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成人急性白血病572例世界卫生组织分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上海市急性白血病(AL)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的基本情况,比较WHO分型和FAB分型的优缺点。方法 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收治的572例AL患者同时采用FAB和WHO标准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572例AL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36例(76.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9例(20.8%),急性全髓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浆细胞白血病2例,AML和ALL之比为3.66:1。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AML占35.3%,AML伴多系病态造血占13.1%,治疗相关性AML占0.9%,不属于上述分类的AML占50.7%,治疗相关性AML比例低于国外报道。ALL中B—ALL占84.9%。AMLFAB分型中M4型最多,占38.5%,M3和M4亚型比例高于国外报道,M1型比例低于国外报道。AML染色体异常率为60.8%,AML伴t(15:17)比例高于国外报道,染色体预后良好者占30.6%,预后中等者占51.5%,预后不良者占17.9%。B—ALL中t(9:22)占33,7%。结论 上海市成人AML的WHO分型和染色体异常类型与国外有显著不同。与上海市1984至1994年AL资料相比,AML的亚型分布有所变化,M4亚型比例增多,M1和M5亚型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比较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诊断、预后的关系,探讨MDS及AML患者不同年龄组染色体预后分层特征。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分析134例MDS和123例AML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MDS与AM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41%及61%。MDS与AML组异常核型分析显示:①MDS组以数目异常为主(主要为+8),AML组患者以结构异常为主,主要为t(15;17)及t(8;21),与FAB亚型相关性不明确的异常核型检出中主要为+8。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及顸后良好、预后不良核型在MDS组均明显高于AML组;MDS组发生AML转化中有12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AML组有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是由MDS转变而来。②两组行年龄分层分析显示:MDS组随年龄增大异常核型检出率增高,其中在1〉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在MDS3个年龄组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AML组异常核型检出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减少,≤30岁组明显高于I〉60岁组,而复杂异常核型则显示≥60岁组明显高于≤30岁组;核型预后分析,在MDS与AML组均提示预后不良核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在≥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预后良好核型在MDS及AML则显示≤30岁组又明显高于≥60岁组。结论:MDS及AML患者具有较高的染色体异常,其检测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预后分层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5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法和R显带技术对58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追踪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结果58例MDS患者中有31例(53.4%)检出异常克隆。在异常染色体核型中+8和高度复杂异常最多。58例患者经追踪观察,19例(30.5%)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诊断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 R)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结果:ALL病人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ML病人的c-kit R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LL病人(P<0.01)。AML病人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以M1、M2最高,M4、M5最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c-kit R阳性表达的AML病人,大多数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c-kit R检测有助于ALL和AML的鉴别及AML的FAB亚型分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染色体核型改变在不同类型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367例,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137例,男78例,女59例,其中加速期(AP)患者6例,慢性期(CP)患者117例,急变期(BP)患者1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230例,男109例,女121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1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111例;使用短期培养法制作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使用R显带技术对患者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367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有302例(82.3%),核型正常有65例(17.7%);AL患者中数量异常表现为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比如-Y、+4、+8、+21和-7等。结构异常主要是特异性染色体重新排列且和FAB亚型有联系,比如t(q23;q23)(9;20)、t(q23;q23)(9;20)等,少部分患者检查发现t(q33;q10)(8;21)、t(p13;p12)(7;15)、t(q22;p14)(2;18)等;114例CML患者Ph+表现是典型易位t(q32;q9)(10;19);剩余表现为变异易位比如t(q11;q32;q9)(3;8;19)、t(p23;q9)(2;21)等。结论 AL患者体内染色体畸变率比较高,且和FAB分型相关;CML患者体内出现额外染色体和其病情发展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5号染色体异常,对68例经常规染色体分析及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为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22例,慢性髓系白血病32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5号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表明:68例标本中复杂核型异常涉及所有染色体,而5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为38.2%(26/68),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率为45.5%(10/22),慢性髓系白血病为15.6%(5/3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78.6%(11/14)。涉及的染色体异常以非平衡易位多见,其中有11例同时存在5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9例同时存在5号和7号染色体异常。结论:髓系恶性血液病复杂核型异常中5号染色体异常多见,多为不平衡易位;5号染色体存在异常的病例通常同时伴有7号或17号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9.
3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与FAB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3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97例急性白血病中78例无分裂相,319例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75例(占54.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3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33/120例(占27.5%)、129/252例(占51.2%)和13/25例(占52.0%)。超二倍体41例(占23.4%),亚二倍体22例(占12.5%),正常二倍体112例(占64.0%)。AML染色体核型异常中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74/129例(占57.4%)。结论:大约55%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改变是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伴髓系抗原(My)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MIC分型特征。方法按常规骨髓涂片及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120例初治ALL患者进行形态学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学类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对My^+ALL及My^-ALL患者MIC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0例初治ALL患者中My^+ALL66例(55%),其中My^+B-ALL50例,占B-ALL的56.8%:My^+T.ALL14例,占T.ALL的50%;My^+T、B-ALL2例,占T、B-ALL的50%。66例My^+ALL患者形态学分型有10例(15.1%)误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54例My-ALL无一例误诊为ANLL。My^+ALL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不符率或形态学分型不明确病例明显高于My-ALL(P〈0.01)。My^+ALL患者95.5%表达CDl3,81.8%表达CD33,77.3%同时表达CDl3及CD33.1.5%表达CDll7。CDl4、CDl5及MPO表达阴性。My^+ALL患者CD3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y-ALL(P〈0.01)。My^+ALL及My^-ALL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分别为72.3%和66.7%(P〉0.05),My^+B-ALL患者的t(9;22)或t(9;22)伴其他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y^-B-ALL(P〈0.01)。My^+T-ALL及My^-T-ALL患者未见t(9;22)异常。My^+ALL和My^-ALL患者CR率分别为83.9%和7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ALLMIC分型部分细胞形态学可显示有髓系细胞特征,易被误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y^+ALL患者CD34表达率明显高于My^-ALL。My^+B-ALL的t(9;22)异常显著高于My^-B.ALL。My^+ALL与My^-ALL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伴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初诊白血病患者FAB分型、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 20例患者为中日友好医院2004年-2011年按WHO标准确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常规采用XE-2100全自动分析仪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对骨髓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计数细胞;细胞遗传学检测为常规培养骨髓细胞,采用G显带技术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伴t(8;21)易位AML患者中55%(11/20)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0%(4/20)患者白细胞减低,所有患者均伴血小板减低.85%(17/20)患者骨髓涂片中可见奥氏小体.根据FAB分型,20例患者中15%(3/20)诊断为MDS-RAEB,20%(4/20)为MDS-RAEBt,55%(11/20)为AML-M2,10%(2/10)为AML-M4.55%(11/20)患者为单纯t(8;21)易位,45%(9/20)患者为t(8;21)易位同时伴有其它异常,其中伴性染色体丢失占所有患者35%(7/20),伴有9q-占所有患者的10%(2/20).82.4%(14/17)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伴t(8;21)易位AML患者可见于FAB分型的不同亚型,主要见于AML-M2.t(8;21)患者常伴有附加异常,以性染色体丢失常见.t(8;21)易位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刘蓓  李娟  陈轩  马海珍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34-1837
【目的】探讨8号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检出率及预后。【方法】采用G显带常规技术对3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8号染色体异常患者31例,检出率为9.3%;t(8;21)18例,检出率为5.4%,其中15例完全缓解(CR)(83.3%),与本科同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包括M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1,P=0.026);8号三体8例,检出率为2.4%,其中5例CR(62.5%),与本科同期AML(不包括M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5,P=0.942),其余少见类型如t(8;13)、t(8;14)、t(8;20)、t(8;22)、8p^-,仅t(8;22)CR。【结论】t(8;21)是8号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核型改变,预后良好;其次为8号三体,在AML中预后中等,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预后差;其余少见异常多见于ALL且预后均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总结分析t(8;21)复杂变异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对我院收治的20例初诊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进行了总结分析和随访,了解临床一般情况、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分析这一类疾病的基本特征。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后桑格测序,对13例患者进行了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C-KIT、FLT3-ITD、FLT3-TKD、JAK2V617F)的检测。结果表明:①本组20例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占同期t(8;21)AML的2.4%,其中M1 1例、M2 17例、M4 2例。13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发现,10例为髓系表达,3例为髓系伴淋系表达。细胞遗传学检测显示额外受累的染色体断裂位点有16种:(lp22、1p32、2q35、2q14、3p25、5q13、6p22、7q21、llq11、1lql3、12q14、12q24、12p12、14q32、15p13、20q12)。②13例患者中4例检测出C-KIT基因突变,且均为17号外显子突变,1例检测出JAK2V617F基因突变,13例均未检测出FLT3基因突变。突变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仅1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为20%,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8.9个月;未突变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6例获得CR,CR率为75%,中位RFS为26.6个月,中位OS为27.7个月。结论: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与典型t(8;21)AM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是相似的,但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的存在对患者的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磷酸胞苷酰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和白介素-2(IL-2)联合刺激培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的遗传学特征。对115例CLL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应用CpG-ODN DSP30联合IL-2刺激培养CLL细胞72小时,常规收获细胞制备染色体并进行R显带分析,探讨CLL的染色体核型特征。结果表明:115例CLL患者中,染色体分析成功率(可分析分裂相≥20个)为74.8%,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8.1%。检测出一种染色体异常21例(24.4%),2种染色体异常6例(7.0%),复杂核型23例(26.7%),其中高度复杂核型9例(10.5%)。在86例患者中共检出102种163个异常,其中数目异常116个(71.2%),结构异常47个(28.8%),最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是+12(14.0%),结构异常是15q+(5.8%)。结论:大多数CLL患者具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明显多于结构异常。采用DSP30联合IL-2可以有效的增加CLL细胞的分裂相,提高CLL细胞染色体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核型占62.0%,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t(9;22)(q34;q11)、亚二倍体、超二倍体(47—50)、abn(6q)、abn(9p)、-7等,预后不良的占多数。cALL中异常核型占39.2%,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高超二倍体、亚二倍体、TEL/AML1(+)、+8、超二倍体(47—50)、+21等,预后良好的占多数。其中异常核型、总亚二倍体、总超二倍体(47—50)、t(9;22)(q34;q11)、-7、abn(7q)、abn(14q32)、+Ph在aAL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ALL;cAu.正常核型(N)、高超二倍体、+8、+21*2、TEL/AM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LL。Ph(+)在aALL中的检出率为20.5%,伴有附加异常的占63.8%。Ph(+)aALL附加异常中+Ph、-7、i(9q+)、9p-、+8、+21、+x、6q-、abn(14q32)、+14出现的比例较高。Ph(+)在cALL中的检出率为4.4%,明显低于aALL(P:0.000),伴有附加异常的占42.3%,附加异常中abn(9p)、abn(7p)、-7、17p-、+21出现的比例较高。结论:本组病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几乎涉及到每一条染色体,复杂核型多见。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伴复杂核型异常(compl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8号染色体异常,采用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1例。结果表明:81例标本中CCA涉及所有染色体,而8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5.8%(29/81),其中AML为56%(14/25)、CML为28.6%(10/35)、MDS为23.8%(5/21),CML加速期、急变期发生率分别为20%(1/5)、33.3%(9/27)。29例伴8号染色体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有15例为非平衡易位,占51.7%。结论:8号染色体异常是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多为不平衡性易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联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检测手段探讨染色体分析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310例AL患者于治疗前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按常规进行染色体制备,用G显带技术分析中期细胞数10-30个,平均每例分析细胞20个,核型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法体制(ISCN)1995》进行描述。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常核型中,以t(8;21)和M2最多见,其次是t(15;17)和M3、inv(16)和M4Eo、t/del(11q23)和M5等。急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ALL)患者中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是t(9;22),数目异常以超二倍体、多倍体常见。结论联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检查技术对于白血病的准确诊断、靶向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诊患者flt3长度突变(flt3-LM)发生率及其与染色体核型及FAB亚型之间的关系,以及flt3-LM与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应用2%琼脂糖凝胶与8%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分析结果,检测99例初诊AML患者flt3基因长度突变;应用G显带方法对其中72例初诊A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琼脂糖凝胶检测AML患者flt3-LM发生率为20.2%(20/99),而应用变性PAGE检测初诊AML患者flt3-LM发生率为29.29%(29/99);flt3-LM在各亚型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M0(0/1)、M2(30%,9/30)、M3(22.2%,6/27)、M4(28.6%,4/14)、M5(36.8%,7/19)、M6(37.5%,3/8)。flt3-LM在正常核型组为39.13%(9/23),高于异常核型组(24.49%,12/49),但无统计学差异。73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flt3-LM阳性完全缓解(CR)率36.36%(8/22),低于flt3-LM阴性患者CR率62.75%(32/51)(p〈0.05)。flt3-LM在完全缓解患者中占20%(8/40)、部分缓解(PR)患者中占38.1%(8/21)、未缓解(NR)患者中占50%(6/12)。结论: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flt3-LM比较敏感、可靠;flt3-LM在AML中发生率较高,但对AML的CR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探讨具有t(8;21)(q22;q22)染色体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伴随的染色体异常。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检测和分析47例具有t(8;21)的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47例t(8;21)-AML中21例(44.68%)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26例(55.32%)为单纯t(8;21)染色体改变。多参数流式检测结果提示:t(8;21)-AML患者干/祖细胞标记CD34、CD117和HLA-DR阳性率分别为87.2%、97.9%和95.7%,髓系标记CD13和CD33阳性率分别为93.6%和87.2%,T淋巴系标记CD2、CD3、CD5和CD7未见表达,B淋巴系标记CD19阳性率为66.0%,显著高于其他B淋巴系标记CD20和CD22,同时NK细胞标记CD56阳性率亦高达66.7%。结论: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t(8;21)-AML发现该亚型AML具有较为特异性的免疫表型特征:干祖细胞标志(CD34、CD117和HLA-DR)表达较高,并且B淋系标志CD19和NK细胞标志CD56表达明显较高,提示联合CD34/CD19/CD56检测可以成为预测AML可能具有t(8;21)(q22;q22)的染色体改变准确而快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