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观察68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日间血压明显高于夜间(P<0.05),其中以上午6—12小时血压为高,且此时心电监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2.
谢月萍  刘兵 《医学文选》1999,18(4):537-53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胰岛素抵抗 ( IR)和高胰岛素血症 ( HIS)之间有何异同 ,以及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检测 4 5例正常人 (对照组 )、5 8例高血压病患者、3 2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糖耐量中胰岛素 ( IS)、C肽 ( CP)以及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  5 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3 2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 ( TG)、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 4 5例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3 2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亦与 5 8例高血压病患者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均较单纯高血压病者更为显著 ,且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陈柏兴 《海南医学》2009,20(6):91-92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高血压病病人预测发生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55例分成单纯高血压病组67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88例,利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AASI监测并比较两组AASI的差异。结果合并冠心病组AASI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SI对高血压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SI对高血压病病人发生冠心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对 70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 1 0 2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84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而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5 8%消失 (P <0 .0 1 )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组 85 %出现晨峰 ,而单纯高血压病组 5 5 %出现晨峰 (P <0 .0 1 )。结论 :血压的昼夜变化和晨峰与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晨峰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消失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伴高血压病血压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5例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结果: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数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结论:血压升高、左室负荷增大和氧耗增加,是导致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脑卒中或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将15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左室肥厚组、脑卒中组和糖尿病组,监测各组的动态血压均值、昼夜负荷值和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情况.结果左心室肥厚和脑卒中二组其血压水平、昼夜血压负荷值和非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糖尿病组仅非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率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病心脑器官损害与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升高、昼夜血压负荷值升高及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合并糖尿病者非杓型血压节律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观察以及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方案选取62例冠心病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冠状动脉造影后,选择Gensini评分技术对其冠状动脉组织的病变程度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以患者是否并发冠心病为标准进行分组:A组(并发冠心病)有患者42例,B组(未并发冠心病)有患者20例.监测所有入选对象的血压、血尿酸水平,通过对两组患者罹患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的几率的对比,探究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均配合完成研究工作,对其进行系统性比对后,发现A组入选对象血尿酸值为(360.2±90.3)umol/L,B组为(311.9±93.6)umol/L;A组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几率是30.95%,B组是15.00%;A组并发高血压的几率是52.38%,B组是30.00%(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因此,临床上,需要对相应患者的血压、血尿酸浓度进行动态监测,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外,还要及时控制各种危险性因素,并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清尿酸值,从而实现对冠心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8.
王淑霞 《广东医学》2012,33(20):3110-3111
目的 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探讨相关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单纯高血压病患者80例(对照组)和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非杓型比例和晨峰现象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地测量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及其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调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否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及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V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及舒张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勺型比例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晨峰出现频率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客观准确的测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未合并者的血压波动性更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在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动态血压的特点,并进行护理.方法 对179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72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分析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其24小时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小时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单纯高血压组,(t值分别为2.587、2.046、2.674、2.036、2.0602、1.994、p值分别是0.014、0.036、0.008、0.040、0.018、0.046).结论 与单纯性高血压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血压更高,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应进行更好的血压控制,以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据国内外报道有50—7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同年龄的血压正常组高达2—8倍,且血压愈高,持续的时间愈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愈高,提示高血压病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兹将我院1974年1月至1976年1月两年内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100例作一临床分析,以探讨其诊断标准及临床特点;同时以单纯冠心病67例作对照,以寻求两组病例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动态心电图监测89例冠心病和59例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律失常总检出率冠心病与高血压均较高,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冠心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病(P<0.01);频发室性早博冠心病高于高血压病(P<0.05);频发室上性早博和伴有症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冠心病较高血压明显增多(P<0.01).结果表明,频发、多源、联律性室性与室上性早博;伴有症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的出现有助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胸痛的住院病人70例,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筛选出51例冠造阳性患者为病变组,另选40例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情况及冠脉造影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70例高血压合并胸痛病人中有51人为冠造结果阳性,另外5例为冠状动脉痉挛,14例为心脏X综合征;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中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病的冠心病病人;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累及支数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病人.结论①高血压合并胸痛的病人通过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会有较高误诊率,而要明确诊断仍应进行冠脉造影检查;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发生血脂异常及糖尿病者较高,可能与高血压病人相当一部分存在胰岛素抵抗有关;③其冠脉病变累及多于不合并高血压病人,这考虑可能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糖尿病发生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及45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平均收缩压及负荷值、平均舒张压及负荷值,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 h平均收缩压及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节律,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5.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94例高血压病人,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两组;选择74例高血压病病人,按有无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血压、血脂、血糖,计算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即TG/HDL的比值的对数值).结果 与不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组相比,合并冠心病组的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小时血糖(2hBG),致动脉硬化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C,AIP差异最显著(P<0.01).与不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的高血压病相比,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IP差异有显著性(P<0.05),AIP最明显(P<0.01).结论 AIP间接反映LDL-C颗粒的大小,可作为高血压病发生血管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郭春华 《中外医疗》2014,(33):104-105
目的:分析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高龄高血压病患者104例,按照患者不同病情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研究组52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BP及nMBP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率为55.78%(2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12/52)(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较明显,监测其24 h动态血压有利于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动态昼夜节律变化对血粘度及左室结构关系的报道较多 ,但对左心结构及功能方面的报道较少 ,故对此作一探讨。1 材料及方法1.1 材料 选高血压病患者 4 3例。分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减退组 (A组 ) 2 3例 ,平均年龄 58.3± 10 .5岁 ,男性 13例、女性 10例 ,高血压病Ⅰ期 3例、Ⅱ期13例、Ⅲ期 7例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B组 )2 0例 ,平均年龄 53± 7.6岁 ,男性 14例、女性 6例 ,高血压病Ⅰ期 16例、Ⅱ期 4例。高血压病诊断采用WHO制定的标准 ,通过病史、心电图、CT、动态心电图、生化检查及冠脉造影 ,排除冠心病和继发性高…  相似文献   

18.
张彪  郑亚西 《重庆医学》2015,(25):3550-355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 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特点及其与心肌缺血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检查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74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对照组)65例,均采用24 h 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各时段舒张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24 h 和白昼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24 h 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与相应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别为 r=0.409,P =0.000;r=-0.306,P =0.008;r=0.615,P =0.000);白昼 TIB 与相应的收缩压、脉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17,P =0.000;r=0.402,P =0.001);夜间 TIB 与相应的收缩压、脉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11,P =0.000;r=0.596,P =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有脉压差大,夜间收缩压的水平较高,舒张压及24 h、白昼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的特点,并且与 TIB 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测,分为TOD组77例和非TOD组53例,以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TOD组24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较非TOD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TOD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非TOD组以杓型血压为主,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52,P<0.01);(3)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大,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两组舒张压变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TOD密切相关,ABPM对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41-43+47
目的探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0月选择我院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实施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B组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指导用药,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晨峰血压均更高(P0.05),观察组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小(P0.05)。治疗后,B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指数与A组相比均更低(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可反映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还可指导患者用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