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观察美多心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缺血性心脏病病人12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8例,射血分数均低于45%,心功能分级Ⅱ~Ⅳ级,连续服用美多心安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左室宿短率(Fs)和用动态心电图记录24小时平均心率(HR)。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LVEDD、EF、FS和H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LVEDD均有缩小,但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F、FS有明显增加,HR明显减少(P<0.05)。两组之间EF、FS增加值和HR减少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美多心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衰均能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用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模型研究了心肌间质缺血再灌损伤和SOD抗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实验分3组:A组(缺血再灌组)、B组(SOD组)和C组(假手术组)。电镜下见A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缺损,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减少,间隙增宽;B组胶原纤维减少和毛细血管损伤不明显。超微结构立体计量显示,A组胶原纤维线密度降低(P<005)。羟脯氨酸测定发现,A组羟脯氨酸减少(P<005)。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可致间质损伤,SOD可减轻间质缺血再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用平衡法门电路心室显像及心肌显像测定20例正常人和30例SLE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SLE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相角程、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分别为(052±011)、(6089±1212)、(308±048)和(288±047)EDV/S;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8±002)、(5325±526)、(366±051)和(334±088)EDV/S。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450、311、580和460,P均<001。阳性率为486%,心肌显像阳性率为64%;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检测SLF心肌损害的灵敏度为63%,特异性为85%。结论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可以客观评价SLE患者左心室功能,对发现SLE心肌损害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与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刘卓华龙振荣(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柳州市545001)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2DE;心电图扩张型心肌病(DCM),至今病因未明,晚期病死率高,目前无特异的诊断方法,凡无明确原因的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治疗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陈春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尤其是多普勒超声心动仪的问世,导管、心脏造影、心肌活检等技术的提高,使人们对DCM从排除性概念转变为正面认识阶段[1]。DCM的治疗也随着临床实验研究及药物学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6.
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对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对比分析,探讨二者对DCM的临床诊断价值。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灵敏度分别为97.7%、91.1%。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显示DCM的非节段性心肌缺血,利于DCM早期诊断,而心脏超声可准确测量房室腔大小,显示瓣膜异常和左室附壁血栓。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DCM诊断准确率,且可全面评价心脏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心脏移植因受到供体不足和费用昂贵等原因的限制无法得到广泛开展。寻找能够替代心脏移植的手术方法对于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于1998年9月为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了心脏不停跳下左室部分切除减容术。方法在心脏搏动下切除左室前侧壁部分心肌.并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结果术后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三尖瓣返流明显减少.左室内径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结论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左室减容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病人采用心脏硬膜外阻滞(hight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HTEA)治疗与常规治疗,症状改善情况、心脏体积缩小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加例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均分为HTEA组(n=20)及常规治疗组(n=20)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胸比变化情况及心功能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心胸比缩小、心脏舒缩功能改善,HTEA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HTEA治疗对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心脏体积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误诊2例报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西电集团职工医院焦方胜郑际兰(西安710077)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脏扩大为特征,到晚期才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症状和体征又酷似冠心病,当DCM引起心肌纤维化而产生病理性Q波;当心肌缺血而...  相似文献   

10.
对51例晚期肿瘤恶性胸腹水治疗进行了对照性研究,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1例,全部病例临床为Ⅲ期,治疗组病人胸腹腔穿刺一次性抽出积液到不能引流出为止,然后腔内注射顺氯氨铂(PDD)。对照组抽液及注射其他药物或未用任何治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428%,两组对照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大量放胸腹水后PDD大剂量腔内注射可使腔内容物置于高浓度药液中,充分利用PDD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可减少对全身的毒性反应。提高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下一步对原发灶的诊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峻  胡作英  戴振林  张航 《海南医学》2010,21(10):19-2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连续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211例患者,包括53例年龄〉80岁高龄患者,158例年龄〈80岁非高龄患者,分析患者疾病组成以及安装起搏器的类型、心室起搏电极位置以及基本起搏参数。结果与非高龄的患者相比较,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较高(7.5%:1.3%,P〈0.05),高龄患者选择单腔起搏器的比例较高(69.8%:44.4%,P〈0.05),而选择起搏器电极的位置、起搏器阈值、感知和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我国目前心脏起搏治疗费用,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心脏起搏治疗进行评价,以合理利用我国卫生资源,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逐步纳入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687例患者资料,记录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起搏器种类、费用支出、医疗付款方式等相关资料,随访手术前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改变、后续费用、并发症及其对治疗成本的影响.结果手术成功687例(成功率100%),并发症9例(发生率1.3%),无死亡.初次植入心脏起搏器564例,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再次住院率下降.起搏器费用为直接费用主体,直接费用中DDD组高于VVI/AAI组,ICD/CRT组明显高于DDD组,CRT-D组明显高于IC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为医疗付款方式主体,687例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0例,自费257例,公费40例.平均心脏起搏器使用年限AAI/VVI长于DDD,DDD长于ICD/CRT,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1)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住院率、提高劳动能力等强大优势,并且技术上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随访简便,应大力推广普及;(2)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险人群,使更多人群获益于心脏起搏治疗;(3)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大资金、人力、技术投入研制开发出不同类型、功能齐全的心脏起搏器,降低治疗成本;(4)临床严格把握适应症,因病施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动态优化起搏系统延长起搏器寿命有助于心脏起搏治疗卫生经济学改观.  相似文献   

13.
行人工心脏起搏术73例(76例次)中,房室传导阻滞4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其病因有冠心病19例、高血压冠心病14例、病毒性心肌炎17例、中毒性心肌炎2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心病2例,其它19例。安置埋藏式起搏器59例术后随访结果表明:病人均感觉良好、耐力增强,大部分病人恢复了轻工作。术后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98.2%和94.6%。对术后并发症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房颤病人安置起搏器的适应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1994-2004年为5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选用头静脉穿刺送入电极,35例选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电极。安置VVI型起搏器35台,DDD型18台,VDD型3台,AAI型3台。结果:术前有晕厥、黑朦史者均得到控制,安置DDD型及VDD型起搏器21例患者术后全部恢复工作,生活自理。结论:对临床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丁军 《医学综述》2011,17(19):2949-2952
最小化心室起搏是当前生理性起搏的方向。频繁的和不必要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能产生不利的长期影响,增加房颤及心力衰竭加重发生的概率。因此,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右心室起搏的比例。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和心房基础双腔最小化心室起搏是最小化心室起搏的两种策略。在此综述这两种策略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及新近的临床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和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螺内酯片和芪参益气滴丸,3个月后观察疗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和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横径(LVDd)。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10mg/次,1次/d。分别于用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MMP-2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心肌质量(LVM)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d后,两组患者MMP-2、LVEF治疗前后的差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M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治疗作用;但短期内其不能通过抑制MMP-2生成而产生抗心室重塑作用,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抗心力衰竭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和曲美他嗪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盐酸曲美他嗪(山东瑞阳制药)20mg,3次/d口服,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P0.05)、心功能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以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初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初次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7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老年标准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分析气胸、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起搏器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BMI,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年龄以及心力衰竭和肺部疾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气胸和囊袋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室和心房的起搏阈值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及超高龄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安全且可行,关注老年患者生理特性并注重围术期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心衰常规治疗,62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U)及HRV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72.4%)(P〈0.01);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F、SU及HR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HRV,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