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总结91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的临床经验.方法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91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53例,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生物瓣膜置换术13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5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2例,左心房折叠术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房颤射频消融7例.结果 89例患者手术治愈出院.死亡2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8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无抗凝意外、瓣膜损坏、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再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病因、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3月~2006年7月所行的18例再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年龄21~69岁,平均45岁,4例为急性起病,14例为慢性发病。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9例。再次换瓣的病因有人工生物瓣衰败7例,瓣周漏5例,左心房血栓形成3例,主动脉瓣叶上血栓形成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主动脉瓣架边缘菌栓2例。再次手术共植入人工瓣膜20枚,3例选用生物瓣,另外15例共17枚瓣膜采用机械瓣。结果因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均为术前心功能Ⅳ级者,16例痊愈出院。随诊4个月~6a,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要及时处理,有再手术指征者果断手术。只要术中谨慎操作,围术期严密监护,再次手术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 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均接受手术治疗。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术前均经抗菌治疗2周以上。血培养阳性2例,均为链球菌。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6例,脾脓肿1例。手术中清除所有病灶,同期瓣膜置换6例,心内畸形矫治1例。结果 术后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脑出血1例及瓣周漏1例,其他患者随访至今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外科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大国  苏友华 《贵州医药》1998,22(5):350-351
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毁损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列1行主动脉瓣及赘生物切除机械瓣置换;2例行三尖瓣螯生物切除,Devega成形,二尖瓣赘生物切除Carpentier环成形术,术后分别随访10月和1年,疗效满意。就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病,采用各种心脏瓣膜替代物置换自体心脏瓣膜现在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晚期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1]。目前所采用的瓣膜主要有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机械瓣膜由于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如血栓栓塞率高,均存在与抗凝有关的并发症以及长期存活率低等问题,所以机械瓣并不能认为是理想的心脏瓣膜。生物瓣膜中以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抗感染能力强、无需终身抗凝、术后避免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优点在瓣膜外科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瓣膜根据是否有支架分为支架瓣膜和无支架瓣膜,根据来源可分为同种生物瓣膜、异种生物瓣…  相似文献   

6.
我科1979-1986年应用自制的和北京703所制备的牛心包瓣为56例患者施行了瓣膜置换手术,共应用58只瓣膜。经过随访,其中7例患者(7只瓣膜)发生了瓣膜毁损并再次置换瓣膜。对取出的7只牛心包瓣进行了生化、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总结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O-41岁,平均34.2岁。7例均行二尖瓣置换手术(MVR)。术后发生瓣膜毁损的时间为58-94个月,平均77.4个月。7例中6例出现小④气短等症状,并在短期内急剧加重,另1例突然出现心悸并自我感觉到心前区响亮的“杂音”c7例均有心功能不全和响亮的…  相似文献   

7.
做为心瓣膜替换术后的重要合并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瓣膜漏等,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而对于综合性的死因分析尚少,现将我院6例尸检资料结合文献做一讨论。临床资料与尸检主要发现见表。讨论一、感染性心内膜炎:过去认为生物瓣,尤其是猪瓣抗感染力强,易于消毒,比人工瓣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近来报道猪瓣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吸毒病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2例均有右房室瓣赘生物,5例中度右房室瓣关闭不全,7例重度右房室瓣关闭不全。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右房室瓣病灶、赘生物清除、瓣膜整形术。结果 12例全部康复出院,其中有2例术后B超复查,有轻度右房室瓣关闭不全。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赘生物和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感染不能控制时应及早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病灶并作右房室瓣整形手术纠治,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CL- 型人工心脏瓣膜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以 CL- 型人工心脏瓣膜行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结果  2 1例 MVR,2例 DVR无围术期及晚期死亡。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达 、 级 ,无瓣叶血栓、溶血、卡瓣、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CL - 型人工瓣膜的外科应用证明其组织相容性好 ,尤其适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瓣膜损害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56例IE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左房室瓣置换24例.双瓣膜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右房室瓣成形3例,右房室瓣置换2例,Bentall手术1例;同期矫治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8例.急诊手术占34%(19/56).结果 长期存活50例,心功能均为Ⅰ~Ⅱ级.早期死亡4例(7.2%).其中3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人工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晚期死亡2例.结论 对IE,尤其是急性心衰伴进行性加重不能控制者,应在血流动力学及瓣膜条件恶化前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993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期掌握好手术时机及指针,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全组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65岁。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彻底清除赘生物及主动脉根部脓肿,电灼细小附壁赘生物.切除受损严重的瓣膜。用碘伏浸泡1-2min。再用碘伏反复涂擦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彻底矫治心内畸形。结果全组均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门诊或信访12例。随访3—110个月。均生活、工作正常,无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成功的关键。术后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治疗4.6w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在工作中遇到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经临床确定诊断和/或手术证实。有些心内膜炎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有时瓣膜运动不良,但房室瓣与半月瓣的赘生物并不清晰可见;有时赘生物附着在房室瓣瓣尖附近。上述二种情况应与风心病时瓣膜的运动障碍以及瓣膜的增厚、纤维化、钙化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自然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IE)伴随二尖瓣者占35%~50%。近年来,虽然IE诊断及内科治疗技术有所改善,但持续败血症患者及出现严重瓣膜功能障碍、器官衰竭、脓肿形成、巨大移动性赘生物、周围或中心型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者,需手术治疗。IE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人工瓣膜置换术,然而瓣膜置换术存在某些问题。生物瓣的耐用性受限,而机械瓣易于形成血栓,需抗凝治疗。此外,IE活动期行瓣膜置换时,近期死亡及置入瓣膜感染的危险性相当大。未感染的二尖瓣因返流行二尖瓣修复术时,其术后发病率,包括心内膜炎发生率,均低于二尖瓣置换术。因此,IE引起的异常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L-1型人工心脏瓣膜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以CL-1型人工心脏瓣膜进行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结果 21例MVR,2例DVR无围术期及晚期死亡。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达Ⅰ、Ⅱ级,无瓣叶血栓、溶血、卡瓣、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CL-1型人工瓣膜的外科应用证明其细胞相容性好,尤其适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体会。方法2003年5月~2008年5月,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例,患者男性9例,女10例。年龄35~71岁,平均(53.8±11)岁。心功能(NYHA)Ⅱ级4例,Ⅲ级10例,Ⅳ级5例,共搭桥39根,平均(1.9±1)根。单纯二尖瓣成形术6例,黏液瘤摘除+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十二尖瓣成形术2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21.1%,死因为左室破裂2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进食中呛咳窒息致室颤1例。随访3~16个月,心功能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估计瓣膜成形效果难以确定时,应直接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防止增加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 ,为使病人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尽力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7— 1999年间连续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 34 2例 ,康复出院 30 8例 (占 90 .1% ) ,其中男 96例 ,女 2 12例 ,年龄 7~ 6 8岁 ,病程 3d~ 32 a。风心病 2 5 5例 ,先心病 16例 ,大动脉瘤 2例 ,心内膜炎 19例 ,心脏外伤 1例 ,退行性变 15例。单瓣置换 2 71例 ,双瓣替换 37例 ;机械瓣2 99例 ,生物瓣 9例。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在本院门诊或当地医院定期复查心脏超声、X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手术原则是清除感染病灶,矫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5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17例,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随访24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108个月,无1例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施行外科治疗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研究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9例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式及转归,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合并主动脉瓣置换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合并主动脉瓣置换1例,室间隔修补合并三尖瓣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合并主动脉瓣成型术后再手术1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以上病例除2例未手术外,余者均予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死亡3例.6例手术成功,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效果差,有外科手术指征时,尽早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因为原发性心内膜炎18例,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前心功能不全(NYHA Ⅲ级或Ⅳ级)18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清除感染灶,同期矫正心内畸形,心瓣膜置换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4~6周。结果本组近期死亡1例,1例随访术后8个月死亡,20例随访2年恢复良好。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无法控制的感染及心力衰竭应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及时手术,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2007年住院的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例中6例有基础心脏病变,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钙化、瓣叶脱垂。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基础心脏病、赘生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