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最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培育突变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鉴定其基因纯合度 ,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法进行分离近交系培育。生化标记检测、皮肤移植试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基因纯合度进行鉴定。并采用相应方法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育成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基因高度纯合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 3 0代。结论 :可以认为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是一个遗传上高度纯合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豫医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对豫医无毛小鼠进行骨髓微核实验研究。结果:(1)豫医无毛小鼠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2)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自发微核率相似,对环磷酰胶诱变剂的敏感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的性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5.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YYHL)及昆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及化学诱变剂对其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6组,分别为YYHL组,昆明小鼠组,YYHL和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组,及YYHL和昆明小鼠涂煤焦油组.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①YYHL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煤焦油涂颈背部皮肤后,YYHL和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YYHL对煤焦油及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反应与昆明小鼠一致,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豫医无毛小鼠的22个骨髓细胞G显带核型,并以正常昆明小鼠做对照,两小鼠G显带标本均能观察到显示大带和小带的两种带型细胞,根据其带型能区分各号染色体,两种小鼠大带带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细胞凋亡及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情况。方法:以21日龄、4月龄和9月龄昆明小鼠和豫医无毛小鼠背部皮肤为标本,采用TUNEI法检测皮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CAM。结果:豫医无毛小鼠毛母质和毛乳头均有细胞凋亡,昆明小鼠仅毛母质细胞存在凋亡,毛乳头细胞不发生凋亡。随鼠龄的增长,昆明小鼠及预医无毛小鼠毛乳头NCAM表达均逐渐降低(P〈0.05);同昆明小鼠比较,豫医无毛小鼠毛乳头部位NCAM表达较弱(P〈0.05)。结论:无毛基因可能通过诱导小鼠皮肤毛乳头细胞的凋亡而影响毛囊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STR位点的遗传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YYHL)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选择位于小鼠3、4、7、16号染色体上的5个STR位点,用PCR技术对近交系YYHL、DBA近交系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YYHL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带,其中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D3Mit21、D4Mit2二基因座表现为单态性。结论: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特异性,结合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生产厂家脑活素类生物制剂中锌(Zn)、铜(Cu)、铁(Fe)含量。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8种(即分为1~8组)不同品牌的脑活素类生物制剂中Zn、Cu、F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Zn含量①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量依次为④>⑤>⑦>⑥>③>②>⑧>①组;Cu含量①与③、⑥、⑦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依次为⑥>③>②>⑦>④>①>⑧>⑤组;Fe含量①与③、⑥、⑦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依次为⑧>③>⑥>②>④>①>⑤>⑦组。结论不同品牌脑活素中的Zn、Cu、Fe含量不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品系小鼠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取6~10周龄近交系BALB/C、豫医无毛小鼠、C57、CBA及DBA/2小鼠各5只,颈椎脱臼处死后取新鲜的脑组织0.3~0.5 cm3,提取DNA.随机选择位于小鼠2、3、4和16号染色体上的5对微卫星引物(D2Nds3、D3mit17、D3mit18、D4mit2、D16mit4),应用PCR技术对5种近交系小鼠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小鼠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清晰条带,D16mit4、D3mit17、D3mit18具有多态性,D4mit2、D2Nds3不具有多态性.结论:筛选出的引物D16mit4、D3mit17、D3mit18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的品系来源和遗传背景,且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14.
樊守刚 《中外医疗》2016,(13):19-21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64例,病例纳入标准为经手术治疗的发生于腰骶段(L4~S1)脊柱结核病例,其中有24例出现并发症,平均42.3岁。手术并发症为:①髂血管损伤15例,②髂血管血栓形成8例,③植骨块松动移位8例,④病灶清除不彻底6例,⑤伤口窦道经久不愈3例,⑥脑脊液漏3例,⑦神经症状加重2例。处理:①立即修复髂血管,②溶栓治疗,③返修手术调整髂骨块,再次病症清除,④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加强换药,⑤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结果全部病例经2月~4年随访,植骨融合良好20例,下肢神经症状缓解16例,髂血管恢复再通8例,伤口一期愈合16例,3例窦道延迟愈合时间6月~2年。结论并发症总结及处理:①髂血管损伤最常见,主要是髂内血管损伤多见。②植骨块移位。③病灶清除不彻底与窦道形成有一定的关系。④脑脊液漏和神经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3吲哚醌(isatin,ISA)对MPTP制备的C57BL/6J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黑质中BAX基因表达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MPTP损伤组,ISA低(50 mg/kg,ig)、中(100 mg/kg,ig)、高剂量(200 mg/kg,ig)预处理+MPTP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损伤的小鼠黑质中BAX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增加(P〈0.01);在ISA 100 mg/kg和200 mg/kg预处理组与MPTP损伤组相比,黑质中BAX免疫反应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表明ISA对MPTP造成的PD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对其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皮质类固醇激素;②干扰素β;③醋酸格拉太咪尔;④盐酸米托蒽醌;⑤硫唑嘌呤;⑥环磷酰胺;⑦免疫球蛋白;⑧血浆置换;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院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医学院排课系统的建立,旨在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①设置基本字典;②制定教学计划;③进行课程安排;④将课表导出到Excel电子表格;⑤教师调课和考试安排。该系统必将成为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的必备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