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晓慧 《中原医刊》2007,34(10):14-15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11.1 mmol/L的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 h胰岛素,由Homa模型计算Homa-β功能指数和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对治疗成功组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分别在治疗(3.6±1.7)d、(5.6±1.8)d达到控制标准,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第一时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仅皮下胰岛素注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采用IVGTT试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2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与治疗前对比IVGTT试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比较对照组IVGTT试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丁福万  洪兵 《医学综述》2011,17(24):3832-383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主要观察正常对照组、老年2型糖尿病组和老年无糖尿病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包括胰岛素基础分泌(HOMA-β)和早期分泌指标(ΔI30/ΔG30)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后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①老年两组的HOMA-β和ΔI30/ΔG30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HOMA-β和ΔI30/ΔG30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老年无糖尿病组(P<0.05);②控制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的偏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在老年人群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289,P<0.05),与HOMA-β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胰岛β细胞的ΔI30/ΔG30呈正相关(r=0.396,P<0.05);③吡格列酮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和改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吡格列酮可以增加血浆脂联素的水平,进而改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周的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的变化情况.计算Homa-β功能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Homa-IR均显著下降,而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治疗前的IVGTT试验可见胰岛素和C肽分泌有所下降,治疗后进行IVGTT试验均明显上升.结论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够改善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2 mmol/L和/或2 h血糖>14 mmol/L)30例,分别予以2周的CSII和MSII,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静脉葡萄糖耐量(IVGTT)试验的胰岛素分泌,得出IVGTT中血浆胰岛素的峰值(AIR)、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Homa IR),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CSII组治疗前后AIR、Homaβ有显著性差异(P<0.01),Homa IR无显著性差异(P>0.05);MSII组治疗前后AIR、Homaβ和Homa I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AIR、Homaβ和Homa I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IR和Homaβ有显著性差异(P<0.01),Homa I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II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胰岛素泵对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胰岛素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I,AUCG)。结果CSII治疗能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治疗2周后FINS及HOMA—β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1)。结论短期CSII治疗对2型糖尿病有快速稳定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前后,了解胰岛β-细胞对血糖刺激后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 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两周CSII治疗,治疗前后均测IVGTT各点胰岛素 结果 治疗前后AIR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CSII,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健康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组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中西药治疗组20例,测定对照组及各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计算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治疗后中西药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持续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MSII)方法为对照,将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9例,分为CSII强化治疗组17例,MSII治疗组2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达标天数、平均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两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均明显恢复,但与MSII组相比CSII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FBG、P2hBG低于MSII组(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于MSII组(P〈0.01),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5)。结论对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胰岛素β细胞功能恢复,优于常规2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血清脂联素、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7例和正常对照46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清脂联素、抵抗素、胰岛素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计算腰/臀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性(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脂联素水平减低,脂联素水平在糖尿病超重组低于糖尿病正常体重组和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BMI呈负相关,与ISI正相关。而抵抗素水平在糖尿病超重组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体重和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水平与BMI、腰围、空腹胰岛素、血压呈正相关,在对照组,与ISI、HOMA-IR、HOMA-β相关。结论脂联素、抵抗素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关键词]脂联素;抵抗素;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曹邓晗 《大家健康》2014,(1):121-121
目的:讨论早期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对30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定期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观察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计算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2周的CSII强化治疗后,30例患者FPG、2hPG明显下降(P0.01),并在治疗第5.3±2.6天达到血糖控制标准。多数患者在IGTT中恢复了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患者IGTT时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Homaβ明显提高,Homa IR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DM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并比较CSII与MSII对T2DM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5月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52例,随机分为CSII组(30例)和MSII组(22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输入门冬胰岛素;MSII组采用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分别于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空腹血糖(FPG)6.1 mmol/L,餐后2 h血糖(PPG)8.0 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达标后巩固治疗2周停药,停药后第2天复查。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胰岛素(INS),记录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 CSII组与MSII组治疗前后FPG、PPG、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HOMA-β明显升高,而且CSII组HOMA-IR和HOMA-β变化幅度均较MSII组明显。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结论 CSII与MSII治疗均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效果好,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索的方式更为符合生理性状况,因此初诊T2DM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泵可以快速控制高血糖,避免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对于远期的血糖控制益处匪浅。建议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作为早期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对初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2周及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2周治疗前后胰岛B细胞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方法 将初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组20例患者,MSII组18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0、1、3、5、10min血浆胰岛素、血糖,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及相互之间的胰岛B细胞第1时相胰岛素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点血浆胰岛素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II组升高更为明显,与 MS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均可改善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2-DM)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定期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观察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计算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2周的CSII强化治疗后,20例患者FPG、2hPG明显下降(P<0.01),并在治疗第4.2±1.7天达到血糖控制标准。多数患者在IGTT中恢复了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患者IGTT时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Homaβ明显提高,Homa IR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DM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不同方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2周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三餐前门冬胰岛素+睡前甘精胰岛素的4次皮下注射或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比较其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的变化,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低血糖情况等。结果 3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OMAβ升高、HOMA IR下降。3组低血糖情况相当,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剂量最少。结论对于初诊T2DM患者,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并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和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MDI)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方法: 38例空腹血糖≥7.0 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MDI组,CSII组共24人,MDI组共14人,进行一个月强化治疗,以末梢空腹血糖〈6.1 mmol/L和餐后2 h血糖〈7.8 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胰岛功能(Homa β)和抵抗指数(Homa RI).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胰岛功能和抵抗指数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除Homa RI外,同组内其他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胰岛素多点注射强化治疗都可以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得到同样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  宋光耀 《医学综述》2008,14(7):1079-1081
脂联素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一种细胞因子,其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而脂联素及其受体结构、功能的变化,以及多种因素造成的基因缺陷或表达异常,则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或加重。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药物有些是通过影响脂联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琪  杨毅华 《河北医学》2006,12(5):406-408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h血糖(2hP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及C肽分泌、△I30/△G30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HomaIR。结果:CSII强化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葡萄糖刺激后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I30/△G30和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短期CSII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CSII)和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MDI)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方法:38例空腹血糖>7.0mmol/1的初诊2型糖尿病惠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MDI组,CSII组共24人,MDI组其14人,进行一个月强化治疗,以未梢空腹血糖<6.1mmol/l和餐后2血糖<78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胰岛功能(Homaβ)和抵抗指数(HOMARI)。结果:在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胰岛功能(Homaβ)和抵抗指数(Homaresistantinsulin,HomaRI),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除HOMARI外,组内其他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脂联素、内脂素、瘦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入选GDM患者(GDM组,n=56)、正常妊娠妇女(妊娠组,n=60)和正常育龄妇女(对照组,n=50)为受试者,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糖(FBG)、血脂、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和血脂联素、内脂素、瘦素和抵抗素的水平。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与对照组和妊娠组比较,GDM组患者的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下降,瘦素和抵抗素水平升高(P〈0.05),同时FBG、FINS和HOMA-IR升高,HOMA-β和ISI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G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因素有年龄、孕期、体质量指数(BMI)、FBG、FINS、脂联素、内脂素、瘦素和抵抗素(P〈0.05或0.01)。结论 G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可能与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