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晓群  付英  孟维艳  郭向辉  孟令田 《河北医药》2011,33(20):3104-3105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氯胺酮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吗啡组(对照组)和吗啡联合氯胺酮组(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泵入镇痛液的方法控制癌痛,对照组:吗啡100mg4-氟哌利多5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观察组:吗啡100mg+氯胺酮50mg+氟哌利多5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3、5、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辅助吗啡持续静脉泵入具有用量小、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氯胺酮皮下自控镇痛治疗顽固性中、重度癌痛的作用。方法接收在我院的中、重度癌痛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吗啡皮下自控镇痛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患者采取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以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吗啡用量为31.25 mg,对照组患者的吗啡用量为56.42 mg,研究组患者的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中、重度癌痛患者采取吗啡联合氯胺酮皮下自控镇痛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结肠癌根治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 60例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地佐辛5mg+1%罗派卡因10mL+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5mg+1%罗派卡因10mL+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2组患者48h VAS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次数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0.005%)应用于椎管内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与同等剂量(0.005%)吗啡相当,而不良反应如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少于吗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M组),每组30例,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F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24mg+氟比洛芬酯300mg+生理盐水共150ml,背景流量2ml/hr,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M组在相同时间点给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60mg+生理盐水共150ml,参数同F组。分别记录和统计手术后12、48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泵按压次数、伤口引流量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相近,VAS评分和48h伤口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低于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有1例呼吸抑制,F组无呼吸抑制。两组均未见消化道出血。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后不同负荷剂量吗啡对布托啡诺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吗啡负荷剂量分别为A组:0.5mg,B组:1.0mg,C组:1.5mg,D组:2.0mg。镇痛泵混合液采用0.2罗哌卡因+布托啡诺8m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至100ml,分别记录各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及追加按压次数,电子镇痛泵PCA泵中自动记录进药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B、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D组(P<0.05);B、C组用药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行硬膜外镇痛时吗啡负荷剂量为1.0mg、1.5mg的镇痛效果比其负荷剂量为0.5mg、2.0mg时效果好,但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差别。  相似文献   

6.
氟比洛芬酯对中重度术后疼痛患者吗啡用量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与单纯吗啡静脉术后镇痛用于中重度术后疼痛的临床效应. 方法 择期行腹部和胸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 M组:术后镇痛吗啡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 F1组:氟比洛芬酯50 mg超前镇痛,术后镇痛吗啡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 F2组: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 3组术后镇痛(PCA)的设置:PCA 2 mL,锁定时间5 min,每小时极量20 mL. 观察患者术后2,8,24 h的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3组患者术后2,8,24 h的静息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活动痛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h吗啡用量F1、F2组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 3组中均无呼吸抑制和胃肠道出血发生. 结论 对于中重度术后疼痛的中老年患者,氟比洛芬酯50 mg超前镇痛或者镇痛泵中吗啡伍用氟比洛芬酯100 mg,均可取得较好镇痛效果,并可减少吗啡用量,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羟考酮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6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吗啡组和羟考酮组,各33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镇痛泵配方:吗啡组:100 ml生理盐水混合50 mg吗啡以及10 mg托烷司琼;羟考酮组:100 ml生理盐水混合50 mg羟考酮以及10 mg托烷司琼。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前后的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动态VAS评分,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总量、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羟考酮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吗啡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的静态VAS评分、动态VAS评分均较本组镇痛前降低,且羟考酮组降低程度优于吗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总量、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63.01±3.42)ml、(12.21±1.45)次,均少于吗啡组的(85.35±5.47)ml、(21.21±1.55)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低于吗啡组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可获得理想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帕他莫复合吗啡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ASAⅠ或Ⅱ级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吗啡组(M组)和丙帕他莫复合吗啡组(P组)。术毕均给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药物吗啡1mg/mL,镇痛方案:负荷量1mL,维持量0.5mL/h,追加量1mL,锁定时间5min。P组手术结束前30min、之后12、24、36h分别静脉滴注丙帕他莫2g,M组相同时间点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镇痛至术后48h。记录术后12、24、36和48h安静和咳嗽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吗啡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无差异。与M组比较,P组Ramsay评分、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丙帕他莫复合吗啡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敖兴  张超  汪玉林 《中国药业》2011,20(15):76-7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手术且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5 g/L吗啡,试验组使用1.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8 min.观察患者术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 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48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镇痛不全而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作用确切且略优于吗啡,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氯胺酮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切皮前应用氯胺酮在硬膜外腔中的超前镇痛作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产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氯胺酮组在手术开始前于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30m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两组均行PCEA吗啡镇痛。记录疼痛出现时间,术后4、8、12、16、24小时VAS评分,24小时镇痛药液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氯胺酮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16小时及24小时两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小时内吗啡消耗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切皮前硬膜外腔应用氯胺酮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加强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并与单纯使用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1)分别行术后静脉镇痛。Ⅰ组为芬太尼13mg,Ⅱ组为1mg芬太尼+200mg氯胺酮,Ⅲ组为1mg芬太尼+400mg氯胺酮。各组均加入5mg氟哌啶,然后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各组患者术后镇痛48h的VAS评分,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VAS评分4个时点均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或P<0.01),Ⅰ组出现睡眠的患者也较多。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率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结论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静脉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用量,降低单纯使用芬太尼所引起的副作用,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状况,镇痛效果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腹部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拟行肠癌或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复合氯胺酮组(DK组,地佐辛0.3mg/kg+氯胺酮2mg/kg+盐酸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与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0.6mg/kg+盐酸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每组20例。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毕接PCIA镇痛。观察2组患者术后3、6、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DK组患者的VAS评分与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显著优于D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地佐辛联合小剂量氯胺酮PCI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46例癌症患者分别采用吗啡(M组,22例)和吗啡联合加巴喷丁(MG组,24例)镇痛。M组患者根据疼痛VAS评分递加吗啡镇痛;MG组口服加巴喷丁900mg/d的同时再根据镇痛情况服用吗啡。给药1、2、4周时进行VAS疼痛评分及镇痛效果评定,记录吗啡使用剂量及服药4周后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期间,两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镇痛优良率达79.17%~90.9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M组吗啡用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MG组吗啡用量与初始量仅稍有增加(P>0.05)。治疗的第2、4周,MG组吗啡使用量小于M组(P<0.05)。两组治疗相关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嗜睡等;两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59.09%vs.62.50%)(P>0.05)。结论复合应用加巴喷丁和吗啡能有效缓解顽固性癌痛,并可以明显减少吗啡需要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复合奈福派在静脉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的共诊断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芬太尼0.8 mg、恩丹司琼4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 mL,观察组采用喷他佐辛120mg、奈福派200mg、恩丹司琼4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 mL。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连接静脉镇痛泵,均以2 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输入。观察术后4、8、12、24及48 h各时段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等指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喷他佐辛复合奈福派和芬太尼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手术后镇痛,但喷他佐辛复合奈福派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80例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氯胺酮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滴注氯胺酮30mg,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两组均行PCEA吗啡镇痛,记录疼痛出现时间,术后4、8、12、16、24小时VAS评分,24小时镇痛药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氯胺酮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16小时及24小时两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小时吗啡消耗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超前镇痛可加强术后镇痛作用,并可加强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甲状腺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和对照组.手术开始前15 min,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吗啡组静脉注射吗啡5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术后1、2、4、6h记录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高于布托啡诺组和吗啡组(P<0.05),而Ramsay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布托啡诺组和吗啡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及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吗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甲状腺手术能产生满意的超前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与吗啡相似,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17.
舒芬太尼在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媛  吴新民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8):1523-152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骨科脊柱手术且进行PCI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0.5mg.mL-1吗啡,试验组使用2.5μg.mL-1舒芬太尼,背景剂量1 mL.h-1,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6 min。观察患者术后2,6,24和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术后48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述评分(VR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一例患者因镇痛不全而肌注杜冷丁50 mg;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的PCIA,镇痛作用确切,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镇痛作用略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不同给药方式对下肢骨科术后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M组:吗啡5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 L;D1组:在手术结束前缓慢静注(10min)Dex 0.8μg/kg,硬膜外配泵,吗啡2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 L;D2组:Dex 0.8μg/kg+吗啡2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 L;3组均为4m L/h的背景输入量。记录PCEA开始后6、12、24h的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镇痛(PCEA)各时点3组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MAP明显低于D2组、M组(P0.05);D1组在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D2组、M组(P0.05);D1组、D2组在24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 Dex用于硬膜外配泵方式给药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可以减少吗啡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鞘内镇痛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50例采用持续鞘内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吗啡+布比卡因(A组,25例)和吗啡(B组,25例)。比较治疗前后静息/运动VAS疼痛评分,记录吗啡用量,评估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镇痛期间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A组患者的运动VAS疼痛评分较B组更低(P<0.05)。A组每日吗啡用量为(4.17±1.25)mg,少于B组的(8.34±1.48)mg(P<0.05)。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高于B组的(67.82±6.03)分(P<0.05)。A组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4.00%vs.20.00%)(P<0.05)。结论与单一吗啡比较,持续鞘内输注吗啡联合布比卡因对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较好,能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每组各15例。镇痛药为吗啡1mg/mL,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1mg,持续输注剂量0.5mg/h,单次给药剂量1mg,锁定时间10min,每4h最大限量20mg。应用PCA泵的同时,氯诺昔康组静脉注射首剂氯诺昔康8mg,首剂药物后12、24和36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吗啡组在四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安静痛和咳嗽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氯诺昔康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氯诺昔康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其他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分、在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并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