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定表达GDNF的MN9D/GDNF工程细胞对6-羟基多巴胺损毁所致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有无治疗作用。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损毁大鼠单侧中赤质多巴胺能神经元、2周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大鼠出现偏侧旋转行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将稳定表达GDNF的MN9D/GDNF工程细胞注入模型鼠损毁侧纹状体,1周后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分泌多巴胺和GDNF的工程细胞,并研究其在帕金森病基因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克隆携带Kozak序列的GDNF cDNA,转染至可分泌DA的MN9D细胞系、将此工程细胞和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组化检测DA能神经元,结果:发现该工程细胞可防止DA能神经元退变死亡,并有助于DA能神经元抵抗MPP^+的毒性损伤,结论:本文首次将PD防治兼顾策略结合起来构建MN9D工程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分泌多巴胺(DA)和GDNF的工程细胞,并研究其在帕金森病(PD)基因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克隆携带Kozak序列的GDNFcDNA,转染至可分泌DA的MN9D细胞系,将此工程细胞和大鼠原代多巴胶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组化检测DA能神经元。结果:发现该工程细胞可防止DA能神经元退变死亡,并有助于DA能神经元抵抗MPP+的毒性损伤。结论:本文首次将PD防治兼顾策略结合起来构建MN9D工程细胞,结果表明其在PD的基因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14~15 d胎鼠中脑来源神经干细胞(mNSCs)被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并移植于帕金森病
模型大鼠纹状体区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孕14~15 d胎鼠解剖显微镜下分离中脑腹侧组织进行mNSCs培养,培养5 d后行GFP/
GDNF基因修饰。PD大鼠模型的建立参照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立体定向中脑背盖腹侧区、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多巴胺。将
PD大鼠随机分组,将基因修饰的干细胞以及无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建立空白mNSCs(PBS替代)移
植组、GFP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3个实验组。移植细胞前后进行行为学评估,以腹腔注射阿
朴吗啡(APO 0.5 mg/kg)诱导PD大鼠旋转圈数作为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评估手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存活、迁
移和分化。结果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和GFP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有明显的行为改善;移植56 d
后,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较其他两组检测到更多细胞存活,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较其他两组都有增加趋势。结论
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离体多巴胺(dopamin,DA)能神经细胞系MN9D细胞损伤模型。方法离体细胞培养条件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作用于MN9D细胞30 min。24 h后,MTT比色法检测MN9D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N9D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6-OHDA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引起MN9D细胞的凋亡,导致细胞存活率降低。200μmol/L浓度的6-OH-DA作用30 min、培养24 h后,MN9D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至68.8%左右,凋亡率增高至约37.8%。结论6-OH-DA能够引起MN9D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而凋亡率增高,产生类似帕金森病时的DA能神经细胞损伤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克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全长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方法 从孕17d大鼠胚胎脑组织中提取RNA,参照分子克隆指南,合成cDNA第1、2链,加入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与pcDNA3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质粒。结果 提取的总RNA经纯化后电泳出现18s和28s两条带,PCR扩增的目的基因为630bp大小的条带,测序结果为633bp。结论 正确地克隆了大鼠GDNF基因全序列,为进一步获得重组活性的GDNF蛋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探究针药结合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6月开展实验研究,选择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各6只。采用单侧纹状体微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药物组美多巴悬浊液灌胃;电针组高频电针(100 Hz)治疗;针药结合组先美多巴悬浊液灌胃,后高频电针治疗;三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TH、GDNF的表达。结果 PD大鼠黑质TH表达减少,美多巴、电针和针药结合治疗都可增加黑质TH和GDNF表达(P<0.01),但针药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美多巴或电针(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PD大鼠可增加其黑质TH、GDNF的表达,效果优于单用美多巴或电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将成年雄猫5只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切除一侧的L1-L5,L7-S2DRG,保留L6DRG为备用根)。术后动物存活10d,取L3脊髓制作20цm厚冰冻切片。用GDNF抗体(1:1500)按常规ABC法染色,观察GDNF样免疫反应在脊髓的分布,计数Ⅱ板层GDNF阳性神经膨体密度。测定Ⅱ板层GDNF的平均灰度值以间接反映其相对含量。结果:正常侧,GDNF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浆染色,Ⅱ板层亦见少量GDNF阳性神经膨体,白质胶质细胞亦有GDNF阳性反应,部分去背根后10d,L3平面手术侧Ⅱ板层GDNF含量及神经膨体密度均明显较非手术侧减少。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后,手术侧Ⅱ板层GDNF的含量减少提示GDNF不仅与脊髓的生理功能有关,且可能在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GDNF 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切断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后的不同时间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向心端及T12-L1段脊髓GDN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前,GDNF mRNA在坐骨神经及L12-L1段脊髓微量表达,切断后其向心端及T12-L1段脊表达逐渐减少,伤后1,7,14,28d分别减少10%,38%,45%,52%和20%,68%,80%,85%。结论:从骨神经切断后其向心端及T12-L1脊髓GDNF mRNA表达减少,推测是由于失去靶组织转运GDNF mRNA所造成,为外源性GDNF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重组腺病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脑缺血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d后用脑立体定位仪经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或GDNF重组腺病毒液,注射前及注射后4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NSS)。注射后4d麻醉处死大鼠,脑组织石蜡包埋。抗GF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重组腺病毒GDNF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注射后4d,GDNF组与NS组相比,NSS评分显著降低;GDNF组,注射后4d,缺血侧纹状体内和梗死灶周围有大量GFP阳性细胞。结论: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在脑缺血大鼠脑内能直接感染病灶周围神经细胞,表达GDNF蛋白,改善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mtrophic factor,GDNF)在保护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过程中,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28K,CB)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注射后第7天,根据行为学分析筛选模型鼠,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PBS组(右侧黑质注射pm)和GDNF组(右侧黑质注射GDNF)。空白对照组动物分别于6-OHDA注射后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时,PBS组和GDNF组动物分别于6-OHDA注射后第14天、21天和28天时,行黑质节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mxylase.TH)、CB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ous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显示DA能神经元、含cB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光镜观察以及细胞计数,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OHDA注射后第28天,GDNF组大鼠右侧黑质rrH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和PBS组;②C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OHDA注射后第7天,空白对照组大鼠右侧黑质尚可观察到cB表达阳性神经元,之后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PBS组均观察不到,而GDNF组大鼠右册黑质处在所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cB表达阳性神经元;③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空白对照组在6-OHDA注射后第7天时有少量的GFAP表达阳性细胞,于注射后第14天时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注射后第28天时已基本检测不到;PBS组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的表现一致,而GDNF组大鼠黑质在所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大量反应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CB和(或)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GDNF保护并促进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存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纹状体注射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mtrophic factor,GDNF)对帕金森病(Parkl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成年小鼠PD模型,通过单侧纹状体定位注射GDNF,取中脑黑质节段,做连续冠状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的表达,光镜观察并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模型制备的第4,6天,单侧纹状体定位注射GDNF后,小鼠黑质致密部TH与C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注射PBS组。结论 经纹状体注射GDNF对成年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B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分泌特点,并观察微囊包裹对细胞存活率及BDNF和GDNF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牛RPE,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制备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细胞,台盼兰染色法检测囊内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BDNF及GDNF分泌量。结果原代及传代后RPE上清液中在基础状态下就能够检测到BDNF和GDNF,传代后两者的分泌量较原代无显著差异。微囊化细胞BDNF和GDNF分泌量在1-5 d与未微囊化细胞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6-8 d两组无显著差异。囊内活细胞数及BDNF和GDNF分泌量在体外培养的第14天至第21天趋于稳定。结论RPE基础状态下就能够分泌少量BDNF和GDNF,且不受传代及微囊包裹的影响。体外培养21 d后仍检测到囊内细胞的存活及BDNF和GDNF的分泌。牛RPE是一种具有一定前景的帕金森病细胞移植的供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绿色荧光蛋白 (GFP)对照组及GDNF治疗组。采用改良Nystr m法经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模型 ,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DC Chol和重组质粒 pEGFP GDNF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HE染色观察伤后 4周伤段脊髓残存组织的面积 ,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 1~ 4周 ,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GFP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伤后 4周 ,GDNF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的面积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脂质体介导GDNF基因体内转染能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和萎缩 ,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促进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时效及量效关系,为深入研究GDNF对C6细胞的促增殖机制提供最佳的时效及量效作用点。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实验组(GDNF浓度分别为10、30、50、70、90μg/L,作用时间分别为12、24、48、72h),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GDNF通过不同作用时间对C6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浓度在50μg/L以上的GDNF作用24h后,C6细胞增殖水平升高,在48h时达到高峰而后趋于平稳或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0μg/LGDNF作用48h后,C6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结论外源性GDNF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最佳时效及量效作用点为浓度70μg/L、时间48h。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重组腺病毒(AdCMVgdnf)对培养的原代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转染不同滴度AdCMVgdnf不同时间后计数,并计算凋亡的运动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104~107 pfu*ml-1 (pfu,plaque form unit) AdCMVgdnf的保护作用中, 以107 pfu*ml-1作用最显著,腺病毒的滴度过大或过小,保护作用都减弱;观察1~9 d不同转染时间的效果时,在第3~9天均可观察到保护作用,以第9天最明显,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增多280%,同时凋亡神经元的百分比较对照组减少12.9%.结论:在一定的时间(9天)和合适的腺病毒滴度(107 pfu*ml-1)条件下,腺病毒介导的GDNF对体外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晔  孙晓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396-1399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ISB1组、ISB2组及空白对照组,ISB1组、ISB2组分别采用乙酸及慢性激怒的方法制造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GDN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ISB1组GDNF表达明显高于ISB2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ISB2组与空白对照组GDN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NF在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增加,提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GDNF需求增加,推测GDNF对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元起保护和促进再生的作用,继而参与调解肠道炎症过程,且可能有保护和促进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肠粘膜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