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8例颅内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8例颅内黑色素细胞病变中有2例为脑膜原发黑色素细胞增多症,1例为脑膜黑色素瘤病,3例为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2例为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6例原发颅内黑色素细胞病变患者颅外均未发现黑色素细胞病变,2例转移患者分别有枕部黑色素痣肺转移和肾恶性黑色素瘤病史.2例脑膜原发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最终通过脑脊液细胞学证实,其余6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头痛,此外有癫痫发作、言语障碍、行为异常等.脑膜黑色素细胞增多症影像学MRI示脑膜增厚,强化后有增强;恶性黑色素瘤影像学多表现为CT高密度,MRI显示T1高信号,T2低信号,强化后有增强.病理组织形态除1例脑膜黑色素瘤病为无色素型外,其余病例细胞学或组织学中都可见到胞浆内含有色素颗粒的异型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HMB-45、MelanA及S-100.结论 颅内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且原发与转移性病变的鉴别通常较为困难,详细的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脑脊液细胞学、组织学检查辅助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帮助进一步明确病变来源及类型,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恶性黑色素瘤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恶性黑色素瘤病例3例,其临床病史详细、影像资料齐全,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后背部皮肤含黑色素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于MRI均表现为特征性的短T1短T2信号,CT不具备特征性;1例是不含黑色素的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清扫术后患者,MRI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不具备特征性;另一例眼球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多发转移的患者,CT检查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后不均匀环形强化,不具备特征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内脏各种组织器官,其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以下肢、外阴、肛周最多,鲜有影像报道;发生于内脏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因具备特征性的MRI信号得以诊断,而不合黑色素的恶性黑色素瘤影像表现无特征性,诊断困难;CT检查不具备特征性,对于怀疑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应首选MRI检查。恶性黑色素瘤容易发生广泛的转移,要提高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科近 15年来手术治疗的 5例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影像学上CT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 ,增强扫描呈均一或不同程度强化 ,核磁共振检查 (MRI)表现为短T1短T2 信号 ,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 ,注射二乙胺五乙酸钆 (GD -DTPA)后则出现程度不等的强化。 5例患者中 3例手术全切 ,2例大部分切除。结论 颅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差 ,对于颅内黑色素瘤主张在手术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 ,手术时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争取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科近15年来手术治疗的5例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影像学上CT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均一或不同程度强化,核磁共振检查(MRI)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注射二乙胺五乙酸钆(GD-DTPA)后则出现程度不等的强化.5例患者中3例手术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结论颅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差,对于颅内黑色素瘤主张在手术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术时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争取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5.
刘浩  黄瑜  李家庭  陈玉林 《安徽医学》2010,31(11):1299-1301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原发性黑色素瘤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2例。CT平扫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团块状的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MRI平扫中4例表现为典型的短T1短T2信号,1例为等T1稍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2例,肿瘤呈均匀强化。结论黑色素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分析--附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和CT、MR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50岁。5例均行CT平扫,2例加做CT增强。3例行磁共振扫描。CT平扫高密度影3例,等密度影1例,高低混杂密度影1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2例。MRI平扫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明显强化2例;1例平扫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未作增强。结论颅内恶性黑色素瘤CT表现无特征性,MRI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CT表现及MR表现,可提高影像学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骼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文中介绍骨盆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收治2例患者中1例肿瘤累及左髋臼和周围软组织,另外1例病变位于左股骨、骨盆及周围软组织。最终病理提示为恶性黑色素瘤。分析2份病例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有夜间痛及局部皮肤温度高等恶性肿瘤的表现,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最终诊断仍依靠病理检查。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易转移到肝及肺,而骨骼及骨骼肌很少受累及。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需依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助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CM)和4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PL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中与病理所见. 结果:6 例患者均以颅高压、癫痫为主要临床特征,CT或MRI有不同程度异常发现;2例NCM自出生后即有全身皮肤多处大片黑色素痣;4例PLM则无皮肤色素沉着及黑色斑块,其脑组织病理报告均发现脑膜黑色素瘤细胞. 结论:颅高压、癫痫性发作是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影像学改变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月月  王毅  黑砚  杨新吉  肖利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2):1001-1003,1006,1066
【目的】总结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的MRI、病理特征,找寻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的病理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诊断的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病例,观察其MRI信号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观察,总结其眶内蔓延的途径。【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检查,肿瘤在Tl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为典型表现。当肿瘤内黑色素均匀或较多时可出现典型的T1高,T2低,增强明显的典型信号特征。当肿瘤内黑色素较少甚至无,则出现T1中信号、T2中信号的特征。注入强化剂后几乎均增强,呈高信号,说明肿瘤富于血供,与肿瘤内黑色素多少无关。观察到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途径:(1)沿巩膜导管、巩膜涡静脉蔓延。(2)经视神经及其周围鞘膜眶内蔓延。(3)侵犯视网膜、睫状体、虹膜、结膜。(4)浸润周围神经、肌肉。(5)形成瘤栓,经血行转移。【结论】MRI检查是脉络膜黑色素瘤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可靠的指标。病理上可有多种途径向眶内蔓延。最多见的为延巩膜导管及涡静脉直接蔓延。经视神经及其周围鞘膜蔓延亦不罕见,易侵犯周围血管、神经及软组织。可形成瘤栓经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女性,59岁.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盆腔MRI示宫颈增厚伴后唇结节状突起.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部分为小细胞或气球样细胞,呈巢片状或条索状.上皮标记及肌源性标记阴性,HMB45、Melan-A阳性.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或)肿物.结论:原发于宫颈的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其细胞形态多样,宫颈活检时易误诊,HMB45等免疫组化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诊断为CVT的病人的CT、MPI、MRV表现,探讨MRI1和MRV在C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4年~2007年临床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25例,25例病人均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扫描,25例均行MRI平扫、TOF法MRV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CT平扫显示高密度“三角征”,7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delta征”,23例MRI平扫显示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25例MRV均显示有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是诊断CVT的有效方法,CT怀疑CVT诊断时须做MRI和MRV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25例,分析病灶部位、数量、平扫及增强信号特点、瘤周水肿情况,以探析MRI影像特点。结果 25例患者中,22例为癫痫发作,其中19例以癫痫为唯一临床表现、3例为失神发作。2例为囊性、10例为囊实性、13例为实性。T1WI上囊性患者以低信号为主,实性患者以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为主,囊实性患者两类信号兼有。T2WI上囊性患者以高信号为主,实性患者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囊实性患者两类信号兼有。增强扫描囊性患者无强化,实性患者以轻度强化为主,囊实性患者以明显强化及轻度强化为主。1例无水肿、15例轻度水肿、4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结论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多以癫痫发作为主,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及实性3种类型,不同类型患者具有不同MRI表现,结合病理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良、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10例良性、11例恶性)经病理证实的GTN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常规扫描,其中16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子宫腔或子宫肌层内,其共同MRI表现包括:①子宫增大,子宫腔内见"蜂窝状"或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在T1WI呈等或混杂信号,在T2WI呈混杂高信号;②9例子宫旁和肌层内可见扭曲、扩张的血管影,在MR动态增强扫描上显示更清晰。其不同MRI表现为:良性GTN的子宫肌层无受累,恶性者子宫肌层常受侵,表现为肌层的连续性中断,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清晰显示病灶。结论: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对于良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MRI表现及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的MRI影像资料,其中10例行MRI平扫和增强,4例行MRI平扫。结果 6例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为平滑肌肉瘤,4例为癌肉瘤,14例均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病灶信号欠均匀,10例增强后分别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对子宫肉瘤的正确诊断率,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解剖部位及对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但最终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在脑胶质瘤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患者均进行MRI诊断,观察患者MRI表现及肿瘤病理类型,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治疗随访后其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以探讨MRI在脑胶质瘤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病例患者中星形细胞瘤18例(包含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弥漫型星形细胞瘤以及胶质母细胞瘤等);少突胶质瘤6例,室管膜肿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各类型脑胶质瘤其MRI影像学表现各异。治疗后随访观察发现18例表现为反应性强化,5例残余肿瘤,9例复发,MRI表现亦各不相同。结论 MRI在脑胶质瘤诊断的中价值较高,治疗随访中可依据病灶影像学征象不同加以判断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钼靶与磁共振(MRI)诊断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的影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医院1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钼靶、MRI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病理显示,12例为良性,4例交界性,3例恶性。X线钼靶上3例圆形,16例分叶状,病灶密度高于周围腺体,10例见清晰边界,7例肿块周边有环形低密度影,2例无清晰边界。MRI上5例圆形,14例分叶状,平扫T1等信号或低信号,T2高信号,以信号均匀为主,4例囊变,2例出血。动态增强扫描显示以均匀明显强化为主,时间-信号曲线扫描显示6例上升型,11例平台型,2例为流出型。b值为0s/mm2时,DWI高信号;b值为500s/mm2时,12例高信号,7例低信号,对应ADC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织(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在X线钼靶与MRI上均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MRI动态增强扫描,但确诊仍依赖临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曲本文通过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皮肤性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CT、MRI、乳腺钼靶影像作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表现。方法22例患者中作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1侧,CT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乳腺钼靶照片2例。结果病灶常呈单个肿块状或结节状,并有明显强化,部分累及邻近淋巴结:病灶的MRI信号呈多样性改变。36.4%病灶(4/11)为T1高信号和T1低信号:18.2%病灶(2/11)为T1低信号和T1高信号;45.5%病灶(5/11)为T1和T1都呈等信号。结论非皮肤性恶性黑色素瘤与皮肤性黑色素瘤有明显不同的表现,临床诊断困难,病灶大都具有侵袭性;如在MRI征象中,病灶内出现T1WI典型的高信号或混杂的高信号时,提示本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几种少见的组织学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的MRI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见组织学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畸胎瘤恶变16例,卵黄囊瘤7例,胚胎性癌6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8例;25例病灶位于松果体区,9例病灶位于鞍区,3例位于脑室脑边系统.16例畸胎瘤恶变均呈囊实性改变,T1WI、T2WI平扫均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0例可见到脂肪信号,病理镜下成分多样,与MRI表现相对应.7例卵黄囊瘤T1WI、T2WI平扫信号均较均匀,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均匀强化,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均明显升高.6例胚胎性癌病灶边界较清楚,其内信号不均匀,6例均可见明显囊变坏死,灶周可见中—重度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8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信号不典型,取决于其内所含肿瘤类型.结论 颅内少见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影像资料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脾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多发脾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瘤19例。结果恶性肿瘤CT常表现为实质性或囊实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原发性肿瘤呈实质部分明显或中度以上强化,转移瘤以边缘强化为主;MR表现:淋巴瘤结节于T1、T2大多均呈等信号,有时可表现为他低信号;增强后早期为低信号结节,延迟呈等信号。转移瘤T2WI极少数呈低信号。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脉管瘤常见,CT多表现为低密度或囊性病变,增强后均匀强化或边缘呈晕状强化,血管瘤具特征性延迟强化。MR明显优于CT和动态增强CT,增强T2WI具有典型的“白炽灯”征。脉管瘤MR显示病变内含低信号分隔影,T1、他均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或部分边缘强化。结论认识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