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证三则     
一遗尿阎某,男,17岁,农民。1980年12月30日诊。面色淡黄,神疲乏力,畏寒夜尿床,自幼至今每夜必尿。大便溏薄,日行2~3次,素日胃脘胀满吞酸,苔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辨证为先天不足,后天脾肾阳虚,膀胱气化失职所致。治宜益气固肾,佐以通心窍之品。处方:黄芪30g,益智仁12g,补骨脂10g,桑螵蛸15g,乌药9g,石花蝴蝶菖蒲9g,金樱子12g,芡实15g,甘草6g,大枣三枚。水煎2剂。药后再未尿床,大便也已成条,日行1~2次。精神好转,药证相投继用上方3剂,仍未尿床。令其间日服用以善后。  相似文献   

2.
临证随笔     
<正> 《类经图翼·序》云:“不有精敏之思,不以足察隐;不有果敢之勇,不足以回天;不有圆融之智,不足以通变;不有坚持之守,不足以万全”。此四者可谓临床医生所必备的素质,而要达此境界者,唯有博涉多学,勤思多写,细心研究,累积验案,方能于临证中济危救急,左右逢源。我们谨守此道,于偶然之处,随笔记来,公诸同道,以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临证随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的辨治中风病(现代医学每诊为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或脑溢血,或面神经麻痹等),为较难治的风、痨、臌、膈四大病之一。从《金匮要略》提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以后,所有论中风的,无不以中经、中络,中府、中脏来辨治。至于致病之因究属阴、阳、虚、实,则少有论及。凡大秦艽汤、排风汤、八风汤、续命  相似文献   

4.
临证随笔     
1 糖尿病所致二阴溃疡 1995—12—25日,一中年农村妇女王某来诊,哭诉其配偶患有淋病,唯恐传染自己。近日前后二阴奇痒、痛苦不堪,时有轻生之念。追问证状一无尿频、尿痛、尿急,月经如常,白带量稍多,色微黄。尿常规检查报告:无脓、白细胞,但尿糖定性(卌)血糖定量12.9mmol/L。妇科检查报告:前阴与肛门周围均有散在小片状浅溃疡。於是排除淋病。诊断为糖尿病所致前、后二阴溃疡。  相似文献   

5.
戴永生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39-840
近年来.笔者临床采用经典名方合用,治疗疑难杂症多有效验,现撷肺风、头风、唇风三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明方 《江西中医药》2007,38(10):53-53
1 胁痛 王某某,男,56岁,2005年11月2日就诊.患者于1星期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突感左胸胁疼痛,即在某医院服药(药物不详),效果不佳,疼痛续作.来余处诊治.证见:左胸胁疼痛,稍用力按之即感痛,咳嗽有牵拉痛.不作寒热,口微苦,食纳尚可,睡眠、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质淡红,脉缓略弦.分析乃肝气疏泄不利,气机运行不畅.治法:疏肝行气,解郁止痛.拟用一贯煎加味:生地10 g,北沙参15g,枸杞10 g,麦冬10 g,川楝子6 g,香附6 g,郁金6g,佛手10 g,柴胡10 g.每日1剂,水煎两服.  相似文献   

7.
<正> 梅核嗌哽,疏郁化痰无功王某,女,45岁。咽部似有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延逾半载,曾多次服中、西药罔效。伴胸膈满闷,神疲乏力,纳差,夜寐不实等证,舌淡苔白微腻,脉虚细无力。拟疏肝达郁,化痰散结利咽法。半夏厚朴汤方出入:半夏、厚朴、茯苓、苏叶、川贝母、枳壳、陈皮、  相似文献   

8.
痤疮是种颜面、胸背部等处出现丘疹如刺,可以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兹录临床效果较好三则如下:例1:王××,女,32岁。2003-10- 16日初诊。面部出现丘疹一年余。现颜面部及鼻四周呈现炎症性红色丘疹,部分为脓丘疹,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自述一年前,遇惊恐之事,入夜恶梦纷纭,日久为惊悸,后腹胀纳差,口中泛酸,面部渐生丘疹。辨证:痰热内扰,胃失和降。  相似文献   

9.
1 因质辨治小儿不典型肾炎杨某 ,男 ,6岁。 1997年 4月 7日因血尿 2 天入住省级某医院。体温 36 4℃ ,血压 110 / 70mmHg,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及咽部充血。心肺 (- ) ,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 ,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躯干无水肿 ,尿常规 :微混浊 ,WBC 0~ 2 /uP ,RBC多 /uP ,血沉 (- ) ,咽拭子培养草绿色链球菌 ,抗“O” ,同位素照像报告 :①双肾功能轻度受损 (左侧稍重 ) ,未见占位病变 ;②左肾中段不完全性梗阻 ,右肾排泄不良。腹部B超 :①双肾少量积水 ;②膀胱未见异常。入院诊断 :不典型肾炎。1997年 4月 2 1日一诊 :面色淡黄不…  相似文献   

10.
西医辨病诊断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在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中西医结合发展迅速,但如片面地将西医诊断和辅助检查结论作为中医辨证之依据,一见西医的某病,就按中医某证施治,往往易导致失误。兹列举三则如下: 1.胃下垂用益气升提加重,以和胃降逆收功 张某,男性,50岁,干部。于1990年10月5日初诊。患者诉胃痛数年,进食后胀痛甚,近因夫妻感情不和,致胃脘痞塞不舒,伴忧郁叹息,呃逆频作,大便秘,舌红,苔微黄,脉象弦:瘦长体型。处方前,患者要求作钡餐透视检查。透视结论:“胃下垂”。笔者见“胃下垂”,即套用治疗中气下陷之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1.
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为肝郁血虚之证而设的常用方,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满意.笔者随证加减,均获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导引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肢体防治疾病的方法,有疏通血脉,活动筋骨,祛除瘀滞,使气血运行流畅的作用。其法源远流长,《庄子·刻意》中就有“此导引之士”之语,注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说明导引之法是通过一定的呼吸法引导气机,使之调畅;通过运动肢体,使之轻柔灵活。生命与自然相关,吐故纳新,气机调畅,可以健康长寿。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敞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导引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引气疏导,通行气血,逐瘀祛邪而达治病目的。如华佗在《中藏经》中所…  相似文献   

13.
戴永生教授,主任医师,贵州省知名中医,从医执教近40年,今有幸随师临床实习和侍诊,受益匪浅.现录验案3则以窥其医术.  相似文献   

14.
易青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1):46-46
笔者从医20余载,对于那些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瓶颈的疾病,改用中药治疗收效满意,现举病案三则与同道共磋。1焦虑症曹某,男,62岁,2004年8月4日初诊。失眠2年,伴腹胀腹泻年余。自诉退休2年以来,一直睡眠不佳,甚至整晚难以入睡。诊断为焦虑症(兼部分强迫思维),服用“奥氮  相似文献   

15.
16.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七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阴疽。从辨证施治的原则出发,应用阳和汤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获良好效果,体现"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7.
阳和汤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麻黄,甘草组成,主要起温补和阳、散寒通滞,或化痰祛湿,祛痰通络之功。临证时谨守病机、抓住主证,掌握本方立法组方宗旨,便可灵活治疗多种疾病。【例一】常×,  相似文献   

18.
阳和汤临证举隅郑怀文牟思泽敦煌市中医院(736200)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洪绪编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炭、白芥子、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组成。用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等阴寒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阳虚寒凝之顽症,每收良效,兹...  相似文献   

19.
1 过期妊娠补血催产王某,女,24岁,职工。因妊娠41周在县医院妇产科待产。妇科检查:产道、胎位及胎心音均正常。入院3天后仍无宫缩,恐日程过长,胎盘老化,影响胎儿,遂邀余用中药催产,见孕妇形体尚健,身无不适,舌淡红而嫩、苔薄白,脉滑。无证可辨。参照现代医学知识原理,应从刺激孕妇宫缩入手。处方:鳖甲20g,穿山甲15g(两药先煎),当归15g,川芎12g,桃仁15g,枳壳10g,川牛膝10g。2剂后无效,再进2剂,仍无宫缩。孕妇乃另延我院主任医师雷老诊治。拟方:阿胶15g(烊),当归10g,怀山15g,滑石12g,车前仁10g。余窃不以为然,用重剂破  相似文献   

20.
[例一]刘某某,男,37岁。1984年8月31初诊。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汗出40余天,曾住某医院以“败血症”治疗11天未效,来余处求治。入院时伴有颈项强直,背微恶寒,口苦咽干而不渴,时有咳嗽,二便正常,体温38.9℃,白血球3800/mm~3,舌淡苔薄,脉弦微浮。 观其脉症,四诊合参,诊为三阳合病,拟柴胡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药用柴胡15g,黄芩9g,知母12g,半夏9g,甘草9g,桂枝6g,白芍9g,葛根12g,玉竹12g,大枣5枚,生姜6g。上药连进5剂,热退证减,饮食渐增,体温、白血球计数均转正常,随方加减佐以扶正之品调进5剂痊愈出院。 按: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有汗、咳嗽等,为太阳中风;颈项强直,背微恶寒,二便正常为阳明经证;口苦咽干而不渴为少阳证。此属三阳合病之伤寒发热。以小柴胡汤合桂枝和解透表,加葛根、知母、玉竹以解肌清泄阳明之热,方药相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