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刘建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45-14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和丙肝抗体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37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总发生率为24.1%(33/137),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韩惠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50-50,53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损害。方法:比较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及单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对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比单纯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高。结论:抗结核药对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比单纯肺结核的高,可能与乙型肝炎患者本身肝功能损害有关,加强保肝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b(+)及HBcAb(+)、HBsAg(+)和HBeAg(+)及HBcAh(+)、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痨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 38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9%(73/384),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 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痨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冈素;临床应用抗痨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b(+)及HBcAb(+)、HBsAg(+)和HBeAg(+)及HBcAh(+)、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痨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 38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9%(73/384),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 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痨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冈素;临床应用抗痨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b(+)及HBcAb(+)、HBsAg(+)和HBeAg(+)及HBcAh(+)、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痨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 38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9%(73/384),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 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痨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冈素;临床应用抗痨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状况。方法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b(+)及HBcAb(+)、HBsAg(+)和HBeAg(+)及HBcAb(+)、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痨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38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9%(73/384),乙月十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几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痨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用抗痨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8.
赵勇 《贵州医药》2002,26(1):38-39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携带者近一亿以上 ,约占全国人口的 10 %~ 2 0 % [1] 。抗结核药物大多数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肺结核患者同时伴无症状HBVM阳性者 (HBsAg、HBeAg、抗 HBC阳性为大三阳 ) (HB sAg、抗 HBe、抗 HBC 阳性为小三阳 )对抗结核药治疗致肝损害的反应如何。现将我院 94例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与 10 0例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作回顾性的对照观察。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94例HBVM三项阳性的 (大、小三阳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结核的同时对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呋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4例,占13.3%;对照组30例中,肝功能损害12例,占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4w为肝功能集中损害的时间,对AST、ALT、HBV DNATBIL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检测,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在治疗后半年的情况观察组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对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降低了肝内炎症反应等肝损害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有较好耐受性,效果满意,在临床应用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2):303-305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临床影响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HREZ/4HR抗结核治疗方案和保肝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致肝损害发生情况和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以及致肝损害出现时间和复常时间。结果:阳性组患者用药后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3.33%;治疗后TBIL、AST、ALT测得值分别为(50.59±6.47)μmol/L,(181.18±29.84)U/L和(239.15±33.84)U/L,均高于阴性组(P<0.05);致肝损害出现时间为(33.57±4.16)d早于阴性组,复常时间为(22.23±3.64)d晚于阴性组,上述指标经组间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易导致其肝功能损害,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采取对应措施,保护患者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水矿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7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 HBV-M)阳性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HBV-M阴性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损害情况、肝功能损害出现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 TBL)水平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故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用药,降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的112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抗结核治疗均采用2HREZ/7HRE方案。结果:在治疗6、12个月后与拉米夫定治疗组相比,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的血清HBV-DNA拷贝数显著下降(P<0.05);两个治疗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但两个治疗组的下降值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患有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阿德福韦酯比拉米夫定更为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增强患者肝脏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并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从而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7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及其中10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中有54例(39.7%)出现肝损害,HBVM阴性患者1140例中出现肝损害46例(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时间分别为(18.7±11.3)d、(31.5±13.2)d。肝损害的程度ALT分别为(121.1±55.2)U/L、(75.4±32.3)U/L;TBIL分别为(57.0±33.2)μmol/L、(36.8±24.9)μmol/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有一定影响,在抗结核治疗前检查HBVM及肝功能十分必要,对HBVM阳性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一旦出现肝损害,应根据肝损害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结核治疗及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合理选择药物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避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我们对国内近年来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的肝损害情况,及其合理选取药物进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7):1399-1401
目的:评价四逆疏肝汤对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所致肝功能损害6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中药四逆疏肝汤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U/L)、AST、TBIL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逆疏肝汤与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所致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5例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脏功能受损的临床资料,并对肝功能损害情况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间以及结核病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多发生于用药2~6周;60岁以上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P<0.05);有既往病史、嗜酒和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用药强化期内、老年患者、有既往病史、嗜酒习惯以及患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因此应针对患者的年龄及个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环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采用双环醇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3个月后无肝功能损害人数60例,占96.77%;对照组元肝功能损害人数43例,占69.35%。结果表明,观察组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疗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可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杨俭 《北方药学》2016,(1):67-67
目的:分析水飞蓟宾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所门诊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诊的200例肺结核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00)及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水飞蓟宾治疗,对照组给予肝泰乐治疗,对两组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00%,对照组为94.00%(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未发生率81.00%,高于对照组的67.00%(P<0.05),观察组中度肝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水飞蓟宾治疗,可有效抑制肝功能损害,起到肝功能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建伟  喻玲 《中国医药》2011,6(9):1092-1093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8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86例),治疗组乙型肝炎24例,对照组乙型肝炎27例.治疗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加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 mg,3次/d,口服.对照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加口服护肝片,4片,3次/d,观察2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发生肝功能损害10例,占11.6%,其中乙型肝炎患者7例,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1.6%;对照组发生肝功能损害23例,占23.5%,其中乙型肝炎患者15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23.5%;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364,P<0.05).51例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22例,133例非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11例,乙型肝炎患者较非乙型肝炎患者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x2=30.449,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可以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明显优于抗结核药物+口服护肝片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尤其对乙型肝炎合并结核患者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用拉米夫定治疗和护理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携带者85例,在初治抗结核治疗同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5例(5.9%)因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过重及尿酸过高等不良反应停药,高龄4例(4.7%)因自身及家属拒绝接受抗结核治疗,2例(2.4%)因病重并发肝衰竭死亡;74例(87.1%)全程完成抗结核治疗,肝功能受损程度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小于60U,经护肝治疗下逐渐恢复正常,HBV-DNA控制在103copies/ml以下。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同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良好,可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和乙肝病毒复制所致肝损害,治疗中必须密切监测复查肝肾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