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郭小芳  姚玲 《安徽医学》2014,(3):345-347
目的:分析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失效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给予诺和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用药4、8和12周后的FBG和2 hBG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HbA1 c分别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FC-P的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C-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胰岛素用药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9例,其中口服降糖药39例(降糖药组),使用胰岛素治疗40例(胰岛素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胰岛素组男性、女性骨密度(BMD)值均大手降糖药组(P〈0.05),胰岛素组HbA。c明显低于降糖药组(P〈0.05)。胰岛素组尿CafCr明显大于降糖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可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促进患者骨钙素合成,减少尿钙排泄,对维持患者骨代谢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文迪雅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 空腹血塘、餐后血糖,塘基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醣,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文迪雅联合其他降糖药可减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4.
凯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晓阳 《重庆医学》2003,32(4):496-497
目的:探讨凯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在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的同时进行试验。治疗组加用凯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14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仅血浆粘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25例血糖控制达标,对照组有3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结论:凯时对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有利于控制血糖,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晓娟  王妮  姜素珍  张水利  张莹 《医学争鸣》2007,28(24):2267-2268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4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期(20μg/min〈UAER〈200μg/min);3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期(UAER〉200μg/min)的血清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也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也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结论:血清CRP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随尿白蛋白增加而升高.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将148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不同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3组,每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维持原治疗基础上口服胰激肽释放酶(TPK),共8周;对照组不用TPK及其它对尿蛋白有影响的药物,测定服药前后UAE的变化。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8周后UAE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8周后治疗组UAE无明显变化,对照组UAE有所上升(P<0.05)。提示TPK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将47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观察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51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并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4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47例)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32例)。结果C组、B组的炎症因子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高于A组的糖尿病患者(P〈0.01,P〈0.05);C组、B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A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疏肝理气法对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血清CRP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CRP以及空腹和2h真胰岛素(FTI,2hTI)等指标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FBG及2hPBG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TC、TG、LDL-c、CRP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变化;FTI、2hTI、HOMA-IR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疏肝理气中药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益肾活血通络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益肾活血通络饮治疗,观察各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变化及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组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治疗前较明显降低(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益肾活血通络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莫小丽  安巍  万国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20-202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尿微量清蛋白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检测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水平,计算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记录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按照ACR,将患者分为微量清蛋白尿组(ACR在30~299 mg/g,35例)和非微量清蛋白尿组(ACR<30 mg/g,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应用ACEI/ARB治疗、HbA1c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量清蛋白尿组患者的收缩压(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脉压(包括24 h平均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糖尿病病程和使用胰岛素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微量清蛋白尿组(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微量清蛋白尿患者在动态血压方面表现为收缩压、脉压过高和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12.
何国欢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85-86,10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9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5例,对照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24 h尿微量蛋白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A组(76.92%)、对照B组(78.46%)(P〈0.05)。三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压与尿蛋白较对照A、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能很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睡前加以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天检测4次血糖,观察其疗效。结果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5周后,血糖控制良好,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血糖控制稳定、安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单用二甲双胍治疗不理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49例,A组加用西格列汀治疗,B组加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2组病人血糖、胰岛素、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胰岛素抵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血糖、胰岛素、BMI及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同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餐后2 h血糖及BMI水平均低于B组(P<0.05);A、B 2组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0%、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但西格列汀在餐后血糖及体质量控制方面效果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不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7例)和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95例),比较两组间血糖、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抵抗(HOMA-IR)及餐后胰岛素敏感性(Matsuda指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DPN组患者与NDPN组比较,年龄偏高[(55.15±1.17)岁 ∶( 50.18±1.54)岁,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8.35±0.76)年 ∶(5.44±0.67)年,P<0.05)、OGTT120min胰岛素水平较低[(36.12±3.19)pmol/L ∶( 44.93±4.70)pmol/L,P<0.05),Matsuda指数较高[(2.44±0.22)∶(1.95±0.09),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Matsuda指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而餐后胰岛素抵抗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32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0周的运动治疗,并对血糖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运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血胰岛素水平有所上升,血胆固醇下降,甘油三脂无变化,HDL上升,LDL下降,BP下降,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尿微量白蛋白运动治疗后有民增加,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运动疗法能显著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增加胰岛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微量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伴微量清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予以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尿清蛋白肌酐比(ACR)、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通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和尿ACR明显下降(P0.01),而血压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来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空腹胰岛素(FIN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相关性,并探讨应用药物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观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进而探讨两种药物联合对心血管潜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41例,然后随机分为3组,一组给予罗格列酮(RSG组),另一组给予二甲双胍(Met组),第3组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组),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混合组优于RSG组(P<0.05)和Met组(P=0.000)。结论两种胰岛素增敏剂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空腹胰岛素(FINs),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能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但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短期时间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魏广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49-3550
目的: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和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56例合并单纯性脂肪肝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临床指标血压、腹围的测定,并行75gOGTT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BG),放免法测定胰岛素(INS)、C肽(CP),采用McAuley指数、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空腹胰岛素(FINS)评价胰岛素抵抗(IR),并于18例非DM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NAFLD组)比较。结果:T2DM组与单纯性脂肪肝组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血脂均高于正常值,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餐后INS、CP较脂肪肝组显著降低(P<0.01、P<0.05);空腹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降低(P<0.05);计算HOMA-IR显著升高(P<0.001),McAuley指数降低(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脂肪肝患者中,2hINS的降低、HOMA-IR的增加同T2DM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单纯性脂肪肝的人群已经存在超重、高脂血症,而合并糖尿病的脂肪肝患者IR更明显,餐后INS分泌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糖尿病肾病(DN)病人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17例DN病人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24hUPQ)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55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62例),同期选择50例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胱抑素C(Cys-C)]、炎症因子[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醇(SOD) 总抗氧化能力(T-AOC)], 并分析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病人SCr、BUN、GFR、Cys-C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SCr、BUN、Cys-C依次逐渐升高,而GFR依次逐渐降低(P < 0.01);各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水平依次逐渐升高(P < 0.01);各组病人血清MDA、T-AOC、SOD、AOPP等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MDA、AOP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而血清T-AOC、SOD水平依次逐渐降低(P < 0.01);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呈明显的相关性关系(P < 0.05)。结论DN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与肾功能损伤、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