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贝那普利对老年糖尿病肾病 (DN)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 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3例予贝那普利 5~ 10mg ,qd ,口服 ;对照组 30例予哌唑嗪 0 5~ 1mg ,bid ,口服。观察治疗前、后 2 4hUAE、肾小球滤过率 (GFR)、平均动脉压 (MAP)变化。 结果 治疗组UAE显著减少 (P <0 0 1) ,肾小球高滤过恢复正常 ,并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均降至正常。结论 贝那普利在有效降低动脉血压同时具有明显减少早期尿微量白蛋白作用 ,提示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魏酸哌嗪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阿魏酸哌嗪和贝那普利,对照组仅使用贝那普利。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UAER、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和血压的差异。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UAER、24 h尿蛋白、CRP和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肌酐、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UAER、24 h尿蛋白和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魏酸哌嗪与贝那普利联用可进一步降低UAER从而提高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2月份到2011年9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贝那普利联合常规降糖治疗组)和25例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组),后进行观察和统计治疗4周后、治疗12周后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两组UAE均开始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UAE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12周后,治疗组UAE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效果显著、用药安全且无副作用,尤其适合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贝那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降糖组)各5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UAE、GFR水平差异不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出现轻微头痛2例,嗜睡1例,经调整用药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9例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研究组(30例),经3周治疗后,观察24 h尿蛋白、UAER和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UAER、CRP均较治疗降低[研究组分别为(0.5±0.3) g/24 h比(0.9±0.2) g/24 h,(58±32) μg/min比(92±36) μg/min,(2.4±0.5)g/L比(4.7±1.6) g/L,对照组分别为(0.7±0.2) g/24 h比(0.9±0.2)g/24 h,(74±294) μg/min比(94±39) μg/min,(3.1±0.7)g/L比(4.6±1.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肌酐、BUN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及CRP的水平,减低肾脏损伤程度,改善肾脏功能,较单用黄芪注射液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银杏达莫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降血糖、控制血压、调脂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UAER、尿β2-MG和CRP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AER、尿β2-MG和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β2-MG的排泄,降低CRP水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量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组(<25mg/L)37例、肾病组(25-200mg/L)45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HsCRP及RB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sCRP及R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及RBP检测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验证ACEI-贝那普利预防NIDM患者肾脏并发症的作用。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原则,对16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M)无高血压及DN患者应用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或安慰剂治疗,进行20个月的观察。所有NIDM患者均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结果贝那普利治疗后患者尿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安慰剂组NIDM患者试验结束时尿白蛋白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01。结论ACEI可以稳定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蛋白尿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乐脉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和乐脉颗粒组(B组)。B组加服乐脉颗粒3 g,tid,连续治疗12周。结果B组治疗前后UAER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UAER、HbA1c、肾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乐脉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够降低UAER。 相似文献
10.
王晓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8):25-2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灯盏花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缬沙坦每天80mg;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给予1个疗程治疗,共治疗18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UAE均下降(P〈0.05,P〈0.01),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纱坦与灯盏花素联合应用可减少UAE、降低血清GRP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性的炎性标志物[1],反映了炎症的程度。CRP不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其水平也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损伤程度平行。本研究通过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RP的影响,探讨其对早期DN的保护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就诊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合并微量蛋白尿组及合并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检测受试者的血清抵抗素、Hs—CRP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合并大量蛋白尿组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抵抗素与Hs—CRP、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67,0.61;均P〈0.01)。结论血清抵抗素、Hs-CRP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谢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7):81-81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两个独立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他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早期损害情况,联合检测对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犁糖尿病(T2D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互关系。方法对诊断T2DM有微量门蛋白尿的91例患者(组1)、T2DM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140例患者(组2)、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137例对照者(组3)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BG)及2h血糖(PBG);空腹血清hs—CRP、胰岛素(FINS)、肌酐(Scr)、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尿肌酐(Ucr)的比值(ACR)。结果组1 1g hs—CRP明显高于组2、组3(P〈0.001),组2、组3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g gs—CRP与年龄、TCHO、1g TG、HDL—C、LDL-C、HbA1C、1g FINS、1g ACR、BMI显著讵相炎(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1g hs—CRP、FBG、HbA1C、1g FINS、BMI、收缩脏是尿1g ACR独立影响因索(R=0.544,R^2=0.296)。结论血清hs—CRP水平对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应及时临测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一种更为简便的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方法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NIA)测定67例糖尿病(DM)病人的血清胱蛋白C(Cysc)浓度,同时测定白蛋白排泄率(UAE)作为对照,以判断血清胱蛋白C浓度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结果UAE升高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Cysc浓度均较UAE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ysc浓度升高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项指标,它和UAE有相同的临床意义,并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黄宏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4):3570-3572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血压升高时使用非ARB或ACEI类药进行控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片80 mg/d.定期检测两组患者各项血检指标,统计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1例血管性水肿,无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咳嗽3例、一过性头痛头晕3例、皮肤瘙痒2例.结论 缬沙坦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106例,根据尿微量蛋白将其分为3组:①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DM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30mg/24h,49例;②微量白蛋白尿组(DM2),UAE30-300mg/24h,39例;③临床白蛋白尿组(DM3)UAE〉300mg/24h,18例;④正常对照组(NC20例)。测定血肌酐、血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24h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24h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1),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尿病肾病可能与炎性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