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MMP-2与HIF-1α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40例)、子宫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40例)及正常内膜(正常内膜组20例)中MMP-2、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2、HIF-1α的阳性表达分别位于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及细胞核和细胞质,异位内膜组阳性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内膜组(P〈0.05),在位内膜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MMP-2与HIF-1α表达强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657,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MMP-2和HIF-1α的表达明显增高,且HIF-1α可能参与调控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妇科行手术治疗、并由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育龄患者35例为观察组,同期行妇科手术治疗、并经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证实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单纯子宫肌瘤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 OPN 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纽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及在位内膜组织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OPN 在观察组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1%(23/35)、62.86%(22/35)和35.0%(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清中均有 OPN 表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组织中 OPN 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提示 OPN 的测定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Survivin(凋亡抑制基因)及MMP-9(基质金属酶蛋白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otriosis,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0例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子宫肌瘤)组织中Survivin及MMP-9的表达情况,Survivin及MMP-9二者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 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60.0%和7.5%;MMP-9在三组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62.5%和20.0%;两种蛋白在三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和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均高表达,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CA125及CA19-9抗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A125及CA19-9抗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血清值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卵巢)及其在位子宫内膜CA125及CA19-9的蛋白质表达;应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20例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及CA19-9的含量。 结果:CA125及CA19-9蛋白质主要表达于异位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CA125蛋白质在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及25.0%;CA19-9蛋白质在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及10.0%。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9-9、CA125值(U•mL-1)及阳性率分别为(29.64±10.24)、(25.85±9.45) 及16.7%、33.3%。14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9-9、CA125值(U•mL-1)及阳性率分别为(46.54±14.29)、(58.02±20.11)及42.8%、71.4%。异位内膜CA19-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5.0%(17/20),与血清中CA19-9测定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s=0.36,P<0.05)。 结论:CA125及CA19-9蛋白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呈高表达,而在在位子宫内膜呈低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CA19-9主要来源于异位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5.
樊霞  安冬  李琰  康山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4):2948-2951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50例经手术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50例由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行子宫切除或子宫探查的对照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和对照妇女子宫内膜组织(对照子宫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组织(甲基化阳性组)和甲基化阴性组织(甲基化阴性组)CDH1 mRNA、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 在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26.0%(13/50)、异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32.0%(16/50)、对照子宫内膜组为8.0%(4/50),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子宫内膜组(P=0.017、0.003)。甲基化阳性组CDH1 mRNA、E-cadherin表达水平〔(0.4±0.2)、(129.0±17.5)〕明显低于甲基化阴性组〔(0.6±0.1)、(158.0±51.0)〕(P=0.023、0.035)。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存在着CDH1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甲基化阳性、阴性组织中CDH1 mRNA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提示CDH1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CD44V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张向宁 《医学新知杂志》2004,14(4):233-234,F004
目的检测CD44V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研究CD44V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与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D44V6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同期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1),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CD44V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粘附分子CD44V6高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25例进行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5%,明显高于正常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2%(P<0.01),并且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月经周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高表达.并且可能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CD44v6和Smad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住症30例卵巢异位内膜、25例在位内膜、30例正常内膜中CD44v6和Smad7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异位内膜中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分泌期内膜CD44v6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内膜(P<0.05);Smad7在异位及在位内膜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分泌期内膜Smad7与增生期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v6和Smad7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常表达,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25例进行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5%,明显高于正常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2%(P<0.01),并且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月经周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高表达;并且可能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同期收集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正常内膜组织.通过免疫组化二步法对三种内膜组织中EGR-1、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EG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84.44%)与在位内膜(73.33%)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内膜间质细胞中EGR-1的阳性检出率异位内膜为48.89%,在位内膜为44.44%,正常内膜为43.33%,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在位内膜88.89%、异位内膜64.44%)及间质细胞(在位内膜66.67%、异位内膜42.22%)中MMP-9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腺上皮细胞33.33%、间质细胞16.6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位内膜组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EGR-1、MMP-9的表达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碳在角膜中期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6 0只新西兰兔角膜随机分为 3组 :( 1)空白对照组 ;( 2 )通氧组 ;( 3)实验组。每组角膜各 4 0片。空白对照组以Dexsol中期保存液常规保存 ;通氧组在常规保存同时持续通氧保存 ;实验组在通氧组基础上加入等量氟碳液保存。 3  相似文献   

12.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在5岁以下儿童中是较常见的肘部损伤,且极易误诊为肱骨髁上骨折或肘关节脱位。本组25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均为向内侧移位,年龄11个月至14岁,平均5.6岁,属Salter-HarrisⅠ型或Ⅱ型。对本症骨骺损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诸骨(和骨化中心)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骨骺损伤的诊治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右手虎口挛缩以及左拇指皮肤剥脱损伤各一例应用直指背侧皮瓣修复的成功经验,提出该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点,并重点介绍其应用解剖学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述分析1954~84年国内外文献,探讨了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的诊断标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外科处理以及预防和诊断检测技术等问题,强调了大肠腺瘤,遗传基础、免疫缺陷、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在发病上的作用,及高危险组患者应按方案进行常规检测监护之重要性。述介了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系一种原发性大肠癌多中心发生的形式,在诊治上前者与后者有一致性,亦各有其独特性。报告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1977~84年收治的8例住院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诊治经过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5.
使用免疫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体(PA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L-脑啡肽免疫反应(L-ENK-ir)阳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L-ENK-ir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在单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0例正常儿、27例毛细支气管炎、7例肺炎和6例上感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素F_(1α)(6-Keto-PGF_(1α))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结果显示:(1)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TXB_2、TXB_2/6-K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作抗菌导管 ,预防静脉导管感染。方法 :用洗必尽和医用聚氨酯为主要成份涂覆硅胶胶管制成抗菌导管。抗菌试验包括 :(1)涂覆液MIC测定 ;(2 )体外抗菌作用观察 ;(3)体外抗菌作用持续时间观察 ;(4 )导管加温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5 )动物试验检测抗菌效果。结果 :涂覆液对金  相似文献   

18.
报道双胎妊娠及分娩76例,其中,初产48例,经产28例,产前确诊72例;经阴道分娩55例,剖宫产21例。结果表明,孕周越小,新生儿出生体重越轻,死亡率亦愈高,经阴道分娩者,其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文章就双胎妊娠发生率,早期诊断,产前监护,对第二胎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地区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长
春地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调查,首先采用整
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市3个区(朝阳区、南关区和宽城区)和3个县城(农安县、榆
树市和德惠市)为研究区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研究区域选取6所小学(小学五、六年
级)和6所初中(初中一、二年级)9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检测计算患龋率并分析患龋率相
关影响因素(如牙齿排列、牙龈炎患病情况、牙菌斑、牙齿检查、餐后漱口、刷牙频次、营
养状况、服用钙剂情况、睡眠时长、个人饮食习惯和家庭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受检查儿
童总患龋率为51.77%,其中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患龋率分别为57.91%、52.48%、
48.16%和48.98%。随着年级的增长,患龋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患龋率高于县城儿童(P<0.05)。患龋与非患龋儿童菌斑性牙龈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过钙剂、睡眠时间短、每餐后不漱口、牙齿排
列不整齐、偏食、营养不良、喜食零食或甜食、饮用酸奶的频率高、独生子女、父母双方患龋齿、家长对
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低和家庭收入低等是儿童龋病发病的重要诱导因素。性别、喂养方式、刷
牙次数和父母职业对儿童龋病发病无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有牙龈炎、不
进行定期口腔科检查、有牙菌斑、喝牛奶加糖、睡眠时间不足、偏食和营养不良是儿童龋病
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治牙龈炎、定期口腔科检查、去除牙菌斑、喝牛奶不加糖、保证睡眠时间、纠正偏食和营养不良可以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应加强县城儿童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肝导纳图对276例健康成人进行观察,其中男性147例,女性129例,年龄18--64岁。检测结果:肝导纳图与肝阻抗图的波形相似,仅方向相反,各观察指标在年龄组与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议肝导纳图正常值:收缩波波幅(hs)0.0488±0.0046ms,舒张波波幅(hd)0.0277±0.0028(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