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敏  陈邦国  梁超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12-1013,1052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抑素(ES)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新生影响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24、48和96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做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内VEGF、ES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EGF中等量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头皮针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VEGF含量增多,ES含量减少,其中脑缺血再灌注48h、VEGF含量达高峰,24hES含量达最低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头针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VEGF的表达、下调ES来引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新生,有利于改善缺血半影区血液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血管新生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体针组和眼针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内皮抑素(ES)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它三组的VEGF、Ang-1表达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眼针组VEGF、Ang-1表达明显增加,ES表达显著下降;与体针组相比,眼针组VEGF和Ang-1表达上升,ES表达下降。[结论]眼针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VEGF、Ang-1的表达,下调ES来引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脑液2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血管生成素-1(Ang-1)mRNA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康脑液2号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2h,于再灌注24h后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再灌注1d、3d、7d、14d、21d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大鼠VEGFmRNA、Ang-1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2号各剂量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VEGFmRNA及Ang-1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康脑液2号能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周围区域VEGFmRNA及Ang-1mRNA表达,从而促进脑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6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4,3只大鼠复制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14只)、久留针组(14只)、短留针组(15只),并设假手术组(14只)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选取大鼠运动区进行针刺留针治疗,久留针组留针10h,短留针组留针30min,每天1次,治疗2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作针刺治疗。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素(Ang-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久留针组的Zealonga评分及平衡木行走试验评分减少(P0.05),Ang-1表达升高(P0.05)。结论:运动区久留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梗塞区Ang-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血红素加氧酶(HO)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组织表达。[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SPF级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缺血组15只参照Zea-logue方法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假手术对照组5只采用同样方法暴露颈动脉后缝合切口。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测定HO-1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区组织明显水肿。HO-1表达相同部位缺血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血HO升高,HO-1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新生及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2 h后开放血流再灌注。大鼠造模成功后被分为6组(丹龙醒脑方14.76,7.38,3.69 g·kg-1剂量组,尼莫地平10.8 mg·kg-1组,模型组,假手术组),ig 7 d后处死大鼠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海马区的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MVD)及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内皮细胞计数及MVD,Ang-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方组内皮细胞数、MVD及Ang-1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丹龙醒脑方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ng-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Ang-1、Ti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内新生血管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复制组(80只)。对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再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66只(模型复制80只,失败13只,模型评价1只)随机分别为:模型对照组(17只);头针组(17只);眼针组(16只);眼针运动组(16只)。分别进行头针、眼针及眼针运动进行干预治疗。头针组取穴百会、曲鬓,眼针组取穴定位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眼针运动疗法组眼针干预同时,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ng-1含量,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ng-1、Tie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眼针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清中Ang-1含量,增加Ang-1及其mRNA表达增加,与受体Tie-2结合,启动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在时间和数量上调节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半影区的脑血流,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恢复脑血流量,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孔立红  任婕  周华  毛娟娟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52-125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用免疫组化学法观察假手术24h组、假手术48h组、假手术48h组、模型24h组、模型48h组、模型72h组、电针治疗24h组、电针治疗48h组、电针治疗72h组海马CA1区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针刺相应各组,且于再灌注后48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电针可通过下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促凋亡基因Fas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围刺组,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围刺组给予头穴围刺治疗,3组分别于21 d取大鼠脑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脑缺血阳性细胞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检测Ang-2、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针刺21 d后mNSS评分围刺评分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病理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缺血区域Ang-2、VE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Ang-2、VEGF蛋白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围刺可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Ang-2、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帮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神经修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实验组相同灌注点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相同时间点模型组ICAM-1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升高,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血栓通粉针可能通过降低ICAM-1在缺血区的表达,抑制其局部的炎症反应,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脑络欣通及其拆方抗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线栓法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和脑络欣通组,予相应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区GFAP、bFGF和GDNF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GFAP、bFGF和GDNF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在脑缺血再灌注48h和72h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在脑缺血再灌注24h,部分治疗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在脑缺血再灌注48h或72h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络欣通可通过抑制GFAP的表达,促进bFGF和GDNF蛋白的表达,调节不同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善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rain functional recovery decoction(BFRD) on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angiopoietin-1(Ang-1) protein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BFRD.METHODS: Using the suture-occlusion method, a Wistar rat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was established.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model group,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ministered BFRD.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used to detect VEGF m RNA expres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observe expression of Ang-1 protein.RESULTS: VEGF mRNA expression was greater in the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P 0.05); Ang-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model group(P 0.05).CONCLUSION: BFRD promoted VEGF m RNA and Ang-1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brains of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suggesting increased angiogene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续命汤对局灶性脑缺血中风大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分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续命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6组,通过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中风大鼠模型,观察并记录SD大鼠造模后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Zo-1蛋白阳性表达降低,AQP4mRNA的表达增加,续命汤各治疗组能拮抗以上作用,以续命汤中、高剂量组为显著,其疗效优于或与尼莫地平组相当。结论:续命汤能减少Zo-1蛋白的损失,维持紧密连接复合体结构的完整性,抑制AQP4mRNA的过度释放与表达,减轻脑缺血和水肿,进而实现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h、6h、12h及1d、3d、7d共6个时间点G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半暗带G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达高峰,12h表达开始减弱(P〈0.05或P〈0.01),3d后降至正常水平。清热化瘀方治疗后可以上调GDNF的表达。结论清热化瘀方可促进脑缺血后GDNF的表达,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Yu DQ  Pei HT  Zhang PH  Sun JP  Song YH  Shi YX 《中国针灸》2010,30(11):929-932
目的 分析电针治疗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Wistar大鼠共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刺“大椎”、“百会”,并行电针干预,采用巢蛋白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再在灌注后1、3、7、14与21d五个不同时相巢蛋白表达阳性的数量。结果 缺血侧:电针组在3d、7d、14、21d巣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或P<0.01);缺血对侧:电针组只有在7d时巢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有明显的的增加(P<0.05)。结论 电针刺激大鼠“大椎”、“百会”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提示这种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急性脑缺血疾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伊文思蓝法(Evans Blue,EB)观察对照组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SFI)BBB通透性,采用干湿重法比较脑含水量、TTC法比较脑梗死面积。蛋白印迹法检测金属硫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组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含水量、脑梗塞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SFI组的MMP-9及磷酸化ERK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MP-9及ER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鹏  吴限  陈曦 《中医药信息》2012,29(1):32-34
目的:探讨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E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在造模成功48h后观察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E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E-选择素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显著,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通络液抑制E-选择素mRNA的表达,从逆转录水平减轻炎性损害,有效减轻神经元的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促血管生成素-1(Ang 1)、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超微结构表达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及电镜观察电针对脑缺血2h后再灌注1、7、14、28天大鼠脑内缺血区Ang 1、TSP-1表达的干预作用,并与模型组比较。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没有Ang 1、TSP-1阳性细胞表达,Ang 1在脑缺血2h后再灌注7天明显增多,14天达高峰,28天仍高于正常组水平;电针组在7、14、28天且较模型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在1天后出现TSP-1阳性细胞,7天达到高峰并延续到14天,28天则明显减弱;电针治疗组在1、7、14天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超微结构发现电针组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各时间点损伤较模型组轻。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Ang 1及下调TSP-1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区的血管的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区小胶质细胞数量、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芹菜素组。模型组和芹菜素组按再灌注后时间不同又分为再灌注24h组、48h组、72h组、7d组,共9组,每组12只。在脑缺血时和脑缺血后的12h大鼠尾静脉各注射1次罗丹明(6g)。芹菜素组于再灌注时及其后每24h腹腔注射11.6×10-3mol/L芹菜素溶液25mg/kg(0.8mL/100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随机取6只,凝集素荧光(FITC-ILB4)组化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半暗区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另6只取脑组织测定脑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模型组脑缺血半暗区周围出现ILB4阳性表达细胞即小胶质细胞,48h明显增多,72h表达到高峰,7d下降;芹菜素组ILB4阳性表达小胶质细胞在24、48、72h及7d时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脑缺血48、72h,芹菜素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芹菜素能有效降低模型鼠24、48、72h及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损伤程度。结论芹菜素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小胶质细胞数量的表达、抑制其过度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