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反映了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的变化是人体生理病理的灵敏信息,在临床诊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临床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几种脉象相兼出现,如浮脉,有的兼有数脉,有的兼有弦脉,有的兼有涩脉等等。而相兼脉中有部位相兼,左右相兼,六部相兼,同部相兼等不同。相兼脉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临床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结合跟诊姚梅龄教授及团队成员的体会,探讨六部相兼脉类之弦涩脉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脉诊一直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但长期以来对脉象形成原理的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微循环变化与中医气血理论的密切关系已引起重视。从微循环角度探讨脉学原理,目前国内报道不多。本文就81例弦、细脉  相似文献   

4.
弦脉属于阳中之阴,其形应于指下端直较长,如按弓弦,或如寻长杆末端.在脏为肝,在经为少阳,病位为半表半里,主病为寒、痛、痰、疟、肝郁气滞、痉证、痫证等.  相似文献   

5.
6.
万事万物都受时间及空间制约,所谓春弦、夏钩、秋毛、冬实,无太过与不及均为四时主脉,代表了太阳永远沿这条不变的黄道运转,产生了生物圈,及24节气转换产生了四季,四季生长化收藏的大气圆运动能量循环,是自然界的科学原理在人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CVIQ对40例弦脉与非弦脉桡动脉血流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芳  陆盈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4):152-154
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惠普 850 0中的 CVIQ功能(彩色速度成像定量化 ) 对 2 0例弦脉者的桡动脉及 2 0例非弦脉者的桡动脉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结果是弦脉者的桡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S、阻力指数 RI、血流加速斜率 AS及血容量 VOLT均明显高于非弦脉者 ,而舒张期最大峰值速度却低于非弦脉者。这就证实了弦脉的特点 :端直以长 ,如张弓弦 ,按之不移 ,绵绵如按琴弦 ,即按之如弓弦或琴弦 ,左右不动 ,在指下有挺然直进的感觉。以往对脉象学的研究缺少一种定量化的方法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彩色速度成像定量化这一功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将为中医脉象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无创伤性的、直观的、定量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5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手术后的空肠上段、肝胆及胰腺病变的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或两者皆有.而老年人(≥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则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将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56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弦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弦脉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种脉象,脉形的特征性强,历代医家的论述比较明确,切脉时容易辨认,而且经过多年测绘,弦脉脉图已基本定型。在这基础上,我们结合临床,对弦脉的机理进行探讨。本文的资料是用脉象仪测绘的脉图,分析正常人群中弦脉的分布规律,讨论弦脉在某些疾病中的辨证意义以及弦脉形成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74例临床资料入手,对《内经》的胆瘅病进行了论证和研究。根据中医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和现代科研手段,论述了胆瘅应确立的概念范围,初步提出胆瘅病的定义:是由胆邪逆胃,胆胃失降所致的,临床以口苦、呕苦、嘈杂、脘胁胀痛等为特征,或与其它胃病症状并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特点为“邪在胆,逆在胃”,胆热,胆汁随胃气上逆所致。基本治则为和胃降逆,通降胆胃。代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7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中符合胆瘅诊断的68例。治疗显效以上占67.6%,总有效率为93.2%。随访表明疗效巩固。疗效优于西医药。  相似文献   

11.
脉诊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辨证施治不可缺少的主要客观依据。历代经典著作中都记载了脉象的生理、病理、切脉的方法及用脉象来说明病因、病理及病位。弦脉在临床上为常见的脉象之一。现将30例弦脉的中西医结合的检查及辨治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例弦脉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均为门诊治疗。 临床表现出现头痛眩晕症状21例,嗳气胸胁痛8例,胸闷焦虑6例,睡眠不佳10例。 治疗前均作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测定。其中7  相似文献   

12.
切诊为四诊之一,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切而知之为之巧”之说。古人通过“独取寸口”三部九候来反应人体病理的改变,而且有独特的风格。通过长期的实践,古人把临床所能见到的脉象概括为二十八种,而且对怪脉,真脏脉等也做了详细的描述。但这些脉象的具体表现如何?我们在临床上怎样正确掌握?它们在心电图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自己仅就几年来所积累的72例心律失常病例的心电图改变及在脉诊中所出现的脉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临床比较常见,治疗又较棘手。我们采用健脾益肾、清利化瘀法,治疗52例患者,取得了近期总有效率为90.38%的良好效果。同时指出,减少或消除蛋白尿的诱发因素,对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近两年对低热进行临床研究,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低热,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上比较完整的60例低热病例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一) 选择病例的条件:凡体温在37.1℃~38℃之间(口温在37.4℃~38℃,肛温在37.8℃~38.5℃)并持续二周以上,用各种疗法,发热不退者。(二) 年龄与性别:本组病例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2个月,其中男31例,女29例。(三) 病程统计: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学者注力于脉诊客观化研究,试图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电子仪器和科学的测试方法,建立一项客观的,有效的临床诊断指标。弦脉是较常见的一种脉象,切脉时指感特征性强,历代文献中对其记载比较明确,所以,对弦脉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最早,积累了不少资料,现将其扼要介绍。一、弦脉图形和分析方法脉图定型一般请三位以上中医师切脉,通过双盲  相似文献   

16.
脉痹针刺镇痛的临床观察: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针刺镇痛的方法对20例脉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129次,总有效率95%。通过对临床症状、痛阈及耐痛阈值、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的比较,确定了经络仪、毫针两种刺激方法与足三里、阳陵泉,天柱、安眠两组穴位的搭配是脉痹针刺镇痛的有效方法。同时观察到"针刺耐受"现象在临床针刺镇痛中普遍存在,表现为随治疗次数增加,镇痛效果减弱,提出适时更换有效穴组及刺激方法是一种克服临床"针刺耐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三林 《山西中医》1991,7(4):44-45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对弦脉的研究状况,从脉图形态、生理性弦脉、病理性弦脉、形成机理4方面进行详细分述,指出了脉象仪对脉象容观化研究提供较多科学依据,但不能代替中医切脉所获得综合的立体的包含丰富信息的感觉,应多种参数、参量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68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总结,提出将DN分为三期九度,中医辨证分型、分候的设想,制定了详细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并对不同的期、型、候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表明,疗效显著。这种分期辨证方法对研究本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指导临床防治,提供了可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相兼脉是指两种以上单一脉相兼而同时出现的脉象。临床上,因为病因病机的演变性和复杂性等因素,相兼脉的存在往往多于单一脉。本文从病因的相兼性、脏腑相关性、病机复杂性、临床症状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相兼脉形成机理及联系实例阐发舌脉症合参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血流动力学理论,分析248例弦脉的脉图、心功能参数及血管功能参数,提出弦脉分类的量化指标,认为不同类型弦脉的血管内压力、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所存在的差异是导致其脉象紧张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