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转子间骨折后 ,由于其局部血运比较丰富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保守治疗骨折也可愈合 ,但是骨折的愈合时间长 ,多在 12 w以上 ,卧床时间长后并发症会明显增多 ,特别是年龄大 ,原本体弱多病者就会更加显著。为了克服以上缺点 ,近年来 ,我们对 2 2例此类患者采用了 Gam ma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 ,平均四周可双拐下地活动 ,12 w患肢可负重 ,拍片复查骨折多已骨性愈合 ,并且下肢功能优良率达77.2 % ,并发症明显减少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2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4例。年龄 16~ 85岁 ,平均 44岁 ;9例患者从…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子间骨折四种固定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作自1999~2005年对入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126例,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经皮单边外固定器固定、切开复位DHS内固定以及Gamma钉内固定四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有效随访98例。现对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选择及应用技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并探讨不同内固定器的应用技巧。方法 :采用 3枚空心螺钉、95°角钢板、1 30°角钢板、动力髋螺钉 (DHS)、动力髁螺钉 (DCS)及Gamma钉共固定治疗 1 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结果 :总优良率 96 .2 % ,愈合率为 99.4 %。并发髋内翻 3 .8%。结论 :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正确选择内固定器和合理的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Gamma钉和Richard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为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病、降低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且选以Gamma钉和Richard钉疗效好,自1996年5月~2001年12月共选择性应用且有随访资料的共129例,其中Gamma钉治疗72例,Richard钉治疗5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的评估肖少雄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不同的手术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现将作者1989年以来使用的En-der钉和滑动鹅头钉治疗的比类骨折73例分析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3例,其中31例...  相似文献   

6.
Gamma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方法24例股骨转于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Evans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2例,Ⅳ型9例)。结果经4~15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转子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正确的操作、固定钉恰当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Gamma钉与Richards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患者 [1] ,而过去那种让患者长期卧床的方法已被公认是一种不理想的治疗方法 [2 ] ,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它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 ,而且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而内固定方法不同其治疗效果也不相同 ,为此 ,我们就我院应用国产 Gam ma钉与 Richards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比较。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Gam ma钉组 2 6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4 5~ 92岁 ,平均 70 .5岁 ,左侧 10例 ,右侧 16例 ,骨折按Evans分类 , 型骨折 1例 , 型骨折 2例 , 型骨折 13例 , 型骨…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在2005年-2008年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行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Gamma钉手术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三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3年,57例股骨转子问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DHS和解剖锁定钢板及Gamma钉适用于稳定型骨折,均具有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则Gamma钉内固定要优于DHS及解剖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9.
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比较用两种不同的髓内固定方法(Gamma钉和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对2000~2003年在我院采用Gamma钉和PFN治疗的20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116例用Gamma钉治疗,89例用PFN治疗。结果19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3.5个月。Gamma钉组:手术时间为68.3min(48~106min),术中失血量为261mL(180~400mL),下地行走时间为5.0周(2.3~8.9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6周(7.1~12.6周);PFN组:手术时间为48.0min(36~85min),术中失血量为192mL(120~360mL),下地行走时间为5.3周(2.5~8.1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8周(6.9~12.1周)。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髓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Gamma钉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系高龄患者。为使病人骨折后早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愈来愈多的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1967年美国Caler最早应用Richard钉,80年代有应用此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报道,后国内有用Richard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报道,均...  相似文献   

11.
闭合置头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类型。以老年人居多,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我科1998~2002年10月采用经皮闭合置头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量成年国人股骨上段参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0具正常成人股骨标本(左侧60具,右侧60具),测量颈干角、大转子斜坡弧长、大转子头颈轴长、颈上下缘长及颈最小横径等参数。根据股骨上端解剖形态及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特点,研制并临床应用双爪钢板手术治疗145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结果正常颈干角为128.59°±6.31°,大转子斜坡弧长为(5.51±0.58)cm,大转子斜坡倾斜角为42.76°±5.20°,头颈(转子)轴长为(9.42±0.38)cm,各参数间存在相关性。14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6个月随访,骨折均在3~6个月内获临床愈合。其中2例发生爪钩滑脱,未影响最终治疗效果;3例发生髋内翻畸形,其余患者颈干角均在正常范围内。髋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无断钩、断钉及钉尖头部穿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内固定物的设计必须符合股骨转子部的解剖特点及生物力学应力分布,应充分利用转子部皮质骨的握持效应。据此设计的双爪钢板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按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89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4.0±2.8)个月。PFNA组较DHS组、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DHS组及PFLP组并发症较PFNA组高(P0.05)。DHS组与PFNA组、PF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FNA组: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23/25(92.0%);DHS组: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30/38(78.9%);PFLP组: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18/26(69.2%)。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A组)37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36例,Gamma钉固定组(C组)24例。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102±19)min,B组为(75±15)min,C组为(71±11)min;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A组为(501±134)ml,B组为(212±38)ml,C组为(198±31)ml;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X线暴露次数:A组为(7±3)次,B组为(8±3)次,C组为(8±2)次;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83.78%,B组88.88%,C组87.50%。结论 Gamma钉具有手术耗时少、术中X线透视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内固定稳定性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选内固定方法;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也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动力髋螺钉操作简单,适宜应用于无严重骨质疏松的A1型和A2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5.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多枚中空长加压螺钉,鹅头三翼钉,Richard钉,γ钉4种内固定器材内固定,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存活患者199例骨折全部愈合。据黄公怡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分别为:中空长加压螺钉94.9%,鹅头三翼钉85.1%,Richard钉93.1%,γ钉100%。  相似文献   

16.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筛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3例,女49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岁。112例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40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解剖型钢板组,36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36例)3种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1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4个月,平均22.6个月。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PFN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01),但DHS组和解剖型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PF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但DHS组和解剖型钢板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DHS组出现2例髋内翻,1例内固定松动,1例深静脉血栓;PFN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解剖型钢板组出现2例髋内翻和1例内固定松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以PFN为首选,适应证广、愈合快,并发症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选择。方法:1997年6月-2003年5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15例,男48例,女67例;年龄62~90岁,平均76.1岁。按Evan分型:Ⅰ型22例,Ⅱ型24例,Ⅲ型34例,Ⅳ型27例,Ⅴ型8例。采用骨牵引15例,多枚折尾钉固定32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47例。结果:经12~34个月(平均22个月)的随访,共有94例获完整随访资料。所有病例均骨折愈合,依据疗效标准:骨牵引组(A组)优2例,良6例,可5例,差2例;多枚折尾钉组(B组)优11例,良17例,可4例;动力髋螺钉组(C组)优18例,良22例,可6例,差1例。A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x^2=4.881)和C组(x^2=4.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0.352,P〉0.05);功能恢复时间A组长于B组(F=213.422)和C组(F=260.809),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1.427,P〉0.05);A、B、C三组分别有6、2和4例发生髋内翻.A组显著高于B、C两组(x^2=6.020,6.170,P〈0.05),B、C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0,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内固定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基本原则。EvanⅠ、Ⅱ型骨折以多枚折尾钉内固定为首选,EvanⅢ、Ⅳ、Ⅴ型(逆粗隆间骨折)以动力髋螺钉为最佳,骨牵引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内固定者。  相似文献   

18.
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C形臂X线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9例,男68例,女41例;年龄42~92岁,平均67.5岁.结果切口长度平均5.1cm;出血量平均49.5ml;手术时间平均38分钟;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8~82天,平均66.5天;2例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例切口形成血肿;2例术中股骨颈后壁磨穿;1例因过度内旋固定致髋关节外旋受限;其余108例髋关节功能均正常.3例套筒钢板与股骨纵轴不一致;2例股外侧肌医源性损伤.X线评价:5例粗隆上移0.8~1.5cm;109例中未见髋内翻、髋螺钉切割、拔出或穿透股骨头.结论经皮DHS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新的理想的微创治疗技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的手术操作,适时进行康复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微创手术内固定器械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偏心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颖  何伟  刘又文  冯立志 《中国骨伤》2015,28(2):117-121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10.69)岁,采用动力髋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固定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62.60±8.37)岁,采用PFN或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优良率为89.7%,髓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骨折不愈合1例,动力髋主钉螺丝松动并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髓内固定组无防旋钉退出,髓内钉远端股骨再骨折1例。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但是髓内固定较偏心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适用于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或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或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2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获13~72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达94.0%。215例患者中31例出现内固定相关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14例,主要发生于股骨转子内后方存在明显骨折碎裂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12例,为骨折累及股骨距及小转子,术中做软组织广泛剥离、骨折复位固定的患者;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并螺钉穿入髋关节腔5例,其中3例再行人工关节置换,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2分。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在,而不稳定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及骨折复位不良都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