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2010年6月—2012 年1月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2例,原发性脾脏套细胞淋巴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切除脾脏时间60~14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50~380 mL(平均160 mL)。术后24 h内恢复胃肠蠕动,次日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住院时间4~14 d(平均8 d)。术后随访6~48个月,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脾脏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支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脾淋巴瘤的CT图像,并做文献复习。结果:16例脾淋巴瘤中,弥漫浸润和粟粒结节型2例,CT表现为弥漫性脾大,密度正常或略低,较均匀强化;多发肿块型6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结节状及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轻度均匀强化;巨块型8例,表现为脾内单发巨大低密度肿块,不均匀强化。10例伴有脾外淋巴瘤表现。结论:脾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脾外病变对临床诊断与分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飞  王蓉美 《人民军医》2004,47(6):372-372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 3岁。因脾切除术后突发左侧胸痛伴呼吸困难10天入院。10天前因脾错构瘤在外院行脾部分切除术。术前查血常规、凝血三项等均正常,术中未输血。术后2h突感左侧胸痛伴呼吸困难,考虑心绞痛发作,给予静滴硝酸甘油及抗炎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查D 二聚体1.0m  相似文献   

4.
儿童巨脾症的部分性脾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巨脾症部分性脾栓塞的安全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分阶段栓塞法治疗42例巨大脾脏患儿,年龄1~15岁。首次脾栓塞范围约30%~40%,间隔1~2个月再次栓塞脾脏30%~40%,实现缩小脾脏,消除和改善脾功能亢进以及基础疾病症状。结果 本组病例经分次脾栓塞治疗术后脾亢及相应基础疾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反应轻,发热和腹痛持续时间短,仅1例发生脾脓肿。结论 儿童巨脾症,通过分阶段进行部分脾栓塞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㈣是凝血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可采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某些内科难以治疗的ITP,脾切除是有效的常规治疗方法。腹腔镜脾切除术是近几年来微创外科发展、应用的新技术。LS治疗ITP以其创伤小、疗效明显的优点给ITP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2009年选择性地应用“二级脾蒂分离法”对18例难治性ITP行15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评价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1993年5月在我院采用PSE术治疗的7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指标主要为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输血次数、输血量。选取资料完整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α型地中海贫血8例,β型地中海贫血22例。结果 3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有26例患者PSE术后输血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升  相似文献   

7.
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部分性脾动脉栓塞46例和脾切除3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象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继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01),但两组患者中脾切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改善明显优于脾动脉栓塞组,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脾切除组(P<0.001)。结论对于腹水较多、门脉高压明显、脾脏巨大的患者不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行脾切除术较好;对于肝脏功能较差、凝血功能严重障碍、高龄和伴肝癌的脾功能亢进患者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脾显像评价严重脾外伤自体腹膜后脾移植的脾功能。方法对严重脾外伤患者行自体腹膜后带蒂脾移植术,应用99mTc-植酸钠胶体法和99mTc-热变性红细胞法观察自体脾移植后患者脾功能。结果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分别观察到7例自体脾移植均成活,移植脾显像较清晰。结论99mTc-植酸钠和99mTc-热变性红细胞脾显像是直接观察严重脾外伤自体脾移植术后脾成活、功能和形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脾切除术联合大网膜自体脾片种植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大网膜自体脾片种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脾片成活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者7例,感染率29.17%(χ2=5.400,P=0.020);术后2周,研究组患者中脾片成活23例,成活率为95.83%;术后,两组患者PLT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gA、IgG、IgM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术后第7天,对照组患者PLT水平更高,IgA、IgG、IgM水平更低(t=2.141、3.720、3.710、3.593,P=0.038、0.001、0.001、0.001),术后第14、28天,研究组患者PLT水平更低,IgA、IgG、IgM水平更高(14 d:t=3.693、2.091、2.485、2.063,P=0.001、0.042、0.017、0.045;28 d:t=3.438、2.273、2.268、2.303,P=0.001、0.028、0.028、0.026)。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加行大网膜自体脾片种植,脾片易于成活,且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保留脾上段的脾次全切除术2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对脾脏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保脾手术日益受到重视。我院10年来采用保留脾上极的脾次全切除术治疗 2 1例脾损伤患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采用保留脾上极的脾次全切除术治疗的 2 1例作为保脾组 ,其中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 17~ 39岁 ;另选 17例采用切脾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14~ 4 0岁。受伤距入院时间为 0 .5~ 7h ,患者均有明显的腹部外伤史及不同程度的腹胀 ,贫血和腹膜炎体征 ,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血液 ,B超检查提示脾破裂。脾损伤程度按Gall和Scheel分级标准 …  相似文献   

11.
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和出现绒毛淋巴细胞是脾淋巴瘤的特征之一,脾切除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2.
脾功能亢进(脾亢)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产生严重后果,以往的外科脾切除术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及出血。据Diamond报道,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或脓毒血症的发病率为0.58%~0.86%,为正常人群的50~80倍,凶此脾切除术不再被认为无关紧要。1973年Maddison首先用自身血凝块行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门静脉高压伴脾亢取得成功以来,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脾动脉栓塞术广泛应用于临床,PSE被认为是脾亢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PSE的方法按栓子的注入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1)低压分流法:即将导管端置于脾动脉主干注入栓塞剂,  相似文献   

13.
自体输血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脾破裂采用自体输血装置进行术中自体输血(IA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997年2月至2000年6月51例外伤性肝脾破裂采用Haemocell System350装置进行IAT。结果:3例因重度休克死于术中,其余48例均康复出院。自体输血量88575ml(82%),异体输血量19500ml(18%)。24例未输异体血。2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应用该装置进行IAT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体脾移植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体脾移植的价值63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志清,马宏敏,蔡志民,高德山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脾切除;移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6.6脾切除是临床上治疗待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脾切除后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脾亢)的效果和优势。方法:13例肝硬化伴脾亢的患者行经脾动脉大部栓塞术,并比较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脾栓塞为50%-80%,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4、板计数明显上升,患者术后体力,精力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无损害。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伴脾亢的有效方法,安全,损伤小,且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使肝硬化患者能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脾脏免疫学的进展,改变了一旦确诊为脾破裂即应切脾的传统概念。脾缝合术、脾粘合术、部分脾切除术、半脾切切术、脾组织自体移植及选择性非手术治疗等多种保脾形式相继用于临床,使脾损伤的治疗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本文仅就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效果。方法:12例经临床证实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全部患者于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栓塞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增高,且与栓塞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是目前治疗地中海贫血最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脉高压伴巨脾及脾功能亢进 (脾亢 )临床上较为常见 ,而部分脾栓塞治疗是首选方法之一。现就我科 36例肝硬化脾亢介入护理体会讨论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均为在我院介入治疗室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伴巨脾患者 ,其中 ,男 30例 ,女6例。年龄 2 8~ 74岁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Ⅲ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为微创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适应证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8月—2016年6月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的32例Ⅲ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性脾破裂,无其他严重的合并伤。其中Ⅲ级损伤19例(59.4%),Ⅳ级损伤10例(31.2%),Ⅴ级损伤3例(9.4%)。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脾切除术,其中27例腹腔镜手术获成功,5例中转开腹。自体血回输24例(75.0%),输血31例(96.9%),术中出血量(1682±582)m L,手术时间(145.5±62.5)min,术后禁食时间(2.9±1.9)d,术后住院(8.6±5.4)d。并发症发生率12.5%(4/32),其中胰漏1例,胸腔积液1例,感染相关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Ⅲ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微创手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骤增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志成 《西南军医》2008,10(2):29-30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外伤致真性脾破裂20例;肝硬化、巨脾1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脾切除术前查血小板,术后每2日连续查血小板,持续2~3周,术后血小板上升至450—500×10^9/L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结果发现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大多数在药物处理后4~5周左右降至400×10^9/L以下。只有1例因肠系膜血栓形成经治疗无效而死亡,另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血小板计数应作为脾切除术后常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