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患儿女性,4岁.因颈部、左上臂结节样包块6个月余,于2008年3月15日收入院.入院前6个月无意中发现患儿左侧颈部有一直径约3cm的包块,左前臂下端外侧有一直径约5cm的包块,6个月来包块无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4岁,农民。因肛门右侧硬结及生殖器硬结伴疼痛2年入院。既往咳嗽,间断咯痰30余年,肛周小硬结3年,曾破溃流脓后自愈。近2年肛周及会阴部硬结逐渐增多,但疼痛不明显,未破溃,无自肛内流脓史。入院查体:T36.6℃,Bp120/90mmHg,WBC10.4×10^9/L,GLU5.4mmol/L。形体消瘦,表情微痛苦,桶状胸,自动体位。专科检查:取膀胱截石位。肛门10点位距肛缘4cm有一约2.0cm×3.0cm包块,肛门11点位距肛缘4cm有一约2.0cm×1.0cm包块,阴囊及阴茎右下侧分别见一约1.0cm×1.0cm及2.0cm×1.0cm包块,表面均无红肿,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23岁,5年前骶尾部出现一小包块,轻微疼痛,2周前无明显诱因包块处破溃、出血。既往3岁时骶尾部因外伤行清创术。查体:骶尾部见大小约1.0cm伤口,局部可触及肿大包块,有压痛,伤口渗液。高频超声检查:骶尾部约S3水平自距体表约1.5cm处皮下脂肪层至距体表约7.1cm深部肌肉组织内见一条状强回声,约4.0cm×0.2cm,不伴声影,周围可见环绕低回声带,与体表相通(图1),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5岁,主因“右腹股沟可复性包块6个月,不能还纳1个月”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入院前6个月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伴坠胀不适,不伴有恶心、呕吐,不伴腹泻,站立位突出,平卧位或经揉按包块可还纳。1个月前包块逐渐增大,约4cm×2cm大小,平卧位或局部揉按包块不能还纳,伴有包块区疼痛。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5岁。发现左下腹包块伴疼痛1个月于2007年7月13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左下腹部可扪及一直径约6cm包块,质中偏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活动,压痛明显。肛门指诊检查:直肠空虚,未扪及包块及溃疡,指套退出少许暗红色血迹。结肠镜检查:距肛缘24~28cm见黏膜肿块。侵犯肠壁四周,表面溃烂坏死污苔,肠腔轻度狭窄。结肠镜取材病理检查:(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坏死。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发现颈部包块6年"入院。患者6年前发现左侧颈部一包块,约3.0 cm×2.0 cm大,其间包块无明显增大、无触痛,患者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入院查体:左侧颈根部可触及一约3.0 cm×2.5 cm大包块,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不随吞咽上下活动,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颈部B超(图1)示:左侧颈部探及一3.4 cm×2.7 cm大低回声包块,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77岁,因发现右侧腰部包块1个月于2008年4月22日入院.患者无腰部外伤及手术史.入院体检:右腰部有一6 cm×6 cm×6 cm的半球状包块,右侧卧位和站立位时包块明显,左侧卧位时消失.嘱其咳嗽,包块明显突出,无红肿及压痛,质地软易于还纳腹腔,纳入腹腔时可听到肠道移动的咕噜声,还纳后可扪及卣径约4 cm的疝环口.  相似文献   

8.
高军  苏琳 《肝胆外科杂志》1997,5(5):287-287
病人男性,65岁。右下腹包块进行性增大2月余,伴纳减,餐后上腹部他胀不适,消瘦乏力。19年前曾患乙型肝炎。体检:营养欠佳,无责疽。右腹部隆起,右下腹触及实性包块约12cm×8cm,可左右移动。右上腹也触及一实性包块约7cmX6cm,两包块均活动度差,表面光滑,无触痛。上下腹包块似连为一体。无腹水征。naAg阳性,srn阴性。s超示肝左内叶前缘叶有一约7cmX6cm实性包块,其右侧有一约13cmX12cm实性包块,右下腹有一约13cmX11cm实性包块,三者相连。CT示包块来源于肝左内叶,约10.scmX8scmX17scm,呈倒葫芦状,等低密度混杂,肝边缘呈波…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性,71岁。查体发现上腹部囊性占位病变10d。于2007-04-07入院。腹部彩超检查发现上腹部囊性占位病变,胃小弯后内侧有一10 cm×6 cm囊性包块。CT示胃小弯内后方10 cm×6 cm×4 cm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图1)。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上腹部包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4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腹部包块2月余入院。患者2001年1月无明显诱因突发腹部阵发性疼痛并见中腹部隆起一包块,疼痛缓解后包块较前缩小,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遂于2001年3月10日来我院诊治。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尚可,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中上腹可见一条索状包块,腹壁柔软,该包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有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音。腹部B超示中上腹右锁骨中线至左肋弓线有一呈套筒状包块,长15cm。钡剂灌肠示横结肠脾曲呈杯口状充盈缺损。纤维结肠镜示距肛门60cm见一卵圆形肿物,约3.0cm×3.5cm大小…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h岁。6年前因肠梗阻在某医院做过肠切除术。今因右侧腹部发现疼痛性包块1年,逐渐增大来院.检查后按升结肠肿瘤准备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前次手术切除回盲部,回肠与横结肠中段端侧吻合(升结肠保留)。包块在升结肠盲袋内。在距原吻合口近端3cm处切断横结肠,分离、切除原旷置肠管,逐步术终。切开切除的标本,明确包块为升结肠内堆积的粪石,约12×10×6cm大。分析本例粪石堆积的原因,无疑是因第一次手术留下横结肠肝曲和升结肠畅通的盲袋,术后肠内容物通过吻合口时,有些借助结肠的逆蠕动流到升结肠内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9岁,因全身不适,发烧,肛门疼痛6天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7.8℃,面色苍白,精神萎糜。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肛门检查;3点处距肛缘2.5cm可见鸡蛋大小的包块,表面红肿。指诊:肛门口松弛,左侧可触到3cm×3cm大小的包  相似文献   

13.
患者38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包块6个月来诊收住.患者发现包块逐渐长大,有坠服感,排尿通畅,无绞痛、血尿及疼痛史.查体:一般可,心肺无异常;左侧阴囊触及质地软、光滑、约13cm×11cm×5cm大小的包块;包块下界可触及睾丸样物;包块无可还纳性,不随体位而改变大小;双侧腹股沟未触及淋巴结肿大;B超提示:包块为实质性,与睾丸鞘膜界线明显.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2岁。因间歇性吞咽有异物感5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的阳性体征,食管X线钡餐片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提示距门齿34cm处食管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超声胃镜提示距门齿34cm处食管壁有占位性病变,直径0.5cm。经左侧开胸探查下段食管未扪及包块,术中于胃镜引导下切开食管肌层,见包  相似文献   

15.
钟响明 《颈腰痛杂志》2004,25(3):169-169
患者:女性,51岁,农民,因右大腿进行性无力10余年,行走不稳20多天,于2003—06—10日入院,入院查体:跛行,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直径约3.0cm质中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差,有触痛,双下肢不等大,右大腿距膝关节上方10cm处,直径约39cm,左大腿距膝关节上方10cm处,直径约45cm,右大腿比左大腿细约6cm,右侧股四头肌萎缩,肌  相似文献   

16.
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因“发现左肝包块6年”入院。患者入院前6年外伤后行B超检查发现“左肝包块”,无自觉症状,未系统治疗;后剑突下可触及包块,并逐渐长大,1个月前出现腹泻症状。查体:剑突下扪及一约5cm×5cm大质硬包块,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77岁。因"大便表面染血2个月"入院。肛检:距肛缘约7.0 cm处直肠后壁可触及一带蒂包块,直径约4.0 cm,质软,活动度可,表面呈菜花状,指套染血。CT扫描示直肠占位,病灶约4.5 cm×3.5 cm大。直肠镜检查:见距肛缘7~9 cm处有1约3.0 cm×4.0 cm×3 cm大息肉,宽蒂;病理报告:直肠黏膜绒毛状腺瘤性息肉,上皮细胞轻度非典型增生。入院后第6天在全麻下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7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6年余,伴疼痛半年”于2005年1月23日收住院。患者6年多前曾撞伤右侧腰部,当时感胀痛,未到医院就诊。3个月后在当地医院体检时,B超示:右肾区包块,大小4cm×5cm×5cm。因经济困难,未再进行诊治。近半年来时常感右腰背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无血尿、脓尿。我院复查B超示:右肾下极包块,大小18.0cm×12.6cm×12.0cm(假性动脉性血管瘤可能),右肾轻度积水。入院后体检: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心、肺体检正常,右上腹可见一巨大包块隆出,可触及一约20cm×12cm×12cm的包块,质…  相似文献   

19.
病例资料患者,女,年龄56岁,藏族,因"发现左背部无痛性包块3年余"入院。患者3年前因平躺睡觉感左背部不适,扪及左侧背部一约4 cm×3 cm大小包块,当时未予特殊处理,3年来包块逐渐增大,现增至为一约8 cm×6 cm大包块,无痛、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局部无红肿发热。患者长期生活于牧区,有狗、羊密切接触史。血清学检查:包  相似文献   

20.
例1男,12岁。4年前从床上坠落,右侧大腿内侧上端被剪刀刺伤,伤口长约1.5cm。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局部有一包块,逐渐增大。检查:右侧大腿内上端隆起。扪及6×6cm搏动性包块,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性杂音。股动脉造影显示右侧股动脉上端6×6cm密度增高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