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中医临床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几种脉象相兼出现,如浮脉,有的兼有数脉,有的兼有弦脉,有的兼有涩脉等等。而相兼脉中有部位相兼,左右相兼,六部相兼,同部相兼等不同。相兼脉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临床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结合跟诊姚梅龄教授及团队成员的体会,探讨六部相兼脉类之弦涩脉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6.
7.
CVIQ对40例弦脉与非弦脉桡动脉血流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惠普 850 0中的 CVIQ功能(彩色速度成像定量化 ) 对 2 0例弦脉者的桡动脉及 2 0例非弦脉者的桡动脉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结果是弦脉者的桡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S、阻力指数 RI、血流加速斜率 AS及血容量 VOLT均明显高于非弦脉者 ,而舒张期最大峰值速度却低于非弦脉者。这就证实了弦脉的特点 :端直以长 ,如张弓弦 ,按之不移 ,绵绵如按琴弦 ,即按之如弓弦或琴弦 ,左右不动 ,在指下有挺然直进的感觉。以往对脉象学的研究缺少一种定量化的方法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彩色速度成像定量化这一功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将为中医脉象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无创伤性的、直观的、定量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5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手术后的空肠上段、肝胆及胰腺病变的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或两者皆有.而老年人(≥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则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将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56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74例临床资料入手,对《内经》的胆瘅病进行了论证和研究。根据中医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和现代科研手段,论述了胆瘅应确立的概念范围,初步提出胆瘅病的定义:是由胆邪逆胃,胆胃失降所致的,临床以口苦、呕苦、嘈杂、脘胁胀痛等为特征,或与其它胃病症状并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特点为“邪在胆,逆在胃”,胆热,胆汁随胃气上逆所致。基本治则为和胃降逆,通降胆胃。代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7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中符合胆瘅诊断的68例。治疗显效以上占67.6%,总有效率为93.2%。随访表明疗效巩固。疗效优于西医药。 相似文献
11.
12.
切诊为四诊之一,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切而知之为之巧”之说。古人通过“独取寸口”三部九候来反应人体病理的改变,而且有独特的风格。通过长期的实践,古人把临床所能见到的脉象概括为二十八种,而且对怪脉,真脏脉等也做了详细的描述。但这些脉象的具体表现如何?我们在临床上怎样正确掌握?它们在心电图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自己仅就几年来所积累的72例心律失常病例的心电图改变及在脉诊中所出现的脉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临床比较常见,治疗又较棘手。我们采用健脾益肾、清利化瘀法,治疗52例患者,取得了近期总有效率为90.38%的良好效果。同时指出,减少或消除蛋白尿的诱发因素,对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费兆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243-245
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学者注力于脉诊客观化研究,试图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电子仪器和科学的测试方法,建立一项客观的,有效的临床诊断指标。弦脉是较常见的一种脉象,切脉时指感特征性强,历代文献中对其记载比较明确,所以,对弦脉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最早,积累了不少资料,现将其扼要介绍。一、弦脉图形和分析方法脉图定型一般请三位以上中医师切脉,通过双盲 相似文献
16.
脉痹针刺镇痛的临床观察: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针刺镇痛的方法对20例脉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129次,总有效率95%。通过对临床症状、痛阈及耐痛阈值、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的比较,确定了经络仪、毫针两种刺激方法与足三里、阳陵泉,天柱、安眠两组穴位的搭配是脉痹针刺镇痛的有效方法。同时观察到"针刺耐受"现象在临床针刺镇痛中普遍存在,表现为随治疗次数增加,镇痛效果减弱,提出适时更换有效穴组及刺激方法是一种克服临床"针刺耐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