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64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SAP模型组、乌司他丁静脉注射组和乌司他丁腹腔灌注组各16只。在给药后24h后处死大鼠,取出胰腺组织标本。对胰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胰腺细胞NF-κB活性及胰腺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比较4组大鼠病理评分;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结果;胰腺细胞NF-κB活性、NF-κB mRNA表达。通过各项指标判断乌司他丁及其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性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SAP模型组比较,NF-κB活性与急性胰腺炎呈正相关关系(r=0.572,P〈0.05)。乌司他丁静脉注射组和腹腔灌注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状况均有改善,且乌司他丁腹腔灌注组各方面均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腹腔灌注的给药途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19-222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加快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奇志 《临床医学》2009,29(8):25-2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乌司他丁(UTI)和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UTI+奥曲肽)和对照组(奥曲肽),每组2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可显著改善SAP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血尿淀粉酶及血清IL-6、TNF—α水平,提高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UTI和奥曲肽联合治疗可降低SAP患者的炎症性细胞因子,明显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清胰汤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清胰汤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常规饲养,经胰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不给药。模型组:用5%牛磺胆酸钠经胰管逆行注射(1mg/kg)构造SAP模型,喂饲无菌蒸馏水,4ml/次,每12小时一次。清胰汤组:复制SAP模型,喂饲等量清胰汤。建模24h后每组处死7只大鼠,胰腺组织切片,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其余大鼠血淀粉酶、血钙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清胰汤组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清胰汤组胰腺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对SAP大鼠给予清胰汤能抑制其释放TNF-α、IL-8,进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接受诊疗的76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和观察组(38例,采用乌司他丁+胰胆炎合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血淀粉酶恢复、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缩短AP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生化指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用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成功后,将大鼠分为4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乌司他丁(U)组、生长抑素(S)组、乌司他丁组联合生长抑素(U+S)组;另加假手术(SO)组,每组各10只。各组大鼠于造模后12 h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1血清AMY、TNF-α、ICAM-1及IL-1β水平:与SO组相比,其余4组AMY、TNF-α、ICAM-1及IL-1β水平均升高(P0.05);与SAP组相比,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单给药组AMY、TNF-α、ICAM-1及IL-1β水平均降低,与单给药组相比,乌司他丁组联合生长抑素组AMY、TNF-α、ICAM-1及IL-1β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2胰腺组织病理学表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4组胰腺组织损伤严重;与SAP组相比,单给药组及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组病理损伤减轻;与单给药组相比,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组病理损伤进一步减轻。3胰腺病理学评分:与SO组相比,其余4组胰腺病理学评分均升高(P0.05);与SAP组相比,单给药组乌司他丁组、生长抑素组胰腺病理学评分均降低,与单给药组相比,乌司他丁组联合生长抑素组胰腺病理学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能够有效减轻SAP大鼠胰腺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合用大承气汤对早期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乌司他丁+大承气汤联合治疗组(Ⅰ组),乌司他丁治疗组(Ⅱ组)和奥曲肽治疗组(Ⅲ组),每组30例,比较研究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Ⅰ组的临床疗效优于Ⅱ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合用大承气汤治疗早期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肯定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永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39-5839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开封市鼓楼结核病医院2009-07-2011-03收治的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32例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腹痛、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四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是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更为显著,时间缩短明显,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UTI)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确诊后立即行动脉介入,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置导管于胰腺病变供血动脉,持续灌注乌司他丁;对照组23例经静脉全身应用乌司他丁,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第3d、第6d血淀酶(BA)、尿淀粉酶(UA)、血糖(BS)、尿素氮(BUN)、白细胞(WBC)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而血钙(Ca^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部症状(腹痛、腹胀)体症(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较静脉用药有更好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饶华  张可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4):3312-3313
目的:分析早期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40例保守治疗,40例早期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40例早期十二指肠镜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乌司他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肝功能、血淀粉酶、体温恢复时间及腹部体征消失时间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满意,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常规治疗合并血浆置换治疗,比较分析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等。结果24例患者中1例手术后行血浆置换治疗,1例极重症血浆置换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余22例未行手术治疗。24例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症状均有减轻、血脂浓度明显下降,甘油三酯从治疗前(24.55±10.76)mmol/L降到治疗后(3.85±3.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9,P〈0.01);胆固醇从治疗前(10.82±5.06)mmol/L降到治疗后(3.43±1.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6,P〈0.01)。2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外源性Ghrelin对大鼠胃肠排空动力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n=24)、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24)和Ghrelin干预组(G组,n=24)。其中S0组开腹后仅轻翻胰腺,SAP组和G组大鼠应用牛胆酸钠行胰胆管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G组大鼠于制模前30min给予Ghrelin10nmol/kg腹腔注射,SA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制模后6、12和24h分批剖腹,剖腹前60min给予胃管注入蓝葡聚糖2000(BD2000)。剖腹后测定胃内BD2000的吸光度(OD)和其在小肠内的推进比。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同时点SAP组相比,G组血AMY、TNF-α、IL-6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时点,G组大鼠胃内BD2000OD明显低于SAP组(6h:0.21±0.01vs.0.24±0.01,P〈0.05;12h:0.28±0.01vs.0.34±0.02,P〈0.05;24h:0.31±0.01vs.0.38±0.02,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G组大鼠的小肠推进比较同时点SAP组明显增加[6h:(59.33±5.5)%vs.(55.46±1.38)%,P〈0.05;12h:(56.50±3.61)%vs.(49.83±2.56)%,P〈0.05;24h:(45.21±3.83)%vs(39.83±2.63)%,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外源性Ghreli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AP大鼠胃的排空和小肠内容物的推进,从而改善SAP大鼠胃肠道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Ghrelin抑制炎性反应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殷铭东  陈娟  曹青  陈向前  施学文 《临床荟萃》2014,29(11):1239-1242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淀粉酶(AMY)、脂肪酶(LPS)、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变化特征以及 CK-MB/CK 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住院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96例,其中合并胰腺炎21例(胰腺炎组),合并心肌损害27例(心肌损害组),合并肝损害54例(肝损害组),无并发症患儿194例(普通组)。比较各组患儿血清酶学变化特点。结果与普通组比较,胰腺炎组 LPS 水平明显升高(215.5±42.3)U/L vs (402.1±77.2)U/L(P <0.01),心肌损害组 CK-MB 水平升高(10.6±5.1)mmol/L vs (13.0±4.3)mmol/L(P <0.05),肝损害组 ALT(19.5±4.3)U/L vs (61.8±9.4)U/L、AST明显升高(21.1±6.1)U/L vs (70.0±10.1)U/L(均 P <0.01);与胰腺炎组比较,各组 LPS 水平均明显降低(均 P <0.01),肝损害组 ALT(17.9±4.8)U/L vs (61.8±9.4)U/L、AST(22.0±5.1)U/L vs (70.0±10.1)U/L 明显升高(均 P <0.01);与心肌损害组比较,肝损害组 AST、ALT 明显升高(P <0.01)。ROC 分析显示 CK-MB/CK 预测心肌损害曲线下面积为0.666。结论血清 CK-MB、AMY、LPS、ALT 和 AST 在流行性腮腺炎病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了解其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腮腺炎合并症的规范诊疗;CK-MB/CK 预测心肌损害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胃镜下置人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3例符合条件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24例:早期行胃镜下鼻空肠管置人行肠内营养治疗;全胃肠外营养组19例: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腹痛、腹胀时间、血浆内毒素的改变,同时了解血浆白蛋白、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3.3±2.2)、(7.6±3.2)d,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7.1±3.8)、(13.3±4.9)d,F值分别为48.038、63.567,P均〈0.01],发生胃肠道出血0例、肺部及肠道感染1例、高血糖2例、胰腺囊肿1例,并发症亦少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5、10、8、6例,X2值分别为7.147、13.084、6.777、5.847,P〈0.05或P〈0.001)。血浆内毒素在肠内营养组中下降较早、较快,治疗后14d降至(0.19±0.11)EU/ml,明显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0.85±0.28)EU/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6,P〈0.001)。肠内营养组血浆淀粉酶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分别为(1623±479)、(547±322)、(179±106)U/L,全胃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467±589)、(789±503)、(233±156)U/L,两组血浆淀粉酶较治疗初期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后7、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7、1.889,P均〉0.05)。两组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鼻空肠管置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护肠黏膜,有利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的C反应蛋白(cRP)、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和总蛋白(TP)水平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95例不同病因引起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积液CRP、ADA、LDH和TP浓度。结果:结核组CRP和ADA平均含量为(27.14±21.72)U/L和(43.98±19.68)mg/L,显著高于癌症组和漏出液组(P〈0.01);癌症组LDH平均含量为(859.90±551.69)U/L,显著高于结核组和漏出液组(P〈0.01);漏出液组TP平均含量为(13.19±3.49)g/L,显著低于结核组和癌症组(P〈0.01)。结论:检测胸腔积液中CRP、ADA、LDH和TP,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形成的原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时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变化,并探讨葛根素对AP的治疗作用.方法 AP患者78例,重型AP(SAP) 26例,轻型AP (MAP) 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葛根素治疗组40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静脉支持,抑酸药物,抗生素抑制胰酶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等综合治疗,葛根素组联合葛根素注射液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前后应用EH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GMP-140、vWF:Ag、TM、DD,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活性、血尿淀粉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SAP患者血浆GMP-140为(86.26±15.28) ng/L、vWF为(236.22±31.78)%、TM为(65.70±12.27) μg/L、DD为(0.87±0.04)mg/L,血浆AT-Ⅲ为(56.13±15.78) U/ml,与MAP组[(58.68±15.86) ng/L、(126.68±17.06)%、(9.80±6.98) μg/L、(0.56 ±0.05) mg/L、( 80.38±18.29) U/ml]和健康对照组[(32.56±18.17) ng/L、(95.12±31.68)%、(4.26 ±0.92) μg/L、(0.36 ±0.06) mg/L、(98.76±22.68) 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葛根素组治疗后血浆GMP-140为(31.52±15.81) ng/L、vWF为(93.32±28.62)%、TM为(4.36 ±0.82) μg/L、DD为(0.32±0.05) mg/L,较常规治疗组[(59.62±13.73) ng/L、(128.81±16.23)%、(11.23±7.62) μg/L、(0.68±0.04) mg/L]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 23.283、-28.205、-43.419、- 15.642,P均<0.001),葛根素组血浆AT-Ⅲ[(97.68±21.69) U/ml]较常规治疗组[ (76.86±17.92) U/ml]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7,P<0.01);血、尿淀粉酶和腹痛缓解时间[ (81.26±17.12) U/L、(416.37±116.50) U/L、(2.18±0.76)d]与常规治疗组[(119.63 ±51.87)U/L、(576.32±126.58) U/L、(5.26±0.58)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18、- 36.659、-13.619,P均<0.001).结论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葛根素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和调节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作用,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东伟  杨长青 《临床荟萃》2012,27(19):1657-1659,1662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联合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5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乌司他汀+生大黄)2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淀粉酶、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3.9±1.3)h vs(5.0±2.5)h(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4.4±1.8)h vs(6.8±2.5)h(P<0.05)、排便恢复时间(4.8±1.6) hvs(7.2±2.2)h(P <0.05)、腹部压痛消失时间比较(5.5±0.8)h vs(7.3±0.9)h(P<0.05);②治疗组在应用乌司他汀+生大黄后第3天、6天、10天测定血淀粉酶和血白细胞值呈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第3天、6天、10天血淀粉酶和血白细胞值也有下降,但下降速度较治疗组缓慢.两组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③治疗组在第3天、6天、10天测定血清TNF-α、IL-6、IL-8值均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第3天、6天、10天测定血清TNF-α、IL-6、IL-8也有下降,但下降速度较治疗组缓慢,两组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乌司他汀联合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更有效抑制胰酶释放,阻止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其基因表达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本科收治的3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入科后d1、d3、d7血浆sTREM-1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REM-1基因表达水平,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 APACHE Ⅱ与SOFA评分。【结果】MAP组入科后d1、d3、d7血浆sTREM-1浓度分别为(386.24±190.79)ng/L、(237.22±118.64)ng/L、(143.34±92.23)ng/L ;SAP组分别为(849.56±412.31)ng/L、(674.61±347.47)ng/L、(419.56±241.57)ng/L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血浆 sTREM-1水平与 APACHE Ⅱ评分和 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 =0.619,P <0.05和 r =0.610,P <0.05)。【结论】sTREM-1与 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但SAP组TREM-1mRNA基因表达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CT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采用40层螺旋CT对60例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检查,其中包括30例正常对照者和3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灌注成像原始数据经Siemens体部灌注软件测量,并对急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组的血流量为(0.95±0.19)ml/(min·ml),低于正常组的(1.63±0.34)ml/(min·ml),血容量为(0.22±0.06)ml/ml,低于正常组的(0.26±0.04)ml/ml,通透性为(1.25±0.97)ml/(min·ml),高于正常组的(0.14±0.07)ml/(min·ml),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规CT增强与CT灌注成像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灌注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急性胰腺炎血流灌注减低,通透性升高。CT灌注成像有利于早期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磷酸钠液(PS液)用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s,AP)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科收治的68例A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PS液,对照组加用33%硫酸镁,观察两组用药后24h内的排便时间、症状减轻时间、排便次数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采用PS液比采用33%硫酸镁对患者的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减轻所需平均时间少1.12h(P〈0.05);肠鸣音恢复所需平均时间少0.92h(P〈0.05);首次排便所需平均时间均少1.05h(P〈0.05);24小时内平均排便次数多2.2次(P〈0.05)。结论:PS液用于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方面优于33%硫酸镁,护理操作简便、易掌握,在AP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