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化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用以说明宇宙自然一切物质的生成、变化,由无到有、由有到无的演变规律。“气化论”始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周时期成书的《易经》,《易经》以气做为生化万物之源,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揭示八卦生万物,气一元论的宇宙自然生成模式,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早在春秋时代的思想家老子说:“道法自然”,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说:“皆原于一”以及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皆以气一元论的观点对宇宙自然一切物质的生成、变化进行诠释。其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指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体观,就是人们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拉,人体物质和结构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内经》的人体观主要表现为以下二个论点: 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亦-小天地自然与万物都是元气逐步分化演变而来的。万物之中包括着人,人也是元气分化演  相似文献   

3.
张景岳的元气学说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名医张景岳对中医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他的“真阴说”、“治形论”,还是他的“四维用药”、“八阵论方”,都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对人体元气的顾护。他的元气论继承了《内经》原旨,丰富了历史上其他医家对元气的理解与论述,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1 宅以命门、水火两性 我国古代即有气一元论的思想,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化与消亡。“元”通“原”,指万物之本原,元气即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张景岳继承了这种观点,“大气者,太虚之元气也,乾坤万物无不以应”。张氏指出元气亦为构成人体…  相似文献   

4.
论"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这段经文讲到的“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它既是太极之妙用,为造物之始,而有“三生万物”;同时又是先天与后天的具足,包涵了万物的本质———即“冲和”之整体。一切事物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5.
针灸调气,作为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已成共识。所谓针灸调气,实际上是在调动体内气的“运动性”,改变气的“病理状态”,而恢复正常的脏腑功能活动。本文旨在通过对人体气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而确立针灸调气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1气与气的运动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从自然观的角度指出人是物质的,是靠天地之气而生养的。气又是运动的,人作为一种物质体,是气运动的一种形态,通过生、老、病、死而体现,这就是气对于人体的最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6.
《内经》中精气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经》中40处“精气”二字连读者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精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一种无形可见、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有时专指宇宙本原之气中的精粹部分,是化生人类的精微物质。精气在中医学中,有时指人体之精,有时指人体之气,有时是人体之精与气的合称。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在概念上有别;在其来源先后上,有精在前、气在后之别;就其联系来说,精是气的化生本原,气是精化生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或能量。  相似文献   

7.
痔疮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痔疮的形成与气血相关 气血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它运行于全身,无处不到,肛门、直肠部亦是依赖于气血的不断运动从而得到精微物质。古人有“气为血之先导,血为气之依附”之说。气血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气无血不生,血无气不活。气衰则无以推动,血必因之而阻;气陷而不能统摄,血常因之外溢。血之于气则有濡养运载作用。血虚无以载气,则气随之而少;气失去血的濡养,则燥热诸疾而生。气血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反之则病乃生,它对痔疮的生成发展及病理改变有其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将痔疮  相似文献   

8.
肾之精气阴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之难点,各版各类教材说法不一,尚有含混不清之嫌。故本文就此试从古代“精气学说”谈起,对其内涵略作剖析,不妥之处敬请同道雅正。 1 精与气的含义 1.1 精气学说中的精与气 精气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它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影响较大,以管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精气学说,于是精与气的概念便由此而生。《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即精属气的范畴,且为气中的精华部分,这是精的一个含义。同时,《管子*心术下》又说:“一气能变曰精。”说明气是能够运动变化的精,精与气乃同一种物质,这是精的另一含义。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精即气,气即精,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如《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王充在《论衡*言毒》中也指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既然世界是由气构成的,那么作为世界万物之一的人,无疑也是由气构成的,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王充在《论衡*论死》中也云:“气之生人,尤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而《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此处之“精气”与“烦气”相对,精气无疑是指气之精华部分,与精的第一个含义相同,这也正是人从本质上有别于其它物类之处,成为万物之精灵。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而“精气”一词,除此含义外,还指“气”和“精”,有《易传*系辞上》为证:“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总之,精气学说中的精即精气,含义有二,一是指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二是专指气之精华部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9.
思考的生命     
十二月十六日,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我在会上发言,有一层意思是讲中医理论思考的,说到中医工作者参与到哲学研究的行列,目的是寻找理论支持、思考伙伴与方法启迪,乃至寻找精神家园。思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要表现,生命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思考。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以称为“灵”,就是因为有思想,有智慧。荀子讲:“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有知有义,就是思考的结果。思考,有时是孤独寂寞的。屈原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清醒的孤独,也是思考的孤独。老子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  相似文献   

10.
行气药是中医临证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之一。正确掌握行气药的功用特点是极其重要的。祖国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张景岳亦指出:“人之有生,全赖  相似文献   

11.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在自然界,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在人体中,不仅存在犹如天地的上下交感,而且也存在人体内外的阴阳交感,这是人体两种重要的生理活动形式。目前,关于内外阴阳交感的论述较少,且对两种形式的关系不甚明了,今将个人见解简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气《礼记·乐记》:“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郑玄注:“生气,阴阳气也;五常,五行也。”古人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所以郑注生气为阴阳气,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是息息相通的,即生气通天之义。自古通天者杨云:“古,谓上古、中古者也·调阴阳而摄其生,则通天之义·”马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也。”张云:“凡自古之有生者皆通天元之气以为生也,天元者,阴阳而已。”《集注》引朱济公云:“曰自古  相似文献   

13.
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黄帝内经》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历法内容,量度时间的方法亦多种多样。反映出古代医学家们强烈的时空观念和慎密的思维方法。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等。说明了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与生命万物的关系尤为密切,亦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这种认识,远在两三千年前的世界医学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中医学主要依靠历法来准确地量度时间,划分时间阶段,编排时间周期,用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与“浊气在上 ,则生月真胀”相应 ,原指清阳之气在下而不升 ,就会发生泄泻、下痢等病症。我们知道 ,血液中的各种蛋白 ,乃属水谷精微物质 ,来源于中焦脾胃 ,受肾脏之封藏而不致溢泄于外。肾之所以能封藏水谷之精 ,全赖肾中清阳之气亦即肾气的升清功能。若肾气亏损 ,气化不足 ,封藏无权 ,则会导致精微物质的外泻 ;因此用“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来解释蛋白尿的形成机理 ,亦中肯挈。临床上运用补肾固涩法来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在湿热证不显时 …  相似文献   

15.
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素问·调经论》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唐仁川认为,人身气血各具阴阳之性,互为其根,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但气血失调,则阴阳不和而诸病蜂起。所以唐氏论治血证之前,首先阐明气血的相互关系。他说:“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卷一·脉证死生论》)。“盖人身之气游于血中,而出于血外。故上则出为呼吸,下则出为二便,外则出于皮毛而为汗,其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谧静”(《卷二·吐血》)。既然呼吸、二便、排汗等有关生理活动,都是气血相互为用,特别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即所谓“静则气平而生阴,动则气躁而生阳”  相似文献   

16.
谈到“阴阳五行”,就会联系到算命先生的“阴阳八卦”,其实,阴阳五行学说本身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在万物本源于气的理论基础上,用以认识和解释宇宙事物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和算命先生唯心主义占卜吉凶的阴阳八卦,是有本质不同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本身固有的矛盾,而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即对立统一。阴阳学说,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及其内部结构均可以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面,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万物孳生、发展和变化,从而阐明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五行学说是用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为概括,将物质世界划分为五种基本属性,以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理论,来阐明事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古代哲学“精气合一”到中医学中精、气涵义分离的演变,揭示了中医学中“精”与“气”的根本区别在于:“精”为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与本原而无调控之用;“气”为调控维护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不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本原。古代哲学气分阴阳、阴阳和则万物生化的辨证调控思想在中医学得到充分合理的继承。中医学“气分阴阳”最大的意义是在气为人体调控之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人体之气的调控之道。  相似文献   

18.
浅谈元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元气和元气学说 何谓元气,《说文解字》曰:“元,始也,见《尔雅·释诂》。九家易曰,元者,气之始也。”可见元气即原始的最初的气。元气是怎么产生的呢?古人已认识到“宇宙生气”(《淮南子·天文训》),即宇宙大爆炸出现的“混沌”状态为气。并认为这种气不停运动变化,气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淮南子·天文训》);“本乎天者为天气,本乎地者为地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元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宇宙万物皆由元气所化生。如王充《论衡·言毒》中说:“万物之生,全禀元气”。《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19.
扶阳益气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法则,是指用温阳、补阳、助阳、益气的药物来治疗人体全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阴阳失调,而形成的阳气虚弱疾病。阳乃是指阴阳相对而言,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万物之能使也”;“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余之本始、神明之府。”“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有名而天形。”由此可见,阴阳是用来说明一些事物矛盾运动,代表矛盾双方的不同属性,作为一种定性分析分类的方法。气,祖国医学认为是“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相似文献   

20.
气的广义概念是指得存在于宇宙中的一切无形或有形的物质或能量,开合出入聚散化是气的运动的主要形式。气之升降实质上也是开合运动。明了人体之气的开合出入聚散化运动的规律,可以用来指导建立疾病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