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2.
P物质和受体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及其受体的分布特点,再用受体基因封闭方法结合迷宫行为试验研究P物质受体与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结果 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大量的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及受体蛋白和NK1mRNA的分布,封闭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受体基因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对纹状体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推测这种作用是P物质通过其受体NK1调节边缘区中的5-HT等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的研究发现,胰腺炎时,胰腺中P物质水平及其受体NK-1R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与胰腺组织血浆外渗,损害程度以及慢性胰腺炎疼痛关系密切。作者就近年来一些相关文献作一综述,探讨P物质及其受体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P物质和受体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及其受体的分布特点,再用受体基因封闭方法结合迷宫行为试验研究P物质受体与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结果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大量的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及受体蛋白和NK1mRNA的分布,封闭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受体基因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对纹状体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推测这种作用是P物质通过其受体NK1调节边缘区中的5-HT等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杨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随着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学先进技术的发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其详细机制仍不详.脊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动物的脊髓中NMDA受体、P2X受体和P物质受体等受体发生明显的变化.近年来P物质和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综述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介导神经病理痛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NK-1)在乳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物质及NK-1在乳癌以及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纤维腺瘤、腺病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组织表达。结果 P物质和NK-1在乳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6%(77/103)和87.38%(90/103),二者表达水平与乳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253、0.228,P〈0.05)。P物质和NK-1在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均呈阳性,而在5例纤维腺瘤及6例腺病中均呈阴性。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均未见P物质表达,而2例存在NK-1的阳性表达。结论 P物质及NK-1参与了乳癌的发病过程,为乳癌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受体(NK-1R)拮抗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损伤的作用,了解ANP时阻断该受体对肺损害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组和拮抗剂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开腹后只翻动胰腺,ANP组和拮抗剂组胆胰管恒速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成ANP大鼠模型。拮抗剂组在制模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NK-1R拮抗剂spantide(0.001 25%)0.5 ml。检测不同时间点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LCP)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NK-1R的组织学定位。结果:ANP组6 h后肺组织MPO活性和LCP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持续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的各个时间点相比,拮抗剂组肺组织MPO活性和LCP没有明显变化(P〉0.05)。免疫组化检查显示,NK-1R的表达主要位于肺泡隔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及部分肺泡Ⅰ、Ⅱ型上皮细胞表面等处。结论:ANP时,P物质通过与NK-1R结合发挥作用,NK-1R拮抗剂阻断了P物质的作用路径,对ANP肺损伤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中P物质(SP)和神经激肽1受体(NK-1R)表达的变化,以及隔药灸与电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TNBS灌肠法制备克罗恩病模型,在确定模型成功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与电针组;隔药灸组与电针组分别予以隔药灸、电针“天枢”、“气海”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SP及其受体NK-1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大鼠结肠SP、NK—1R表达异常升高.隔药灸与电针对其有显著下调作用,尤以隔药灸作用显著,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针灸治疗可能是通过下调SP、NK-1R的表达。消除肠道炎症,改善组织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
目的:研究P物质(SP)在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结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PF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模型组(WAS组,即避水应激组)和对照组(SWAS组,即假避水应激组)。WAS组采用经典避水应激模型,每天给予避水应激处理1h,连续10d。造模结束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分别留取心脏采血标本及结肠肌层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S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肠肌层神经激肽受体1(NK1R)mRNA的表达水平。此外,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结肠平滑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变化。结果:WAS组大鼠血清SP水平显著高于SWAS组(P<0.01),WAS组结肠肌层NK1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WAS组(P<0.05),WAS组大鼠平滑肌细胞的峰电流加SP前后的比值与SWAS组比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诱导结肠肌层NK1R表达增加,而SP可通过作用于表达于结肠肌层NK1R引起结肠动力的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肠动力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A20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引起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刀豆蛋白A诱发小鼠肝损伤,制造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A20表达质粒的方法,观察A20转基因处理组和试验对照组肝组织内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FN-γ(interferon-γ)、IL-2(interleukin 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肝病理损伤的程度。【结果】A20组ConA处理后肝组织TNF-α、IFN-γ、IL-2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20对照组。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A20处理组16 h后小鼠肝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有减轻(P<0.05)。【结论】A20能够有效抑制ConA引起的小鼠肝组织炎症反应,并减轻肝组织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化合物48/80、组胺及P物质诱导的小鼠瘙痒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0.3、0.8、2.4 g/kg 3个不同剂量的金银花提取物将小鼠灌胃给药1 h后,分别皮内注射致痒物质化合物48/80、组胺和P物质,随后将小鼠置于观察笼内,用摄像仪记录1h内小鼠的行为。结果金银花提取物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P物质诱导的小鼠瘙痒,而对化合物48/80和组胺诱导的小鼠瘙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对P物质诱导的小鼠模型有明显的抗瘙痒作用,其抗瘙痒活性主要作用部位为角质形成细胞,而非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3.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BABL/c 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氧化苦参碱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氧化苦参碱治疗组每周静脉注射1次刀豆蛋白A,共20周。氧化苦参碱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30mg/kg、60mg/kg。共20周。分别于注射刀豆蛋白A后5、12和20周取血低温保存;并每次处死一批小鼠取肝脏组织液氮低温保存、常规HE染色、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冰冻切片CD4,CD8T淋巴细胞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肝纤维组织含量。结果 氧化苦参碱治疗组血清ALT含量及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纤维含量均低于阳性对照组,而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氧化苦参碱有减轻小鼠肝脏炎症活动度及抗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的影响。方法:5%福尔马林50μL皮下注射于大鼠额区及颞区,建立疼痛模型。BTX-A组局部皮下注射10 U/kg BTXA,同时设立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SP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SP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TX-A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BTX-A可能通过抑制感觉通路神经肽-SP的释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千斤拔的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千斤拔治疗组、芬必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千斤拔+芬必得).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坐骨神经挤压.从第2天开始,每天1次用灌喂器灌喂,于第3、7、14天分别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及被挤压神经中P物质(SP)含量.③结果 血浆和神经中P物质含量的检验结果一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P含量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时照组比较,3个不同治疗组SP含量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3个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千斤拔治疗组SP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使用芬必得治疗组SP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7天SP含量高于第3、14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第3天SP含量与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千斤拔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实现的,同时降低SP含量也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豚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急性和感染后咳嗽模型,探讨其神经原性炎症在咳嗽发病中的的作用.方法 5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病毒感染后6、12、28和42 d组各10只,滴鼻接种RSV;测定咳嗽反射敏感性(CRS).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气道炎症.免疫荧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RSV抗原和核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匀浆P物质含量;FQ-PCR法检测肺组织P物质受体神经肽受体1(NK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P物质蛋白表达;进行P物质、NK1 mRNA水平与CRS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免疫荧光可见RSV感染肺组织病毒抗原表达;FQ-PCR结果显示肺组织RSV RNA随着感染后时间推移呈逐步降低趋势.感染后6、12、28和42 d组豚鼠咳嗽总次数分别为(8.0±3.8)、(8.7±6.2)、(7.6±4.4)和(6.7±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1.4)的水平(均P<0.05),以感染后12 d组最为明显(P<0.01).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和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感染组在急性期以气道炎症表现为主.各感染组肺组织P物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蛋白检测可见明显阳性表达.感染组肺组织NK1 mRNA表达除6 d组外,均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各感染组CRS均与P物质和NK1 mRNA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RSV感染咳嗽模型成功建立;P物质及其受体释放增加引起的神经原性炎症可能是模型豚鼠CRS增高和感染后咳嗽的关键机制.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guinea pig model of acute and postinfectious cough caused by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nfec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in its pathogenesis. Methods Fifty guinea pi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four groups of Days 6, 12, 28 and 42 after RSV inoculation (n=10 each). The RSV suspension was inoculated by intranasal instillation. Buxco system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ough reflex sensitivity (CRS) to inhaled capsaicin. Airway inflammation was determined b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cytology and lung histopathology. RSV antigen and nucleic acid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fter modeling, the content of substance P in homogenate of lung tissue was detected by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kit. The level of neurokinins receptor 1 (NK1) mRNA in lung tissue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The expression of substance P protein in lung tissue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correlation analyses between CRS and the levels of substance P and NK1 mRNA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viral antigen expression could be found in lung tissue of RSV infected guinea pigs. The concentration of RSV RNA content showed a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with infection time until 42 days at very low titers. The CRS values were (8.0±1.2), (8.7±2.0), (7.6±1.4) and (6.7±1.2) cough counts at Days 6, 12, 28 and 4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2.5±0.5) cough counts of control group, the CRS to capsaic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animals with PIV3 inoculation (all P<0.05) and peaked at Day 12 (P<0.01). BALF cytology and lung tissue pathology showed airway inflammation during the acute stage of infection without pneumonia. All the contents of substance P in lung tissue homogenates increased markedly in infected group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of substance P in lung tissue of infected groups showed a distinct brown-yellow positive expression. In addition to Group Day 6, the NK1 mRNA contents of lung tissue in all other infection groups became elevated significantl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RS and the levels of substance P and NK1 mRNA (all P<0.05). Conclusion A guinea pig model for cough of RSV infec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elevated releases of substance P and its receptor may cause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And airway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ma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heightened CRS and postinfectious cough induced by RSV.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在戊四氮点燃过程中海马神经损伤的情况,并探索其与环氧合酶-2(COX-2)的相关性,从而确定腺苷A1受体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动物分为野生型及腺苷A1受体敲除组两组,采用戊四氮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模型,用免疫组织荧光方法动态监测点燃后不同时间点(急性期24 h,慢性期1个月)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神经损伤相关蛋白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腺苷A1受体敲除鼠在点燃后急性期及慢性期两个时间点检测发现敲除鼠组caspase-3及COX-2表达均较点燃前增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个月时较24h时更高(P<0.01),显示腺苷A1受体敲除后,小鼠点燃过程中的Caspse-3及COX-2表达增高出现更早,且增高程度更明显.结论 腺苷A1受体具有极强的脑保护作用,可减少戊四氮点燃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腺苷A1受体介导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COX-2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测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对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神经元的迁移和P物质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模型,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的活细胞生长状况。联合培养72、96h,用Holmes还原银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迁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联合培养72、96h,与单纯培养的结状神经节组织块相比,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标本中神经元迁出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96h,探测到了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而在单纯结状神经节组织块培养72、96h以及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72h的标本中,均没有探测到P物质的表达。结论: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可诱导神经元的迁移和神经递质P物质的表达。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的发育成熟可能需要72h就可以完成,而在联合培养中神经递质合成的发育成熟则需要96h。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的发育成熟并不能代表神经递质合成的发育就已经完成。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心肌细胞的选择性神经支配以及神经与心肌的相互作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TRPV1)通道和P物质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并发肺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228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90只)、ASCI组(108只)、双侧肾上腺切除组(15只)、双侧肾上腺切除后ASCI组(15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模型(打击锤质量为10 g,打击高度为25 mm)于T10脊髓节段制备ASCI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T10节段脊髓,双侧肾上腺切除后ASCI组于肾上腺切除术5 d后制作ASCI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大鼠血清肾上腺素水平。取大鼠肺组织标本,计算肺湿干质量比以反映肺组织水肿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TRPV1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 脊髓损伤后2、6、12、24、48、72 h,ASCI组大鼠血清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脊髓损伤后24、48、72 h,ASCI组大鼠肺水肿和肺损伤组织病理学变化逐渐加重,损伤1周时开始恢复。脊髓损伤后24、48、72 h,ASCI组大鼠肺组织TRPV1蛋白表达量和P物质含量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均<0.01)。脊髓损伤后72 h,双侧肾上腺切除后ASCI组肺组织水肿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均较ASCI组减轻。结论 肾上腺素可能参与大鼠ASCI并发的肺水肿和肺损伤进程,这种效应可能与肺组织中TRPV1、P物质的表达上调有关;双侧肾上腺切除预处理可减轻ASCI并发的肺水肿和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人早期胎盘SP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胎盘绒毛是胚存在P物质受体及其细胞定位,为其对胎盘及胚胎发育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