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10):463-465
目的研究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①使用左室重量指数作为大鼠左室重构的指标;②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和DNA电泳技术,研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③使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左室心肌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福辛普利使SHR左室重量指数显著降低,由3.31±0.17下降至2.56±0.25,P<0.05;②福辛普利能显著减少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214±28)下降至(54±11)个凋亡细胞/105细胞,P<0.01];③福辛普利能显著增加细胞Bc12基因的表达,同时减少Bax的基因表达.福辛普利使切片的Bcl2与Bax基因表达阳性面积百分数之比恢复正常(均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心室重塑的发生以及此过程中的心肌细胞凋亡;福辛普利使心肌细胞Bcl2及Bax基因表达阳性面积百分数之比恢复正常是其抗细胞凋亡作用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同时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和P5 3蛋白表达的变化。选用 1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 :伊贝沙坦组大鼠服用伊贝沙坦 [5 0mg (kg·d) ],另一组大鼠不用药物作为高血压对照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 ) ,另设同源正常血压大鼠 10只作为正常对照 (WKY组 )。共观察 15周 ,每两周测血压和体重一次 ,实验结束时称左心室重量。应用原位标记检测技术观察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和P5 3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 ,(1)实验终结时 ,伊贝沙坦组血压明显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 (12 8± 5mmHg比193± 8mmHg ,P <0 .0 1) ,略高于WKY组 (12 1± 6mmHg)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WKY组 (1.5 9± 0 .38比 0 .33± 0 .11,P <0 .0 1) ;Bax蛋白表达指数明显高于WKY组 (1.76± 0 .31比0 .5 9± 0 .11,P <0 .0 1) ;Bcl 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 (0 .88± 0 .2 6比 0 .82± 0 .19) ,Bcl 2 Bax比率亦明显低于WKY组(0 .5 3± 0 .17比 1.4 1± 0 .34,P <0 .0 1)。 (3)伊贝沙坦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 (0 .5 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 3、Fas、Bax和Bcl 2表达的影响。 方法  3 3只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后 2 4h随机接受VEGF16 5 肝素 (治疗组 )或肝素 生理盐水 (对照组 )治疗。VEGF16 5(2 μg/1ml)加肝素 (5 0U)或肝素 生理盐水 (5 0U/1ml)每天经尾静脉注射 ,共用 7d(治疗组 8只 ,对照组 10只 )和 14d(治疗组 7只 ,对照组 8只 )。于结扎后第 9天和第 16天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P5 3、Fas、Bax和Bcl 2蛋白的表达。 结果 治疗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第 9天 :(10± 2 ) %比 (2 8±2 ) % ,P <0 0 1;第 16天 :(6± 2 ) %比 (12± 2 ) % ,P <0 0 5〕 ,VEGF抑制P5 3、Fas和Bax的表达 ,促进Bcl 2的表达。 结论 每天静脉应用VEGF 14d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抑制P5 3、Fas和Bax的表达 ,促进Bcl 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在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6 0只SD大鼠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10只 ) ,缺血再灌注组 (2 5只 ) ,丹参注射液干预组 (2 5只 )。缺血 30min ,再灌注 12 0min。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以及S P免疫组化法 ,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I)、Bcl 2、Bax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AI 2 .2± 0 .6 ,Bcl 2OD值 0 .112± 0 .0 18,BaxOD值 0 .10 2± 0 .0 31;缺血再灌注组AI 2 8.9± 3.6 ,Bcl 2OD值 0 .0 92± 0 .0 14 ,BaxOD值 0 .136± 0 .0 2 2 ;丹参注射液干预组AI 2 6 .2± 3.4 ,Bcl 2OD值 0 .10 4± 0 .0 2 1,BaxOD值 0 .12 2± 0 .0 12。与假手术组比较 ,缺血再灌注组AI增加 ,Bax阳性表达增强 ,Bcl 2阳性表达减弱 (P <0 .0 1)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参注射液干预组 ,AI、Bax阳性表达下降 (P <0 .0 1) ,Bcl 2阳性表达上调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下调Bax基因蛋白表达 ,上调Bcl 2基因蛋白表达 ,起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和咪哒普利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逆转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与意义。方法 选13周龄SHR 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即伊贝沙坦治疗组(SHR-I组)、咪哒普利治疗组(SHR-M组)和非治疗对照组(SHR组),另设同源正常血压大鼠10只(WKY组)作为对照。饲养13周后,伊贝沙坦组大鼠服用伊贝沙坦50mg·kg~(-1)·d~(-1),咪哒普利组服用咪哒普利3mg·kg~(-1)·d~(-1),治疗15周,每2周测血压、体重1次,治疗结束时称左心室重量,放免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ug Ⅱ)浓度。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带荧光的dUTP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1)28周时,SHR组血压、左室重量指数〔(3.56±0.38)×10~(-3)〕、心肌细胞横径[(17.38±1.21)μm]、血浆和心肌AugⅡ[分别为(387.72±26.21)pg/ml、(16.83±2.72)ng/g]均高于 WKY组(P<0.05),SHR-Ⅰ组和SHR-M组血压、左室重量指数[(2.57±0.43)×10~(-3)、(2.49±0.36)×10~(-3)]、心肌细胞横径[(14.24±0.83)、(13.79±0.77)μm]明显低于SHR组(P<0.01),SHR-I组血浆和心肌AngⅡ[(681.12±34.48)、(28.51±3.62)ng/g]显著高于SHR组(P < 0.01),SHR-M组血浆和心肌AugⅡ低于SHR组(P<0.01);(2)与SHR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cl 2和Bax基因蛋白在冠心病心脏性猝死 (SCD)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为冠心病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 (TUNEL)法检测 16例SCD者和 10例心脏正常其它原因死亡者心肌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和Bax基因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 ,并探讨其相互关系。 结果 SCD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 (5 4 6 87± 132 10 )个 /10 0 0个 (2 18~ 794个 10 0 0个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6 5 2± 2 1 86 )个 /10 0 0 (12~ 87个 10 0 0个 ) (P <0 0 5 ) ;SCD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中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4 2 3 6 3± 12 8 76 )个 10 0 0个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6 2 0± 2 4 72 )个 10 0 0 (P <0 0 5 ) ,且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成明显的正相关性 (P <0 0 5 )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为 (35 35± 4 1 4 6 ) /10 0 0个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10 1 10±72 2 4 )个 10 0 0个 (P<0 0 5 ) ,且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梗死区心肌细胞内Bax与Bcl 2蛋白表达数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 (P <0 0 5 )。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数 1支者(4 13 38± 14 5 88)个 10 0 0个 ,2支者 (6 5 8 37± 95 15 )个 /10 0 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DSP)及其与福辛普利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8周龄雄性SHRs随机分为6组:DSP小剂量组、DSP大剂量组、福辛普利组、DSP小剂量与福辛普利联用组、DSP大剂量与福辛普利联用组、SHRs对照组.6组分别干预8周后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HRs左心室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电镜下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P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或P<0.05),并与福辛普利联用时可进一步提高后者的抗左室肥厚与心肌细胞凋亡效应(P<0.01或P<0.05).结论 DSP及其与福辛普利联用可改善SHRs左室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 1 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4 0只 ,雌雄不拘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0只 )和对照组 (2 0只 ) ,并以正常血压大鼠 (WKY)作为对照。治疗组大鼠服用依那普利 (30mg/kg·d- 1 ) 1 2w。每周测体重 1次 ,每 2w测血压 1次 ;治疗结束时测左心室重量 ,并以Tunel方法对三组大鼠心脏作凋亡细胞检测。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后2个月SHR治疗组血压明显低于SHR对照组血压 (P <0 0 1 ) ,与WKY组血压相近似 (P >0 0 5) ;SHR治疗组左心室重量亦明显低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略高于WKY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Tunel检查结果表明 ,依那普利治疗组SHR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 9 5± 3 0 )明显高于SHR对照组 (1 2 6± 1 2 )和WKY组 (7 9± 1 9) ;三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WKY ;长期服用依那普利能促进SHR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 3、Fas、Bax和Bcl 2的表达。方法 雄性SD大鼠 10 9只 ,其中 10 1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80只术后存活分入 10个时点 ,每时点 8只 ,另 8只大鼠开胸暴露左冠状动脉但不结扎作假手术组。于AMI后 1、3、6、12及 2 4h和 2、3、5、7及 14d分别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P5 3、Fas、Bax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8只假手术大鼠心肌组织仅有少量的凋亡细胞 ,P5 3、Fas和Bcl 2的免疫反应阳性 ,而Bax的免疫反应为阴性。AMI后 1h梗死区周围心肌的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开始升高 ,3d达高峰 ,14d仍高于假手术组 ;P5 3、Fas、Bax和Bcl 2分别于 6h、12h、12h和 3h开始升高 ,于 2d、3d、2 4h和 2d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 ,14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心肌组织的凋亡相关蛋白P5 3、Fas、Bax和Bcl 2的表达也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DSP)及其与福辛普利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48只8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6组:DSP小剂量组、DSP大剂量组、福辛普利组、DSP小剂量与福辛普利联用组、DSP大剂量与福辛普利联用组、SHRs对照组.6组分别干预8周后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局部心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浓度;左室肥厚指数.结果DSP可降低血浆AngⅡ、Ald及局部心肌AngⅡ浓度(P<0.01或P<0.05),并可进一步增强福辛普利的这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DSP可明显减轻左室肥厚(P<0.01或P<0.05),与福辛普利联用时可进一步提高后者的抗左室肥厚效应.结论DSP及其与福辛普利联用具有拮抗SHR左室肥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并检测嗜肺军团菌htpA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HtpA蛋白的免疫性能作必要的准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嗜肺军团菌基因组DNA中扩得军团菌热休克蛋白A基因htpA,并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htpA,重组子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JM109,IPTG诱导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分析鉴定。结果扩增出了291bp完整的htpA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htpA,并检测到约36kDa的GST-htpA融合蛋白质表达条带。结论成功克隆了嗜肺军团菌htpA基因并使HtpA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了有效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运动性横纹肌溶解(ERB)高反应者(HR)ACE基因I/D多态性及肌酸肌酶(CK)-MM基因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及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技术,对12例中国汉族ERBHR的ACE、CK-MM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组12例ERBHR的ACE基因频率I为54%、D为46%,D等位基因频率较汉族正常人群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146);汉族正常人群与高加索正常人群相比,P〈0.01。本组ERBHR的CK-MM基因频率A为71%、G为29%,G等位基因频率较汉族正常人群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8);汉族正常人群与高索ERBHR的该基因频率高度一致(P=0.992)。结论汉族ERBHR人群ACED、CK-MMG等位基因频率均稍高于汉族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3.
14.
Ohno's dilemma: evolution of new genes under continuous select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ew genes with novel functions arise by duplication and divergence, but the process poses a problem. After duplication, an extra gene copy must rise to sufficiently high frequency in the population and remain free of common inactivating lesions long enough to acquire the rare mutations that provide a new selectable function. Maintaining a duplicated gene by selection for the original function would restrict the freedom to diverge. (We refer to this problem as Ohno's dilemma). A model is described by which selection continuously favors both maintenance of the duplicate copy and divergence of that copy from the parent gene. Before duplication, the original gene has a trace side activity (the innovation) in addition to its original function. When an altered ecological niche makes the minor innovation valuable, selection favors increases in its level (the amplification), which is most frequently conferred by increased dosage of the parent gene. Selection for the amplified minor function maintains the extra copies and raises the frequency of the amplification in the population. The same selection favors mutational improvement of any of the extra copies, which are not constrained to maintain their original function (the divergence). The rate of mutations (per genome) that improve the new function is increased by the multiplicity of target copies within a genome. Improvement of some copies relaxes selection on others and allows their loss by mutation (becoming pseudogenes). Ultimately one of the extra copies is able to provide all of the new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Survivin、PTEN、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东升  仲蓓  姜艳 《山东医药》2003,43(36):6-8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 Survivin和抑癌基因 PTEN、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方法 (SABC) ,检测 Survivin、PTEN和 P53基因在 6 5例胃癌、2 6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10例浅表性胃炎和 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Survivin、PTEN、突变型 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0 %、4 8%、6 5 % ,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分别为 4 2 %、85 %、31% ,Survivin和突变型 P53基因在正常胃黏膜和浅表性胃炎组织中不表达 ,PTEN基因在正常胃黏膜和浅表性胃炎组织中全部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 PTEN基因的表达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胃癌组织、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以及正常胃黏膜中 Survivin和突变型 P53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随临床分期增加、胃癌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 ,突变型 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 (P<0 .0 5 ) ,PTE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 (P<0 .0 5 )。在胃癌组织中 Survivin与突变型 P53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 (P<0 .0 5 ) ,与 PTEN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 (P<0 .0 5 ) ,PTEN基因与突变型 P53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 (P<0 .0 5 )。结论  Survivin、PTEN和 P5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方法分别设计两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ERP基因两侧的2个目的片段,分别插入pKO质粒中,构建基因敲除质粒pKO-ERP,电转入至卡介苗菌株细胞内并与BCG基因组中的ERP基因同源交换,筛选出ERP基因敲除菌株。结果通过2次PCR筛选和1次蔗糖反筛选后得到的、并在含潮霉素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菌株为ERP基因敲除菌株。结论 pKO质粒可作为基因敲除有用的质粒载体,成功构建了卡介苗ERP基因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壁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的一种特发性心肌疾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疾病。在人类,在编码与构成肌小节有关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现在发现至少有11种基因,超过200种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与肥厚型心肌病有关。另外,一些与肌小节无关的基因突变也参与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福州市汉族献血者RHD和RHCE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SSP等技术分析206名福州市汉族献血者的RHD和RHCE基因。用Arlequin3.5软件计算RHD、RHCE基因频率,检验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最大可能性RH单倍型频率。结果:206名福州市汉族献血者都携带RhD抗原,都存在所检测的RHD基因第1、3、4、5、6、7、9和10外显子。206名献血者中,RHD、RHd、RHDel、RHCe、RHcE、RHce和RHCE基因频率分别为0.9660、0.0267、0.0073、0.6788、0.1667、0.0857和0.0688;DCe、DcE、Dce、DCE、dCe、dce、DelCe和DelcE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6580、0.1661、0.0733、0.0685、0.0145、0.0122、0.0065和0.0008。福州市汉族献血者RHD、RHEC各基因座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结论:福州市汉族人群RHD、RHd、RHCe、RHcE、RHce和RHCE等基因和DCe、DcE、Dce、DCE、dCe、dce等单倍型都达到多态水平。在RhD血型阳性中国人中,可能有相当数量的人携带诸如RHd、RHD1227A、RHD207A、RHD710delC等基因。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