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男 ,37岁。因腰背部疼痛 4年 ,双下肢溃疡 1年 ,双下肢剧烈疼痛 10天收入血管外科。 4年前无诱因感腰背部疼痛 ,后逐渐出现胸、腹部及下肢浅静脉曲张 ,伴疼痛 ,近 1年出现双下肢多发溃疡伴轻度水肿。查体 :血压 12 0 / 75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 ,全身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 ,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无血管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四肢关节无肿胀及压痛。胸、腹壁及下肢浅静脉曲张 ,双下肢胫前四处溃疡 ,最大 3cm× 2cm ,双足背动脉搏动较弱。腹主动脉、左髂总动脉、下腔静脉造影示右髂总动脉闭塞 ,左股动脉近段闭塞 ,下腔静…  相似文献   

2.
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疾病,它是多种原因所致的靠近肾动脉平面的腹主动脉中下段闭塞性疾病[1].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主要治疗的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重建下肢的血液供应,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动脉闭塞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1例酷似输尿管结石的肾动脉闭塞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80岁,因右下腹疼痛2d急诊来院.入院后经实验室及B超检查初步诊断为泌尿系结石及慢性肾功能不全,予相应治疗.入院次日患者腹痛继续加重,血白细胞继续升高,请泌尿外科医师会诊后考虑右肾结石下移后堵塞右侧输尿管致肾后性急性肾衰竭,转肾内科保守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高度怀疑右肾动脉闭塞,行腹主动脉、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右肾动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因患者主动脉僵硬致手术失败.结论 肾动脉闭塞常见病因为血栓栓塞,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老年人突发急性肾衰竭应考虑肾动脉闭塞,CT增强扫描及肾动脉造影检查为其主要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4.
背景:主动脉损伤都需要进行吻接修复。国内外学者对主动脉血管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已作了一些研究。作者未检索到关于人主动脉单向拉伸破坏实验及构建松弛函数的报道。目的:对正常国人急性外伤致死的成人新鲜尸体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进行一维拉伸试验,测量分析血管的力学性质。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函数为描述方式的对比分析,实验于2007-08-10/20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实验标本取自正常国人因急性外伤至死的5具男性尸体的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年龄23~30岁。方法:死后1h之内解剖取死者出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将标本沿纵向切成长25mm的试样共26个。以一维拉伸的方法对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进行拉伸实验。在模拟正常人体温在(36.5±0.5)℃的温度场下进行,以20mm/min的速度对试样施加拉应力,试样破坏后,计算机自动输出应力-应变曲线和数据。主要观察指标:①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一维拉伸实验结果。②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一维拉伸实验中的应力-应变关系。③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松弛函数构建。结果:①拉伸实验结果显示,肾动脉的破坏应力大于腹主动脉和升主动脉(P<0.05),腹主动脉的伸长比和应变大于肾动脉和升主动脉(P<0.05)。②应力松弛蠕变试验结果表明:肾动脉和腹主动脉7200s应力松弛量比较接近,升主动脉7200s应力松弛量小于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差异显著(P<0.05)。腹主动脉7200s蠕变量大于肾动脉大于升主动脉,差异显著(P<0.05)。根据冯元桢教授的准线性理论得出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松弛函数κ(λt)=G(t)T(e)(λ)的表达式。结论:肾动脉的最大应力大于腹主动脉及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伸长比和应变大于肾动脉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升部、腹部、肾部随其生理解剖位置不同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近肾动脉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备好常规和特殊的手术器械,了解手术方法,做好术中台上、台下的配合。结果:4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配合,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腹主联合双髂动脉阻塞的介入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腹主动脉联合双髂动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腹主-双侧髂动脉狭窄/闭塞患者采用导丝开通、导管局部溶栓、PTA及内支架植入等方法治疗,其中15例行尿激酶50~200万U(平均130万U)溶栓,18例PTA治疗,16例(39支动脉)接受内支架植入.结果除1例主-髂动脉、2例各1支髂动脉及1例双肾动脉未获开通外,余18例腹主动脉、髂动脉和2支肾动脉均成功开通.2例发生远端股、腘动脉栓塞经溶栓获得通畅.1例因髂动脉破裂植入覆膜支架.术后平均住院8.5天.14例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4例部分好转.随访18例(1.5~78个月),1例于1.5个月后1侧髂动脉闭塞,未能开通;1例分别于25和28个月发生主-髂动脉闭塞,行PTA和再次支架植入,其余病例良好.结论多种介入手段结合可有效治疗腹主-双髂动脉狭窄/闭塞.  相似文献   

7.
纪玲  杨丽平  施如月 《护理研究》2013,27(13):1275-1276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多数以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发病,而腹主动脉闭塞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疾病,它是多种原因所致的靠近肾动脉平面的腹[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SCT评估腹主动脉闭塞(AAO)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腹主动脉CTA诊断为AAO的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观察AAO起始位置、闭塞范围、管壁情况、累及分支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24例中,急性AAO患者9例,闭塞范围为(60.9±25.4)mm,慢性15例,闭塞范围为(81.4±3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 P=0.03);AAO起始于肾动脉水平者7例,肾动脉以下水平者17例。AAO近端形态为中央缩窄型13例,条索样/线样型2例,水平截断型5例,偏心鼠尾型4例。19例腹主动脉壁见钙化、10例见附壁血栓形成。20例腹主动脉壁不均匀增厚,其中5例可见腹主动脉壁强化。结论 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可用于评估闭塞腹主动脉情况。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发生相对较多,病情凶险,特别波及升主动脉时常伴有猝死.单发的冠状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及肺动脉夹层国外均有报道[1-6],单发腹腔动脉夹层极少见[7-8],而单发或特发性腹腔干合并肾动脉闭塞则鲜有报道.现将我院诊断的特发性腹腔干夹层合并左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维动态增强MRA诊断腹主动脉病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3D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腹主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4例患有腹主动脉病变的病人进行了常规MRSE序列、CineMRA及3DCEMRA检查,并对3种扫描方法对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进行了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腹主动脉纡曲9例,夹层动脉瘤7例,肾动脉狭窄6例,肾动脉闭塞4例,腹主动脉瘤8例其中3例合并髂动脉瘤,全部病例3DCEMRA对血管病变的显示尤其对分支血管显示优于其它两种方法。结论:3DCEMRA在诊断腹主动脉病变方面是一项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49岁, 以"双手掌指关节间断疼痛伴脚后跟疼痛并行走受限"为主诉入院。无胸闷、胸痛、腹痛、腹胀等其他不适。体格检查见双下肢水肿, 无压痛、肌肉萎缩或肢体畸形表现。既往曾行"阑尾切除术", 余病史无特殊。入院后血常规、血沉、尿常规、粪常规、甲状腺功能三项、血脂六项、肝功能、心肌酶谱、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四项、D-二聚体、CCP、ANA、ENA、免疫全套等检验结果均无明显异常。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示双下肢动脉频谱呈低流速、低搏动改变(图1, 2), 为进一步明确原因, 遂继续行双侧髂动脉、腹主动脉扫查, 超声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右侧髂总动脉未测及(考虑:先天缺如, 图3, 4);左侧髂总、双侧髂外动脉近心端管样狭窄(考虑:先天发育异常, 双侧髂内动脉向髂外动脉逆向供血, 图3~7);腹主动脉残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与盆腔动脉间侧支循环形成;腹主动脉残端-左侧髂总动脉-右侧髂总动脉残端间侧支循环形成。后行腹主动脉CTA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平肾动脉以下层面)、肠系膜下动脉、右侧髂总动脉未见明确显影, 左侧髂总动脉仅见一纤细残端, 腹盆腔内可见多支侧支血管;脾动脉走形迂曲;肠系膜上...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0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麻木、疼痛7h入神经内科,查体:心脏听诊无异常,双下肢肌张力低,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侧自L4以下痛觉减退,深感觉丧失,右侧自L1以下痛觉减退,深感觉丧失,双膝反射及双巴氏征皆未引出。人院诊断为急性脊髓炎,行腰髓MRI及做要穿皆未发现异常,1d后因患者双下肢疼痛剧烈且末端紫绀,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行彩超检查示腹主动脉、右髂总动脉内血栓,左房粘液瘤,转胸心外科急症手术治疗,先在体外循环切除左房粘液瘤,见其约3×4cm大小,再切开腹主动脉于髂血管分叉处取出一Y型粘液瘤栓,右髂总内部分较长,患者术后下肢血运好,痛觉消失,肌力Ⅲ级,3月后复查已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9岁,以"突发下肢无力伴尿少11 h"入院.患者11 h前劳动后突发下肢无力,左下肢疼痛,伴胸闷、尿少,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血管彩超示腹主动脉栓塞,后来院行CTA检查可见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双侧肾动脉平面以上堵塞(图1).患者既往近3年偶有阵发性心悸,未在意.入院体格检查T 36.8℃,P 86次/min,R 26次/min,BP 130/75 mmHg,神志清楚,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下肢皮肤暗紫,右下肢皮肤苍白,皮温凉,双下肢动脉均未触及搏动.  相似文献   

14.
对华法林罕见不良反应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7岁。因臀部及双下肢疼痛半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有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0a余;6a前因肾动脉粥样硬化致左肾动脉狭窄出现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而行左肾动脉支架植入。3a前因双下肢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局部狭窄出现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而行双下肢髂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波利维75mg,1次/d抗栓治疗,多次复查血管超声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流灌注不足。1个月前到门诊复查,接诊医生考虑到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1例腹主动脉骑跨栓塞高龄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是血管外科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截肢率高.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剧烈疼痛并出现"5p"征,即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苍白.腹主动脉远端(脐部)及双侧股动脉不能触到搏动,有的患者以一过性脐周疼痛为首发症状.我院于2010年2月25日收治1例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高龄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1例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因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入院,入院时病情平稳,患者于入院当天中午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下肢剧痛,伴腰部弥散疼痛,症状呈持续性加重。随后左下肢也出现类似表现。双下肢皮温低,肌力0级,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结果行腹部血管彩色超声提示为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因我院不具备手术条件,患者转院治疗,但转院后未能手术即死亡。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临床少见,且发病突然,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故正确诊断和早期手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破裂平时(非战时)少见,现将我们所遇3例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20~43岁。手术伤1例,穿刺伤(草叉刺伤)2例。胸主动脉损伤1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破裂口0.2~0.5cm次血量800~1500ml。合并伤:肠系膜损伤1例。腹膜后中线血肿2例。血肿范围膈下~髂总动脉分叉处,两侧至肾前区。损伤位置;脑主动脉在第6后肋平面,腹主动脉在肾动脉平面以下。2讨论2.1处理方法治疗方法和主动脉破裂位置有关,主动脉破裂按部位可分为胸主动脉破裂、肾动脉平面以上腹主动脉破裂、肾动脉平面以下腹主动脉破裂三种…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男,42岁。因腰部及双下肢疼痛2 h入院。2 h前扫雪时突然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以左下肢为著,疼痛较剧烈,伴双下肢麻木,无肢体功能障碍,无寒战、发热,无胸痛、胸闷、气短。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5℃,脉搏100/min,呼吸20/min,血压90/60 mmHg。急性病容,强迫体位。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音弱,心率100/min,无杂音。腹平软,全  相似文献   

19.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动脉局限性、扩张性疾病 ,一旦破裂预后不佳。随着社会高龄化及检测手段的更新 ,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临床将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现将作者治疗的 1例腹主动脉瘤的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70岁。上腹疼痛 40d ,发现腹部肿块 1个月。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彩超报告 :腹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MRI报告腹主动脉远端、肾动脉下方腹主动脉瘤累及双侧髂总动脉。经术前准备 ,在插管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术中探查腹主动脉瘤为 6cm× 10cm× 6cm ,行腹主动脉瘤切除 ,GORE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腹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例因胸闷、腹部疼痛、腰背部疼痛伴右下肢麻木10h就诊,急诊腰部CT检查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予止痛药治疗无效,请急诊外科医师会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我科.查体:下腰椎(腰4、腰5、骶1)棘突压痛,无放射痛;足背动脉未触及;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行下肢血管、胸腹大动脉、心脏彩超及主动脉MR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予相应治疗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后失访.结论 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及认真进行病情分析是防范主动脉夹层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