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以天然可吸收的壳聚糖为膜载体,加入具有抗菌消炎、促进创面愈合的槲皮素制成复合膜,拟通过动物模型对该膜的药理作用进行初步观察。目的:观察槲皮素壳聚糖复合药膜对NaOH所致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NaOH烧灼法制备SD大鼠口腔溃疡模型8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壳聚糖膜组在溃疡处贴壳聚糖膜,复合膜组在溃疡处贴槲皮素与壳聚糖复合药膜,冰硼散组在溃疡处喷洒冰硼散,2次/d,直至溃疡完全愈合为止。另外从上述实验动物中取SD大鼠10只,在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创面制作后次日,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冰硼散组创面涂抹冰硼散液,壳聚糖组创面涂抹壳聚糖液,复合溶液组创面涂抹槲皮素壳聚糖液,2次/d,连续给药3d。结果与结论:复合膜组各时间点的溃疡面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给药后第2,4天的溃疡面积也小于冰硼散组(P<0.05)。在溃疡表面感染程度上复合膜组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冰硼散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复合溶液组创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丙二醛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果可见槲皮素壳聚糖复合药膜可促进溃疡面愈合,这可能与其提高创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胶原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仍具有机械强度差、降解速度快等缺点,将其与壳聚糖复合可改善上述问题。 目的:评估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方法:通过 MTT 法评估100%,75%,50%,25%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选择第4-6代生长状态良好的人牙周膜细胞与壳聚糖-胶原支架共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并检测与壳聚糖-胶原支架复合培养前后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具有双层结构,一侧表面致密,一侧表面疏松多孔。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毒性评级为0或1级。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可见细胞在壳聚糖-胶原支架上增殖良好,且致密层可起屏障膜作用,阻挡细胞进入支架内部;复合培养24 h后,人牙周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复合培养前无明显差异(P 〉0.05),复合培养48,72 h后人牙周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复合培养前(P 〈0.05)。以上结果提示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屏障功能,可进一步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羧甲基壳聚糖钙体外细胞毒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羧甲基壳聚糖钙做为一种新型生物学材料,其生物学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羧甲基壳聚糖钙体外成骨细胞毒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9-02-18/03-30在滨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反复离心、冲洗沉淀后干燥,得羧甲基壳聚糖钙样品,呈白色粉末状固体: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波峰发生了改变,提示羧甲基壳聚糖与钙离子发生了络合.方法:通过MTT法检测羧甲基壳聚糖钙浸提液对原代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第1,2,3,5,7天为检测时间点,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对材料毒性进行分级.正常培养基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形态变化.②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及材料毒性分级.结果:成骨细胞培养过程中,实验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呈梭形、多边形等形态,细胞形态饱满,与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在第1,2,3,5,7天时羧甲基壳聚糖钙浸提液对成骨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均在97%以上,毒性分级为0或1级.结论:羧甲基壳聚糖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毒性在合格范围内,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新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壳聚糖相比,羧甲基壳聚糖的水溶性提高,且安全、无毒、无害,具有成膜性、保湿性、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目的:自制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了解其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羧甲基壳聚糖与甘油磷酸盐互配,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50,10,2,0.4,0.08倍的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对体外培养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设定阳性与阴性对照组.测定加样后24,48,72,96 h的A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评定细胞毒性等级.结果与结论: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相对增殖率均在103%~228%之间,各浓度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提示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对L929细胞无毒性作用,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牙周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表面氧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可以减少镍离子的析出,达到提高生物相容性的目的.目的: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氧化涂层,评价表面氧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对细胞毒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11/12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L-929细胞由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提供.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板材为北京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板材制备成半径10 mm、厚度3 mm的圆形合金试件,分为2组:氧化组合金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即酸洗,丙酮中超声波清洗,空气干燥,在沸腾的H2O2溶液中氧化2 h,取出后去离子水超声波清洗;非氧化组合金表面不进行氧化处理.合金浸提液的制备按2组合金试件表面积与培养液之比为3 cm2/mL加入RPMI-1640培养液,置于37℃培养箱内96 h,微孔滤膜除菌后备用.并设立阳性对照组,加入6.4%苯酚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加入1640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L-929细胞在合金浸提液中的生长情况,通过MTT试验得出细胞在培养第24,48 h的吸光度值,对表面氧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做出细胞毒性评价.结果:①培养24 h,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异常;氧化组、非氧化组、空白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培养48 h,阳性对照组许多细胞呈中毒形态;氧化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生长旺盛;非氧化组少量细胞核固缩.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培养时间延长氧化组、非氧化组吸光度值均相应增加(P<0.05),且氧化组增加幅度高于非氧化组(P<0.05).氧化组合金在培养24,48 h时细胞毒性均为0级,表现出轻微的细胞毒性;非氧化组合金培养24 h时细胞毒性为0级,48 h时细胞毒性为1级,表现出较明显的细胞毒性;空白对照组无细胞毒性.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经过表面氧化处理后细胞毒性降低,符合口腔正畸材料的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背景:温敏性壳聚糖与多种细胞相容性良好,是组织工程中不可多得的优良载体,但其对成骨细胞毒性研究相对缺乏。目的:验证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对成骨细胞的毒性。方法:成骨细胞在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中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扩增情况,同时,SD大鼠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浸提液中体外培养24,48,72,96h,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结果与结论:SD大鼠成骨细胞在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中培养24h内镜下观察呈圆形,48h后开始伸出触角并扩增;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浸提液中培养的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相对增殖率在92%~112%之间,各浓度的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或1级,完全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背景:实践证明,有机和无机材料单独应用都不是理想的支架材料.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聚乳酸类复合材料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复合材料之一.目的:观察复合支架材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鉴定.然后将第3代细胞与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三种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培养3,6,9 d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材料周边的细胞形态,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和MTT法观察3种支架材料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三种材料均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增殖,而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支架材料较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支架材料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效果更好,证实其生物相容性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尽管温敏性壳聚糖是壳聚糖的一种,但其止血效果、组织相容性及体内代谢吸收情况还需要验证。目的:探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的止血作用、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同时进行两种实验:①制作肝脏创面出血模型,其中3组分别采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纤维素止血棉和明胶海绵止血材料贴敷大鼠肝创面止血,以不做任何处理的为空白对照。记录出血时间及出血量。②在上述3组大鼠的股四头肌内分别再植入对应的止血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6周取两处创面行大体观察,术后4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温敏性壳聚糖组、纤维素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P 〈0.05)。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于术后6周完全降解,纤维素止血棉于术后3周完全降解,明胶海绵于术后2周完全降解。温敏性壳聚糖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肿胀轻,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整个肝细胞外形结构清楚,细胞核无破损,细胞器良好;肌肉纤维结构完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肌纤维走向整齐,肌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器良好。可见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骨诱导再生膜材料对骨组织损伤后的重建和再生起着屏蔽和诱导的作用.拟进一步验证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聚氨酯(Polyurethane,PU)复合骨诱导再生膜体内外的细胞相容性和降解性能.方法:实验于2007-03/07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完成.①HA/PU复合膜制备成10 mm×10 mm大小,选择成熟的成骨细胞株MG63,体外细胞培养,在1,4,7 d内观察细胞在膜上的生长和增殖情况,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判断其细胞的毒性.②把HA/PU复合膜制备成直径1.5 mm大小,选择健康的SD雌性大鼠3只,在脊柱一侧肌肉内埋植HA/PU复合膜,在1,4,12周后取出.以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组织切片观察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自身降解性.结果:①HA/PU复合膜上细胞增殖良好,无坏死和悬浮细胞出现,细胞在膜上的增殖能力均高于MG63的增殖能力(P<0.05),细胞毒性为0级.②组织学切片观察,1-4周时材料在体内依旧是有形固体,材料被周围组织包裹,有巨噬细胞聚集,未见多核细胞,胶原纤维逐渐变得致密.12周时,材料发生降解,有纤维组织长入,周围与组织结合良好,未见有炎症发生.结论:HA/PU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自身降解性能,可作为骨组织诱导再生膜材料.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体内半衰期短、易降解代谢,达不到理想的骨再生效果。目的:制备缓释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生物骨修复材料,并观察其缓释性能、骨诱导活性。方法: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壳聚糖混合制备壳聚糖膜,涂覆于生物骨修复材料表面,ELISA方法检测其体外释药性能。茜素红染色检测缓释型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生物骨材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物骨材料、单纯骨填充材料诱导C2C12细胞骨钙蛋白的形成,观察其诱导成骨细胞能力。同时将3种骨修复材料植入清洁级KM小鼠股部肌袋内,2周后检测新生骨Ca2+离子含量,评价其异位骨诱导能力。结果与结论:材料表面的壳聚糖膜分布均匀,负载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呈团簇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生物骨修复材料体外释药存在突释,前4d释放量达总药量的50%,持续至12d,释药量达到90%,第18天时释放完全。与单纯骨填充材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物骨材料相比,缓释型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生物骨修复材料诱导C2C12细胞向成骨晚期分化能力与异位骨形成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果提示缓释型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生物骨修复材料缓释性能好,促进骨形成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丝素蛋白、壳聚糖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目的:探讨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与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后,与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体外共培养,以材料的细胞毒性、细胞增殖活力、材料细胞黏附率及扫描电镜等检测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经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随时间的增加,细胞黏附率增加,材料组较对照组黏附率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接种48h后细胞生长良好,与支架黏附紧密,增殖分裂活跃。说明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骨组织工程常用的支架材料主要有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天然衍生材料等,上述材料各有优缺点,为了充分发挥各类材料的优势,弥补其不足,目前多采用联合材料制备复合支架。目的:制备新型仿生支架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并观察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黏附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采用真空吸附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与支架材料复合,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在体外的释放规律;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的仿生支架材料上,以未复合多肽的支架材料作为对照,检测支架材料表面细胞增殖、黏附率、生长形态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材料呈多孔状,孔径10~100μm;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可以从支架材料中缓慢释出;在复合多肽的仿生支架材料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能力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新型仿生支架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槲皮素壳聚糖膜对口腔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目的:验证槲皮素壳聚糖溶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设计3组实验,均将SD大鼠或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壳聚糖对照组与实验组。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将各组大鼠双足分别浸泡在生理盐水、冰硼散溶液、壳聚糖溶液、槲皮素壳聚糖溶液中,再进行角叉菜胶足部注射。②巴豆油致小鼠耳郭肿胀实验:在各组大鼠耳部分别涂抹上述药物,再进行巴豆油耳部涂抹。③热板法致疼痛实验:在各组大鼠足底分别涂抹上述药物,涂抹前后行热板刺激实验。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可明显抑制大鼠足部、耳部肿胀及足部疼痛(P〈0.05,P〈0.01),提高痛阈值和镇痛百分率(P〈0.05,P〈0.01),且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与壳聚糖对照组。证明槲皮素壳聚糖溶液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体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培养液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诱导,以流式细胞术法检测人体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1~50μmol/L氧化苦参碱均能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同时能够阻滞MG-63细胞进入S和G2/M期,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氧化苦参碱高剂量组最明显(P〈0.05)。5、10、50μmol/L氧化苦参碱作用细胞96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0.96±0.41)%、(20.74±1.09)%、(27.05±2.00)%,与对照组(4.66±1.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氧化苦参碱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50¨mol/L氧化苦参碱作用于细胞48h、72h、96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6.65±1.49)%、(14.82±5.79)%、(27.05±2.00)%,与对照组各时间点(4.01±0.86)%、(4.31±0.68)%、(4.66±1.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氧化苦参碱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也越明显,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方式,促使细胞G2/M期阻滞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人体骨肉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可大量获取的肌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但如何体外诱导成为此项技术的关键。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间充质干细胞,设立富血小板血浆高、中、低剂量组干预间充质干细胞,并设空白组做对照。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血浆高、中、低组间充质干细胞均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呈快速生长,曲线上升幅度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户〈0.05)。培养时间越长作用越明显,培养一定时间后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较高剂量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细胞的增殖作用较为明显。提示富血小板血浆能明显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Ⅰ和Ⅲ型胶原合成,剂量越大,刺激胶原产生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背景:2个月以内短期生物相容性实验显示,壳聚糖、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对大鼠外周神经均无毒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神经材料。目的:评价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犬体内6个月后的慢性生物相容性。方法:在壳聚糖神经导管中插入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制备成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桥接Beagle犬坐骨神经50mm缺损,同时以Beagle犬50mm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植入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6个月后,Beagle犬精神、食欲、活动等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增加与对照组相当;植入后2,4,6个月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再生神经及其周边组织未出现变性、坏死,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未见异常。表明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犬体内6个月后慢性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壳聚糖和左旋聚乳酸制备的复合支架与一些细胞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出生1-3 d SD大鼠的嗅鞘细胞接种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作为实验组,设置嗅鞘细胞与多聚赖氨酸联合培养为对照组,培养1,3,5,7 d进行细胞增殖力检测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检测。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可在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膜上存活,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实验组细胞形态呈圆形和椭圆形,突起少,细胞聚集成团;接种1d后,可见部分细胞团的外围细胞伸出短小突起,并渐向外周散开;接种第3天,见聚集成团的细胞扩散开来,大部分细胞生成突起,呈双极或三极,以双极为主;接种第5天,细胞突起明显伸长,形态仍以双极细胞和三极细胞为主,并可见扁圆细胞和不规则三角形细胞;接种第7天,细胞密度增加,突起伸展。对照组细胞形态与实验组具有类似特征。两组嗅鞘细胞数量、细胞周长和细胞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壳聚糖增强型左旋聚乳酸支架与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是一种优良的盖髓材料,它对原代培养成牙本质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与氢氧化钙制剂比较,检测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对小鼠原代培养成牙本质样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取19d龄胎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分离牙乳头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然后用滤纸片法挑选出与成牙本质细胞形态接近的细胞继续培养,对挑选出的细胞从形态学观察及牙本质涎磷蛋白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方面进行鉴定。将培养出的成牙本质样细胞与含有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或氢氧化钙制剂的DMEM培养基或空白DMEM培养基共同培养2,4,6d后,通过CCK-8技术检测体外培养成牙本质样细胞的毒性。结果与结论:镜下观察培养的细胞呈梭形、长三角形或梨形,有单侧较长突起,并特异性表达牙本质涎磷蛋白。细胞毒性方面,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组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目逐渐增多(P〈0.05),细胞增殖良好;氢氧化钙制剂组细胞增殖情况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提示与氢氧化钙制剂相比,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对成牙本质样细胞有较小的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很多,但采用高频(〉300MHz)脉冲电磁场干预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目的:观察〉300MHz高频脉冲电磁场照射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向成骨分化。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成骨诱导组、成骨诱导+电磁照射组、电磁场照射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数量、总蛋白量等方面变化。结果与结论:与未经高频脉冲电磁场照射组相比,经高频脉冲电磁场照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体稍有增多,但分化方面区别微弱。电磁场照射组细胞增殖速度、总蛋白含量均低于较空白对照组(P〈0.05)。但电磁照射组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说明高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趋势不明显,可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背景: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交酯-丙交酯复合材料(L-lactic acid oligomer/Poly(lactide-co-glycolde),PLGA/g-HA)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目前备受关注。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改性PLGA/g-HA体外复合后的细胞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原代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MTT比色法检测在不同浓度PLGA/g-HA浸提液(10%、30%、50%、80%)中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LGA/g-HA表面的黏附性及其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于培养后1,3d测得在不同浓度浸提液下骨髓基质干细胞的A值,10%浸提液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4种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1级;扫描电镜观察到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LGA/g-HA表面逐渐伸展,形成伪足,最终牢固锚定在材料表面。提示在PLGA/g-HA的浸提液中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发生增殖,对细胞无毒性。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黏附在PLGA/g-HA表面且形态正常,生长状态良好,证明PLGA/g-H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黏附性,可作为修复骨缺损的复合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