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添加纳米纤维素晶须(NCW)对玻璃离子水门汀(GIC)的力学性能及溶解率方面的影响。选用NCW为改性材料,分别按质量比0 wt.%、0.5 wt.%、1.0 wt.%、1.5 wt.%均匀混入GIC粉中常规固化,测定了改性后材料的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显微硬度、粘结强度,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样品的断口形貌。并将复合材料浸泡在人工唾液中30天,用Paffenbarger测重法评价材料的溶解性。结果表明,添加NCW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弯曲强度和粘结强度均得到提高(P〈0.05),其中加入1.0wt.%NCW提高最大,但压缩强度有所下降(P〈0.05)。随着添加NCW质量的增加,GIC的溶解率先增大后减小(P〈0.05)。这说明添加适量NCW的GIC的弯曲强度和粘结强度得到提高,对溶解性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结果为口腔临床改性GIC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四针状氧化锌晶须改性的临床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和抑菌性,为减少继发龋提供新途径。方法向光固化复合树脂中添加质量比为0%、1%、3%、5%、10%经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的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通过机械和超声搅拌均匀后,快速填入模具中固化,研究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性。结果随着T—ZnOw添加量的增加,改性后的临床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弯曲强度和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中5%组具有最高值,1%,10%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3%组较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抑菌率随着T—ZnOw添加量的增加,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率提高,其较空白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添加T—ZnOw为5%组的弯曲强度和显微硬度最高,抑菌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材料的根尖封闭性能。方法选取42个直根管的前牙,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各12个)和2个对照组(每组各3个),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用侧向加压法进行充填。3个试验组所用根管材料分别是纳米羟基磷灰石/硅酸钙牙胶尖组(n-HA\Ca)、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材料糊剂加牙胶尖组(HA\Ca)、纳米羟基磷灰石加牙胶尖组(HA),用葡萄糖微渗漏测量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根充材料与根管壁的密合度,评价根尖封闭性。结果经苯酚硫酸法检测,3组材料的葡萄糖渗漏浓度有显著性差异(t=2.4647,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材料的根尖封闭性能优于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材料和纳米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潜活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N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非角化性鼻咽癌(non—kerat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K—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999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病理诊断明确的60例NK—NPC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on二步法)检测LMP-1、NET-1、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另取10例鼻咽慢性黏膜炎症组织作对照。结果:(1)NK—NPC中LMP-1、NET-1、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慢性黏膜炎症组织(P〈0.05);(2)NK—NPC中,LMP-1表达强度与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NET-1、VEGF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3)NK—NPC中LMP-1、NET-1、VEGF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5)。(6)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MP-1、VEGF表达与NK—NPC的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P-1、NET-1、VEGF的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NPC转移与预后,LMP-1和VEGF可作为评估NK—NPC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载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的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纳米微球对口腔鳞癌及结肠癌的体内抗瘤作用。方法:采用超透析法制备HCPT/PEG—PBLG纳米胶束,透射电镜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应用HCPT/PEG—PBLG纳米微球治疗口腔鳞癌或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状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HCPT/PEG—PBLG纳米微球为核-壳型结构,大小约230nm;于对照组比较,所有HCPT治疗组均可明显抑制口腔鳞癌或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P〈0.01),其中HCPT/PEG—PBLG纳米微球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HCPT组(P〈0.01).PEG—PBLG组对移植瘤的生长无抑制作用(P〉0.05);对口腔鳞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9.6%(HCPT,3mg/kg,qd)、74.1%(HCPT,10mg/kg,qd)、59.8%(HCPT,3mg/kg,qod)和85.6%(HCPT/PEG—PBLG3mg/kg,qod);对结肠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0.0%(HCPT,3mg/kg,qod)和83.8%(HCPT/PEG—PBLG3mg/kg,qod)。组织病理学显示:PEG—PBLG、HCPT/PEG—PBLG组肿瘤细胞可见较多吞噬小体,而HCPT组未见;HCPT、HCPT/PEG—PBLG组肿瘤细胞可见较多凋亡和坏死。结论:HCPT/PEG—PBLG纳米微球可明显提高HCPT的抑瘤作用,PEG—PBLG纳米微球可成为HCPT类药物的理想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人脑胶质瘤来源于胶质瘤起始细胞/干细胞(glioma initiating cell/stemcell,GIC/GSC)的假说,鉴于干细胞特性.常规手术和放化疗难以清除GIC.本研究试图用体外活化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GIC细胞进行杀伤研究。方法:以体外长期培养于干细胞培养基的CD133阳性胶质瘤细胞作为GIC,用免疫磁珠从胶质瘤患者(或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NK细胞,常规IL2/PHA活化NK细胞后,应用LDH释放法检测其体外杀伤GIC细胞的活性,以K562细胞为阳性对照。结果:体外实验中,异体NK细胞可以在GIC的培养基甩生长和活化.且其杀伤GIC细胞的能力随效靶比增高而增强,同一效靶比时,活化的NK细胞杀伤GIC细胞的活性明显高于未活化(静止)NK细胞的活性(P〈0.011。结论:异体NK细胞可以在GIC的培养环境中活化并表现出针对GIC的杀伤能力,为NK细胞用于脑胶质瘤起始细胞的临床清除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D2—4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VEGF—C和D2—40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VEGF—C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C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直肠癌瘤周淋巴管密度(LDV-pt)显著高于瘤内淋巴管密度(LDV—it)和正常组织淋巴管密度(P〈0.05)。瘤周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瘤内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C可能在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结直肠癌瘤周淋巴管密度和VEGF—C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CD14的表达,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41例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于术前、术中检测CD14指标,包括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中性粒细胞率(粒%)、淋巴细胞率(淋%)和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观察其数值的变化。结果41例肺癌患者术前与术中CD1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高于术前(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粒%)高于术前(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淋%)、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CD14 MFI、粒%、淋%和DR^+/淋会发生改变,其增强或增高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发展或手术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孙亚男  刘鸣  金德均  肖玉丽 《肿瘤》2008,28(1):40-43
目的:探讨TFPI-2基因的表达与声门上喉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FPI-2在声门上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声门上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FPI-2在声门上喉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TFPI-2 mRNA和蛋白表达随声门上喉癌的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临床Ⅲ-Ⅳ期的表达低于临床Ⅰ-Ⅱ期(P〈0.05)。TFPI-2蛋白染色强度随声门上喉癌的侵袭程度增加及淋巴结转移而降低(P〈0.05)。TFPI-2蛋白表达阴性组声门上喉癌患者较阳性组者预后差(P〈0.05)。结论:TFPI-2表达下调可能与声门上喉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声门上喉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VEGF-C、COX-2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中VEGF.C、COX-2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BAC60例为实验组,肺腺癌伴BAC20例和肺腺癌2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VEGF—C、COX-2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EGF.C在BAC、肺腺癌伴BAC和肺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6.7%、90.0%和95.5%,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BAC非黏液型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黏液型(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C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部位、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联(P〉0.05)。COX-2在BAC、肺腺癌伴BAC和肺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3.3%、75.0%和77.3%,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BAC伴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肿块直径≥3cm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块直径〈3cm组(P〈0.05),COX-2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部位、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VEGF-C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69,P〈0.05)。结论VEGF—C联合COX-2检测可用于BAC侵袭、转移特性的评估及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对大鼠NK细胞活性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模对象,随机分为0.5、4和32 mg/kg 3个纳米TiO2染毒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微米TiO2染毒组(32 mg/kg)。采用支气管滴注染毒,每周2次,实验持续28 d。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NK细胞数目,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液相芯片技术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结果:随着纳米TiO2染毒剂量的增加,脾脏NK细胞活性逐渐增加,高剂量组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和微米TiO2组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米TiO2组与对照组相比,脾脏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 > 0.05)。各剂量组外周血NK细胞数目及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纳米TiO2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加脾脏NK细胞活性,但NK细胞活性及相关细胞因子的长期变化及潜在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网络通信效能的建模仿真是网络中心战(network centric warfare,NCW)信息增值链条仿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中进行NCW信息网络的建模仿真,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实现途径。本文通过对网络中信息传递过程的分析,分别给出了两种仿真途径的通信模型组成和仿真实现逻辑。对于"分散式"通信仿真,引入了多个功能函数对消息的各个处理流程及通信链路性能进行功能性建模;借助网络仿真工具构建NCW跨层的网络通信协议栈模型,从而实现NCW虚拟战场"集中式"通信仿真。这两种仿真途径的逻辑实现方法为在HLA分布式虚拟战场中进行NCW通信仿真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对NCW网络化信息增值的效果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组卡介苗(BCG)和野生BCG对人外周单核细胞(hPBMC)上TLR的调节差异,揭示hIFN-α-2b对hPBMC上TLR4的表达是否具有协同增强效应,以及BCG介导免疫细胞活化效应的新机制。方法比较研究重组hIFN-α-2b-BCG和野生型BCG,及其上清和等量干扰素对TLR4表达的调节,以及表达TLR4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以淋巴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对TLR4进行检测,MTT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结果证实了重组BCG和野生BCG对hPBMC的TLR4的表达均有正调节及抗肿瘤效应;重组BCG对hPBMC的TLR4表达的调节优于野生BCG(P〈0.05);重组BCG上清和外源性等量干扰素对TLR4表达皆有正调节作用,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重组BCG上清与野生BCG上清相比,对hPBMC诱导TLR4表达差别显著(P〈0.05);与野生BCG组相比,重组BCG组表达TLR4的hPBMC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显著增强(P〈0.05)。结论重组BCG的脂多糖和持续分泌的hIFN-α-2b对hPBMC的TLR4表达均有正调节作用,并加强表达TLR4淋巴细胞的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联合长春新碱(VCR)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及化疗的影响,检测其是否通过影响bcl-2及p53发挥作用。方法 将乙酰胆碱单独或与VCR(浓度为IC50)联合作用于肺腺癌细胞株A549,测定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乙酰胆碱联合VCR对bcl-2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0.1、1、10 μmol/L的乙酰胆碱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050±0.032) %、(0.101±0.021) %、(0.169±0.015) %;0.1、1、10 μmol/L的乙酰胆碱分别与0.2 μg/ml VCR联合,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529±0.023) %、(0.545±0.011) %、(0.589±0.015) %,与VC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9、1.37、1.83,均P<0.05),0.1~10 μmol/L的乙酰胆碱单独作用于A549细胞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与VCR联合后显著提高A549对VCR的敏感性(P<0.05); 此外,联合用药后各组bcl-2及p5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乙酰胆碱单独及联合VCR均能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乙酰胆碱与VCR协同或相加作用影响了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显微CT多阈值分析对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类型骨组织表达的可靠性,为采用显微CT影像学方法有效评价骨折愈合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大鼠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模型,5 w后采用显微CT对骨折部位进行扫描,分别于225~700(代表全骨组织),225~330(代表钙化软骨和骨痂)和331~700(代表成熟骨组织)3个阈值范围内,测量和分析骨折标本的骨体积(bonevolume,BV)、组织体积(tissue volume,TV)和骨体积分数(BV/TV)。然后,对标本进行四点弯曲生物力学测试,分别测量和计算标本的刚度(stiffness,S)和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E)。最后,制作上述标本的不脱钙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和Von Kossa(VK)染色,并采用Osteomea-sure软件对切片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进行测量和分析。上述实验均以正常大鼠股骨作为对照。结果显微CT重建:实验组骨折已完全连接,髓腔再通。显微CT测量结果示:在225~700阈值内,实验组BV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BV/TV也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4);在225~330阈值内,实验组BV和BV/T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331~700阈值内,实验组BV和BV/T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测量示:实验组S和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示:实验组骨折已完全被新生组织桥接修复,但修复组织多为软骨样或编织骨组织。VK染色示:实验组骨折部位填充组织钙盐含量较低,部分组织VK染色阴性。采用Osteomeasure软件对VK染色阳性区域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示:实验组BV/T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①采用显微CT单阈值分析会将部分不成熟的骨组织成分当做正常骨组织进行评价,造成对骨修复效果和骨强度误判。②通过显微CT多阈值分析可以明确表示不同的骨质成分,相关结果与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存在较好的依从性。③采用显微CT多阈值分析技术能够有效评价骨折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结肠癌组织NR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NRP2的表达在淋巴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RT-PCR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NRP2和VEGF-C的表达,以及结肠癌组织淋巴管的免疫组化标记和微淋巴管密度(MLD)计数。结果:结肠癌组织周围区域(48.8±23.5)、表浅区域(24.6±10.1)和肿瘤中心(11.3±7.7)MLD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肠癌组织NRP2的mRNA水平为0.87±0.26,高于正常组织038±0.12,转移组的mRNA水平为112±025,也高于非转移组的0.76±0.19(P<0.01)。NRP2表达定位于结肠癌细胞浆和部分淋巴管内皮细胞浆,阳性率为34.8%;其表达与肿瘤边缘及标记部位MLD呈正相关(r=0.432,P<0.01),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与VEGF-C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606,P=0.001)。结论:NRP2表达可能对结肠癌局部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应用后入路椎板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行后入路椎板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7±1.0)h,平均出血量为(482.8±114.4)ml。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2例患者麻醉清醒后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经1—2年的随访,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治疗后肌力均恢复到4级或5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标准(JOA),治疗后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后人路椎板切除术可充分暴露肿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和肌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观察50例大肠癌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ng-1、Ang-2、Tie-2的表达,采用CD105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Ang-1的表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Ang-2、Tie-2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Ang-2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Ang-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低于无转移组(<0.05);Ang-2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0.05),在Dukes'C、D期明显高于Dukes'A、B期(<0.01);Tie-2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0.05);Ang-2、Tie-2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0.345,<0.05;=0.299,<0.05)。结论 促血管生成素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且在大肠癌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