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COPD患者40例,按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肺动脉压的结果分为COPD肺动脉高压组(A组)20例,COPD肺动脉压正常组(B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C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检测3组微量全血血小板活化特异性分子标志物GP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在血小板表面的阳性表达的百分率。结果:3组的PAC-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95±4.54)%、(4.84±1.70)%、(3.95±0.3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3组的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2.91±4.32)%、(6.55±2.48)%、(3.69±0.77)%,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A组,血小板PAC-1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r=0.75,P<0.05),同时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也呈正相关关系(r=0.79,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与COPD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收对回收血中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出血量≥800ml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并在术中予以回输;B组为对照组,术中按需输注异体血。测量各组患者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P-选择素(CD62P)的表达量,同时测量A组回收血中的PLT及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量。结果两组间PT、APTT、TT、FIB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PAC-1的表达均高于术前(P〉0.05)。A组回收血中PLT显著低于体内血(P〈0.01),而血小板PAC-1和CD62P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体内血(P〈0.01)。结论自体血回收可引起回收血中血小板的活化,但在一定范围内并未引起不良反应。其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改变与输注异体血基本一致。所以,术中自体血回收是安全的,可以起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血小板的活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4—07/2005—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例,其中活动期18例,缓解期1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另外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2mL至20g/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试管,立即行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30min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应用魏氏法测定血沉。 结果:送检血样均合格,43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很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但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②正常对照组C-反应蛋白表达量很低,血沉不快,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血沉加快(P〈0.01),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血沉呈正相关(r=0.5224,0.7048,P〈0.01);外周血血小板CD63表达量与血沉呈正相关(r=0.4476,P〈0.05),而CD63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P〉0.05)。 结论:血小板活化功能对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人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活化和活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用流式细胞术(FCM)微量全血法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探讨其与成人急性白血病出血、浸润的关系,利用FCM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缓解期(CR1)和持续长期缓解期(CCR)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的表达变化,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比较ADP激活前,AL组CD62P、PAC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ADP激活后,AL组CD62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AC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CR1组PAC1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01),CD62P无差异;CCR组PAC1、CD62P无差异。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比较,血小板ADP激活前两组CD62P和PAC1无显著性差异;激活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AC1表达低于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0.001)。结论:①AL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存在较高水平的活化,提示血小板活化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广泛的浸润、出血的原因之一。②AL初发时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骨髓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导致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体内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6例SLE患者(病例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和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水平;采用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表达率。分析患者血清PAIgG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小板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t=-8.125,P<0.01),而 PAIgG 水平, GMP-140水平, PAC-1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5.264、-3.244、-2.331, P <0.05)。相关性研究表明,病例组患者 PAIgG 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性( r=-0.223,P<0.01),而与GMP-140浓度及PAC-1表达率水平呈正相关性( r=0.532,P<0.05;r=0.614, P<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血清抗血小板抗体PAIgG水平显著增加,血小板数量下降。 PAIgG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血小板活化,聚集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水平,探讨其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法对30份机采血小板保存前、保存后d1、d3、d5活化指标PAC-1、CD62P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同时点Solube CD62P含量及变化。结果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流式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AC-1、CD62P表达率水平显著升高(P<0.05),ELISA法检测sCD62P含量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活化水平显著增高,可能在影响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趋化因子受体CCR4和CCR5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对113例SLE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CR4和CCR5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及评价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R4+和CCR5+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结果非狼疮性肾炎(n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狼疮性肾炎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nLNSLE组(P〈0.01);n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明显高于nLNSLE组(P〈0.01)。SLE活动组血清CCR4+CD4+T%与CCR5+CD4+T%较非活动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与活动性无肾损伤组及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与CCR5+CD4+T%有相关性(r=0.619,P〈0.05);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与CCR5+CD4+T%有明显相关性(r=0.68,P〈0.01);血清CCR4+CD4+T%水平随着SLE疾病活动水平明显升高,与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密切相关(r=0.6382,P〈0.001);与SLEDAI肾评分亦密切相关(r=0.6980,P〈0.001);而CCR5+CD4+T%与疾病活动度不相关(r=0.16,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CCR4和CCR5在T细胞趋化至病变部位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CCR4+CD4+T%与CCR5+CD4+T%可能在肾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CCR4+CD4+T%、CCR5+CD4+T%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尤其是监测狼疮性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GPⅡb/Ⅲa(PAC-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者(D组)及114例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期PAC-1、CD62P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患者PAC-1、CD62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组治疗后,各时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A组)对比:B、C组PAC-1、CD62P的表达均较A组高(P<0.05),而B、C组之间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A、B、C)组PCI术后的CD62P、PAC-1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术后24 h下降至术前水平,和术前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增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小板表面蛋白PAC-1,CD62P的表达进一步的升高,两者的表达可作为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双嘧达莫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和CD62p表达水平的影响。选择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单纯组)和化疗+双嘧达莫组(联合组)。联合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应用双嘧达莫100mg/d。另择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磁珠法分别于化疗当天、第3、7和14天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AC-1、CD62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PAC-1、CD62p和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和0.05),且PAC-1与FIB间呈正相关(r=0.549,P〈0.01)。单纯组患者化疗当天和第3天的PAC-1表达较化疗第14天明显升高(P〈0.05和0.01);化疗第3天其CD62p水平与化疗当天、第7和14天比较均升高(P〈0.05和0.01)。联合组患者化疗第14天的PAC-1表达较化疗当天、第3天降低(P〈0.05和0.01);且化疗第14天的CD62p表达较化疗第3天时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在化疗第3、7和14天的PAC—1、CD62p与单纯组患者比较表达呈下降趋势,但FIB变化不明显。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常出现外周血小板活化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化疗周期中应用双嘧达莫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PAC-1、CD62P水平在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病例来自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确诊的COPD患者60例,按有无肺心病分为肺心病组30例,单纯COPD组30例,另设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活化血小板标记物PAC-1、CD62P的水平,以及与肺动脉压、血氧分压关系的分析。结果单纯COPD组,肺心病组PAC-1、CD62P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心病组PAC-1C、D62P表达水平又高于单纯COPD组(P〈0.01)。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重度肺动脉高压组(〉45 mmHg)〉轻度肺动脉高压组(〈45mmHg)(P〈0.01)。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重度缺氧组(〈60 mmHg)〉轻度缺氧组(〉60 mmHg)(P〈0.01)。结论 COPD患者尤为合并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3个干扰素(IFN)诱导基因(IFITM1,IF-ITM2和IFITM3)的表达及其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0例SLE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者的IFITM1、IFITM2、IFITM3mRNA表达水平,并且分析它们与补体C3、C4、抗dsDNA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1)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ITM1、IFITM2、IFITM3mRNA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P<0.0001,P=0.003,P=0.002);(2)IFITM1、IFITM2、IFITM3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SLE组IFITMl、IF-ITM3mRNA表达水平均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r<-0.5,P<0.05),与dsDNA、SLEDAI积分不相关。IFITM2与补体C3、C4、dsDNA及SLEDAI积分均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IFITM1、IFITM2、IFITM3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显著增高,并且IFITMl、IFITM3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对SLE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同时分析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与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的含量差别。初步探讨血清和血浆中sCD40L浓度有无差异。分析SLE患者血清中sCD40L的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有无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及18例正常人血浆中sCD40L的浓度。结果①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②SLE患者血清sCD40L浓度、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与SLEDAI评分均无相关性。③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④发现正常人血清中sCD40L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浆中的sCD40L的浓度。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较正常人高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血小板计数对血清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SLE患者血清中sCD40L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在临床上sCD40L不适合作为监测SLE疾病的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受累85例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烜华  李忆农 《临床荟萃》2010,25(13):1119-112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影像学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了解SLE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病程、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诊断SLE的住院患者85例.结果 ①室间隔(IVST)、左心室后壁(LVPWT)、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与病程关系密切(r=0.224、0.213、0.321,P<0.01或<0.05);②左心房前后径(LA)、LVPWT、每搏射血量(SV)与SLEDAI积分相关(r=0.323、0.217、0.222,P<0.01或<0.05);③病程5年以上组充盈早期速率/舒张晚期速率(E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 EB 病毒衣壳抗体(EBV-VCA-IgG、IgA)滴度及病毒DNA载量,探讨SLE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病毒再发感染后的激活对SLE总体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SLE患者、118例非SLE的风湿患者、33例正常对照组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EB病毒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测EBV-DNA载量。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或DNA阳性率差别,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滴度、红细胞沉降率、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等,Spearman相关分析病毒抗体滴度或DNA载量与SLEDAI的关联性。结果(1)抗体阳性率:SLE组EBV-Ig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SLE组及正常对照组(57.5%vs.16.96%,χ2=37.054,P<0.000;57.5%vs.15.15%,χ2=16.92,P<0.000),并与SLE的发病有显著的相关性(r=7.57,P<0.05),但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抗体滴度:SLE组EBV-IgA及IgG滴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BV-IgA:1.11(2.268) vs.0.495(0.856),Z=-2.836,P=0.005;EBV-IgG:5.391(6.038)vs.4.121(5.231),Z=-2.49,P=0.013];(2) SLE组EBV-IgA及IgG滴度与对应的SLEDAI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EBV-IgA:r=0.164,P=0.195;EBV-IgG:r=-0.09,P=0.576)。也未发现EBV-IgA阳性患者在皮疹、关节炎、肝损害、SLEDAI、低补体血症等方面与阴性患者的差别,但红细胞沉降率却明显高于阴性患者[47(82.75)mm/1 h vs.26.5(46.25)mm/1 h, Z=-3.028,P=0.002];(3)80例SLE患者中有42例随访了IgA表型变化,但未发现表型变化对SLEDAI未见明显差异的影响。(4)SLE患者EBV-DNA阳性率也显著高于非SLE风湿病组(27.5% vs.12.8%,χ2=6.712,P<0.05),SLE患者EB病毒DNA载量异常与正常者的SLEDA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2) vs.13(20.25),Z=-0.573,P=0.567],并且异常DNA载量值与对应的SLEDAI之间也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EBV抗体及DNA的高表达,提示EB病毒与SLE密切相关,但是近期感染或再发感染的激活(EBV-IgA或DNA)未影响到SLE总体的疾病活动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30例SLE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LR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缓解期组外周血TLR7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血TLR7 mRNA表达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患者中显著升高(P<0.01);SLE患者外周血TLR7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活动指数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92,P<0.01)。结论提示外周血TLR7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SLE活动存在联系,TLR7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熊金河  胡绍先 《华西医学》2010,(8):1418-1420
目的检测B细胞成熟抗原(BCMA)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探讨BCMA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11月收治的36例SLE患者,同期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CMA mRNA的表达,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组BCMA mRNA表达水平(0.598±0.23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11±0.309)(P〈0.05)。SLE患者BCMA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P=0.590)。结论 SLE患者BCMA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宇生  王鹏  邓剑 《检验医学》2011,26(8):512-514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8 h、6~8 d、3周时及35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CD62p及PAC-1阳性百分率。结果脑梗死患者48 h内血浆CD62p(25.1%±7.4%)和PAC-1(65.2%±9.9%)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0%±1.3%;8.2%±2.2%)(P〈0.01)。此后至3周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对病情轻重的预测及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