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TEMPO对氮芥(HN2)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的影响。方法: BEAS-2B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ito-TEMPO对照组、HN2染毒组和Mito-TEMPO干预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和Mito-TEMPO对照组分别给予含DMSO(体积分数为0.1%)和Mito-TEMPO(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26 h,HN2染毒组给予含DMSO的无血清培养基预处理2 h,然后给予HN2(8μmol/L)染毒24 h,Mito-TEMPO干预组给予Mito-TEMPO(100μmol/L)预处理2 h,然后HN2(8μmol/L)和Mito-TEMPO(100μmol/L)共处理24 h。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速率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PI探针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匀浆ATP含量,MitoSOX、DCFH-DA、DHE探针法分别检测细胞内线粒体ROS、H2O2及总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HN2染毒组相比,Mito-TEMPO干预组细胞活性降低了约42.6%(P<0.05),细胞上清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时伴有异常形态细胞增多,Mito-TEMPO干预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降低了53.6%(P<0.05),细胞内H2O2水平及总ROS水平分别升高了171%和43.4%(均为P<0.05)。Mito-TEMPO干预对HN2染毒导致的细胞凋亡比例、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改变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100μmol/L的Mito-TEMPO干预在HN2染毒BEAS-2B细胞模型中促进了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H2O2水平及总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三苯酯(TPHP)对巨噬细胞的毒性和机制,为评估TPHP暴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毒性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400 μmol/L)的TPHP作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24、48或72 h后,采用CCK-8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丝/苏氨酸激酶(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TPHP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TPHP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960,P<0.05)和时间依赖性(r=0.980,P<0.05);50~400 μmol/L组细胞培养基中LD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当TPHP浓度为25和50 μmol/L时,FITC-A+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说明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增加(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50 μmol/L TPHP处理组TLR4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并可触发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结论:TPHP对Raw264.7细胞呈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并促进了TLR4、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急性肝L02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系L02分为对照组,20 mmol/L APAP处理6、12和24 h组,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MitoSOX和JC-1荧光染料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和膜电位变化,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RAK4的相对表达量。在沉默IRAK4基因后按前述方法检测L02细胞活力、凋亡和线粒体活性氧变化。进一步给予10 mmol/L N-乙酰半氨酸(NAC)干预24 h后,用CCK-8法检测L02细胞活力,qPCR检测IRAK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 mmol/L APAP处理L02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且可明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0.05);20 mmol/L APAP处理12和24 h后线粒体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5);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 mmol/L APAP处理24 h后IRAK4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APAP组相比,沉默IRAK4基因后,细胞活力增加、凋亡程度减轻以及线粒体活性氧降低(P<0.05)。与APAP组相比,给予NAC后细胞活力增加,IRAK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IRAK4可能参与了APAP诱导的急性肝细胞损伤,是APAP致肝细胞损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棕榈酸(PA)诱导BRL-3A细胞,建立肝细胞胰岛素抵抗体外模型。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 μmol/L)棕榈酸处理BRL-3A细胞不同时间(6、12、24 h)后,检测细胞生存率、基础葡萄糖消耗及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消耗的变化。结果: 高浓度PA(200、300、400 μmol/L)使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PA(50、100 μmol/L)短时间(6和12 h)作用对细胞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浓度PA短时间(6 h)作用于细胞,其基础葡萄糖消耗及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消耗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作用24 h后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均明显下降(P<0.05),100 μmol/L的PA处理12 h可降低细胞基础葡萄糖消耗及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消耗量(P<0.05),且在继续培养至72 h摄糖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100 μmol/L的PA作用12 h可诱导BRL-3A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藤碱对HPV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iHa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2、0.4和0.8 mmol/L的青藤碱,阴性对照组细胞未加青藤碱,24和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培养液加入0.2 mmol/L的青藤碱,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Ki67阳性细胞数;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2、0.4和0.8 mmol/L青藤碱作用SiHa细胞24和48 h后,SiHa细胞的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青藤碱处理组SiHa细胞中Ki67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发生侵袭的SiHa细胞数减少(P<0.05),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在体外,青藤碱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HPV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百草枯诱导小鼠肝细胞系AML12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活性氧的作用。方法: AML12细胞分别给予0、25、50、100、200、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探针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活性氧变化;激光共聚焦测定JC-1探针荧光强度以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5~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后可以诱导AML12细胞活力下降,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0.94,P<0.01);300 μmol/L的百草枯作用24 h可明显诱导AML12细胞发生凋亡(P<0.05);25~300 μmol/L 百草枯处理24 h后细胞内活性氧依次增加(P<0.05),25~100 μmol/L百草枯作用24 h时线粒体活性氧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r=0.98,P<0.05),而200 和300 μmol/L的百草枯作用24 h时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降低(P<0.05)。细胞活力下降与细胞内活性氧升高呈负相关(r=-0.90 P<0.05);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与细胞内活性氧呈正相关(r=0.96,P<0.01);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24 h时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结论: 百草枯诱导AML12细胞凋亡过程主要由细胞整体水平的活性氧介导,提示线粒体活性氧并未直接参与百草枯诱导的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异烟肼(INH)诱导的L-02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及槲皮素的保护效应。方法:将L-0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INH组(10 mmol/L INH);槲皮素低剂量组(10 mmol/L INH+25 μmol/L槲皮素);槲皮素高剂量组(10 mmol/L INH+50 μmol/L槲皮素)。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分别应用荧光探针DCFH-DA和Rhodamine123检测细胞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02细胞经INH和槲皮素处理后,INH组细胞尾部DNA百分含量、尾长和尾矩均显著增加(P<0.01);与INH组相比,低和高剂量槲皮素组细胞的尾部DNA百分含量、尾长和尾矩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INH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低和高剂量槲皮素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比INH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INH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低和高剂量槲皮素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INH组(P<0.05或P<0.01)。结论:INH能诱导L-02细胞DNA损伤,ROS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在INH诱导L-02细胞DNA损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槲皮素对INH诱导L-02细胞DNA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ROS介导的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人尿源性干细胞(hUSCs)的原代分离培养及保存方法,为hUSCs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取10例成人健康志愿者的尿液分别进行hUSCs原代培养,台盼蓝染色法比较不同冻存液配方复苏后的细胞存活率,进而确定hUSCs的最佳冻存液配方;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hUSCs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和CD90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中6例成功提取了hUSCs并体外培养形成集落;台盼蓝染色法确定配比为DMSO∶FBS∶hUSCs培养基=1∶4∶5的冻存液细胞存活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TT法检测显示hUSCs生长曲线呈S形且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鉴定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及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纳豆脂肽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实验设4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2、4μg/mL)的纳豆脂肽,于37℃培养箱中继续培养12 h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纳豆脂肽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纳豆脂肽对MCF-7细胞DNA损伤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纳豆脂肽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豆脂肽处理组均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P均<0.05);Olive尾矩和尾部DNA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4μg/mL纳豆脂肽组尾长亦明显增加(P<0.01)。纳豆脂肽浓度为4μg/mL时,ER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ERβ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纳豆脂肽可能是通过影响MCF-7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和引起DNA损伤来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二溴乙腈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遗传毒性及促凋亡作用。方法:以L5178Y细胞为靶细胞,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组学法(CBMN-cyt)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不同浓度(0.1、1、5和10μmol/L)二溴乙腈对L5178Y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1和5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升高(P<0.05);1和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质桥率显著升高(P<0.05);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芽率升高(P<0.05);5和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分裂指数率显著下降(P<0.05)。二溴乙腈各剂量组L5178Y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二溴乙腈可致L5178Y细胞遗传毒性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诱发人正常肝细胞L-02和肺细胞HBE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将对数生长期的L-02和HBE细胞分为3组,即正常培养的对照组、TiO2-NPs(80μg/mL)暴露组、TiO2-NPs(80μg/mL)与NAC(20μmol/L)联合暴露组;各组细胞处理72 h后,采用H2O2试剂盒检测细胞内H2O2浓度;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L-02、HBE细胞端粒长度(TL)的改变;胞质分裂阻断微核细胞组试验(CBMN-Cyt)评估受试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及细胞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iO2-NPs暴露72 h后,可诱导L-02和HBE细胞内H2O2浓度显著升高(P<0.05),致使L-02和HBE细胞TL缩短、CIN增加、细胞死亡率增加(P<0.05);当Ti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毒性,寻找评价PFOS和PFOA生殖毒性的替代模型。方法:PFOS和PFOA分别设高、中、低3个染毒剂量(0.1、0.01、0.001 mmol/L)组和空白对照组,同步化后L4期幼虫在24孔板里染毒24 h,L1期幼虫染毒48 h,测定后代数目和世代时间。结果:L4期幼虫染毒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PFOS高、中剂量组后代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A的3个剂量组后代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S和PFOA各剂量组世代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1期幼虫染毒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PFOS和PFOA高、中剂量组后代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S 3个剂量组的世代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代数目是PFOS和PFOA生殖毒性的敏感指标,L1期幼虫的世代时间对PFOS暴露比L4期幼虫更敏感,但PFOA不影响线虫的世代时间。线虫可能成为评价PFOS和PFOA生殖毒性的替代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氯气暴露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改善肺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氯气暴露组、红景天苷干预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阴性对照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以空气为对照,氯气暴露组和红景天苷干预组给予1 200 mg/m3氯气动态染毒,染毒时间为5 min;红景天苷干预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在氯气染毒前30 min和染毒后15 min分两次给予300 mg/kg红景天苷灌胃,阴性对照组和氯气暴露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观察大鼠肺损伤的程度;二辛可宁酸(BCA)蛋白定量法测定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液(BALF)中蛋白含量并计算肺血管通透指数;肺组织冰冻切片采用二氢乙啶(DHE)探针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试剂盒检测BALF中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SOD2的表达。结果:氯气暴露后3 h观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氯气暴露组肺组织可见大鼠支气管柱状上皮损伤、肺泡结构破坏以及肺间隔轻度炎细胞浸润,BALF中SOD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气暴露组比较,红景天苷可升高BALF中GSH含量,降低因氯气暴露引起的肺组织ROS水平和BALF中MDA和GSSG含量(P<0.05),下调肺组织中SOD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降低肺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氯气暴露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小鼠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和数目的影响,及其在辐射损伤防护中的意义。方法:实验分为4 Gy γ射线照射后第3、5、7、14和21天处理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血球仪检测受照小鼠及其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目,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照小鼠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根据单核细胞数目与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乘积计算出单核细胞亚群的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 Gy γ射线照射小鼠后第3、5和7天外周血单核细胞Ly6C+亚群与Ly6C-亚群数目显著降低(P<0.01),Ly6C+单核亚群数目出现先降低(照后3 d)后升高(照后5 d)再降低(照后7 d)的双相变化。与对照组相比,4 Gy γ射线照射小鼠后第3和第5天外周血Ly6C+亚群比例显著升高至90%(P<0.01),Ly6C-单核亚群的比例显著降低至10%(P<0.01)。与对照组比较,4 Gy γ射线照射小鼠后第14天外周血单核细胞Ly6C+亚群数目和比例仍显著降低(P<0.01),第21天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亚群的比例和数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4 Gy γ射线受照小鼠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细胞亚群数目在受照后第1周显著降低,这可能与电离辐射诱导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脲链佐菌素(STZ)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单次右侧脑室注射STZ(3 mg/kg)诱导AD大鼠,14 d后连续4周皮下注射利拉鲁肽干预;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er396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利拉鲁肽治疗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er396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表达增加(P<0.05),经利拉鲁肽干预后表达减少(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改善STZ诱导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降低大鼠海马区Ser396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新疆特有的病例资源,评估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水平,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癌50例、癌前病变(CIN Ⅲ)患者20例及对照组(正常或慢性宫颈炎患者)18例的外周血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宫颈癌组中,IL-10的表达水平随肿瘤分期逐渐升高(P<0.05);对照组中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血浆中IL-2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组中维吾尔族患者血浆IL-2表达水平较汉族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体内发生免疫抑制,提示这可能是宫颈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IL-2可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