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14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山东省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0~9岁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33例,比例最高;患者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15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合肥市2007年1月113至2007年12月31日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26份,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6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到药品不良反应154例。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3种。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我院3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心慈 《安徽医药》2009,13(10):1298-130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l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9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7例不良反应的产生主要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以及老年患者有关,不良反应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平  杨莉  徐永祥  崔影  刘治安 《中国药房》2012,(19):1806-180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430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43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利用网站检索功能和Excel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15例报告涉及142个药品。抗微生物药、注射剂、输液给药方法和中药注射剂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4个主要因素。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02%)和全身性损害(20.49%)。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31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林焕泽  吴秀荣 《今日药学》2009,19(10):46-47,58
目的通过对2007—2008年茂名地区各医疗单位呈报的31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s)报告进行分析,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2008年茂名地区呈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为心脑血管疾病药品,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ADR的因素和特点。方法对某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某市2006~2009年402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2例中药注射剂ADR中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结论中药注射剂ADR与药品种类、年龄、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遵循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赵鑫  梁莹 《北方药学》2013,(3):88-89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提出建议,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使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规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原因、规律及特点。结果:根据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表1129例(2008年4月~2011年4月),其中,174例为中药注射剂所致。中药注射剂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个体差异大,其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损害和过敏反应为主。结论:中药注射剂是发生ADR的主要剂型,应提倡采用口服途径给药,谨慎联合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研究、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居靖  汪海孙  黄萍  陶贤琦  张承绪  王亚丽 《安徽医药》2009,13(12):1593-1595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83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伴全身性损害260例(27.31%),皮肤及附件损害247例(25.95%),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145例(15.23%),胃肠系统损害77例(8.09%)。与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相似,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但循环系统损害(胸闷、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为其特点。结论应加强对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制备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诱发因素,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种中药注射剂50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史、所用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19例(38%)、女31(62%),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多(19例,38%),累及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附件(27例,54%),主要表现为皮疹,其次是过敏样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诱发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4.
易智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59-216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省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663例ADR报告进行归纳整理,其中10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报告来源、评价、临床表现、ADR涉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共涉及26种药品,均为静脉给药方式,有90例(87.37%)发生在用药30 min 以内,男女性别比例为60:43,60岁以上老年患者 ADR 发生率最高(54.3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35例,33.98%),灯盏花素ADR例数最多(15例,14.56%)。结论应坚持开展中药注射剂ADR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规范、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 056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5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33.6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986例,占93.37%);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34例,占41.1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88例,占27.27%);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60例,占43.5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控,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221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剑锋  张洁 《中国药房》2011,(43):4109-411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集的221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是发生ADR的主要剂型(145例,占65.61%);ADR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159例,占71.95%);祛瘀剂的ADR发生率最高(86例,占38.9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临床药师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促进临床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昆山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间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225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25例ADR报告的病例中,其年龄段在40~49岁和20~29岁之间发生ADR例数为最多,静脉给药(89.58%)是引发ADR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4种类83种药品;抗感染药物导致ADR例数为最多(53.58%),其中头孢菌素的发生率为最高;其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6.14%).结论:加强对中青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和静脉药物的用药监护,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严格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指征;加强ADR宣传和监测工作,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程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84-308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淮南新康医院2013年1~12月从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并已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ADR报告中,年龄>7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偏高(6例,占17.6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28例,占82.3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4例,占41.18%);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17例,占5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循环系统(4例,占11.76%),从临床表现看以皮疹、瘙痒、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