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冠心病患者除有胸痛发作外,还有无症状性缺血发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英国约有4~5百万这类患者;国内目前尚缺乏具体统计资料,但一般认为也不少见。SMI发作表现隐匿,易被临床忽视,病程中较易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等心脏意外,因而受到临床重视。一、SMI及分型 SMI是指心肌灌注、功能和电活动的一种可逆性紊乱,引起心电图上ST段下移,而不伴有各种类型心绞痛,冠脉造影或病理检查有明显的冠脉狭窄。了解SMI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理,对发现病人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Cohn将SMI分为三型。Ⅰ型:完全无自觉症状,但有心肌缺血证据,此型在健康中年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以下三篇文章是1982年4月在美国胸腔学会年会的一次专题讨论会的概要,题为肉芽肿性肺疾病(Granulomatous lung diseases,GLD)的发病机理。本次讨论会旨在讨论GLD的肉芽肿形成、肺实质损伤和肺纤维化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6):289-289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卒中患者高病残率和高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无症状性CAD患者可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获益,但其患病率仍不清楚。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的Calvet等评估了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率50%以上的无症状性CAD的患病率及其与传统的血管危险因素和头颈部大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中源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1,(5)
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心绞痛史。但心肌缺血而不出现疼痛以及无疼痛的 ST 段偏移,提示可能有无症状的冠心病存在。日常活动时发现的临床无症状的 ST 段偏移的发生率及意义至今尚不清楚。本文报道50例经冠状血管造影证实有和无冠心病患者在日常活动时出现 ST 段偏移的程度,并分析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以及与心室功能和心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结节病发病机理的现代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节病是一多系统疾病,以活动性病变部位的细胞免疫过程增强为特征。由于肺最常受累,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故本文主要讨论肺结节病发病机理的现代概念。【临床表现】结节病的分布遍及全球,但在某些人群中流行更广且更为严重,如在美国白人中流行约5/10万,黑人中接近40/10万,且黑人比白人更为严重。肺结节病的许多症状和体征与预后相关,如不适和体重减轻,以及发热和结节性红斑等体征通常示预后良好,而呼吸困难则表 相似文献
8.
蒋健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1,(6)
运动心电图虽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但由于假阳性和假阴性较多,不能作为无症状患者的标准筛选方法。鉴于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钙化的X线征象与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疾病之间有正相关系。本文探讨运动心电图结合心脏X线检查对筛选无症状冠状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对129例中年男性志愿者作:(1)心脏X线检查及亚极量运动试验。(2)X线检查示冠状动脉有钙化和亚极量运动试验呈异常者作心导管检 相似文献
9.
赵鸣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1,(11)
在临床阅读X线胸片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发生在肺内的空腔病变,有单发和多发,这些囊肿性肺疾病的原因、病理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大意义。肺部囊肿性疾病的原因甚多,各病之间除有共同的肺囊肿性改变外,并无相互关系。对囊肿性肺疾病的分类并不统一。对有的疾病认识各家也存在一些差 相似文献
10.
纤维性肺泡炎呈慢性进行性炎症,以损伤和纤维化为特征.目前认为,原始刺激物的局部免疫反应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吸引和活化中性粒细胞(PMN),PMN 又分泌蛋白酶和活性氧,损伤间质细胞和结缔组织,吸引成纤维细胞并使之增生。已证明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PMN 和嗜酸细胞增加。纤维性肺泡炎患者的巨噬细胞(AM)能自发地分泌多种因子,如纤维粘连蛋白、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可致 相似文献
11.
12.
众所周知,肝脏功能正常对于维持大脑功能非常重要,但其确切机理尚不清楚。一种可能是肝脏产生一种葡萄糖以外的维持正常大脑功能的物质。20年前的一个猫脑灌流实验支持这一假说。该作者使灌流循环液通过肝脏再回到脑中,这样脑的存活时间就比不通过肝脏的要长。但这个发现未能被后来的研究者证实。另一种可能是与肝脏的解毒功能有关,达一点已被大鼠交叉循环实验所证实。有人使无肝大鼠的主动脉血液流经正常鼠的门静脉时,(体-门交叉循环)其大脑功能的改善要比流经正常鼠的颈静脉(体-体交叉循环)时快得多。这说明,对于维持大脑正常功能来说,肝脏清除抑制大脑功能的毒 相似文献
13.
邱明才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80,(2)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疾患的一种并发症,其特点是骨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如继发性甲旁亢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所致的纤维性囊性骨炎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使骨不能正常钙化而产生的骨软化,还有少见的骨硬化及骨质疏松。早在1883年Lucas发现了蛋白尿与佝偻病之间的联系,但过了27年之后,在1911年Fletcher才认识到慢性肾脏疾患是 相似文献
14.
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治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89,(2)
应激性心肌病,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指那些非冠脉狭窄或堵塞的、因强烈刺激(急性灾难、死亡威胁、亲人亡故、受侮辱……)使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CA)所造成的心肌损伤,甚至导致致死性心律紊乱而突然死亡。有人报告此病多发生于受强烈刺激后1小时左右。因这种心肌损伤的病理所见和实验性 CA 性心肌病变相 相似文献
15.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89,(4)
1989年5月17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Cedars—Sinai 医学中心 John Gordoa Harold医生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作了题为“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治疗”的学术报告.其中关于冠状动脉血管镜检查的内容由胡大一整理,现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氧释放减少,从临床观点考虑,有5种机理可引起心肌梗塞:(1)冠状动脉血栓形成;(2)严重病变的血管内暂时性血小板聚集;(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继发性出血使冠状动脉管腔迅速减小;(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5)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已非假设。无疑大多数 AMI 病人有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