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人,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2mg、锡类散1g加生理盐水100mL稀释混合;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4g加生理盐水100mL混合摇匀,睡前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2周。治疗后复查肠镜观察疗效。结果布地奈德组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2,P=0.003)。布地奈德组有2例出现肛周不适。对照组有3例出现白细胞减少。结论布地奈德、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有效而安全的局部作用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促生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方面的效果。方法:检索近年来发表在PubMed、Medline上关于促生素治疗UC的文献,按循证医学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其进行方法学与文献质量分析。结果与结论:大多数研究均表明,促生素在UC急性期缓解及维持药物诱导缓解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应用于UC的临床治疗,尚需开展一些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解决一些治疗过程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44-146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轻-中度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9~15分),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于20%甘露醇基础上加醒脑静治疗,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治疗,两组于治疗1周后评定头皮下血肿吸收情况、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4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520,P0.05);对照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P0.05);治疗组无皮疹、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甘露醇治疗轻-中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显著改善脑外伤后所致头晕、恶心等症状,缩短头皮下血肿消散时间,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布地奈德和氢化可的松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布地奈德组51例和氢化可的松组51例),治疗两周后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布地奈德组高于氢化可的松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治疗后大便干结1例、肛周灼痛1例,氢化可的松组大便干结3例、肛周灼痛者2例、颜面部和双下肢水肿2例,布地奈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氢化可的松组(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以及布地奈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均明显,但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洋  吴慧丽 《北方药学》2018,15(4):45-46
目的:探讨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方法:89例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36例给予康复新液50mL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1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保留灌肠每天2次,B组29例给予锡类散1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保留灌肠每天2次,同时均口服美沙拉嗪1g,每日4次,C组24例仅口服美沙拉嗪1g,每日4次,疗程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复查结肠镜,观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结果:A组和B组总有效率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布地奈德保留灌肠是治疗中重度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美沙拉秦栓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10)》确诊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A组:美沙拉秦栓(32例)每日1.5 g;B组:柳氮磺吡啶片(32例)每日3 g。疗程均为8周。结果:用药8周后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5%,7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8周后A,B组内镜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发现,美沙拉秦组的内镜指数下降更低(P<0.05)。治疗期间,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B组为3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粪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查,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秦栓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用药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循证护理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直肠、横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患者十分痛苦。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重要而有效的办法,为减轻患者痛苦、增加疗效、促进疾病恢复,寻求一种更简便有效的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对本院50例住院行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巴柳氮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巴柳氮钠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会议标准确诊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入组对象,进行双盲双模拟,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A组:巴柳氮钠(100例)每日6 g;B组:柳氮磺胺吡啶(100例)每日4 g。疗程均为8周。结果:(1)ITT分析:总有效率:A组-71.43%;B组-64.08%(P=0.248 7)。(2)PP分析:总有效率:A组-73.58%;B组-69.15%(P=0.487 9)。不良反应率:A组:4.39%;B组:13.08%(P=0.021 2);B组发生1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TT分析和PP分析均表明:巴柳氮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高于柳氮磺胺吡啶;试验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维持缓解治疗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维持缓解方案,以期为临床治疗借鉴参考。方法采用国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如何提高炎症性肠病维持缓解治疗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对于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5-ASA是安全并且较为有效的选择。然而,高危患者以及5-ASA治疗无效者需要采用其他维持治疗方案。目前在临床进行初步观察的微生态制剂和多种生物疗法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新药—巴柳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巴柳氮(balsalazide)作为一种新型5-氨基水杨酸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评价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制剂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生菌制剂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第一阶段将129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分别予以益生菌和美拉沙嗪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缓解后9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予以益生菌和美拉沙嗪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第一阶段两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及达到临床缓解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阶段两组患者治疗后维持缓解时间及复发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益生菌能够有效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并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2.
美常安联合常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美常安联合常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之日起至2012年5月)关于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1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RCT,包括1 35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美常安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34,95%CI(1.25,1.42),P<0.000 01];缓解复发率优于对照组[RR=0.23,95%CI(0.12,0.45),P<0.001];症状缓解率(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优于对照组;评分改善(大便菌群积分比、Sutherland指数、肠镜分级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常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74,95%CI(0.42,1.30),P=0.29]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美常安联合常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效、安全性好,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此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硫唑嘌呤治疗的50例脑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缓解率为76%,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结论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硫唑嘌呤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芪连白术颗粒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芪连白术颗粒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形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芪连白术颗粒3个不同剂量对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连白术颗粒高、中剂量组症状不同程度地明显改善、高剂量组疾病活动指数(DAI)明显降低(P<0.05);动物的整体状况与结肠炎的病理状况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芪连白术颗粒对DSS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4例UC活动期患者和35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PCT水平及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UC活动期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PC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CT水平在活动期也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PCT水平随活动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血清PCT水平可能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也暂无得到广泛认可的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寻找生物标志物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发现了许多潜在标志物如CPS1、TRAP1、MMP10、CXCL9、CCL11、S100A8/9、TRANCE和OSM等。这些标志物经过更多验证后有望在临床进行推广,可应用于如通过不同标志物进行无创诊断、病程预测等情况,这也是未来临床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对近年来使用该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克罗恩病的区分以及监测疾病进展情况等方面找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常廷民  韩宇  张超贤 《中国药房》2004,15(9):559-560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16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 38 % ,对照组为65 % (P<0 05) ;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63 80 % ,对照组为13 33 % (P<0 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应用环孢素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溃疡性肠炎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22例,采用环孢素口服治疗;乙组患者20例,采用常规性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肠镜下表现、血CRP,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孢素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缓解结肠炎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可靠性高,无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Porous microparticles (MPs) have been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vehicle for drug delivery. Herein, porous MPs and their counterparts (nonporous MPs) were produced by a conventional emulsion-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ammonium bicarbonate, and curcumin was encapsulated into these MP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obtained MPs possessed desirable diameters of around 1.2 μm and negative zeta potentials of approximately −28 mV.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ease rate of curcumin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ores in MPs. Furthermore, orally administered porous MPs achiev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erapeutic outcomes against ulcerative colitis mouse model induced by dextran sulfate sodium, in comparison to nonporous MPs. These findings confirmed that porous MPs could be served as a promising platform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via oral ro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