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合冠心病住院期失眠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为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主观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110例,干预组56人,对照组54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模式。两组被试干预前后分别应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测评。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在时间和分组因素上均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对照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而干预后干预组被试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冠心病住院期失眠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念干预训练在改善青少年PTSD患者的病情以及睡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TSD患者共40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28名。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接受正念干预训练。患者入组后每周接受2次集中访谈和训练,共持续8周。实验前和干预训练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各量表的得分,比较和评价不同干预训练的临床效果。结果 8周的干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PTSD量表得分均显著降低(所有P<0.001),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得分、PHQ-9得分和GAD-7得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而对照组仅PSQI得分和GAD-7得分的下降差异显著(二者P<0.05),PHQ-9得分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实验组PSQI得分和PHQ-9得分在干预训练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8周的正念干预训练显著改善了青少年患者的PTSD病情以及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与传统的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相比,正念干预训练在改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侯彦波  王红  陈嘉峰 《吉林医学》2009,30(19):2264-2267
目的:研究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在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上有无差异以及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失眠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失眠组(119例)和继发性失眠组(54例)。采用AIS、HAD、HAMA、HAMD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失眠患者AIS总分均〉6分。继发性失眠组与原发性失眠组相比,其AIS总分及各因子分(对总体睡眠质量评价除外)得分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继发性失眠组中焦虑抑郁情绪(HAMA、HAMD)测评得分高于原发性失眠组,这种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失眠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经χ^2验,继发性失眠组的焦虑情绪及焦虑抑郁情绪共存的发生率高于原发性失眠组(P〈0.05)。④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失眠患者AIS总分与HAD、HAD-A、HAD-D、HAMA、HAMD呈强正相关性,r值在0~1之间,P〈0.01。结论:①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继发性失眠患者焦虑情绪及焦虑抑郁情绪共存的发生率高于原发性失眠患者。④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失眠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效果分析。方法:选择60例大面积额烧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经过住院期间的干预,在出院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焦虑评分与抑郁经统计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患者的SAS平均得分(57.40±6.14)分,SDS评分为(55.97±8.56)分,观察组患者的SAS得分为(53.63±6.92)分,SDS得分为(51.63±7.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采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障碍情况。方法:偏头痛患者50例为观察组,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匹茨堡睡眠量表评分评价睡眠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焦虑、抑郁状态。结果:观察组中34例(68.0%)失眠,对照组19例(38.0%)失眠,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40例(80.0%)存在情绪障碍,其中焦虑23例,抑郁17例,有12例为焦虑并抑郁,对照组有19例(38.0%)情绪障碍,其中焦虑10例,抑郁9例,3例为焦虑并抑郁,观察组情绪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陆君芳  李鹏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35-36,39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模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OSAHS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持续正压气道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OSAHS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干预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OSAH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观察OSAHS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OSAHS患者的SAS、SDS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OSAHS患者ESS、PSQI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干预模式不但能改善OSAH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科收治入院的61名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抑郁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焦虑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术后干预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冠心病术后行常规护理,术后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 d术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9.32±6.84)、(47.04±8.44)分,术后3 d为(44.23±8.02)、(42.97±8.33)分,术后5 d为(40.32±8.72)、(37.02±8.52)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术前12 h和出院前12 h心率分别为(77.52±6.22)、(67.52±6.64)次/min,收缩压分别为(123.42±11.73)、(118.63±8.97)mm Hg,舒张压分别为(81.64±7.76)、(75.24±6.11)mm Hg,均优于对照组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明显安慰和稳定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统计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感、人际敏感性、焦虑、抑郁等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均优于护理前(P <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老年冠心病患者排解负性情绪,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克服心理压力,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铜砭刮痧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n=30,予以艾司唑仑片治疗)和联合组(n=30,予以铜砭刮痧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PSQI、HAMA、HAMD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药物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铜砭刮痧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情绪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曹慧平  林玲  何成毓 《海南医学》2014,(8):1175-1177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以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方法采取病例对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认知干预,进行3个月的追踪研究。运用SAS和SD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41.51±9.62)分,SDS评分为(43.72±11.51)分;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为(38.50±7.89汾,sDs评分为(40.18±8.25)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52.57±13.29)mmHg,舒张压为(88.95±8.07)mmHg;研究组患者收缩压为(144.78±11.03)mmHg,舒张压为(84.67±8.49)mmHg。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及血压控制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P〈O.05)。结论实施全面认知干预可有效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消除不良心理障碍,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焦虑白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采用13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1和SDS评分[(25.4±2.8)分]均较治疗前的SAS评分[(66.3±10.6)分]和SDS评分[(53.1±6.4)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和SDS评分[(25.4±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53.2±11.2)分1和SDS评分[(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满意度为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46例,按照入组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防御方式变化.结果研究组掩饰型因子分、积极应对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研究组和对照组间掩饰型因子分、积极应对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组HAMD、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HAMD分与积极应对因子分成负相关(P<0.05),与掩饰型防御方式成正相关(P<0.05),HAMA分与掩饰型防御方式成正相关(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其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产妇共1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各项评分情况、各产程时间及分娩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等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为(1.47±1.04)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7±0.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2±0.36)、(5.2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为(8.86±1.0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87±1.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SDS、SAS、HAMD分别为(41.28±1.37)、(40.06±2.24)、(4.35±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1±1.87)、(51.75±5.49)、(8.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降低分娩中危险情况的发生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干预对不同麻醉方式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及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腰硬麻组和全麻组,三组患者分别实行针对性的激励式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前及患者人手术室后分别测定焦虑、抑郁情况及心率、血压,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局麻组SAS得分[(26.6±5.4)分]、SDS得分[(22.4±6.1)分]和收缩压[(123.3±5.1)mmHg]与干预前[(59.3±6.5)分、(45.6±3.2)分和(140.2±2.1)mmHg]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全麻组干预后SAS得分[(34.5±1.3)分]和SDS得分[(28.6±3.5)分]均高于局麻组和腰硬麻组[(25.8±2.2)、(21.3±3.8)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方面,干预后三组心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率及收缩压局麻组与腰硬麻组、局麻组与全麻组以及腰硬麻组与全麻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尤其是在非全身麻醉患者中效果更加明显,能稳定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保证手术及麻醉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黛力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排空及HAMA及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17.08±6.76)分比(11.60±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23.93±4.74)分比(14.53±3.97)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P〈0.05)。两组胃排空率均较治疗前好转,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1.00±8.90)%比(65.23±7.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能够明显减轻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改善的临床症状及胃排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护理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人住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患者个人康复档案,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十预,指导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及娱乐疗法等。两组在十预前后分别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定患者情绪,并比较护理十预前后的分值。结果与国内常模[SDS:(33.46±8.55)分,SAS:(29.78±10.07)分1相比,本研究患者SDS[(44.35±4.11)分1、SAS得分[(42.68±3.46)分1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本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干预组干预后患者的SDS[(36.12±3.62)分]、SAS得分[(34.07±4.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DS:(43.15±3.76)分,SAS:(41.62±3.65)分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对提高生命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稳定化技术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食管鳞状细胞癌住院患者6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和干预组35例,另选65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仅做心理状况评估,常规组接受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稳定化技术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结果抑郁、焦虑评分食管癌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2.481±3.312 vs 4.040±1.332,22.623±7.670 vs 6.285±1.741),干预组术后比常规组明显下降(5.16±1.66 vs 9.68±2.72,9.61±2.70 vs 15.78±4.41),干预组术后比术前明显下降(5.16±1.66vs 12.72±3.53,9.61±2.70 vs 23.82±7.81)。睡眠质量评分食管癌组高于健康对照组(7.58±1.78 vs 3.67±5.39),手术后干预组比常规组明显下降(3.94±3.34 vs 6.44±1.69)。手术后干预组使用止痛剂时间、自行排痰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食欲、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和疾病认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稳定化技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和手术后康复状况,改善手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门诊首次确诊需药物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同时服用相同疗程的中药逍遥散加味汤剂,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症状与体征变化、焦虑和抑郁评分、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乳房肿块明显缩小,乳房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疼痛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均明显小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0.12±5.23)、(43.17±11.08)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0.01).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9.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P<0.05).结论 内服中药加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不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消除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