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K34βE12、p63表达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志红  徐晓  彭进 《山东医药》2005,45(32):10-12
目的探讨CK34βE12、p63表达在乳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34βE12、p63在乳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肌上皮细胞CK34βE12的标记敏感度低、特异性差,p63着色特异、敏感度高。在乳腺良性病变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p63阳性反应的肌上皮细胞围绕;乳腺导管内癌组织p63显示肌上皮呈不连续阳性;乳腺浸润性癌p63染色呈阴性,显示肌上皮消失。良性前列腺增生及低度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形成(PIN)的大多数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CK34βE12和p63阳性表达,少数呈间断阳性(即部分细胞不着色),尤以CK34βE12染色明显;高度PINCK34βE12、p63染色呈不连续阳性或阴性反应;前列腺癌20例中19例CK34βE12、p63染色呈阴性,1例CK34,SEl2、p63显示局灶性阳性反应。结论CK34βE12不宜作为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抗体在临床使用;p63对乳腺肌上皮细胞和前列腺基底细胞反应特异、敏感,有助干乳腺痛和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孙旭凌  黄桂林 《山东医药》2011,51(34):35-36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Ki-67、细胞角蛋白34βE12(CK34βE1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3例IDC组织(观察组)及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中的Ki-67、CK34βE12。结果观察组Ki-67、CK34βE12阳性率为68.0%(104/153)、41.2%(63/153),对照组分别为0、73.3%(22/30),两组比较,P均〈0.05。Ki-67表达与IDC的组织分级、pTNM分期、C-erbB-2、ER、PR有关(P均〈0.05),CK34βE12表达与ID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C—erbB-2、ER、PR有关(P均〈0.05);IDC组织中Ki-67、CK34βE12表达呈负相关(r=-0.223,P〈0.01)。结论IDC组织中Ki-67高表达、CK34βE12低表达,二者可能在ID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增生细胞中染色体3p、9p上5个微卫星位点(MS)杂合性缺失(LOH)模式。方法显微分离技术分离病变细胞,PCR.微卫星技术分析18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增生(UDH组)、15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组)和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细胞的3p、9p上D3S1447、D3S1612、D3S1597、D9S171及D9S1748位点的LOH模式。结果UDH组中仅1例D3S1447位点发生LOH(10%),ADH组5个位点均发生一定频率的LOH(10%-22%),IDC组5个位点均发生高频LOH(19%~48%)。至少1个位点发生LOH者,UDH组为6%、ADH组为33%、IDC组为71%,三组相比,P〈0.05;2个或以上位点发生LOH者,UDH组为0、ADH组为13%、IDC组为40%,UDH组、ADH组与IDC组相比,P均〈0.05。IDC组中D3S1612发生高频LOH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3%,无淋巴结转移组为19%,两组相比,P〈0.05。结论UDH组的D3S1447位点发生的LOH和ADH组的5个位点发生的LOH有作为癌变风险预测分子标记的可能性,分析多个MS的LOH模式对于乳腺癌的早期预测和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D3S1612位点的LOH可能是ID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肿,占女性癌肿的28%,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是非浸润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10%~25%[1]。DCIS具有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倾向[2,3],大多数学者认为,DCIS伴微浸润是IDC发展的一个中间阶段[4]。DCIS对患者没有生命危险,但会增加IDC发生的风险。临床随访发现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与发生浸润性乳腺癌的危险性相关,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是正常人的1. 5倍,非典型导管增生(ADH)4~5倍,DCIS为8~10倍[5]。DCIS  相似文献   

5.
CK34βE12和PSA顺序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分子量角蛋白(CK34βE12)双重染色法,并观察二者在前列腺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癌及易被误为前列腺癌的精囊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PSA、CK34βE12顺序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例、腺病6例、萎缩后增生4例、基底细胞增生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6例、前列腺癌30例及精囊腺4例,观察染色变化。结果本染色方法稳定、结果分辨清晰。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腺病、高级别上皮内瘤的分泌上皮、和绝大多数前列腺癌细胞中强表达,在萎缩后增生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基底细胞增生、精囊腺不表达。CK34βE12在前列腺癌中完全缺失,而在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呈完整或断续状,精囊腺中表达完整。结论CK34βE12和PSA顺序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前列腺良、恶性、癌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个可行而有用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高分子量角蛋白抗体(34βE12)与p65蛋白联合细胞角蛋白(CK5/6)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列腺组织标本144例,前列腺癌73例,前列腺增生71例,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04s、p65、34βE12及CK5/6表达,比较P504s、p65、34βE12及CK5/6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前列腺癌结果。结果 P504s、p65、34βE12及CK5/6联合检测前列腺癌特异度为95.77%、灵敏度为84.93%、准确度为90.28%均高于单一检测,而误诊率4.23%、漏诊率15.07%均低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P504s、p65、34βE12及CK5/6表达,可显著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降低误诊率、漏诊率,有助于准确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组织标本中CK34βE12、p63和p504S变化及在判断前列腺疾病性质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前列腺腺癌患者和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组织标本(分别为恶性组及良性组)中CK34βE12、p63和p504S表达。结果良性组未见p504S表达,恶性组p504S阳性率为96.88%,P〈0.01;良性组CK34βE12和p63均阳性表达,恶性组仅2例呈弱阳性表达或无表达。结论 TURP切除组织标本CK34βE12、p63联合p504S检测可提高前列腺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肖立  陆孝禹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1):14-15,23,F003
目的 探索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分子量角蛋白(CK34βEl2)双重染色法,并观察二者在前列腺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癌及易被误为前列腺癌的精囊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PSA、CK34βE12顺序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例、腺病6例、萎缩后增生4例、基底细胞增生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6例、前列腺癌30例及精囊腺4例,观察染色变化。结果 本染色方法稳定、结果分辨清晰。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腺病、高级别上皮内瘤的分泌上皮、和绝大多数前列腺癌细胞中强表达,在萎缩后增生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基底细胞增生、精囊腺不表达。CK34βEl2在前列腺癌中完全缺失,而在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呈完整或断续状,精囊腺中表达完整。结论CK34βEl2和PSA顺序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前列腺良、恶性、癌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个可行而有用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混合型抗体EZH2/34βE12/p63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穿刺标本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在一张切片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时检测EZH2、34βE12、p63在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高度上皮内瘤变(HGPIN)、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中的表达。结果 52例PCa标本中,EZH2主要表达于前列腺腺上皮细胞核,阳性率为98.1%。60例BPH、10例HGPIN和14例AAH标本中,34βE12主要表达于前列腺基底细胞胞质,在上述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7%、100.0%和85.7%;p63主要表达于前列腺基底细胞胞核,在上述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8.3%、90.0%和92.9%。EZH2、34βE12和p63在PCa中表达与BPH、HGPIN、AAH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混合型抗体EZH2/34βE12/p63 3种免疫学指标,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对PCa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CK19和TPO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良性病变中的表达以及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5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51例为甲状腺腺瘤)和50例形态学难确诊的甲状腺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病变标本中34βE12、CK19和TPO表达情况,对50例形态学难确诊的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的病例进行随访。结果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4βE12、CK19和TPO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32%、100%和8.6%;51例结甲伴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34βE12、CK19和TPO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17.6%和100%,51例甲状腺腺瘤34βE12、CK19和TPO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96%、33.33%、88.24%;50例形态学难以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病变34βE12、CK19和TPO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2%、56%、98%。34βE12、CK19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评价指标的敏感度分别为90.32%、100%和91.40%;特异度分别为99.09%、74.51%和94.12%;准确度分别为94.87%、86.67%和87.69%。平行试验显示,34βE12和TPO联合应用敏感度为99.4%,特异度为93.6%。结论34βE12、CK19和TPO蛋白均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三型突变体(EGFRvⅢ)、中心体相关微管蛋白α(Tubulin-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NB组)、50例导管原位癌(DCIS组)和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组织中的EGFRvⅢ、Tubulin-α。结果 IDC组EGFRvⅢ、Tubulin-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5/50)、74%(37/50),DCIS分别为38%(19/50)、64%(32/50),NB组分别为0、3%(1/30);各组间EGFRvⅢ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P均<0.05;IDC组、DCIS组Tubulin-α阳性表达率高于NB组(P均<0.05),但IDC组与DCIS组比较,P>0.05。乳腺癌组织中,EGFRvⅢ、Tubulin-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9,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GFRvⅢ、Tubulin-α高表达,二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116例前列腺组织标本[前列腺癌45例(A组),良性前列腺增生56(B组)例,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15例(C组)]行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高分子量角蛋白(CK)34βE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组P504S、CK34βE12表达较BC组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而C组无表达,且其P504S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存在正相关性,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临床分级无相关性。提示检测P504S及CK34βE12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并对指导后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活化形式的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23例导管内癌(DCIS)、37例乳腺增生症和9例癌旁组织中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活性caspase-3表达,分析caspase-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caspase-3 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aspase-3蛋白在IDC、DCIS、增生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IDC、DCIS均高于增生症组(P<0.05)。②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pro-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在IDC、DCIS、增生症中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IDC、DCIS均高于增生症(P<0.05),IDC和DCIS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组织中的pro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高于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P<0.05)。③caspase-3 mRNA与蛋白表达在导管内癌和增生症组织中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caspase-3在乳腺癌中普遍阳性表达,但其并非以活性casapse-3的形式存在,提示caspase-3活化障碍可导致乳腺癌肿瘤细胞凋亡异常。  相似文献   

14.
王冬  曾桃英  陈梅香  何芳 《山东医药》2014,(8):67-69,I0002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63、细胞角蛋白5/6 (CK5/6)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A组)子宫内膜增生、20例(B组)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及26例(C1组)子宫内膜样腺癌浸润肌层≤ 1/2、14例(C2组)浸润肌层>1/2组织中的p63和CK5/6.结果 A组p63阳性23例,B组20例,P>0.05;A组平均阳性指数(ASI)为0.65 ±0.15,B组为0.38 ±0.23,P≤0.05;C1组p63阳性2例,C2组0例,P>0.05;C1组ASI为0.21 ±0.11,C2组为0,P≤0.05;A组CK5/6阳性22例,B组18例,P>0.05;A组ASI为0.66±0.15,B组为0.36 ±0.22,P≤0.05;C1组CK5/6阳性3例,C2组0例,P>0.05;C1组ASI为0.22±0.10,C2组为0,P ≤0.05;C1组p63和CK5/6阳性表达率、ASI均高于B组,P均≤0.05.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63和CK5/6表达的ASI呈正相关(r分别为0.235、0.257,P均≤0.05).A、B、C1、C2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5.0%、50.0%、14.3%,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63和CK5/6表达减少,二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及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中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静  邢鲁奇 《山东医药》2013,(18):35-37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肿瘤抑制因子(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20例导管内癌组织(DCIS组)及10例乳腺腺病组织(腺病组)中的CD147、p-ERK及nm23蛋白,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D147、p-ERK蛋白阳性表达率IDC组>DCIS组>腺病组,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IDC组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发展至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 B2基因(HER-2)和增生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它们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方法选取了220例老年乳腺癌术后标本,包括42例DCIS和178例IDC。所有标本均通过免疫组化测定ER、PR、HER-2和Ki-67的表达。用线性回归分析ER、PR、HER-2、Ki-67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与DCIS相比,IDC中ER和PR的表达降低(分别为38.1%vs 22.5%,χ~2=4.371,P=0.037;28.6%vs 14.0%,χ~2=5.126,P=0.024)。但是在IDC中HER-2的表达增加(11.9%vs 26.4%,χ~2=3.958,P=0.047)。Ki-67的表达在DCIS和IDC中并没有显著差异(14.3%vs 15.7%,χ~2=0.054,P=0.816)。结论 ER、PR和HER-2的表达变化与老年乳腺癌的进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秦建兵  张圣 《山东医药》2007,47(32):89-9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24在1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乳腺导管小叶非典型增生(CDH)及20例乳腺浸润性癌(JB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CD24阳性表达率(胞质中,下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ADH、IBC分别为0、55%和8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D24表达与IBC分级显著相关(P=0.0153)。认为CD24表达检测可能成为指导肿瘤诊断及预后、疗效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NGWPH)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分子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测定50例PTC(PTC组)及50例NGWPH组织中(NGWPH组)高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抗体(34βE12)表达情况,计算34βE12用于鉴别诊断的评价指标。结果PTC组34βE12表达阳性46例(92.2%),NGWPH组表达均为阴性。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413E12用于PTC与NGWPH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6%,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2.59%。结论34βE12可作为鉴别PTC与NGWPH的重要参考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肝原发性腺鳞癌(ASC)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肝AS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肝叶切除或/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采用SP 法检测蛋白表达。 结果 在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为54~75岁,平均年龄为(63.0±8.3)岁;临床均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肉眼观呈灰白色、实性,边界较清晰;镜下见瘤细胞呈巢状或腺管状;6例肝组织腺癌区域均表达CK7、CK19、cam5.2和Ki-67,4例表达CEA,3例表达CK20,2例表达CDX-2,1例表达MUC-1;鳞癌区域均表达p40、p63和CK5/6, 4例弱阳性表达CK19,3例弱阳性表达EMA;术后平均生存6个月。结论 肝原发性腺鳞癌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诊断,其恶性程度较高,患者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20.
姜伟  朱波  崔亚洲 《山东医药》2006,46(2):52-53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增生、纤维腺瘤、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D34.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乳腺和良性肿块间质的成纤维细胞CD34表达阳性,α-SMA表达阴性;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CD34表达阴性;33.3%的导管原位癌和56.9%的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阳性。认为间质成纤维细胞检测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