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变化。方法 对封闭群大鼠作单纯胰腺移植 (A组 )和胰脾联合移植 (B组 ) ,手术后第 3、7、12、2 0天每组各处死 5只 ,切取移植胰 ,石蜡包埋切片 ,原位DNA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测定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A组术后第 3、7、12、2 0天胰腺细胞凋亡数分别为 (15 2 .5 5± 2 7.2 4)、(5 0 8.19± 117.83)、(70 1.33± 130 .17)和 (10 10 .5 6±114.6 9)个 /高倍视野 ;B组分别为 (12 4.87± 19.11)、(198.6 8± 31.99)、(492 .2 5± 93.0 1)和(6 49.80± 140 .91)个 /高倍视野。 2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第 7、12、2 0天A组也显著高于B组。结论 胰腺移植急性排斥时细胞凋亡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移植胰腺的腺泡细胞凋亡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SD和Wistar大鼠进行全胰十二指移植。实验分为同基因移植组(Wistar→Wistar)和异基因移植组(SD→Wistar)两组。于术后第3d、5d和7d分批处死受体,取移植胰腺标本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移植胰腺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和计数凋亡指数(AI)。结果: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腺泡细胞,同基因移植组胰腺有散在的腺泡细胞凋亡,AI在术后无明显变化。异基因移植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在术后第3d、5d和7d逐渐升高,A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与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物损伤程度的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移植合剂在胰腺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 :建立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 ,使用移植合剂和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 ,CsA)进行治疗 ,观察二者及二者结合应用后各鼠移植胰腺有功能存活时间 ,血清胰岛素水平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胰、肝、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移植合剂可以延长移植胰有功能存活时间 (P <0 0 5 ) ;对CD3+T细胞和CD8+T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移植合剂与亚治疗量CsA合用后可以达到治疗量CsA的效果且无肝、肾毒性。 结论 :移植合剂对胰腺移植的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 ,而且与CsA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相关因子Fas、FasL、bcl-2和bax在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评价十二指肠黏膜活检在胰腺移植中诊断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选SD和Wistar大鼠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实验分同基因胰腺移植组和异基因胰腺移植组。于移植术后第3、5及7d分批处死受体,取移植胰腺和十二指肠标本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移植物。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胰腺和十二指肠Fas、FasL、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异基因胰腺移植组胰腺和十二指肠病理评分相同者占61.1%(11/18);评分不同者占38.9%(7/18),其中胰腺评分较高者6例,十二指肠黏膜评分较高者仅1例。异基因胰腺移植组胰腺和十二指肠病理学评分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同基因胰腺移植组(P<0.05,P<0.01)。胰腺和十二指肠细胞凋亡指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r=0.965,P<0.01;r=0.942,P<0.01)。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排斥反应分级上升,细胞凋亡增加,FasL表达升高,在异基因移植组bcl-2表达下降,而Fas和bax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胞凋亡与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细胞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物损伤程度的指标。FasL和bcl-2与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及组织损伤密切相关。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有助于判断有无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移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Fas/Fas配体(FasL)的表达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同基因移植组和异基因移植组。分别于术后第3、5、7天处死受体,取移植胰腺,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Fas/FasL的表达。结果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胰腺腺泡细胞,同基因移植组有散在的腺泡细胞凋亡,AI在术后无明显变化,Fas/FasL表达阴性;异基因移植组在术后第3、5、7天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发生率逐渐增加(28.40±3.75,39.40±5.59,57.30±8.53,P<0.01),Fas/FasL表达逐渐增强,AI与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s=0.932,P<0.01)。结论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和Fas/FasL表达在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凋亡指数对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供体凋亡与坏死细胞对大鼠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脾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A组输注生理盐水2 ml;B组输注供者凋亡细胞5×106;C组输注正常供体细胞悬液5×106;D组输注5×106坏死细胞.术后不同时间点每组取大鼠8只进行指标测定.结果 移植后脾出现排斥反应并逐渐加重,D组最为严重,A组和C组次之,B组最为轻微.各组移植脾匀浆和受体血清中IFN-γ水平逐步增加,为B组低于A组,而D组高于A组,A组与C组相似.B组大鼠移植脾匀浆和血清中TGF-β水平明显升高,其他各组TGF-β1水平持续于较低水平.凋亡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而坏死细胞则作用相反.结论 供体细胞能够影响大鼠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可能与细胞因子偏移和受体同种免疫反应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一般分为超急性排斥(xenogeneic hyper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又称急性血管性排斥),急性细胞性排斥和慢性排斥。 相似文献
8.
T淋巴细胞在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目前许多免疫抑制剂都是通过阻止T淋巴细胞的活化而发挥抗急性排斥效应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142893参与大鼠肺移植后对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对活化T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排斥反应是同种胰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排斥反应对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方法有多种,大部分缺乏特异性,综合分析可能有助诊断排斥反应,现有的检测手段在不能鉴别移植物功能不良的情况下,活检是早期诊断排斥反应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胰腺移植的短期效果显著提高,移植胰腺的1年存活率在80%左右。随着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延长,慢性排斥反应将成为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04年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与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IPTR)的统计,术后1年导致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神经型(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中作用.方法 行大鼠原位小肠移植.实验分为2组.1组:同系移植组(Lewis→Lewis,12例);2组:同种移植组(DA→Lewis,12例).观察术后生存时间.再灌注30 min、术后1、3、5、7d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开腹行麦芽糖吸收实验;切取移植肠管,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肠nNOS和iNOS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移植肠n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A组生存时间>30 d.B组生存时间为(6.83±0.75)d.再灌注后A组nNOS染色与mRNA表达明显减弱,此后nNOS染色和mRNA表达分别于术后3、7d恢复正常.再灌注后A组iNOS染色与mRNA表达增强,此后逐渐减弱.与A组比较,术后3~7 d,B组nNOS染色减弱,iNOS染色增强,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糖吸收值显著降低(P<0.01);术后5、7d,B组nNOS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01),iNOS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在AR过程中,nNOS可能调节了iNOS的表达;nNOS的活性和表达与移植肠管的结构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iNOS的激活是加重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胰肾联合移植的排斥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法对我院施行的3例胰肾联合移植的病人,采用FK506 MMF Perid Zenapax四联免疫治疗方案,通过床边彩超及Cr、BUN、血糖等来监测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对排斥反应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对激素不敏感者采用OKT3治疗。结果3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排斥反应,其发生率达66%;在出现排斥反应时,首先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尿量减少,血Cr、BUN升高,彩超示移植物血流阻抗升高,之后才是血糖升高。结论胰肾联合移植中,排斥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移植肾对移植胰具有保护作用,肾脏可以作为监测胰腺排异的窗口,彩超检查可以作为筛选移植物排异反应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D-L1.Ig联合1,25(OH)2D3对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调控作用以及对大鼠移植胰腺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4组原位胰腺移植模型.每组12例,共48例.A组:对照组、B组:PD-L1.Ig组、C组:1,25(OH)2D3组、D组:PD-L1.Ig+1,25(OH)2D3组;观察术后各组血糖变化,移植物存活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检测受体血、脾以及移植胰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移植物局部白细胞介素(IL)-2、-4、-10、-12表达水平;于术后第7天分别杀死各组受体和供体鼠各2只,取受体脾细胞与供体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 与A比较,PD-L1.Ig组并未显著延长移植胰腺存活时间(P>0.05),C、D组对改善血糖水平和延长移植胰腺存活时间作用明显(P<0.01),其中,D组移植胰腺存活时间最长(23.9±0.8)d;与A组比较,B组无明显改善,C组排斥反应较A组明显减弱,而D组几乎未发生排斥反应;CD3+CD8+T细胞计数D、C、B与A组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D、C、B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A、B、C、D组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D组较为明显(C组比A组P<0.01);D组明显抑制移植物局部Th1型细胞因子IL-2、IL-12的产生,显著提高Th2型细胞因子IL-4、10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受体T淋巴细胞在MLR中表现对供体淋巴细胞特异性低反应性,能有效抑制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反应.结论 共刺激阻断剂PD-L1.Ig联合1,25(OH)2D3可有效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干预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术后胰腺和十二指肠粘膜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头猪作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平均分为未用药组和治疗组,术后定期取胰腺和十二指肠粘膜作普通病理检查。结果 胰腺急性排斥反应时首先并持续损伤腺泡,以后累及胰腺导管,最后为胰管和血管 相似文献
15.
已进一步了解到免疫反应中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方面,那就是它能使受体破坏来自体外的组织或移植器官。急性排斥反应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体液因子间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移植物死亡。本文对有关这一现象的一些新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B7/CTLA4-CD28是其中两大经典途径之一,我们试图利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A4Ig竞争性阻断B7/CD28通路,探讨其对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在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胰腺移植之后患者可获得正常的糖代谢,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并可逆转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移植后排斥反应是影响胰腺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靶细胞的凋亡是导致靶细胞损害并进而引起移植物丧失功能的机理之一。本研究动态观察大鼠胰腺移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初步探讨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以期为临床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排斥反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排斥反应的差异。方法 在大鼠同种异体单独胰腺移植、单独肾脏移植和肺肾联合移植基础上,对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的排斥瓜反应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 (1)胰腺在联合肾脏移植中受到肾脏保护,与单独上比,功能与形态不者到显著改观;(2)肾脏在联合胰腺移植时未受到胰腺保护,与单独移植比较,各项指标未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胰腺与肾脏联合移植的结局优于单独胰腺移植,而肾脏 相似文献
20.
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05年,法国医生Princeteau就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临床异种移植手术。近几年来,由于人同种移植飞速发展,导致供者器官再次严重短缺,所以,自90年代初,异种移植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美国匹兹堡Starzl等[1]预测,器官移植的最终发展趋势将逐渐走向使用动物器官,通过基因工程和其它调节供者器官的方法,将使异种移植的广泛开展成为可能。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临床异种移植最常用、最理想的供者动物是猪。猪与人类的非协调性异种移植的最大障碍是由体液免疫造成的、发生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超急性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