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是造成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途径.目的了解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设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利用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比较分析.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对象实验于2002-01/0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完成.肺癌组织标本来自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学分型依据1981年WHO制定的标准,TNM分期依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修订的标准.方法将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用以知阳性染色的肺癌切片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一抗为阴性对照.以肿瘤细胞核或细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例标本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取平均值.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小于5%或看不到明显的阳性细胞为"-";阳性细胞数在5%~20%为"+'";阳性细胞数在21%~50%为"++";阳性细胞数超过50%为"(#)".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①非小细胞癌组住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之间的相关性达率分别为55.9%,48.5%,52.9%,应用x2对资料进行分析,其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②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细胞周期蛋白p16阴性者短[(12.40,35.40)个月,(x2=5.31,P=0.021)];p1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p16阴性者长[(27.84,15.95)个月,(x2=4.38,P=0.03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阳性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别[(18.50,24.19)个月,(x2=0.04,P>0.05)].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细胞周期蛋白D1过度表达者预后差(P=0.057),而p16则为1个预后保护性因素(P=0.039).结论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均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p16的表达水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是造成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途径。目的:了解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设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利用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比较分析。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对象:实验于2002-01/0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完成。肺癌组织标本来自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学分型依据1981年WHO制定的标准,TNM分期依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修订的标准。方法:将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用以知阳性染色的肺癌切片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一抗为阴性对照。以肿瘤细胞核或细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例标本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取平均值。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小于5%或看不到明显的阳性细胞为“-”;阳性细胞数在5%-20%为“+”;阳性细胞数在21%-50%为“++”:阳性细胞数超过50%为“+++”。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①非小细胞癌组住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之间的相关性:达率分别为55.9%,48.5%,52.9%,应用χ^2对资料进行分析,其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9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纽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细胞周期蛋白p16阴性者短[(12.40,35.40)个月,(χ^2=5.3,P=0.021)];p1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p16阴性者长[(27.84,15.95)个月.(r=4.38,P=0.03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阳性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别[(18.50,24.19)个月,(χ^2=0.04,P〉0.05)]。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细胞周期蛋白D1过度表达者预后差(P=0.057),而p16则为1个预后保护性因素(P=0.039)。结论: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均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016的表达水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73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p7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例前列腺癌及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或NPar Tests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p7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2.1%(9/28),而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0%(0/16)。组织学分级Ⅰ、Ⅱ级的p73阳性率为41.7%,Ⅲ级p73阳性率为25.0%(P〉0.05),无显著性差异。A-C期的p73的阳性表达率为7.1%,低于D期的28.6%(P〈0.05)。结论:前列腺组织中p73表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73表达;前列腺组织中p73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p16基因在胰腺组织中缺失突变和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29例胰腺良性组织和54例胰腺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和基因缺失突变情况。结果:正常胰腺及良性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率为75.86%,显著高于胰腺癌组织p16蛋白表达率(40.74%)(P<0.005),临床分期中Ⅰ、Ⅱ期p16蛋白表达率(68.18%)高于Ⅲ、Ⅳ期病例(21.88%)(P<0.05)。p16基因缺失突变率良性组织(10.34%)低于胰腺癌组织(42.59%)(P<0.005)。Ⅰ、Ⅱ期癌组织(18.18%)低于Ⅲ、Ⅳ期癌组织(59.38%)(P<0.05)。在胰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中p16蛋白表达和基因缺失突变无明显差别。结论:p16基因缺失突变和蛋白表达的检测可作为胰腺癌预后评定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抑癌基因p16,p53及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PCNA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001-01/2005-04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收集的手术切除皮肤增生期血管瘤组织标本36例作为增生期血管瘤组(患者术前均未经任何辅助性治疗),以痔静脉标本30例作为痔静脉对照组。患者均知情同意。①两组标本切片均采用DAKOEnvisions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处理。切片以体积分数为0.03的过氧化氢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微波法抗原修复,92~95℃于pH6.0枸盐酸缓冲液浸泡10min;室温冷却10min,双蒸水洗涤,pH7.2磷酸盐缓冲液浸泡5min;体积分数为0.1的山羊血清(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封闭,去血清,加入Ⅰ抗,37℃浸泡30min;pH7.2磷酸盐缓冲液冲洗;Envision孵育,37℃下放置30min;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苏木精复染后,脱水、透明、封固。免疫组化阴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Ⅰ抗,其他步骤维持不变,以确认试剂质量及控制染色效果。②p16,p53阳性信号为棕黄色,以内皮细胞浆和/或核染成棕黄色为阳性细胞。阴性对照除细胞核染成蓝色外,无棕黄色反应物。血管内皮细胞核内见棕黄色颗粒者为PCNA蛋白染色阳性。采用CMIAS高清晰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两组切片p53,p16及PCNA蛋白的表达进行图像检测,测定每个视野下p16和p53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以及PCNA蛋白阳性表达指数。结果:实验选取手术切除皮肤增生期血管瘤组织标本36例,痔静脉标本3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p53阳性表达检测及平均吸光度的比较:增生期血管瘤组内皮细胞核内有较多棕黄色颗粒,p53表达强;痔静脉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核内无棕黄色颗粒沉积,p53表达极弱。增生期血管瘤组p53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明显强于痔静脉对照组(6.423±1.415,1.036±0.131,P<0.05)。②两组p16阳性表达检测及平均吸光度的比较:两组切片组织中除细胞核着色外,部分细胞浆有着色。p16的阳性表达在增生期血管瘤组和痔静脉对照组中基本相同,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241±0.373和1.206±0.267。③两组PCNA蛋白阳性表达指数的比较:PCNA蛋白阳性表达的细胞光镜下可见核内弥漫分布细小的棕黄色颗粒,这些内皮细胞围成血管腔及团块状,核椭圆,体积较大。增生期血管瘤组PCNA蛋白阳性表达指数明显高于痔静脉对照组(67.40±8.79,38.41±9.89,P<0.01)。结论:抑癌基因p53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呈高表达,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但p16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关系不明显。此外PCNA蛋白可作为增生期血管瘤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发现肺纤维化进程中肺组织肺泡上皮细胞进行性减少,但其原因不明.课题组设想在肺纤维化进程中可能存在P16,CyclinD1,CDK4蛋白异常表达,P16-CyclinD1/CDK4细胞周期调控通路异常可能参与肺纤维化肺泡上皮细胞减少过程.目的:研究P16,CyclinD1,CDK4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向6周龄KM小鼠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的第3,7,14和28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P16,CyclinD1,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典型的纤维化改变,肺组织P16,CDK4蛋白表达随时间增加而增强,CyclinD1蛋白表达随时间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16,CDK4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多,P16蛋白量于造模后14,28 d多于对照组(P<0.01),而CDK4蛋白量于造模后7,14,28 d多于对照组(P<0.05);CyclinD1蛋白阳性细胞数及蛋白量于造模后3,7 d多于对照组(户<0.05),而28 d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14 d,模型组的CyclinD1蛋白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而蛋白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肺纤维化进程中存在P16,CyclinD1,CDK4蛋白异常表达,P16-CyclinD1/CDK4细胞周期调控通路异常可能是肺纤维化肺泡上皮细胞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MTS1/p16基因失活与大肠癌发生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背景: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MTS1/p16基因产物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与癌旁移行黏膜及正常黏膜进行了对比,了解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目的:探讨MTS1/p16基因失活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设计:标准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地点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对象为2000-01/2001-02住院大肠癌手术患者。男67例,女43例,年龄40~83岁。病程1个月~1.5年,选取患者大肠癌及癌旁组织新鲜标本。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TS1/P16基因产物在110例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与非典型增生、癌旁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进行了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以细胞呈清晰棕色为阳性判断标准,按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lt;25%;++,阳性细胞数25%~50%;+++,阳性细胞数&;gt;50%。以细胞无棕色或与背景一致的淡棕色为阴性。生活质量测定采用李凌江等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结果:癌组织p16阳性分级表达低于正常黏膜及移行黏膜(P&;lt;0.05)。在管状腺癌中,高分化22例,p16阳性率86%;中分化43例,p16阳性率33%;低分化7例,p16阳性率29%,高低分化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5.1,P&;lt;0.01)。结论: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并随着分化程度下降p16表达缺失增加。该指标对大肠癌患者病情的判定及疗效评价、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蛋白D1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尝试寻找一种客观的评价增生性瘢痕的标志物。方法:实验于2000-10/2001-04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科实验室完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24例非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组织及其周缘正常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ellcycleproteinD1,CyclinD1)的表达。结果:细胞周期蛋白D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呈弱阳性,阳性细胞率为(2.1±0.4)%;在非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呈阳性反应,阳性细胞率为(12.6±5.6)%;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呈强阳性,阳性细胞率为(45.3±12.6)%。经配对t检验分析表明,增生性瘢痕组织的CyclinD1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17.036,P<0.001)和非增生性瘢痕(t=11.398,P<0.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121,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阳性细胞率与瘢痕的类型有关,以增生性瘢痕组织为明显,可用于判断瘢痕组织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改变与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改变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方法,对32份结直肠癌标本p16基因甲基化改变及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p16甲基化阳性率为40.6%;p16蛋白表达阳性率75.0%;在病理分期中,DukesC、D期患者肿瘤组织中p16甲基化发生率63.0%,p16蛋白表达发生率为69.0%;DukesA、B期患者p16甲基化发生率为25.0%,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1.0%;在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癌中的p16甲基化阳性率为100.0%,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0%;在高、中分化癌中,p16甲基化的阳性率为30.0%,p16蛋13表达阳性率为85.0%;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3.0%,淋巴结未转移的阳性率为25.0%;在肿瘤部位中,直肠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0%,结肠癌的阳性率为100.0%。结论 p16甲基化的改变可能影响p16蛋白的表达;p16甲基化、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及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客家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PV16型(HPV-16)感染与p27~(Kip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43例NSCLC标本,其中鳞癌20例,腺癌23例,另选取同一时期肺良性病变2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以上标本中HPV-16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对两种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PV-16在NSCLC组织中细胞质阳性率(39.5%)高于肺良性病变的细胞质表达(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Kip1)蛋白表达可见于NSCLC组织细胞核或细胞质,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9.3%,显著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细胞核表达(44.4%,P0.05);细胞质表达丰富,阳性率为48.8%,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细胞质表达(7.4%,P0.05);p27~(Kip1)蛋白细胞核表达与细胞质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和p27~(Kip1)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发现HPV-16在NSCLC中的表达与p27~(Kip1)蛋白细胞质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7~(Kip1)蛋白细胞核表达有负相关的趋势(P=0.094)。结论:从HPV,p27~(Kip1)在NSCLC组织和肺良性病变表达的结果中,推测HPV-16可能通过调控p27~(Kip1)蛋白从细胞核泄漏到细胞质,并滞留在细胞质,使p27~(Kip1)蛋白不能发挥其在细胞核中的抑瘤作用,进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剂p16^INK4a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方法:采用非生物素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6例MsPGN患者活检肾组织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p16^INK4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肾小球见极少p16^INK4a表达,肾小管间质少许表达,MsPGN组肾小球和小管间质p16^INK4a表达升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6例病例中15例硬化、新月体形成组肾小球上高表达,而非硬化、非新月体形成组肾小球部分表达,组间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小管间质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PGN组p16^INK4a高表达,主要表达于硬化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肾小球,p16^INK4a参与了MsPGN的细胞周期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对甲状腺癌细胞株p53及凋亡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0、1mg/L的重组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RhMBL)(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作用于两种甲状腺癌细胞株(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利用蛋白印记(WesternBlot)检测p53、Bcl-2的表达。结果重组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作用于甲状腺癌细胞株后,可使p53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1)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p53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51±0.29、实验组为0.74±O.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P=0.040);Bcl-2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20±0.07,实验组为0.59±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01)。(2)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p53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0.88±O.14,实验组为0.35±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3);Bcl-2蛋白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07±0.11,实验组为0.33±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00)。结论MBL在其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的过程中,Bcl-2和p53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丹参素组、G-CSF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d1~d7,每日1次,第2~8天,采用外周血WBC和MNC计数、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给药后对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细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丹参素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5倍;丹参素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3±0.24)%、(12.59±2.64)%和(50.86±8.7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4.90±2.88)%、(12.50±4.06)%和(16.10±6.36)%,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丹参素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素、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丹参素组[300mg/(kg·d)]、川芎嗪组E50mg/(kg·d)]、rhG-CSF组[250μg/(kg·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d1~7,1次/d,第8天,采用外周血WBC、MNC计数、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给药后对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丹参素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4倍;丹参素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3±0.24)%、(12.59±2.64)%和(50.86±8.7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4.90±2.88)%、(12.50±4.06)%和(16.10±6.36)%,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川芎嗪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2倍和3.9倍;川芎嗪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O.86±0.42)%、(12.91±2.84)%和(48.47±7.8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川芎嗪组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53.10±9.63)%、(20.40±5.36)%和624.50±5.35)%,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丹参素、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PY20抗酪氨酸磷酸单克隆抗体检测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诊断中的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采用抗PY20和CD45抗体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8倒初诊CML患者治疗前后PY20阳性率,比较其与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结果的符合率。另外,随访监测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L患者的PY20阳性率、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的变化。结果表明:@28例初诊CML患者PY20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表达率分别为(40.31±1.22)%、(77.28±1.14)%,(78.12±1.32)%。CML慢性期PY20袁达率低于加速期或急变期(P〈0.05),加速期和急变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28例初诊CML患者经治疗后获得CR、PR、NR患者的PY20阳性率分别为(15.56±1.51)%、(38.73±2.31)%、(60.43%±2.04)%。CR患者PY20阳性率明显低于PR及NR的患者(P〈0.05)。PR患者低于NR患者(P〈0.05)。③初诊患者PY20与RT—PCRbcr-abl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92.31%,阴性符合率为95.45%;PY20与Ph染色体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88.46%,阴性符合率为95.46%。④7例患者移植后Ph染色体均为阴性,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阴性5例,持续阳性2例。此7例PY20细胞表达均为阴性。结论:①流式细胞术检测CML细胞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阳性率有较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可应用于CML的早期、快速辅助诊断。②PY20阳性率对CML分期、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⑧流式细胞术、RT—PCIR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能相互补充提高CML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法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至28天不同时间点胸腺CD4-CD8-细胞4阶段及CD4+CD8+、CD8+CD4-、CD8-CD4+细胞比例。结果显示,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0)%vs(75.9±2.8)%(p<0.05),S期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vs(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调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小时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15.5±3.3)%,对照组则分别为(16.5±2.2)%、(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胸腺CD4-CD8-(double negati...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及近期输出功能的影响.雌性BALB/c小鼠40只,给予6 Gy60C0 γ线1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均分为2组.G-CSF组小鼠给予重组人G-CSF 100 μg/(kg·d),皮下注射,连续14天;时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皮下注射,连续14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细胞比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照后30和60天105个胸腺细胞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sjTREC)拷贝数,以判断胸腺细胞输出功能.结果表明,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0)% vs (75.9±2.8)%(P<0.05),S期细胞比例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 vs( 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凋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和(15.5±3.3)%,而对照组分别为(16.5±2.2)%和(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照后30天G-CSF组胸腺细胞sjTREC拷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照后60天两组胸腺细胞sjTREC拷贝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CSF可调节急性辐射损伤后胸腺细胞周期,减少胸腺细胞凋亡,增加胸腺细胞输出功能,促进中枢免疫恢复.  相似文献   

18.
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结果:30例腺癌CEA浓度为(13.23±20.47)ng/ml,11例鳞癌CEA浓度为(3.62±2.48)ng/ml,腺癌与鳞癌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017。有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3cm的肺癌,其血清CEA浓度较无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3cm高。肺癌有无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增强值≥20HU、空洞、空泡征、毛玻璃征、钙化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其血清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与血清CEA浓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576)。26例p53表达阳性肺癌CEA浓度(19.37±24.40)ng/ml,22例p53表达阴性肺癌CEA浓度(3.64±2.11)ng/ml,二者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深分叶征、瘤体直径≥3cm、Ki-67抗原及p53蛋白表达与其血清CEA浓度有一定正相关性,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CEA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二者在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例正常脑组织及4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 Galectin-3、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根据瘤细胞中 Galectin-3、MMP-2阳性细胞数判断其表达,阳性细胞计数以阳性细胞所占总细胞数百分比的阳性指数( LI)来表示。结果正常脑组织中 Galectin-3、MMP-2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在脑胶质瘤标本中 Galectin-3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及胞膜,Galectin-3在Ⅰ、Ⅱ级胶质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39.13%(9/23),LI 值为(5.65±3.47)%;在Ⅲ、Ⅳ级胶质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76.47%(13/17),LI 值为(27.88±22.13)%,Ⅰ、Ⅱ级与Ⅲ、Ⅳ级间阳性表达率和 LI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1、t =4.105,P 均<0.05)。在脑胶质瘤中 MMP-2蛋白主要表达于瘤细胞及血管基底膜内皮细胞的胞质,MMP-2在Ⅰ、Ⅱ级胶质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39.13%(9/23),LI 值为(5.91±4.78)%,在Ⅲ、Ⅳ级胶质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88.24%(15/17),LI 值为(30.06±22.94)%,Ⅰ、Ⅱ级与Ⅲ、Ⅳ级间阳性表达率和 LI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t =4.271,P 均<0.05)。经直线相关分析,Galectin-3与 MMP-2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呈正相关(r =0.800,P <0.05)。结论 Galectin-3、MMP-2蛋白的表达在Ⅰ、Ⅱ级胶质瘤组明显低于Ⅲ、Ⅳ级组,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进展呈正相关,更有利于对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黄凌宁  杨立勇  张声  郑俊敏  林华  陈于鹏 《新医学》2009,40(10):641-643,668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抗增殖核蛋白单克隆抗体(Ki-67)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31例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GD)和26例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患者的甲状腺标本的TRAIL、caspase-3、Ki-67的表达情况,并以12份正常甲状腺标本作为对照,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与结论:GD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TRAIL、caspase.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71%,高于正常对照的42%、33%,低于HT的77%、92%。Ki-157在HT淋巴细胞中呈高表达,Ki-157标记指数为(21.00±4.75)%,Ki-67在G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标记指数为(3.51±1.53)%,均高于HT组(0.51±0.15)%及正常对照组的(0.62±0.46)%,提示TRAIL、caspase-3、Ki-67可能在AI—TD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