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外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主流术式。2002年以来本院用这种术式治疗CSDH 113例,发现了一种新的并发症——膜夹层血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颅骨钻孔单孔或前后双孔闭式引流术+生理盐水冲洗治疗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 治愈45例,其中出现血肿复发、脑挫裂伤各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张力性气颅、低颅压各1例。结论 CSDH钻孔生理盐水冲洗闭式引流术疗效可靠。认真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具体情况分析处理,操作精细、轻柔,术后认真观察患者精神、神志,引流液情况并及早处理是预防及早治疗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外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主流术式。2002年以来本院用这种术式治疗CSDH113例,发现了一种新的并发症——膜夹层血肿,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86岁。2004年4月11日因"一过性脑供血不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钻孔引流术式。方法 分析 4 0例经改良术式行钻孔冲洗引流的老年人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 0例均行钻孔引流手术 ,治愈 39例 ,好转 1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少 ,其中并发颅内积气 3例 ,脑脊液漏 1例 ,癫痫、精神障碍各 1例 ,无继发颅内血肿及血肿复发。结论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改进术式术后并发症少 ,有一定的优越性 ,可提高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钟亮  钟敏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19-19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7年9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颅骨钻孔冲洗引流73例,开颅骨瓣成型血肿清除12例,穿颅冲洗引流8例,神经内镜下手术5例。结果:患者术后恢复均较好,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4例,并发颅内出血1例,硬膜下积液3例,少量硬膜下积气2例。结论:上诉4种术式均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案,临床上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颅骨钻孔引流仍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种潜在的高危因素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钻孔血肿冲洗术治疗的11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因素进行分析,如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血小板、高血压、糖尿病、术后是否进行闭式引流、术中冲洗液所见。对以上因素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6%。血肿腔冲洗液中有血凝块及絮状物和糖尿病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血小板、高血压等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其与血肿的术后复发相关。结论血肿腔冲洗液中有血凝块及絮状物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是否有糖尿病也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本组46例CS-DH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血肿量60~180mL,引流时间3~5d。结果46例中,44例经1次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后治愈;2例血肿复发,改行钻孔引流反复冲洗,术后治愈,无合并症,无死亡。结论CSDH行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创伤小、效果好、简便易行,可作为CSDH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甫 《海南医学》2004,15(9):79-80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病因 ,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术前经CT及MRI确诊为双侧CSDH行双侧钻孔冲洗引流术。结果 本组 2 6例均行双侧钻孔冲洗引流术 ,术后并发颅内血肿 3例 ,2例术后血肿单侧复发 ,其中 1例因有原发脑干伤 ,经治疗后植物生存。其余病例均痊愈。结论 ①CT和MRI对双侧CSDH可以做出早期确诊 ;②钻孔冲洗引流治疗CSDH安全有效 ;③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对60例CSDH患者在血肿中心部位钻孔,硬膜下血肿腔内植管反复冲洗后,放置"T"管引流,1~2 d后拔管。结果56例顺利恢复,1例复发,采用同样方法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出现硬膜下积脓经敞开冲洗引流治愈,1例出现脑内血肿经保守治疗遗留有同侧轻度中枢性面瘫,1例入院时已出现脑疝,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单孔冲洗引流治疗CSDH效果可靠,具有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本组46例CS-DH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采用YL-l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血肿量60~180 ml,引流时间3~5 d。结果:46例中44例经一次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后治愈;2例血肿复发,改行钻孔引流反复冲洗术后治愈,无合并症、无死亡。结论:CSDH行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创伤小、效果好、简便易行,可作为CSDH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慢性硬膜下血肿35例,采用单孔式钻引流孔术33例,因血肿机化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术2例。结果:采用单孔式钻孔引流术33例,一次性治愈32例,复发仅1例,在同侧再给予钻孔引流后治愈。血肿机化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2例治愈。结论:钻孔引流是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治愈率高,手术效果好,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适用于血肿包膜厚,血肿内有分隔或机化的血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对采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的58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中,1例因分隔性硬膜下血肿于术中更改手术方式而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余均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术后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3.
钻颅冲洗血肿腔颞肌下开放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进累及颞部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120例累及颞部CSDH病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两组手术治疗。60例(A组)采用钻颅及小骨窗血肿冲洗与血肿腔颞肌下开放方法;对照组(B组)60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方法。两组病例均经3—12个月随访。结果:A组59例治愈,死亡1例,无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脑损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症。B组治愈54例,死亡6例,合并张力性气颅28例,血肿复发4例,脑损伤6例,硬膜下积脓1例,癫痫4例。结论:钻颅冲洗血肿腔颞肌下开放方法能进一步提高CSDH手术疗效,无并发症,病死率低,是治疗累及颞部CSDH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5年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CSDH220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发生的10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0例并发症中张力性气颅3例。脑挫裂伤,血肿复发,血肿腔内感染,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低颅内压。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各1例;本组220例,死亡3例,均是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患者,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术,使98%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称为标准疗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钻孔冲洗引流术是一种精细手术,不可低估其严重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82例老年人CSD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均采用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术后血肿残存再次钻孔引流4例,继发脑内小血肿2例,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无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 本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主要通过头颅CT及MR扫描,治疗应以手术为首选,钻孔引流方法安全、刨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诊治特点,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98例成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 CT扫描能够早期诊断;钻孔引流成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安全有效;应重视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2例老年人CSD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全组均采用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术后血肿残存再次钻孔引流4例,继发脑内小血肿2例,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无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本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主要通过头颅CT及MR扫描,治疗应以手术为首选,钻孔引流方法安全、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慢性硬脑膜下血种床边锥孔引流的治疗方法在国内均已开展多年。但目前各单位临床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其原因主要认为 (1)既往认为慢性硬脑膜下血种的发病机理有渗透压和半透膜学说。血肿的扩大与血肿液的高渗透压有关。在此基础上手术不论钻孔或椎孔多同时冲洗术腔。以达到改变血肿液的高渗透压。目前已确定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不断扩大是因为新生外膜的巨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和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亢进造成 ,与渗透压无关。〔1〕引流治疗已达到减压及促进血肿腔闭合的目的 ,可不必冲洗。这一改进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及可能因人为操作造成的术后气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方法及操作过程,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及其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有症状的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应用T型管双孔引流44例,单孔引流10例,开颅清除血肿2例。结果:恢复良好50例,6例伴发轻度并发症,经体息、对症治疗治愈。结论:有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颅骨钻孔引流冲洗术,选择正确手术方法、操作过程,术后正确治疗、护理,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避免张力性气颅的手术方法。方法:在血肿最厚处行颅骨钻孔,采用双腔冲洗引流管行血肿腔冲洗和闭式引流,余手术操作与常规钻孔相同。结果: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其中双侧血肿3例,共计59个血肿,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无张力性气颅。结论:颅骨钻单孔引流,术中体位舒适,患者易接受。术后睡眠、翻身不会压迫引流管而影响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尤其是颅内积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