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院1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政府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重视,法规的健全,人民群众对自我健康的关注,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2002年以来,成立了监测组,制定了奖惩措施,建立了监测网络,使ADR监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对我院2003年1 相似文献
3.
4.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集到的2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1·50%),其次是中药制剂(18·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1·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6·90%);严重的ADR有4例;绝大多数ADR出现在用药61min~24h内(87例);对症治疗89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13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37例ADR报告中ADR类型、分级.药品的种类,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引起ADR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占36.8%,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5.1%。抗微生物药中又以喹诺酮类居首位.青霉素类居其次。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为加强ADR的监测,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对2003年以来本院呈报的9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参考。1材料与方法将本院2004—2005年呈报的98例ADR资料输入计算机,用Excel进行处理,分别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ADR结果、ADR所涉及的药物及器官等作频数分析。2结果2·1一般资料本院两年来报告ADR共98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8个月~89岁,其中8个月~18岁9例,19岁~60岁73例,60岁~89岁16例。给药途径为口服19例,肌肉注射11例,静…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是人类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保障人类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药品也是双刃剑,有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上个世纪国外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有几十起,累计至少死亡2万余人,伤残万余人。从沙利度胺(反应停)致海豹肢畸形、非那西丁致严重肾脏损害,到西立伐他汀引起致死性横纹肌溶 相似文献
8.
131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医院2006年收集到的131例ADR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31例ADR中,化学药品引发121例,中成药引发10例。在121例化学药品所致ADR中,静脉给药引发者最多,占总例数的49.62%;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首位;皮肤及附件损害是ADR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52.89%(64例),而较严重的ADR有10例。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2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型及构成比、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和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4.04%;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9.30%和40.70%;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0.70%;由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4.0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77%。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585例ADR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分布、报告人职业、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中,≥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108种,其中抗感染类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2.05%,生物制品引起的次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37.09%,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并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79.64%)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微生物药与营养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7例(24.36%)和59例(21.4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27.15%)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的ADR11例(4.0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我院36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正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1):34-36
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反馈工作,掌握ADR的发生动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6月36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我院上报的2004-2006年的27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2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ADR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ADR监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提高疗效,降低ADR带来的危害。本文对我院上报的21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院48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488例。为了解药物引起ADR的临床表现,现将4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监管.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我院于2000年启动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于2004年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4年来共收集到的ADR报表203份.为进一步加强ADR的工作,提高临床医师用药的安全性意识。现对所收集的报表从上报人员、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监测制度在我国的不断规范,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亦受到普遍重视。在临床上对ADR的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降低医疗费用。本文就我院2005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45例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OR/ADE)报告2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中一般ADR194例(97.00%);性别、年龄与A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院内门诊ADR39例;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125例,62.50%),其次为中成药(20例,10.00%);静脉用药引发ADR166例(83.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95例,47.5%);无死亡及后遗症报告;医师上报169例(84.50%)。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