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系列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系列参数在不同病期及放化疗前后进行比较。方法:用STKS分析仪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结果并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肿瘤转移者结果更高;放化疗后比放化疗前明显降低。结论:血小板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病人不同病期血小板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的恶性肿瘤病人的血小板变化特点。方法选用日本产F—300系半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恶性肿瘤病人(包括手术前、伴转移、手术后和复发时)血小板计数,并与良性肿瘤病人相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病人的血小板在手术前明显高于手术后和良性肿瘤病人,有转移和复发时更高。结论肿瘤细胞能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刺激肿瘤增生,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3.
喉癌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癌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比浊法,对50例喉癌患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并以良性肿瘤病人、喉慢性炎性疾病病人及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SAS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与其他组病人相比,喉癌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并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有增强趋势。结论 喉癌病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一定的增强;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判定、预后评估及预测转移有一定的意义;血小板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观察120例次的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输注前后的血小板数。结果(1)对实体瘤、血液系肿瘤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见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效率为41.18%;(2)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免疫因素、脾脏大小、反复输血、感染发热,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1)血小板输注是防治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2)免疫因素、脾脏大小、反复输血、感染发热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转移复发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血小板和肿瘤细胞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肿瘤病人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转移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依据。1血小板促进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当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进入血液后,可以迅速的激活血小板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代谢产物,如组织因子(TF)、凝血酶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等可激活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使肿瘤细胞被纤维蛋白包裹在微血管中,形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混合癌栓,以利于肿瘤发生转移[1]。血小板微粒(PMP)是血小板活化过程中释放的一中超微性囊泡。血液中的细胞微粒可以来自多种细胞,但血小板来源的占多数,它占了循环血液中细胞微粒的70%~90%[2]。PMP 不仅能促进癌栓的形成,而且还能诱导血管的再生,参与癌症的转移。研究也发现 PMP升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3]。活化的血小板在释放血小板微粒的同时还释放很多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这些生长因子都具有促有丝分裂原性,促进细胞的增生,并诱导血管的生成。TGFβ除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外,还能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对肿瘤的杀伤。活化的血小板会释放 MMPs、5-羟色胺(5-HT)、HT 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便于循环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基底膜,发生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可降低肿瘤患者和血液病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大出血的概率.但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不容忽视.血小板输注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反复多次输注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输注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加重出血.2005年1~12月我院住院输注血小板患者,使用机采血小板112个治疗量,共输注49例,就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血小板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与血小板功能刘芳综述王士昌审校附属三院内三科(050051)关键词血小板;粘附;聚集;冠心病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水肿破裂,导致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部份或完全堵塞管腔,是冠心病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8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伴转移者PLT和PCT高于无转移者(P〈0.01),而PDW和MPV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增高,提示血小板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参数可作为恶性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肿瘤血行转移与血小板功能相关,活血化淤中药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并且抗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肿瘤血行转移。鸡血藤与赤芍均选择性抗肿瘤细胞——血小板相互作用,在肿瘤治疗上有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用KX—21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化疗前、化疗后10d,化疗后3w、化疗后5w的血小板,分男女组,将4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化疗对肿瘤病人的血小板有抑制作用,尤以化疗后10d为甚,在化疗后3w开始逐渐上升,5w后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化疗期间的血小板动态变化,防止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库尔特-JT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CoulterJT)对200例正常老年人(61-80岁)与200例正常成年人(30-50岁)进行静脉抗凝血血小板四项参数对比分析。结果 血小板计数(PLT)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压积(PCT)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平均血小板压积(MPV)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正常情况下。老年人与成年人相比。其单个血小板的大小和体积有明显减小,血小板的体积与血小板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对老年人的血小板进行分析时。不应只观察其数目的多少.同时应对其血小板的PLT、PCT、MPV和PDW的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小板在COPD 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该院122 例初次入院被确诊为COPD 且排除血液、肿瘤、肺血栓栓塞症等相关疾病的COPD 住院 患者作为COPD 组,以性别、年龄、民族相匹配的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2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 料及首次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 COPD 组血小板计数为(193.85±66.68)×109/L、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 值为(48.97±25.15),对照组分别为( 210.45±37.38)×109/L、(60.96±1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OPD 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血小板比容、嗜酸 性粒细胞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小板计数与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性(r s=-0.104, P =0.252);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同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无相关(r s=-0.070,P =0.444);血小板与淋巴细胞 比同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r s=0.132,P =0.14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 s=-0.267,P =0.003)。结论 COPD 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均降低,血小板计数、血小 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同CODP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表面膜糖蛋白(GP)Ibα作为血小板的主要受体,可与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内的多种分子相互作用,调控血小板的生成、凋亡、清除等,并在止血、血栓形成、炎症、免疫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及GPIbα在肿瘤转移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片段,其基本功能是参与凝血、免疫反应及组织修复、重建等过程。近年来发现,血小板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增强侵袭能力,协助逃避免疫系统监视,促进血管生成及血栓形成。同时肿瘤细胞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作用使血小板活化,扰乱凝血系统,进一步增强肿瘤细胞的转移。因此,抗血小板可能成为抗肿瘤协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CTIT)为抗肿瘤药物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及治疗周期等有关。CTIT可导致出血、药物剂量强度降低及治疗时间延迟, 严重时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 最终影响治疗方案按计划实施、增加治疗费用、降低抗肿瘤疗效和生存质量, 导致不良预后。CTIT的治疗应首先明确病因, 评估出血风险, 再根据病因及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输注血小板、应用各类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以及减少血小板破坏的治疗。其中, 促血小板生成的药物主要指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s)等。中医中药在提升血小板方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 对高危患者进行Ⅱ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TI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本共识旨在为中国肿瘤科医生提供更合理的CTIT诊疗方案, 降低患者因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相关出血风险,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CD9单克隆抗体激活血小板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种抗分子量为24000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探针,对血小板活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CD9McAb(SJ9A4,HI117)在其抗原(P24)上的识别肽段不同;两种McAb诱聚血小板的途径有区别;在激活血小板时,两种McAb能同时引发特定的血小板膜蛋白磷酸化,但HI117不能使血小板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活化血小板P24不能与膜上其他蛋白发生物理联结。表明两种CD9McAb激活血小板的机理存在差异,提示其抗原在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江飞飞  林海燕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16,38(2):126-127,14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在6~24h的脑梗死患者30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并对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MPV分别为(9.18±0.57)、(8.76±1.32)fl,(P<0.05),PLT分别为[(173.75±62.18)×109/L]、[(231.86±58.25)×109/L],(P<0.05);透射电镜下,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形态不规则,伪足增多,多处可见血小板聚集、融合在一起,成片状;血小板膜多处破裂;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对照组血小板均匀分散存在、呈圆型或椭圆型,血小板膜表面光滑,伪足突起很少,α颗粒和线粒体较多,少有空泡样改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PV升高,PLT下降,血小板超微结构显著改变,是导致脑血管急性事件的血小板病理改变基础。  相似文献   

18.
放化疗对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SF-3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31例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静脉血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体积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肿瘤病人治疗前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LT、MPV、PCT、P-LCR在放化疗后患者组均明显低于放化疗前(P<0.01或P<0.05),PDW则与放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14例西宁地区小儿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血小板计数为(210.8±71.52)×109/L。血小板比积1.49±0.51ml/L,平均血小板容积为7.16±1.170fl,血小板分布宽度为8.24±1.13X10GSD.四项参数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性极显著。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容积呈负相关关系;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比积问、血小板比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单采术对血小板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浓缩血小板的单采术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用血细胞计数仪对单采术前后的血小板作MPV检测;用瑞氏染色法观察单采术前后的血小板形态的变化;用血液粘附仪检测单采术前后血小板粘附率的变化;用血液凝聚仪检测单采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用CD41a、CD62p标记好单采术前后的血小板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单采术前后血小板的MPV无变化,形态无改变,粘附率、聚集率无变化,CD41a、CD62p阳性率无变化。结论:血小板单采术对血小板的形态、功能都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