骨性压迫的胸腰段骨折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23-72岁;损伤部位:T12 2例,L,2例,k1例。采用后正中单切口经椎弓根入路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VAS评分及吗啡用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Frankel/ASIA分级。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手术时间3.1~6.2h;术中出血量1000~2300ml;术后24hVAS评分为1~4分;术后24h吗啡用量为28.8—30.8mg。Frankel/ASIA等级:术前B级1例,C级2例,D级1例,E级1例;术后E级4例,1例从B级提高到D级。结论:后正中单切口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严重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1~52岁,平均37.6岁;均为单一节段骨折,T_(11)8例,T_(12)10例,L_112例,L_26例。按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总评分为7~9分,平均7.4分。按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merica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ASIA)的神经病损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14例,D级8例。36例均采用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分别对比评估术前、术后初期、末次随访时以下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ASIA分级评估);后凸畸形矫正(Cobb角)情况;伤椎椎管容积变化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记录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及植骨面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3.5(2.8±0.3)h;术中出血量为550~1 350(880±120)ml;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脱、移位、断裂等情况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情况:除A级和B级各有1例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7例,D级10例,E级17例。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伤椎椎管容积恢复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各个指标在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结果与术后初期复查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经单一入路同时完成骨折复位、环脊髓360°减压和脊椎的三柱重建;其椎管减压彻底、即刻稳定脊柱、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所能取得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按AO分型:A3.1型34例,A3.2型7例,A3.3型21例。载荷评分4~6分,平均5.4分。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2例,D级5例,E级55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管占位程度,同时观察椎体骨愈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2例均获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2个月。内固定拆除时间9~13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1例切口出现感染,经清创引流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术后半年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58例。末次随访X线及CT显示所有骨折及植骨愈合良好。术后3 d,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能够减少术后复位的丢失和防止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贺辉  夏冬冬  吴小川  胡佰文 《中国骨伤》2023,36(11):1070-1074
目的:探讨Delta大通道内镜下经皮单侧椎板间入路270°环形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 12月至 2021年1月采用Delta大通道内镜下经皮单侧椎板间入路270°环形减压术治疗的29例LSS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63~83(71.52±10.82)岁;患者均伴有明确的间歇性跛行,以双下肢神经源性症状为主;均为单节段椎管狭窄,L3,4 5例,L4,5 21例,L5S1 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评定标准分别对疼痛,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手术时间(73.45±5.89) min,术中出血量(9.93±0.83) ml,住院时间(4.03±0.41) d。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12个月时腰痛VAS分别为(2.31±0.88)、(1.45±0.62)、(1.21±0.61)、(1.10±0.55)、(1.03±0.49)分:腿痛VAS分别为(6.48±0.56)、(1.97±0.61)、(1.31±0.59)、(1.17±0.59)、(1.10±0.55)分;ODI评分分别为(38.41±2.74),(18.14±1.17),(5.17±0.53),(5.07±0.45),(4.90±0.48)分;腰腿痛VAS、ODI评分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22例,良5例,可2例。结论:Delta大通道内镜下经皮单侧椎板间入路270°环形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镜下操作空间大、减压充分、术后恢复理想等优点,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腰椎稳定结构的破坏,是一种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椎管减压方式(270°和360°)并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分别采用270°和360°椎管减压并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病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2例,B级5例,C级17例,D级12例。接受270°椎管减压组(A组)17例,360°椎管减压组(B组)1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4~48个月,平均28.5个月。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和术后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两组病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在术后Cobb角矫正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椎管占位的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两组病例的钛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中除ASIA分级A级患者外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一期后路固定、椎管减压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术,270°和360°椎管减压各有优缺点,采用360°椎管减压需慎重,而270°椎管减压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大通道内镜系统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经大通道内镜系统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的32例LS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14例,年龄65~84(70.6±8.4)岁,病程1~12年。32例患者均伴有下肢麻木或疼痛,其中28例伴间歇性跛行,以下肢症状为著。狭窄节段:L3,42例,L4,519例,L5S113例,其中2例双节段狭窄。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中央管狭窄型3例,双侧侧隐窝狭窄型21例,混合狭窄型8例。记录手术用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复查X线、CT和MRI;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单次连续步行距离(single continuous walking distance,SCWD),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手术时间70~160(85.64±11.94)min,随访时间12~24(17.68±2.43)个月。术中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术后减压通道对侧下肢短期内感觉障碍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术后影像学显示较术前责任节段的椎管明显扩大,神经根松解充分。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4.62±1.41,2.73±1.35,1.21±1.17,1.11±0.34;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83±1.71,3.10±1.50,1.08±0.19,0.89±0.24。腰腿痛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1年ODI评分分别为38.40±6.48,18.42±2.40,5.48±0.77,3.05±0.28;SCWD分别为(47.48±5.32)m,(52.89±11.23)m,(245.43±18.94)m,(468.97±55.87)m。ODI评分及SCWD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 d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优15例,良14例,可3例。结论:采用大通道后路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LSS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减压充分,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最大限度减少对腰椎稳定结构的破坏,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许良  孔鹏  徐展望 《中国骨伤》2016,29(3):211-215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37~76岁,平均54.6岁;2个节段病变35例,3个节段病变7例,4个节段病变6例。所有患者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自体颗粒骨植骨融合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记录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ROM、JOA、VAS及SF-36评分,观察融合程度和椎管减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12个月时,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椎管减压彻底,术前病变最严重处椎管矢状径为(5.13±1.32)mm,术后12个月为(9.94±1.22)mm,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3,P=0.014);椎管减压程度为(92.15±2.35)%。术后各观察时间节点ROM、JOA、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节点ROM、JOA、VAS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