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行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PCI术后1年内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择期手术前予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术后分为继续低分子肝素抗凝组(32例)与未抗凝组(24例),观察术后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抗凝组有1例,未抗凝组有8例,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期行PCI术的患者在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选择抗凝治疗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并不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出血风险。方法择期行PCI的ACS患者95例,随机分为肝素组(n=46)和比伐卢定组(n=49),其中肝素组脱落5例,比伐卢定组脱落3例,2组各剔除6例。2组分别采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抗凝。于用药前和停药后1 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试验期间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PCI术后随访30 d比较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用药前和停药后1 h凝血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30 d内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比伐卢定在PCI术中抗凝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12例行择期PCI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PCI术中常规用普通肝素(UFH),B组为术中用体重校正低分子肝素(LMWH)。结果:A组与B组手术成功率(98.7%与98.0%)、30d内再次血运重建(3例与2例)、30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各2例)、急性血栓形成(均为0例)和周围血管并发症(6例与4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PCI术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应用比伐卢定抗凝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我院收治拟行接受PCI治疗的76例高龄ACS患者,分别采用普通肝素以及比伐卢定抗凝治疗,分析比较手术治疗24 h、30 d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出血率。结果术后1 d以及术后30 d比伐卢定抗凝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普通肝素治疗组,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比伐卢定抗凝治疗接受PCI治疗的高龄ACS患者,可有效减少出血,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慧  高波  赵辉  王雁 《重庆医学》2018,(5):642-643,64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再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早期抗凝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诊断及治疗的PCI术后行非心脏手术患者71例,于择期手术前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分为抗凝组与非抗凝组,观察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支架长度等一般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内,抗凝组出现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非抗凝组出现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患者术后24 h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CK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虽较术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CK、CK-MB、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1年内的患者再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予以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运  袁义强  于力  王瑞敏  孙俊华  黄琼  陈丰毅 《医学综述》2009,15(14):2220-222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后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评价欣维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且急诊或择期行PCI。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或术中给予欣维宁。观察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心肌灌注分级(TIMI0~3级),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4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vs23%,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欣维宁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术中用体重校正低分子肝素钠(LMWH);B组为PCI术中常规用普通肝素(UFH)。结果: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B组手术成功率(97.9%和98.8%)、30d内再次血运重建(1例与3例)、急性血栓形成和周围血管并发症(0例与1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PCI术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46-49
目的探讨服用新型抗凝药同时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2019 年1 月~2020 年2 月在我院住院行PCI 术的132 例(NOAC 组)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和同时期132 例(对照组)无口服抗凝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口服新型抗凝药组患者采用不间断口服抗凝药策略,即PCI 术前1 天晚上服用最后1 次抗凝药,术后6 h 重新启动口服抗凝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PCI 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Subacute instent thrombus,SAT)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体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24(18.2%)、21(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无缺血事件及SAT 发生,无主要出血事件,1 例小出血事件,两组MACE(4.8% vs 5.3%)和出血事件(14.4% vs 10.6%)未见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围术期不间断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的抗凝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可实时检测并定量微栓塞。本研究旨在探讨行择期PCI时,多普勒检出微栓塞的频率是否与肌坏死发生率相关。方法和结果:研究对象为52例连续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年龄64土10岁,男性36例,女性16例),这些患者均因单支血管狭窄行择期PCI。利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比较了22例围手术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NSTEMI)患者和30例无pNSTEMI患者在PCI过程中微栓塞的检出率。这两组患者在临床和操作特征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法(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328例,其中替格瑞洛组172例,氢氯吡格雷组15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替罗非班11.5 h,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PCI术后30 d内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数据等均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组和氢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组,两组均未见致命性出血患者。替格瑞洛组发生非致命性出血发生率为9.30%;氯吡格雷组为7.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与氢氯吡格雷相比,PCI术后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纽(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30d内所观察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7.78%,26.67%,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高危ACS治疗中可减少30d内MACE,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C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中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周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分级和TMPG分级Ⅲ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ACS中可有效改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灌注,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ACS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75例.强化治疗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天1次;余治疗相同.检测治疗前后两组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d和7d,强化治疗组CRP水平分别为(8.1±3.1)、(12.6±3.2)、(7.9±2.7 )mg/L,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21±3.0)、(13.0±3.3)、(11.8±3.1 )mg/L,两组术后CRP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治疗后1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TC、TG、HDL、LDL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TC、TG、LDL均降低,HDL均升高,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前应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短期强化预处理不仅可以强化调脂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减少PCI术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CS的患者165例,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尿酸水平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85例和高血尿酸组80例,分析两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并观察血尿酸水平对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CS患者近期(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高血尿酸组ACS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较正常尿酸组患者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是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尿酸水平与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对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巴替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ACS患者66例,随机分为巴替非班组(n=34)和安慰剂组(n=32),其中巴替非班组脱落/剔除5例,安慰剂组脱落/剔除8例。2组术中及术后24 h分别采用巴替非班或安慰剂治疗。观察2组术后慢血流发生率与支架植入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观察2组术后2 d、30 d内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P>0.05),术后均未发生即刻慢血流事件,TIMI分级均为3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2 d、30 d内均无MACE事件发生。2组术后2d内出血事件、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巴替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及术后应用,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使用替罗非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79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联合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大于3分钟,继之以0.10~0.15μg/kg·min速度维持24~36小时。对其中的ST段抬高心肌梗塞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极高危者,进行急诊冠脉介入干预。结果院内心绞痛发作5例,心肌梗塞或再梗2例,死亡6例,颅内出血1例,其它出血并发症8例,大多为轻微出血。58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39例造影时冠脉血流达到TIMI3级,8例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介入治疗患者无一例院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具有明确疗效且安全性较好的抗血小板药物,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及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联合应用阿昔单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6)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探讨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607例ACS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223例(支架加阿昔单抗组)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管中有血栓形成者给予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同时静脉应用阿昔单抗;384例(单纯支架组)行单纯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平均10.6个月的随访期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6例,其中单纯支架组5例(1.30%),显著高于支架加阿昔单抗组的1例(0.44%);再次血运重建85例,单纯支架组71例(18.48%),支架加阿昔单抗组14例(6.28%).结论机械性再灌注策略和阿昔单抗合用安全有效,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缺血、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Large-scale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that routine monitoring of the platelet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s not necessary.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patients received high-risk PCI would benefit from a therapy which is guided by a selective platelet function monitoring. This explanatory study sought to assess the benefit of a therapy guided by platelet function monitoring for these patients. Method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patients (n=384) who received high-risk, complex PCI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PCI in the two types of lesions described below was defined as high-risk, complex PCI: lesions that could result in severe clinical outcomes if stent thrombosis occurred or lesions at high risk for stent thrombosi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ly treated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The patients in the platelet function monitoring guided group received an antiplated therapy guided by a modified thromboelastography (TEG) platelet mapping: If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IPA) induced by arachidonic acid (AA) was less than 50% the aspirin dosage was raised to 200 mg/d; if IPA induced by 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 was less than 30% the clopidogrel dosage was raised to 150 mg/d, for three months. The primary efficacy endpoint was a composit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eTVR), stent thrombosis, and death in six months. Results This study included 384 patients; 191 and 193 in the conventionally treated group and platelet function monitoring guided group,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vention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platelet function monitoring guided group, the mean IPA induced by AA and ADP were (69.2+24.5)% (range, 4.8% to 100.0%) and (51.4+29.8)% (range, 0.2% to 100.0%), respectively. The AA- induced IPA of forty-three (22.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96例住院的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组(600mg)和常规剂量组(300mg),PCI术前给药,其他常规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术后24h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计数(PTL);术后6、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高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罪犯血管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5&#177;6.1)%和(38.7&#1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A(%)分别为(17.5&#177;7.6)%和(18.3&#17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TL(&#215;106/mm3)分别为(159.0&#177;48.3)和(186.2&#17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及12hCK-MB(mmol/L)分别为:(16.2&#177;3.9)、(13.4&#177;3.9)和(18.4&#177;4.8)、(15.5&#17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MAC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