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冬辉  王键 《中医杂志》2012,53(17):1446-1448
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安医学对中医学各个领域、临床各学科贡献突出,影响深远.论述了明清时期新安医家方广、汪机、叶桂及现代新安医家程门雪和王乐匋对温病学的贡献.深入挖掘新安医家在中医学各学科领域的贡献,更能体现新安医学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新安医学及其价值浅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安医学是祖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临床、文献资源和文化资源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新安医学以医家林立、医著宏富、流派纷呈为其特色,深入挖掘,对于揭示当代中医理论的源流,丰富和完善中医各家学说理论,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临床方面,新安医家英才荟萃,且不乏以独门专科见长者,其中更有一些名医世家,他们世代相传,学验俱丰,是临床研究与开发取之不尽的源泉。新安自古少有战乱,古代文化保存较  相似文献   

3.
王键  牛淑平 《中医杂志》2011,52(24):2075-2077
明清时期新安医学的鼎盛得益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对新安医家群体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总体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新安医学文化现象的深入认识.统计分析可见,时间方面,新安医家始于晋唐,盛于明清;空间方面,新安医家分布以歙县为中心,覆盖徽方言区;望族方面,新安医家以程、汪、胡、吴为主,与徽商大姓保持一致;行医区域方面,以江南为主,影响辐射全国.  相似文献   

4.
徽州地区新安医学传承近千年而不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探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中原士族南迁为历史切入点,着力于以尚礼、崇文为特征的宗法制度、新安医学家族的家风传承和学术传承等文化因素,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探讨造就这一医学传承的奇迹,以期对我国当代中医学的传承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刘玉洁  周亚东 《中医药导报》2020,26(1):100-101,113
从人文环境、医学特色、近代发展状况、现代发展思路等多角度探讨新安医学和吴中医学的异同。由于经济状况、社会需求、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新安地区和吴中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医学。新安医学以固本培元为代表思想,吴中医学创立了温病学说。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从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品牌效应等方面为新安医学与吴中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以促进中医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学研究虽属于医学的范畴,但更有宽厚的文化视野。新安医学具有徽方言区的特质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安医学又是中医药文化的一个子细胞,并且曾是引领中医学术时尚的主流学派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学研究虽属于医学的范畴,但更有宽厚的文化视野。新安医学具有徽方言区的特质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安医学又是中医药文化的一个子细胞,并且曾是引领中医学术时尚的主流学派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发展中著名的医学流派,也是新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新安地区地方性高校药学专业如何结合自身条件,融入新安医学思想,进行药学特色专业建设,并基于新安医学进行相关课程开发研究和应用,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医药技能型人才,传承和弘扬新安医学。  相似文献   

9.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医学流派,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文献资源、医学理论、临床应用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本文就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从继承与创新、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中医科学与徽学文化6个层面,论述了新安医学流派的学术特色及其对传统中医药发展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0.
历史现状 新安医学指皖南徽州地区(古称新安郡,现为黄山市区域)从宋开始,至明清时期,名医辈出、著述宏富、极盛一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用的医学群体和地方文化现象。其在中医经典阐发、临床各科发展,本草、养生保健研究等方面对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为此,1978年起,徽州有识之士提出了发掘、整理新安医学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984年逐步成立了徽州新安医学研究所,后由国家投资兴建了研究中心。随后,省卫生部门提出抓好“南新安、北华佗”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