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其规范化的手术动作,紧凑的步骤衔接及高效率的操作过程,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的重视和青睐。然而,就其手术本身的精细程度和复杂性,严格要求术者双手、双脚、双眼及大脑的密切配合而言,从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  相似文献   

2.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吲哚青绿对晶状体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白色白内障50例(50只眼)随机分成二组,各25只眼。其中染色组采用吲哚青绿辅助撕囊技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染色组25只眼全部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25只眼有7只眼撕囊没有成功,改为开罐式截囊,其中2只眼在以后的操作中出现后囊破裂。结论 吲哚青绿辅助撕囊技术,对于没有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降低了撕囊难度,提高了连续环行撕囊的成功率,减少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
成熟期白内障因晶状体核活动度大 ,故术中环形撕囊困难 ;同时 ,大而硬的晶状体核 ,使手术的许多环节易出现问题。我院自 1996年 3月开始对成熟期白内障患者采用不同碎核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收集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3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成熟期白内障患者 2 6 7例 (2 91只眼 )。术中采用雕核法碎核患者 92例 (99只眼 ) ,男 4 4例 (47只眼 ) ,女 4 8例 (5 2只眼 ) ;年龄 4 6~ 79岁 ,平均 (6 7± 7)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86只眼 ,并发性白内障 6只眼 ,先天性白内障 7只…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术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6年,我们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中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伴粘连性小瞳孔,浅前房病例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田学敏  冯联兵 《眼科》2001,10(5):310-311
并发性白内障 ,代谢性白内障以及以往认为不适合超声乳化吸除术等类型的白内障 ,手术难度大 ,操作复杂 ,术中容易出现并发症 ,术后视力恢复难以预测 ,我们称之为特殊类型白内障。我院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共进行 80例特殊类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术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80例共 84只眼 ,其中男性 48例 5 0只眼 ,女性 32例 34只眼 ;年龄 42~ 85岁 ,平均 6 6岁。分类 :并发性白内障 2 3例 2 3只眼 ,其中青光眼术后白内障 15例 ,虹睫炎并发白内障 8例 ;挫伤性白内障 12例 12只眼 ;糖尿病性白内障2 5例 2 7…  相似文献   

6.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囊膜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Liu YZ  Cheng B  Liu YH  En GL  Li SZ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83-285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囊膜的变化及其对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影响 ,探讨术后晶状体前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最佳位置关系。方法 散大瞳孔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 12 7例 (14 1只眼 )以约 5mm直径连续环形撕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 3个月后晶状体前、后囊膜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结果 全部术眼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边缘均形成白色环状Soemmering环 ,晶状体囊袋塌陷 ,前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形成无夹持 (6 8只眼 )、部分夹持 (5 2只眼 )及完全夹持 (2 1只眼 ) 3种位置关系。其中完全夹持术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视轴区混浊的发生率 (47 6 % )明显高于无夹持术眼 (11 7% )和部分夹持术眼 (2 1 2 % )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无夹持术眼 (91 2 % )和完全夹持术眼 (81 0 % )人工晶状体正位率明显高于部分夹持术眼(42 3% )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囊膜可发生不同变化 ,其中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边缘全部位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上 ,是保证术后晶状体后囊膜透明和人工晶状体正位的最佳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圆钝超声乳化针头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对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患者342例(406眼)。方法 根据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将术眼分为非硬核组(Ⅲ级及以下)和硬核组(Ⅳ级及以上),两组术眼分别随机分为圆钝针头组(圆钝超声乳化针头)和锋利针头组(锋利超声乳化针头),并使用相应超声乳化针头进行手术。主要指标 手术总时间、平均超声能量、累积超声时间、有效超声时间、后囊膜破裂率及术后第1天较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增加量。结果 非硬核组及硬核组中,两超声乳化针头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非硬核组中,两超声乳化针头组术中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硬核组中,圆钝针头组较锋利针头组使用更多的平均超声能量(42.2%±5.1%、38.9%±6.4%,P=0.004)及有效超声时间(15.53 s±3.47 s、13.34 s±3.18 s,P=0.001),其余术中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总体后囊膜破裂率为4.18%,非硬核组和硬核组分别为3.79%、5.17%。非硬核组中圆钝针头组的后囊破裂率(1.42%)明显小于锋利针头组(6.52%)(P=0.035),硬核组中圆钝针头组的后囊破裂率(1.78%)亦小于锋利针头组(9.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非硬核组中两超声乳化针头组中央角膜厚度增加量无统计学差异(78.5 ?滋m±50.6 ?滋m,71.6 ?滋m±53.3 ?滋m,P=0.263),硬核组中圆钝针头组中央角膜厚度增加量(220.8 ?滋m±36.3 ?滋m)大于锋利针头组(198.4 ?滋m±53.1 ?滋m)(P=0.011)。结论 圆钝超声乳化针头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可减少后囊破裂的发生,但对硬核者增加了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眼科,2017, 26: 79-83)  相似文献   

8.
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几个问题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一种特殊类型,经过30余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其基本操作技术日臻完善,已成为发达国家白内障手术的主要术式之一。本世纪初由Kelman医生发明实用性冷冻头后,冷冻法摘除...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患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内障与青光眼的关系密切,两种疾病往往互为因果,手术也比较复杂。手术既要除白内障提高视力,又要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本就近年来青光眼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方式、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常见眼病,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从白内障囊外摘除过渡到超声乳化术,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熟悉和提高的过程,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快推广。笔者对近2年来所操作的超声乳化术中难于掌握的撕囊、乳化晶体核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g/L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白色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50眼,对照组48例48眼。对照组不做前囊膜染色。观察组采用黏弹剂下5g/L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前囊膜染色针抽取5g/L吲哚菁绿溶液0.1mL,自辅助切口注入到前囊膜中央表面,留置30s,平衡盐液置换出多余染料。两组均应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

结果:观察组前囊膜呈现均匀的淡绿色,能见度显著提高,有48眼撕囊成功,成功率96%; 对照组有29眼撕囊成功,成功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前房未见染料颗粒残存及虹膜炎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角膜透明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使前囊清晰可辨,可提高对白色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囊的成功率,从而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使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初学者较快掌握连续环形撕囊术,改善初学者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0.05%吲哚菁绿稀释液染色前囊膜辅助撕囊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操作技巧。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我院11例(11只眼)采用0.05%吲哚菁绿稀释液染色技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染色成功,前囊膜被染色呈浅绿色,撕囊过程中能清晰地分辨前囊膜与混浊的晶状体皮质,准确地判断撕囊的边界,防止囊袋撕裂等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1个月期间未发现与染色有关的角膜内皮受损、角膜水肿失代偿、虹膜炎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0.05%吲哚菁绿稀释液染色辅助撕囊的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前囊膜的能见度,提高撕囊和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15眼(15例)白色白内障实行超声乳化术,并通过无缝线切口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晶体核乳化匕眼均成功,平均乳化时间2分20秒,术后探眼视力在0.5以上占86.7%,结论:提高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以避免和减轻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高度近视白内障囊上法超声乳化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应用晶状体囊上法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方法:109例(132眼)采用将晶状体核从囊袋内托出,在虹膜平面行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5者57眼占43.2%,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未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或玻璃体溢出现象。结论该方法适合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转型期50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转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50眼进行总结。方法 50眼白内障作巩膜隧道切口,CCC,弹性法或分而治之法碎核,囊袋内植入IOL。结果 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0.5者31例(62%),0.2 ̄0.4眼15眼(30%),≤0.1者4眼(8%),并发症有虹膜损伤,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反应。结论 在转型期术者必须充分认识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病例,严格规范第一操作步骤,不断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或单用其注吸技术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超声乳化仪兼具的乳化、注吸与前玻璃体切除功能 ,摘出不同类型的外伤性白内障并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随访 1~ 6月 ,术后脱盲 (视力≥ 0 0 5)率为93 5% ,脱残 (视力≥ 0 3)率为 80 6 % ,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技术在复杂多样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中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切口方式。方法 120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表面麻醉下颞侧透明角切口和角巩膜隧道切口施行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种切口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颞侧透明角切口者眼心反射及前房积血发生率低于角膜显著低于角巩膜隧道切口者(P〈0.01);随访1月后,虹膜后粘膜主渗出膜形成发生切口者(P〈0.01),随访1月后,虹膜后粘及渗出膜形成发生率前者亦低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32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行连续环形撕囊的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后并发症、眼压、前房角和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 3月 ,视力明显改善 ,眼压 1 4 57~ 2 0 55mmHg明显低于术前 2 8 97~ 41 38mmHg(P <0 0 5) ,前房角较术前开放 ,但前房角粘连改变不明显。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疑难复杂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难点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各种疑难,复杂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难点及手术技巧。方法 应用超声乳化前深埋手法劈核。有效超声乳化,非创伤性小瞳孔牵拉扩张,小瞳孔原位超乳碎核等法对棕黑棕黑硬核,成熟期,过熟期,悬韧带松弛,部分断裂,晶体半脱位,小瞳孔,超高度近视,超短眼轴,小眼球,浅前房等复杂性白内障628例756眼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手术。结果 术后1月矫正视力≥0.5以上共551眼(72.9%)。角膜水肿26眼(3.4%)。后囊破裂37眼(4.9%);218眼小瞳孔眼中210眼术后能保持生理性圆瞳孔(96.3%);23眼晶体悬韧带松弛,部分断裂或半脱位,其中,21眼顺利植入人工晶体(91.3%)。视网膜脱离1眼(0.13%)。结论 复杂性白内障并非手术禁忌症。应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可望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