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及其癌旁组织中(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水平和淋巴管(lympha vessels,LV)计数,探讨两者的临床病理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41例喉癌和2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VEGF-C和LV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喉癌VEGF-C表达阳性率和评分及LV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VEGF-C,56.1%对25.0%,χ<'2>=5.24,P<0.05;2.72±1.61 对 1.14±1.28,t=3.85,P<0.01.LV:12.44±5.78 对 6.82±4.33,t=3.82,P<0.01);组织学分级Ⅰ级、临床分型T1和无转移喉癌VEGF-C表达阳性率和评分及LV计数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临床分型T3和转移病例(P<0.05或P<0.01).VEGF-C表达阳性喉癌LV计数(14.82±5.25)明显高于阴性病例(9.12±6.32,P<0.01),其评分值与LV计数呈高度密切正相关(r=0.47,P<0.01).结论 VEGF-C表达和LV计数均为反映喉癌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VEGF-C具有明显的促喉癌LV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4(fsm-like tyrosine kinases-4,Flt-4)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同时探讨其淋巴管生成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鼻咽癌组织及62例正常对照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计数各组表达的阳性脉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VEGF-C、Flt-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组(87.23%vs 54.55%,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Flt-4的蛋白表达阳性脉管数显著高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组(18.55±4.54 vs 10.75±2.63,P<0.05)。结论 VEGF-C的高表达引起肿瘤淋巴管生成增多,可能促进鼻咽癌更广泛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瘤内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关系,为LSCC转移和预后的判定以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病理学方法计数LSCC组织中淋巴管密度,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对淋巴管密度(LVD)和患者性别、肿瘤TNM分期、VEGF-C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性结论.结果:喉癌瘤体内有新生淋巴管存在,喉癌组织中VEGF-C mRNA的平均水平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瘤组织比正常组织高4~5倍,而且喉癌组织内VEGF-C的水平与瘤内LVD高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在患者的性别,临床T分期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各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N分期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C瘤组织中存在小的增殖性淋巴管且LSCC瘤内LVD的增高与肿瘤淋巴转移有关;VEGF-C mRNA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要比正常对照组织高,且VEGF-C mRNA的高表达可能会通过促进瘤内淋巴管的增生来促进喉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鼻咽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9%(31/45)和53.3%(24/45),COX-2和VEGF-C之间表达有相关性(r=0.334,P<0.05),两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呈正相关,两者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鼻咽癌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探讨鼻咽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部炎性反应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LYVE-1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内M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鼻咽癌组和炎性反应对照组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5%(49/58)和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09,P<0.01).鼻咽癌组织MLVD为(28.6±6.2)个/视野,鼻咽炎性反应组为(10.5 4±3.0)个/视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1,P<0.01).鼻咽癌组织中,有淋巴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87.8%)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76.5%);有淋巴转移组MLVD(30.2 4±6.4)个/视野高于无淋巴转移组(24.8±3.6)个/视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9,P<0.01).VEGF-C的表达与MLVD(t=3.512,P<0.01)、淋巴转移(X2=7.715,P<0.01)、临床分期(X2=4.250,P<0.05),与病理分化程度无关(X2=0.000,P>0.05).VEGF-C的表达与MLVD(t=3.512,P<0.01)、淋巴转移(X2=7.715,P<0.01,r=0.712)、临床分期(X2=4.250,P<0.05,r=0.481)相关,与病理分化程度无关(X2=0.000,P>0.05).结论 在鼻咽癌组织中VEGF-C呈高表达,VEGF-C表达与鼻咽癌组织MLVD、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VEGF-C可能参与了鼻咽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过程.VEGF-C与肿瘤组织微淋巴管密切相关,在鼻咽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的表达与微血管和淋巴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声门上型喉癌标本中HIF-1α、COX-2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CD34标记及微淋巴管密度(lymph vessel density,LVD)D2-40标记进行了检测。结果喉癌中HIF-1α及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8%(43/64)、70.31%(45/64),MVD为36.79±8.48,LVD为9.68±6.35。喉癌HIF-1α、COX-2表达阳性者的MVD及LVD明显高于阴性者。喉癌中HIF-1α和COX-2之间存在相关性(r=0.492,P<0.05)。颈淋巴结转移组中HIF-1α、COX-2阳性表达率(χ2分别为6.615、5.534、P<0.05)及MVD和LVD(t分别为5.58、7.43,P<0.05)明显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1α、COX-2可能参与喉癌的血管及淋巴管生成,HIF-1α可能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在喉癌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参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28/40)和75.0%(30/40),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COX-2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21/26)和84.6%(22/26),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50.0%(7/14)和57.1%(8/14),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关系密切,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作用且可能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CD105、VEGF、p53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喉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以CD105标记的MVD(CD105-MVD)、VEGF、p5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0例喉癌组织CD105-MVD为14.90±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织(P<0.05);Ⅲ、Ⅳ期喉癌组织的MVD高于Ⅰ、Ⅱ期,颈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77.5%。p53蛋白阳性率67.5%。VEG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病理分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CD105-MVD与VEGF、p53蛋白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641,P<0.01;r=0.534,P<0.01)。结论:CD105与肿瘤活性血管生成有密切联系,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喉癌组织CD105标记MVD的测定可作为预测喉癌患者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独立指标;喉癌中VEGF的表达、p53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三者联合可作为判断喉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淋巴管形成及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th-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作为淋巴管内皮标记物,标记喉癌组织中淋巴管并测量淋巴管密度,以其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Cath-D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黏膜、喉癌组织以及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及临床分型分组中无明显差异。②毛细淋巴管密度在癌周正常组织与癌旁以及在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及病理分级分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①微淋巴管密度增高及Cath-D表达增高能促进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②微淋巴管密度增高和Cath-D表达增高在喉癌组织中有一定相关性,在喉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2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常规石蜡切片染色,分别检测VEGF、bFGF和CD31。结果: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VEGF、bFGF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质内,其阳性率分别为69.04%(29/42)、61.9%(26/42)。②VEGF、bFGF表达与TNM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声门上型组、颈淋巴结转移组、中、晚期喉癌组组织内的MVD明显高于声门型组、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及早期喉癌组(P<0.05)。结论:VEGF和bFGF在喉癌的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因发现颈部肿块40余天入院。患者40余天前偶然发现颈部肿块,约30天前起肿块明显增大,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肿块略缩小,于当地医院行颈部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鳞状细胞癌。发病以来无颈部活动受限,无呼吸及吞咽困难,无咽喉部疼痛等不适。一般状态良好,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双侧扁桃体Ⅱ度,软腭游离缘右侧与腭舌弓交界处局部黏膜充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声门型喉癌喉前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喉癌规范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92例声门型喉癌在行不同手术时,皆常规行喉前淋巴结清扫并送检。比较喉前淋巴结阴性组及阳性组在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和局部复发、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92例喉前淋巴结阳性者5例,阳性率5.4%(5/92),晚期喉癌(III期、IV期)较早期(I期、II期)喉前淋巴结更容易发生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前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前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术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较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前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术后局部复发较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前淋巴结阴性组较阳性组生存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淋巴结在晚期声门型喉癌中发生转移率较高,手术时应常规清扫;喉前淋巴结一旦转移,其颈部和局部复发几率增加,预后较差,提示进一步的后续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因声嘶5年加重伴咽喉异物感20余天入院。查体:双声带前1/2及前联合处可见菜花样新生物,累及声门下区,双声带固定:颈部款触及肿大淋巴结,甲状腺不大。颈部CT提示声门区占位性病变,甲状软骨受累,甲状腺左叶下部可见不规则低密度阴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tumor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2);其中喉癌阳性率为40%(10/25);喉咽癌阳性率为71.4%(5/7)。2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9/12),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0%(6/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0.29±5.16月)比阴性组(37.13±3.23月)明显缩短,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46,<0.05),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比阴性组(18.8%)增高(P<0.05)。并且做了生存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结论以CK19mRNA肿瘤标记物,用精确设计的RT-PCR技术对外周血DTC的检测有助于喉癌、喉咽癌转移的早期发现;随访初步发现用DTC的检测有望作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预示手段。  相似文献   

15.
喉癌及喉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喉咽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VEGF(vascularendothialepi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C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喉癌35例,喉咽癌11例,按照UICC1997年的TNM临床分类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4例,Ⅳ期20例,T分级:T14例,T214例,T313例,T415例,N分级:N029例,N14例,N211例,N32例。所有患者均为M0级。既往未经任何治疗,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抗VEGF、抗VEGF-C多克隆抗体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EGF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6%(36/46),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的微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率为73.91%(34/46),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微转移有相关性。结论血管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VEGF、VEGF-C参与肿瘤的血管及淋巴管的生长,促进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与肿瘤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TGF-β1在多种头颈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近年来TGF-β1与头颈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咽喉功能异常及结构性病变所致吞咽障碍发病率的逐渐增加,吞咽障碍对相关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往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在康复科及神经科研究较多,但对咽喉局部因素导致的吞咽障碍关注不够,相关研究也不多。为了提高耳鼻咽喉科医师对咽喉疾病所致吞咽障碍的了解,本文从吞咽的生理过程、参与吞咽的相关神经肌肉、吞咽障碍及误吸的病因、喉癌及下咽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吞咽评估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核生物蛋白合成启始因子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4E,eIF4E)在18例喉癌和7例喉咽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5例病例中,喉癌18例,喉咽癌7例,采用Westernblot分析eIF4E在喉癌和喉咽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黏膜和肿瘤核心组织的表达相比较。结果eIF4E在癌肿核心组织的表达为75.81±20.77,手术切缘为12.90±5.88,正常黏膜为12.20±5.56,其中7例手术切缘eIF4E表达高于正常黏膜2倍以上,为26.42±1.81。本组病例随访3年以上,共6例局部复发,其中4例切缘eIF4E过度表达。结论eIF4E过度表达与喉癌和喉咽癌组织恶变有关,eIF4E的表达可被考虑作为判断喉癌和喉咽癌切缘安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找侵入气管及喉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探讨包括气管及喉部分切除在内的根治性手术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3例均为女性,2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滤泡状癌,均侵入气管。一例采取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气管袖状切除术及声门下喉部分切除术,术后因喉切缘肿瘤残留补充放疗总量55 Gy;另一例采取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气管袖状切除术及左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第三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气管袖状和喉部分切除术、双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呼吸平稳,无需气管切开,均无吻合口漏。随访近2年均未见吻合口狭窄和肿瘤复发。 结论对侵入气管及喉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包括气管袖状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特点是既要根治性切除,又要考虑病人术后的面容外观、咀嚼和言语功能。颌骨多囊性病变一般采取刮治术,但呈蜂窝样表现者则应考虑做颌骨切除并一次植骨。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种游离皮瓣为口腔癌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整复提供了优越条件。对cNO病人则主张做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除。高度恶性的涎腺癌在做根治性切除术后,必须辅助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