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青年人发生AMI的易患因素,为预防青年人发生AM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收住院的首次AMI患者(青年人组76例;老年组80例),对两组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肥胖及饮酒史等)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中吸烟有54例(71.1%)、高甘油三脂血症24例(31.6%)、冠心病家族史11例(14.5%)、肥胖20例(26.3%)及长期大量饮酒史45例(59.2%)均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以男性为主(88.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青年组单支冠脉病变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冠心病组,两支及三支冠脉病变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1)。结论青年人AMI有较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肥胖是青年人发生AMI最主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青年AMI患者临床症状典型,以单支病变为主,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的分析。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的136例急性心肌粳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0例(〈50岁)和老年组86例(50-79岁)。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心功能变化。结果青年组及老年组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分别占10%、10%、92%;72.1%、42%、85%。青年组中男性患者较多,低密度脂蛋白高于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见,多见于前降支(80%),其次是右冠(4%)。老年男性组多支病变多见,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结论吸烟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组单支病变多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冠心病患者228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6例(≤50岁)和老年组182例(≥60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调查既往史,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初发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家族史及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均高于老年组(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低于老年组(均P〈0.01);冠状动脉病变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居多(P〈0.01);并发症以老年组较多。结论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具有症状典型且有明显诱发因素、并发症少、以单支冠脉病变为主的特点,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症状多样化和不典型、并发症及并存病多、易误诊和漏诊。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则是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效地干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金静  屈超 《临床医药实践》2008,(16):677-679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结果:青年组发病均是男性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多见。中年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血脂异常、吸烟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有关,冠状动脉以单支和双支病变多见。老年组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女发病除上述危险因素外,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近期死亡率增高,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复杂病变多见。结论:青年组AMI均为男性,女性发病年龄较晚,青年组AMI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随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特点及不同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12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老年组88例(≥60岁,男/女,55/33)和青年组32例(〈45岁,男/女,31/1),比较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患者心血管疾病易患危险因素及有关生化检查,检测ABI、颈总动脉IMT,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所有数据用SPSS13.0处理。结果:老年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TG、Gensini总积分、冠脉病变程度、颈总动脉IMT水平明显高于青年组;而青年组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ABI、CRP水平高于老年组。多因素分析发现,踝臂指数、颈总动脉IMT是老年组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颈总动脉IMT是青年心肌梗死组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TG异常、ABI、颈总动脉IMT为老年心肌梗死突出危险因素;而踝臂指数、颈总动脉IMT为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CRP水平为青年心肌梗死突出危险因素;而颈总动脉IMT为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缨  裴林林 《河北医药》2010,32(24):3465-346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3例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39例)、中年组(45~60岁,63例)及老年组(〉60岁,141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特点。结果青年组、中年组患者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而老年组症状多不典型。老年AMI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非老年组高,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鉴于不同年龄组AMI患者有不同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特点,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方法收集2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老、中、青三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梗死部位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1)三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性显著(P〈0.05)。(2)中青年组典型胸痛者、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而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3)中青年组以前壁梗死、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老年组以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多突然起病,有典型胸痛;预后好,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冠状动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病变较少。(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症状多不典型;预后差,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冠状动脉血管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中青年(〈60岁)、老年(≥60岁)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两组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青年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33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45岁、〈65岁(中年组)的AMI患者就其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帆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中年组;吸烟青年组高于中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少;中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多累及LCX、RCA。结论年轻心梗患者大量吸烟者多,单支病变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少。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中青年(〈60岁)、老年(≥60岁)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两组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青年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