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困难气道患者可视喉镜清醒气管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临床评估为困难气道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为Mallampati分级>Ⅲ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组(DM组)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组(M组),每组各20例.气管插管前15 min,DM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01 mg/kg静脉泵注,M组予咪达唑仑0.02mg/kg静脉泵注,DM组和M组插管前5 min均予舒芬太尼0.1 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μg/mL,静脉滴注,输注结束后两组均行环甲膜穿刺注2%利多卡因3 mL,所有患者均选择可视喉镜行经口气管内插管.记录两组入室后10 min(T0)、环甲膜穿刺前(T1)、环甲膜穿刺后(T2)、可视喉镜置入口腔时(T3)、气管导管插入声门时(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值,记录两组患者在T0、T1、T2时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插管过程中的嗜睡、呼吸抑制、缺氧、呛咳情况,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DM组T4时HR、SBP、DBP均显著低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T0时HR、SBP、DBP比较,DM组、M组T1时HR、SBP、DBP显著低于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4时HR、SBP、DB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M组患者T1、T2时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DM组、M组患者T1、T2时的镇静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M组嗜睡、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D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呼吸抑制、咽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声嘶.[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困难气道患者可视喉镜下清醒气管插管,较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更具优势,其血压和心率更平稳,且嗜睡、呼吸抑制、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择期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以2.5%氯普鲁卡因1.6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镇静,分别予右美托咪定1.0g/kg及咪达唑仑0.1mg/kg,观察两组麻醉前(T0)、开始镇静时(T1)、输注镇静药后5min(T2)、输尿管镜置入后5min(T3)、手术结束时(T4)生命体征变化。记录两组镇静起效时间、效果和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2组患者血压、心率及M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T1时降低(P〈0.05),D组SpO2无显著变化。D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M组(P〈0.05),镇静深度D组集中于Ⅲ级,而M组多分布于Ⅱ级及Ⅵ级,D组满意率高于M组且镇静持续时间长于M组(P〈0.05)。D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术中心动过缓和术后头晕,而M组多见呼吸抑制和术后头晕,不良发生率D组(25%)低于M组(4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更适用于腰麻下输尿管镜手术中镇静。  相似文献   

3.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下肢手术脊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5μg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脊麻下行下肢手术(手术时间<1.5 h)的患者40例,年龄25~55岁,体重50~70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脊麻用药R组0.5%罗哌卡因2 mL、D组0.5%罗哌卡因和5μg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2 mL.观察脊麻注药前(T0)、注药后3(T1)、5(T2)、10(T3)、15(T4)、20(T5)和30 min(T6)各时点SBP、DBP、HR和SpO2的变化;观察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T1、T2、T3、T4、T5和T6各时点SBP、DBP、HR和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 μg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脊麻,安全有效:右旋美托咪啶可使罗哌卡因脊麻起效加快、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复合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6例采用腰麻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58例。咪达唑仑组采用10 mg咪达唑仑稀释至50 mL(0.2 mg/mL)按1.0 mL/(kg·h)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200μ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50 mL(4μg/mL)按1.0 mL/(kg·h)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0 min。麻醉开始前(T0)、腰麻后5 min(T5)、腰麻后10 min(T10,即开始给予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时)及腰麻后40 min内每5 min(T15~T40)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双频脑电指数(BIS)。术后收集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咪达唑仑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阿托品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而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T15~T40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用于消除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复合TCI异丙酚组(P组)和硬膜外麻醉复合TCI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TCI,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术中保持BIS于55-45水平作为消除患者术中知晓的客观指标。并在BIS≤55后2 min(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前10 min(T5)5个时间点分别记录SBP、DBP、HR、SpO2。并观察记录患者的入睡时间(Ts)和苏醒时间(Ta)。结果2组患者的BIS都能达到55以下,各个时间点的HR、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的Ts、Ta、SBP、DBP皆显著低于M组(P〈0.05或P〈0.01),但2组的SBP、DBP、HR、SpO2均在安全范围。结论异丙酚和咪达唑仑TCI皆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消除硬膜外麻醉患者的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需镇静镇痛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35例)和咪达唑仑组(M组,35例).用微量泵静脉注射给药,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kg,10 min后继以0.2~0.7 μg·kg-1·h-1维持;M组给予咪达唑仑负荷量0.06 mg/kg 后以0.04~0.20 mg·kg-1·h-1维持.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顺行性遗忘以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Ramsay评分在2~4分时,D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明显低于M组(2.68±0.47比5.87±0.62,P<0.01),唤醒时间(h)明显短于M组(0.18±0.04比1.78±0.62,P<0.01),顺行性遗忘例数明显少于M组(8比33,P<0.01);而D组和M组机械通气时间(d)相似(3.65±1.73比3.76±1.61,P>0.05).两组用药30 min后HR、SBP、DBP、RR均较用药前下降,其中D组HR、SBP、DBP、RR较M组下降明显[HR,次/min:69.4±7.5比80.6±9.3;SBP,mm Hg(1 mm Hg=0.133 kPa):90.8±4.8比98.2±4.3;DBP,mm Hg:51.4±6.8比60.2±7.6;RR,次/min:20.5±4.1比22.6±3.2,均P<0.05];两组SaO2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是ARDS机械通气患者较理想的镇静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颈丛阻滞对患者呼吸、循环、镇静遗忘的影响.方法 60例(ASAI~Ⅱ级)行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Ⅰ组(地佐辛-咪达唑仑组)和Ⅱ组(芬太尼-咪达唑仑组).观察记录两组给药前、给药后1、5、10 min和30 min的SpO2、呼吸频率(RR)、血压、心率、镇静效果(BIS),术后24 h遗忘情况.结果 SpO2、RR、血压、心率用药后1 min,Ⅰ组略有下降,Ⅱ组明显下降(P<0.05);5 minⅠ组恢复,Ⅱ组需辅助给氧(P<0.05);10 min和30 min两组均正常.对于镇静效果,手术过程的回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对呼吸、循环影响极小,镇静遗忘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辅助用药对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120例,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辅助使用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组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咪达唑仑组辅助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辅助使用芬太尼2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观察比较4组入室后、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用药前后镇静-躁动评分及躁动、镇静过深、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①MBP、SpO2、HR情况比较:用药后5 min,4组MAP、HR、SpO2均有所下降,其中MAP、HR右美托咪啶组与其他各组同一时间点及组内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O2右美托咪啶组、咪达唑仑组及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比较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②麻醉效果比较:镇静-躁动评分用药后5 min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较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5 min、30 min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较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较咪达唑仑组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躁动率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过深率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右美托咪啶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清醒镇静作用,能够很好地阻断颈丛神经阻滞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宜作为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镇静的效果.方法:口腔外科颌面部骨折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8 mg/kg,均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0 min输注完毕.在2%丁卡因表面麻醉下行纤支镜清醒鼻腔插管,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插管的耐受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镇静满意,均能很好耐受清醒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MAP、HR和SpO2、PETCO2稳定(P > 0.05).咪达唑仑组镇静时有轻度呼吸抑制,插管过程中MAP和HR升高(P < 0.05),插管耐受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镇静有效,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理想的辅助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急诊危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n=41)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n =40)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入,之后MF组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1 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插管前和插管后10 min、插管后60 min的SBP、DBP、MAP、HR的变化,以插管后10 min为观察点,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组和MF组血压均有下降,SBP、DBP、MAP插管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插管后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两组HR均有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F组P<0.01,MK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幅度以MF组SBP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下降幅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 min MF组有17例低血压,MK组有8例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MF组为41.46%,MK组为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ICU天数及28 d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氯胺酮镇静可降低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气道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胆囊切除术、ASA I~II级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Dex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5例。A组和B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时分别静脉泵注Dex和咪唑安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于入室时(T1)、拔管前(T2)、拔管后1min(T3)、拔管后15min(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呛咳情况。结果:在T4时,A组患者SBP、DBP及HR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拔管期呛咳等级为I+II级的患者占该组患者的88%,明显高于B组(56%),P0.05;A组中出现严重呛咳反应(III+IV级)的患者(12%)显著少于B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可以减轻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时的气道和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复合全麻下妇科手术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妇科全子宫切除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和丙泊酚组(P组)20例,D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0.5μg/(kg·h)持续输注,待麻醉平面确定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P组除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其他各项与D组相同。记录人室后(T1),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T2),全麻诱导前(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即刻(T5)和手术开始时(T6)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氧饱和度(SpO2)。结果T1时间点2组各指标均无差别(P〉0.05)。D组与P组比较,其余各时间点的HR均低于P组(P〈0.05),T5和T6时间点SBP、DBP、MAP低于同时点P组(P〈0.05),T2、T3和T4SBP、DBP、MAP高于同时点P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患者,在全麻诱导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张清  严赟  马思杰 《临床医学》2012,32(2):19-2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腹部外科手术冠心病患者75例,随机将其分成L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M组(右美托咪啶1.0μg/kg)、C组(咪唑安定对照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0 ml右旋美托咪啶,L组0.5μg/kg,M组1.0μg/kg,输注时间为20 min;C组全麻诱导时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0.05 mg/kg。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1)、全麻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有创血压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图(ECG)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较,输注右美托嘧啶后全麻诱导前L组、M组患者HR、SBP、DBP均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三组患者的SBP、DBP、HR均降至最低(与基础值比较,P<0.05);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M组出现4例窦性心动过缓(<52次/min),3例低血压(SBP下降>40%);L组出现1例窦性心动过缓;C组出现1例低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速。气管插管后即刻三组患者血压、心率有不同程度上升;C组HR、SBP、DBP与插管前L组、M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L组、M组与插管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3 min,C组血压、心率与气管插管后即刻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与插管前相比仍明显升高(P<0.05)。L组、M组血压、心率与插管后即刻、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输注右美托咪啶可减少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0.5μg/kg右美托咪啶可能更适合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右美托咪啶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对循环、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洁  张瑞冬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08-121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在小儿诱导中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诱导开始后分别在10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D1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D2组)和咪唑安定0.2mg/kg(M组)静脉泵注,随后再静注芬太尼、赛肌宁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诱导开始后5min(T1)、10min(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T4)的Ramsay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结果】三组T1、T2时点Ramsay评分值均较T0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三组Ramsay评分值有统计学差异,D1〉D2〉M。D1和D2组T1~3时点HR、SBP均较T0时下降(P〈0.05)。组间比较M组T1、T2时点的HR高于D1、D2组。【结论】右美托咪啶1μg/kg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可提供良好的镇静效应,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CSI及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n=50),D组:将负荷量0.4μg/kg右旋美托咪啶用微量泵10min静脉泵注,然后再将维持量0.4μg/kg/h泵注;C组:泵注0.9%NaCl溶液。两组麻醉方案相同,记录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功能状态指数(CSI)的变化以及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结果术前两组间各个指标无差异。D组血压、CSI在泵注右旋美托咪啶后明显下降(P〈0.05),D组与C组患者在T0及T1时HR、SBP、DBP、CSI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之后T2、T3、T4三个时间点D组患者与T1比SBP、CSI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麻醉及手术开始后维持相同麻醉深度(即CSI为37-43之间)时,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患者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可以降低CSI,起到增加麻醉深度的作用;并且在CSI维持在37-43之间时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可降低约26%,减少七氟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控制性心动过缓在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下腹部或盆腔手术的冠心病病人40例,随机分为控制性心动过缓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先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500 μg/kg,1 min注射完,然后以(10~100) μ g/(kg·min)速率持续泵注,根据心率(HR)反应调节速度,使HR稳定在55~65次/分钟.Ⅱ组予相同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作对照,HR在50~120次/分钟之间时不予处理.分别于静注艾司洛尔或盐水前10 min(T0)、静注艾司洛尔或盐水后1 min(T1)、10 min(T2)、30 min(T3) 、60 min(T4)、手术结束后10 min(T5)、30 min(T6)记录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监测参数.术中出现心肌缺血等心电图事件随时记录.[结果]Ⅰ组病人T1~T4时HR、SBP、DBP低于T0时,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T1~T4时,Ⅰ组病人HR、SBP、DBP均较Ⅱ组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心电图显示Ⅰ组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 P <0.05).[结论]应用艾司洛尔行控制性心动过缓能减慢HR、降低SBP从而减轻心脏作功,降低心肌耗氧,改善氧供需平衡,达到预防心肌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老年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术后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月行全身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65~75岁,男22例,女28例,体质量45~75蚝。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以及对照组(C组),每组2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和等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术前依托咪酯0.2mg/kg诱导,术中以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维持。记录患者手术开始后5min(T_1)、15min(T_2)、30min(T_3),以及手术结束前15min(T_4)和5mins(T_5)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脑电双频指数,记录患者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例数和依托咪酯的总用量。结果①D组患者在T_2~T_5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C组波动小;苏醒期躁动例数显著低于C组(P〈0.05)。②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组患者术中依托咪酯的用量为(8.6士2.1)μg/(kg·min),显著少于C组(14.4士3.4)μg(kg·min)的用量(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协同依托咪酯用于老年甲状腺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降低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躁动率,并减少依托咪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全麻诱导开始,D组患者接受持续静脉输注浓度4μg/ml右美托咪啶0.3~0.7μg/(kg·h),C组患者接受持续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观察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3min(T2)、10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时点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结果右美托咪啶组在拔管期间血液动力学平稳,与对照组相比,MAP和HR在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3、10min无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3、10min时MAP、HR均明显升高,尤以拔管时明显;D组T1、T2、T3三个时点血浆E、NE和ACTH含量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可减少麻醉拔管应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全麻患者气管拔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