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的不同,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胎龄分为两组:早期早产儿组(<34周)、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34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结果:RDS患儿中早期早产儿所占比例较高(57.38%),发病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高,PS再次使用率高,n CPAP使用率高,使用n CPAP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更高,而晚期早产儿、足月儿合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中,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更低,死亡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RDS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存在差异,在治疗时应考虑胎龄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刘德光  亓伟伟  鹿丽 《医学综述》2012,18(13):2124-212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疗效差异,以及应用PS预防RDS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1年8月入院胎龄28~35周的早产儿207例,其中应用PS 93例(应用组),未应用PS 114例(未应用组)。比较两组不同胎龄早产儿的患病率、5 d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组RDS患病率比未应用组降低了27.0%(P<0.05)。应用组5 d病死率(5.94%)比未应用组(17.7%)明显降低(P<0.05);应用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比未应用组明显减低(P<0.05);但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组肺出血,肺炎发生率均低于未应用组(P<0.05)。结论应用PS可减少RDS患病率,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减少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2例Ⅱ~Ⅲ级RDS的早产儿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并与同期单纯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29例RDS患儿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住院天数、病死率及致残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肺炎较对照组发生率少,上机条件及上机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缩短住院天数,改善呼吸机条件,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特点及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间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胎龄分成3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主要为肺炎(85%)、硬肿症(43%)、低体温(53%)、缺氧缺血性脑病(25%)、高胆红素血症(20%)、呼吸衰竭(18%)、呼吸暂停(13%)等.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胎龄有一定相关性,部分并发症如低体温、RDS、肺出血、呼吸衰竭,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P<0.05).本组早产儿存活率为71%,死亡主要原因为RDS、肺出血、重症肺炎.结论对早产儿加强保暧、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监护呼吸,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何金孝  宋烨  樊蕊  李敬娴 《西部医学》2022,34(5):715-718+723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出生的247例早产儿RDS,按不同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4周) 171例和晚期早产儿组(34~37周) 76例。分别对两组中RDS患儿的孕母高危因素、分娩方式、以及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合并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晚期早产儿RDS以孕母妊娠糖尿病、宫内感染所致,且出生体重较大,以急诊剖宫产(71%)娩出为主,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RDS发生时间晚,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时间均晚于早期早产儿组,且PS和nCPAP治疗效果均较早期早产儿组差(P<0.05),重复应用PS和机械通气比例显著增加;并发肺动脉高压、气胸和持续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结论 RDS的发病率仍以早期早产儿为主,但晚期早产儿RDS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晚期早产儿RDS病情复杂,应用PS效果差,急性并发症重,尽早机械通气并及时多次使用PS,利于病情控制,综合性支持治疗策略可提高晚期早产儿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特点,探讨两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RDS患儿92例,以胎龄<37周的为早产儿组(50例),胎龄≥37周的为足月儿组(42例)。对两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时间、治疗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RDS患儿男婴多于女婴(P<0.05)。早产儿组入院时间、临床诊断时间早于足月儿组,无宫缩剖宫产比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使用机械通气13例,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factant,PS)34例,开始上机时间(7.81±10.21) h;足月儿组使用机械通气20例,使用PS 2例,开始上机时间(27.82±20.12)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肺气漏、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肺出血发生率低于早产儿(P<0.05)。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在病因、治疗经过、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足月儿RDS的发生与男婴、感染、糖尿病母亲、择期剖宫产有关,发病时间较晚,易合并气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选择性剖宫产( ECD)足月儿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39例ECD出生的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 TTN)、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及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比较胎龄37周、38周、39周及40周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1139例ECD出生的足月儿中,出现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107例(9.39%);随着胎龄的增加,ECD出生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呈降低趋势(P<0.05)。新生儿 TTN 的发生率最高,为6.50%,其次为 RDS(2.90%)、自发性气胸(1.23%)、PPHN (0.88%)。随着胎龄的增加,ECD足月儿的RDS、PPHN及自发性气胸发生率均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 ECD足月儿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最好在胎龄39周后进行ECD。  相似文献   

8.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curosurf)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氧合功能的改变,探讨其疗效。方法对33例NRDS患儿(治疗组)早期足量使用curosurf,配以综合治疗措施,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其在使用curosurf前和使用后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用药后PaO2、FiO2、OI较用药前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本组治疗组33例患儿存活28例(84.9%),死亡5例(15.2%);并发症发生率:肺炎11l例(33.3%)、颅内出血2例(6.1%)、肺出血1例(3.0%)、无1例并发气胸。对照组30例患儿存活17例(56.7%),死亡7例(23.3%);放弃治疗6例;并发症发生率:肺炎14例(46.7%)、颅内出血3例(10.0%)、并发气胸2例(6.7%)、肺出血3例(10.0%)、动脉导管未闭2例、心衰2例(6.7%)。结论使用curosurf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基本情况、主要病因、临床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便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NRF患儿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收集包括患儿的基本情况(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母亲产前疾病、出生时情况等)、疾病诊断、选择性的临床治疗情况、患儿预后等。67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分成三组,胎龄<34周的早产儿,胎龄34~36周的晚期早产儿,胎龄37~42周的足月儿。结果:胎龄<34周的早产儿Apgar评分较其他组偏低(P<0.05)。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原发病,胎龄<34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绝大多数(72.0%),晚期早产儿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1.7%)和肺炎(41.7%)多见,足月儿则以肺炎占半数(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呼吸衰竭治愈56例(83.6%);好转2例(3.0%);放弃治疗9例,病死率13.4%。胎龄<34周患儿住院时间(20.1±6.0)d比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长[分别为(12.0±2.2)d及(10.7±2.5)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主要由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炎所至,应加强对不同时期新生儿呼吸衰竭原发病、多发病的认识。预后受原发疾病、胎龄、并发症诸多因素影响,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胎龄患有呼吸窘迫症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疗效。方法:按胎龄将49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分组,早产儿组(胎龄≤33周)25例;足月儿组(胎龄≥37周)10例;晚早产儿组(33周<胎龄<37周)14例。治疗后,对比观察各组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等临床效果。结果:不同胎龄患儿治疗反应、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发病率男性居多。结论:足月产儿组新生儿患病的主要高危因素是剖宫产;因此合理有效的控制足月产儿中剖宫产的比例对降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对出现妊高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并注意剖宫产指征,有利于患儿的治愈。  相似文献   

11.
马淑华  王静 《中外医疗》2009,28(21):96-96
目的探讨大剂量,沭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窒息综合症的疗效。方法40例胎龄≤32周,体重≤2000g的早产儿预防性静脉滴注大剂量,沭舒坦(治疗组)。并与40例未用沭舒坦的早产儿(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2组均常规治疗,此2组早产儿呼吸窒息综合症(RDs)发生率,吸氧时间.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发生RDS13例,发生率32.5%,对照组发生RDS16例,发生率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为意义(P〉0.45)。发生RDS后治疗组病情,吸氧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应用大剂量沭舒坦不能减少RDS病情,减少吸氧时间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性碱中毒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敏婷 《广东医学》2001,22(9):770-770
由于通气不当造成呼吸性碱中毒是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我院新生儿监护室 (NICU)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应用呼吸机抢救住院新生儿 34例 ,其中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简称呼碱 ) 2 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新生儿 2 0例 ,其中足月儿 9例 ,早产儿 11例 ;早产儿胎龄2 9~ 36周 ,出生体重 110 0~ 2 5 5 0g。本组患儿的原发病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8例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HIE) 4例 ,肺出血 1例 ,吸入性肺炎 5例 ,窒息 2例。上呼吸机时龄 2~ 48h ,其中 <2 4h 18例 ;呼吸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死亡原因。方法使用固尔苏和nCPAP或者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 33例患儿中,死亡8例,死亡原因需要使用第2剂固尔苏1例,剂量不足6例,肺出血3例,其中单一原因6例,双原因2例,均合并剂量不足和肺出血。8例体重均≤2.5kg,均为早产儿,胎龄≤32周。结论与体重相比,胎龄对预后影响更大,胎龄≤32周病死率高。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时,剂量一定要充足,否则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李春红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210-210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2月收治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24例,男68例,女56例;胎龄28~35周,平均33.4周;出生体重980~2460g,平均1980g。治愈好转89例,因经济原因和担心愈后而放弃治疗30例,死亡5例。  相似文献   

15.
曹立杰  李松 《中外医疗》2011,30(17):54-55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出血的分布特征。方法对北大医学部第三临床医院儿科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早产儿中肺出血构成比的特征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1)1378例住院早产儿中肺出血40例,在住院早产儿中的构成比为2.9%。(2)肺出血发生时的年龄85%在生后0~5d;(3)肺出血在性别、前后6年、不同月份、不同分娩地点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肺出血在胎龄中的构成比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5)肺出血在出生体重中的构成比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结论对男婴、生后0~5d、胎龄和出生体重小,尤其是在家中、外院分娩的早产儿应密切监测肺出血的发生情况,以便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早产儿肺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0M)孕妇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对新生儿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孕周使用地塞米松的疗效。方法对76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结果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可使早产儿RDS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能改善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APgar评分。结论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可促胎肺成熟,对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尤为重要,产前多疗程应用应注意评价早产儿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59例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主要并发症为硬肿,肺炎,败血症等。本组治愈44例,死亡15例,病死率25.4%,死亡主要原因为肺出血,肺透明膜病(以下简称肺透)等。强调了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提高对早产儿的治疗,监护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进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将34例胎龄为28~32周的早产儿,其中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2 h内经气管插管滴入固尔苏后拔管,联合DuoPAP辅助呼吸,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血气分析给予相应的氧疗方式。结果应用固尔苏联合DuoPAP预防N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情况,减少。结论早期气管内注入固尔苏联合DuoPAP预防RDS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RDS发生率,减轻RDS症状及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降低死亡率,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其对呼吸系统特殊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对比治疗组(n=28)与对照组(n=35)RDS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RDS的发生率3.6%,对照组14.3%,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产后立即给予盐酸氨溴索对预防RDS、保护肺功能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单疗程产前皮质类固醇激素(antenatal cortiosteroids,ACS)给药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对双胎早产儿呼吸系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28 0/7周至34 6/7周,产母接受单疗程ACS的114例双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前末次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分为<7 d组(56例)和≥7 d组(58例)。对两组的产母特征和新生儿呼吸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生体重、辅助生殖、性别、小于胎龄儿、Apgar评分、产房呼吸支持及产母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 d组早产儿出生胎龄、胎盘绒毛膜羊毛膜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7 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胎龄和ACS给药至分娩的时间间隔是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单疗程ACS给药至分娩的时间间隔与双胎早产儿的呼吸系统结局有相关性,ACS给药至分娩的时间间隔<7 d时可以降低RDS的发病率。因此使用单疗程ACS时应更谨慎,以期在分娩前7天内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